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紫檀木雕兰亭八柱八屉插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紫檀木雕兰亭八柱八屉插屏 |
时代 | |
门类 | 家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20958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紫檀木雕兰亭八柱八屉插屏❖图片
紫檀木雕兰亭图插屏
紫檀木雕兰亭图插屏(板心拆下)
紫檀木雕兰亭图插屏局部
紫檀木雕兰亭八柱八屉插屏❖简介
清乾隆,高83厘米,宽62.5厘米,厚40.5厘米。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文人名士会聚会稽山下修禊,王羲之挥毫写下《兰亭序》,记下了这次盛况,传为千古绝唱。后《兰亭序》先后为梁、陈、隋、唐等朝皇室收藏。唐太宗卒后,《兰亭序》原件随葬,后人再无缘窥得兰亭原件真颜,只有唐太宗时著名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等人的摹拓及以后各朝历代部分书法名家《兰亭序》摹本流传有绪。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帝将内府所藏《兰亭序》七篇摹本真迹,即唐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冯承素四人钩摹的《兰亭序》墨迹、柳公权《兰亭诗》及“戏鸿堂帖刻柳公权《兰亭诗》”阙失部分、明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清于敏中《戏鸿堂帖》,乾隆皇帝本人亦即挥毫临摹董其昌仿柳公权《兰亭诗》而成八个摹本,命工摹刻于八个石柱上,名曰《兰亭八柱帖》。乾隆帝下旨令造办处设计制作了一件贮藏《兰亭序》真迹摹本的紫檀木 插屏。插屏面板刻会稽兰亭聚会场面,两侧边框刻乾隆御笔:“叙诗荟美由今昔,临写存真在晋唐”,取下抽拉式面板,里面便是存放兰亭摹本的八个屉匣,十分隐蔽,合上面板即是一件作装饰摆设的家具。此件插屏不仅表达了乾隆对文人雅集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清皇室鉴赏、传承王羲之《兰亭序》的历史,更记载了《兰亭序》原件及其摹本辗转于皇家的收藏史。
相关知识科普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又博览秦汉篆隶碑刻名迹,自出机杼,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兰亭序》,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书法遒媚劲健,精美绝伦,为历代楷模。
唐太宗
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代君主, 627至649年在位,在位期间国力强盛。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经历陈、隋、唐三朝,贞观间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欧阳询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二体,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笔力险劲刻厉,意态精密俊逸,法度森严,世称“欧体”,于后世影响深远。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唐人张怀瓘评之曰:“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书断》)有《虞恭公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诸名碑传世。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精书法,为唐太宗的书法导师。擅真、行体,亲承智永传授,继承二王传统。真书体方笔圆,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行书遒媚不凡,筋力稍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家”。
冯承素
冯承素,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直弘文馆为招书人。唐太宗曾出王羲之《乐毅论》真迹,令冯摹以赐诸臣。冯又与赵模、诸葛贞、韩道政、汤普澈等人奉旨勾摹王羲之《兰亭序》数本,太宗以赐皇太子诸王,见于历代记载。时评其书“笔势精妙,萧散朴拙。”其它事迹不详。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柳公权
柳公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宪宗元和初年进士。曾任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历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太子宾客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工书,尤以楷书精绝。师颜真卿、欧阳询而能参化其神理,自成一局,世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其用笔法,答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语意双关,既论写字,又行笔谏。当时公卿士臣碑版若不得公权手笔,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另备资材,专求柳书。传世书迹颇多,楷书以《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最具特色。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于敏中
于敏中(1714-1780年),字叔子,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乾隆朝状元。曾历任内阁学士,兵部、刑部、户部侍郎,军机大臣等职,颇受乾隆皇帝的信任,又授文华殿大学士衔,任上书房总师傅,《四库全书》馆总裁。于敏中聪颖过人,乾隆御制诗多有由他聆听后笔录定稿。因久参机要,与外官相勾结,收受贿赂甚多。后因病卒。著有《国朝宫史》、《素余堂集》。
紫檀木
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有少量出产。其木质坚硬,体重,入水即沉,没有疤痕,呈紫黑色。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极珍贵。紫檀木的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其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美观。《博物要览》称:“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我国古代使用紫檀木制作器物历史悠久,东汉末年已见于记载,唐代宫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记载。至明代,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宠爱。清代,紫檀木大量进入宫廷中,为内务府造办处用于制作清宫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备材料,同时一些富商大贾之家也多使用名贵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
插屏
插屏属于带座屏风的一种,通常由屏框、屏心、站牙、立柱、绦环板和抱鼓墩组成。插屏的屏心分为正面和背面,正面多用木雕镶嵌、牙雕镶嵌、髹漆描金等装饰手法刻画山水、人物、风景等内容,极为美观,背面一般镶嵌诗句,或为素板。这种屏风在明清两代风行一时,在清宫帝王和后妃的寝宫中随处可见。
雅集
指文人雅士吟诗作画、议论学问以及休闲娱乐的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