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清人乙丑同年雅集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10-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清人乙丑同年雅集图卷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清人乙丑同年雅集图卷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18752)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清人乙丑同年雅集图卷❖图片

清人乙丑同年雅集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清人乙丑同年雅集图卷❖简介

《清人乙丑同年雅集图卷》 清,纸本,纵46.1cm,横369.8cm。

此卷描绘嘉庆十年(1805)乙丑同榜进士共二十人的雅集活动。图中人物身着长袍,神态自然祥和,或文酒宴集,畅叙幽情,或溪边垂钓,陶情养性,或欲挥毫落纸,游戏翰墨,表现了同年进士之间的高情厚谊和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画中人物有漕运总督朱为弼、内阁学士姚元之、文华殿大学士穆彰阿、榆林府知府徐松等人。


相关知识科普


相关文章

  • 丁姓画师五同会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丁姓画师五同会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五同会图》卷,明,绢本,设色,纵41厘米,横181厘米。本幅无款识。画卷引首有蔡之定篆书“五同会图”,钤“蔡之定印”、“柽毂山人”印二方。原题跋已不存。现卷后有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翰林院编修颜莼抄录的吴宽《五同会序》和《五同会诗》、《新岁与玉汝、世贤、禹畴、济之为五同会,玉汝以诗邀饮,因次韵,时玉汝初治楚狱还》二诗,王鏊《和原博韵题五同会后》、《次韵...

    382 引首 吴宽 王鏊 陈仁锡 陈璚 翁方纲 姚鼐 朱彝尊
  • 王翚山水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王翚山水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扇页,清,王翚绘,纸本,设色,纵16.1厘米,横50.1厘米。款题:“丁未夏六月,仿井西道人笔,为兰翁砚兄。同学王翚。”钤“王翚”朱文印。“丁未”是清康熙六年(1667年),王翚时年36岁。图绘万壑千岩、草木葱茏、瀑布高悬直泻的江南风光。王翚约16岁师从同邑张珂学画时,就以元黄公望(号井西道人)的笔墨为宗,刻苦摹学始终不怠。此图是他早年学黄氏画法的...

    1817 王翚 黄公望 披麻皴
  • 金农礼佛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金农礼佛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礼佛图》轴,清,金农绘,绢本,设色,纵91.6厘米 横57.2厘米。 图绘室内一居士长跪蒲团上,双手合十,前方圆案上供佛像、香炉、经册,屋外双树围绕。人物衣纹用线简劲流畅而略显虬曲,屋舍及屋外双树用笔朴拙厚重,体现了金石笔意。礼佛图是宋元以来比较常见的题材,不同于蕃王礼佛、龙王礼佛等宗教意涵较强的题材,居士礼佛更注重个人的宗教和情感体验。金农晚年静心事佛,...

    1294 金农
  • 董其昌山水卷 - 故宫绘画藏品
    董其昌山水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卷,明,董其昌绘,纸本,墨笔,纵23.3厘米,横200.6厘米。自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滞归期。玄宰。”钤“宗伯学士”、“董氏玄宰”印。鉴藏印钤“石渠宝笈”、“乾清宫鑑藏宝”、“乾隆鑑赏”、“三希堂精鉴玺”等。画卷中山峦起伏,河湖穿插,屋舍散布其间。董其昌作画往往着力于笔墨技巧的全面展示,而于位置经营等方面并不经意,此卷亦然。...

    1930 董其昌 石渠宝笈 乾清宫 三希堂 披麻皴 黄公望 富春山 沈周
  • 《恶虎村》 - 故宫绘画藏品
    《恶虎村》 - 故宫绘画藏品

    《恶虎村》,清晚期,绢本,设色,纵56厘米,横56厘米。施世伦升迁,途经恶虎村,被濮天雕、武天虬劫持入庄。濮、武之结义兄弟黄天霸与镖客李堃入庄救施,杀武夫妇,濮自刎。黄天霸火烧庄院并随施上任。《恶虎村》又名《三义绝交》,故事见《施公案》。...

    185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绘画作品藏品
  • 弘仁松梅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弘仁松梅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松梅图》卷,清,弘仁绘,纸本,前段设色,纵27.8厘米,横269.7厘米;后段墨笔,纵27.8厘米,横86.7厘米。此卷分前后两段。前段画末有弘仁书写的程守蚀庵《省静堂集·一年诗》中的七言绝句《遍阅山中诸碑》,款署:“丙申春日偶写揭蚀庵集因一绝。渐江学人。”钤“渐江僧”白文印。“丙申”为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弘仁时年47岁。图绘虬龙盘曲的苍松和棱角分...

    1619 弘仁 程守 黄山 石涛 汤燕生 龚贤
  • 梅清高山流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梅清高山流水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高山流水图》轴,清,梅清绘,纸本,墨笔,纵249.5厘米,横121厘米。图绘景象奇伟的山川之貌,陡峭的山石于群峰中傲然而立,如练的瀑布从山壁上飞流而下。瀑布与山峦点明高山流水的主题,亦营造出清幽疏旷的意境。款题虽言系仿“石田老人笔意”(沈周)之作,但体现出的完全是梅氏晚年粗笔皴擦、焦墨点苔、笔力老健的画风特点。款署:“高山流水。仿石田老人笔意。甲戌中秋前一...

    1816 高山流水 梅清 山川 沈周
  • 吴伟灞桥风雪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吴伟灞桥风雪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灞桥风雪图》轴,明,吴伟绘,绢本,水墨,纵138.1厘米,横106厘米。 款署:“小仙”。钤“吴伟”印。 “灞桥”位于西安市东的灞河之上,是东去洛阳的必经之路,古人常于此送别,唐诗中“灞桥折柳”的典故即由此而出。 吴伟此图并非写实之景,而是取其送别的含意。图绘严冬景象,山岩积雪,树木萧瑟,行旅之人正在通过一座狭小的木桥。作者用侧锋卧笔勾勒...

    1028 吴伟
  • 围猎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围猎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清,俞龄绘,绢本,设色。纵214厘米,横97.5厘米图中描绘满洲贵族携家眷出猎游玩的情景。康熙时期虽已开始使用猎枪,但猎犬在追踪猎物等各方面还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猎犬已深深融入满族人的生活之中,驾鹰放犬的乐趣岂是猎枪、火炮能够代替的?...

    518 满族
  • 宋旭五岳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宋旭五岳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五岳图》卷,明,宋旭绘,绢本设色,纵24.9厘米,横75.9厘米。《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贮乾清宫 八玺全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此图分别绘制了五岳之中的日观晴曦、太华清秋、融峰两色、恒塞积雪、二室争奇等自然美景,作品采用浓淡相间、虚实对...

    1199 五岳 宋旭 石渠宝笈续编 石渠宝笈 乾清宫 泰山 山川 平远
  • 黄宸曲水流觞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黄宸曲水流觞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曲水流觞图》卷,明,黄宸绘,纸本,墨笔,纵29.8厘米,横252.4厘米。本幅款识:“万历戊子暮春之初,长啸生黄宸写”。钤印“长啸”(朱文)、“黄宸梦龙”(白文)。本幅有“清玩草堂”(朱文)、“玉斋所藏”(朱文)、“章氏珍藏书画印”(朱文)、“端州苏仲子元晖秘藏书画”(朱文)等鉴藏印四方。万历戊子为万历十六年(1588年)。黄宸,字景州,自称长啸生,江苏吴...

    1381 曲水流觞 王羲之 李公麟
  • 恽寿平高岩溅瀑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恽寿平高岩溅瀑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高岩溅瀑图》轴,清,恽寿平作,纸本,淡设色,纵104.9厘米,横43厘米。本幅自题:“古木垂萝高岩溅瀑图。放笔藤花落研池,夜来移石有云知。开轩长挂南山影,何必东篱泛菊时。毗陵恽寿平。”钤“园客”、“寿平”、“墨涔”、“南田草衣客”、“正叔仿古”、“游戏笔墨”印六方。鉴藏印“虚斋审定”、“柏氏家藏”、“孙煜峰珍藏印”、“柏成梁鉴赏章”四方。本幅近景所绘树木不...

    1513 恽寿平 披麻皴
  • 夜合花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夜合花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夜合花图》页,宋,纨扇页,绢本,设色,纵24.5厘米,横25.4厘米。本幅无款。鉴藏印钤“大观”、“明安国玩”2方。图中夜合花一根两枝,右枝花朵含苞未放,左枝花朵半开半合,洁白如玉,清雅绝尘。花朵轻勾淡染,用白粉点画花蕊,花叶先以细笔勾勒轮廓和筋脉,后用汁绿与花青染之。绿叶穿插向背,层次安排巧妙,画面简约而不单薄。清《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485 纨扇 石渠宝笈
  • 吴昌硕紫藤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吴昌硕紫藤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紫藤图》轴,清,吴昌硕绘,纸本,设色,纵132.5厘米,横41.2厘米。吴昌硕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因此他在绘画创作上能够以书入画,曾自言:“草书作葡萄,笔动走蛟龙”,又言:“临抚石鼓琅玡笔,戏为幽兰一写真。”此图便是他以狂草笔法创作的写意画佳作。其画意而不画形的洒脱笔墨,显现出书法中气贯神通的审美意趣,同时也生动地展现出紫藤沐浴春光的勃勃生机。...

    1044 吴昌硕 石鼓
  • 法常水墨写生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法常水墨写生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水墨写生图》卷,南宋,法常作,纸本,水墨,纵47.3厘米,横814.1厘米。法常的绘画,有不少取材于平时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但独能于平淡天真之中揭示生命意识的真谛。此卷所绘折枝花果、禽鸟、鱼虾及蔬果,笔墨简淡,平平常常,在画幅上随随便便地摆放在一起,看来就是最为常见的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景象,但是卷中墨色的氤氲、排列的错综、变化的神奇,却又分明深蕴...

    766 法常 折枝 项元汴 沈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