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欧阳询行书张翰帖 - 故宫书法类藏品

10-25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欧阳询行书张翰帖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欧阳询行书张翰帖
时代
门类 书法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02895-3/1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欧阳询行书张翰帖❖图片

欧阳询行书张翰帖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张翰帖

欧阳询行书张翰帖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宋徽宗瘦金书题跋

欧阳询行书张翰帖❖简介

《张翰帖》,唐,欧阳询书,纸本,纵25.1厘米,横31.7厘米,行书,11行98字。

《张翰帖》也称季鹰帖,记张翰故事。释文:

“張翰字季鷹,吳郡人。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之爲江東步兵。後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紜,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疑缺“手”字)愴然,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鱸魚,遂命駕而歸。”(方框内字残,现据《晋书》补)

此段文字见于《晋书·文苑》及《世说新语》等书中,但均属节录。张翰是西晋吴郡(今苏州)人,富于才情,为人舒放不羁,旷达纵酒,当时人将他喻为三国魏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嵇(阮嵇曾为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称他“江东步兵”。他追随贺循至洛阳做了齐王的官,但他并不快乐,时常思念江南故乡,于是萌生隐退山林、远离乱世之念,后终弃官回乡。

《张翰帖》原属《史事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存世四件墨迹之一。此帖是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他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这段评语对我们欣赏《张翰帖》以及其他欧体书都是极为重要的。

本幅与题跋钤宋高宗赵构和清代收藏家安岐的印记。可知此帖曾藏南宋绍兴内府,清代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原有清内府玺印及乾隆帝题字,被刮去。

此帖为唐人钩填本,笔墨厚重,锋棱稍差。

卞永誉 《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等书有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欧阳询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经历陈、隋、唐三朝,贞观间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欧阳询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二体,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笔力险劲刻厉,意态精密俊逸,法度森严,世称“欧体”,于后世影响深远。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唐人张怀瓘评之曰:“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书断》)有《虞恭公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诸名碑传世。

《晋书》

纪传体晋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二十一人合撰,一百三十卷。因唐太宗为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两记和陆机、王羲之两传撰写了四篇史论,亦称“御撰”。唐朝之前,记载晋史的书籍颇多,唐初流传的有臧荣绪等18家之著。房玄龄以臧著为底本,参考诸家,撰成本书。《晋书》记载上自司马懿(西晋世祖武皇帝司马炎之祖)、下到刘裕代东晋(317-420年)建南朝宋的历史。同时,还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本书增立“载记”,十六国中的前赵、后赵等十四国皆入“载记”,仅前凉、西凉入“列传”。本书辞藻绮丽,多记异闻,对史料的取舍鉴别不甚注意,为其缺点。但因诸家晋史已然不存,且《晋书》对当时的文献旁征博采,因此从广泛保存史料的角度来看,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活动于曹魏正始年间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常相聚于山阳县(今河南焦作)竹林下,弹琴赋诗,饮酒长啸,肆意酣畅,率性而为,蔑视礼法,世称“七贤“。竹林七贤既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同时也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史事帖

唐欧阳询记述古人逸传数种,汇为一集,总称《史事帖》。宋米芾《书史》记载,曾于濮州李丞相家见十全帖,后渐散佚。今存梦祭帖、张翰帖、卜商读书帖(以上为墨迹)、度尚帖、庾亮帖、穆公帖、汉文帖、殷纣帖(以上为刻帖)等。

瘦金书

楷书一种,又称瘦筋书、瘦金体,宋徽宗赵佶所创,学唐代褚遂良、薛曜、薛稷而自具新意。运笔挺劲犀利,笔道瘦细峭硬而有风神,如兰竹般舒展,风神飘逸,成一家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趣味,后人多有模仿而难得其深邃。现存徽宗瘦金书墨迹主要有《秾芳诗》《夏日诗帖》《闰中秋月诗帖》《棣棠花诗帖》等。

赵佶

赵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北宋皇帝、书画家。在位时广收历代文物、书画,极一时之盛,亲自主持翰林图画院,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能书善画,自创书法“瘦金体”。

安岐

安岐(1683—1745年以后),字仪周,号麓村,别号松泉老人。先世为朝鲜人,后入八旗籍,居天津。其父是康熙年间津门大盐商,家资甚富。安岐酷嗜古今书画名迹,在津建沽水草堂,书斋名古香书屋,中贮历代名家翰墨,一时有“收藏之富,甲于海内”之誉。乾隆七年(1742年)60岁时,他将积累数十年之书画札记汇成一帙,共六卷,名《墨缘汇观》。其藏品后多归入乾隆内府。主要鉴藏印有“仪周鉴赏”、“安岐之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安仪周家珍藏”、“朝鲜人”等。

卞永誉

卞永誉(1645—1712年),字令之(一作合之),号仙客,盖州(今辽宁盖平)人,隶汉军正白(一作镶红.又作正蓝)旗籍。官至刑部尚书。博学好古,家富藏书籍、碑帖、书画。能书,善画水仙、柏石。精于鉴赏书画,朱彝尊《论画诗》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即指卞氏与另一位鉴藏家宋荦。所著《式古堂书画汇考》60卷采前人著录书画之作与其所目见耳闻者,汇而成编,上溯魏晋,下迄元明,集著录之大观,尽鉴赏之能事,至今仍是古书画研习者参阅和引征的重要书目之一。另辑有《式古堂朱墨书画纪》80卷。其常用鉴藏印记有:“令之”、“仙客”、“式古堂”、“卞令之鉴定”等。

《式古堂书画汇考》

六十卷,清卞永誉编著。分《书考》、《画考》,著录其目见之清代以前的法书、名画。是书淬取著录书画诸体之长处,又分门别类,先纲后目,先总后分,先本文而后题跋,先本卷而后征引他书,辨其源流,别其真赝,考究详明。又用大小字体、眉注圈识分别正文与外录,条理井然,眉目清楚。自魏晋以来而迄清康熙时所传世之书画于此大备。书画之前有《书评》、《书旨》及《论画》,辑录诸家画论。此书著录宏富,尽管间有谬误,仍不失为一部考据精备之作。

《大观录》

二十卷,清代吴升编著。吴升,字子敏,吴县(今属江苏)人。自幼雅好古物,尤精于鉴赏书画。此书前九卷著录法书,自三国魏起至明代止,记有每件作品的书写字数、行数及本文;第十卷为《元明贤诗翰姓氏》,录有元、明时期最著名的法书家小传;第十一卷至二十卷著录自东晋至明代的名画,详尽地描述画面,记录款识、题跋,并加以客观的评论。书前有宋荦及翁方纲序。

《墨缘汇观》

中国书画著录书。清安岐编著。正编四卷,法书、名画各二卷;续编二卷,法书、名画各一卷。正编法书著录始自三国魏钟繇《荐季直表》、西晋陆机《平复帖》,止于明代董其昌;名画著录始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隋展子虔《游春图》,止于明代董其昌。记载作品内容、纸绢,摘录题识、印章。所录宋代以前之画颇多考订。间有论及画家之笔墨或画法特色,可资鉴别真赝。续录一卷名画始自晋顾恺之书《洛神赋》并图卷,而迄明陆治《种菊图》止,凡121种,亦多名品。续编仅载标题,略记大概。两编所收书画大都为著者自藏,间有求售而未购之物。是书鉴裁精审而有卓见,颇资参考。

相关文章

  • 董其昌楷书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董其昌楷书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楷书诗》轴,明,董其昌书,纸本,楷书,纵117厘米,横47.8厘米。 释文:春至鶬鹒鸣,薄言向田墅。不能自力作,黾勉娶邻女。既念生子孙,方思广园圃。闲时相顾笑,喜悦好禾黍。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百草披霜露,秋山响砧杵。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本幅作者署款:“右储光羲田家杂兴,以徐季海道德经笔意书之,兼用颜平原法。董其昌。”书录的内容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田家...

    1559 董其昌 徐浩 颜真卿
  • 米芾行书苕溪诗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米芾行书苕溪诗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苕溪诗》卷,北宋,米芾书,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1088年),时米芾38岁。开首有句“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襄陽漫仕黻”,知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

    1048 米芾 颜真卿 米友仁 李东阳 内府 杨士奇 项元汴 三希堂法帖
  • 郑燮行书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郑燮行书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行书诗》轴,清,郑燮书,纸本,行书,纵136.5厘米,横74.5厘米。释文:虎瞰山高覆彩云,凤皇池小曲流纹。才充上苑千林秀,气压西江九派分。舟下牂牁飘远旆,车临铜鼓拂南熏。武侯千载征蛮后,直待先生展大文。公江西新喻人,由解元翰林视学贵州。归朝重列九卿班,检点彤仪肃佩环。虎旅千人排象阙,鹓行九品拜龙颜。再持文柄心逾下,屡沐殊恩气转闲。惭愧无才经拂拭,也随桃李...

    1988 郑燮 会试 乡试 庶吉士
  • 汪承霈行书帖跋扇页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汪承霈行书帖跋扇页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行书帖跋》扇页,清,汪承霈书,纸本,纵15.5厘米,横46.3厘米。释文:“醇白之士曰陇西辛晃,锐业班汉,颛门名家。十五而志学克明,五十而励精益懋。拳拳不失,慕回也之服膺;衮衮可听,同茂先之善说。夫其发凡举例,晃序言之已详。惜乎困于缣缃,不获缮写。”钤“上溪”、“笔禅”印二方。“河声如吼,终日屏息,非得此卷时时展玩何以解日,盖日数十舒卷,所得为不少矣。廿二...

    1626 汪承霈 汪由敦 馆阁体
  • 致松门札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致松门札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致松门札》清,纸本,潘奕隽,纵23.1cm,横12.7cm。潘奕隽(1740—1830),字守愚,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著《三松堂集》。为藏书世家,子潘世璜,孙潘遵祁、重孙潘介祉、后裔潘祖荫、潘承厚、潘承弼等均为藏书名家,收藏古籍、金石、书画甚富。此札为潘奕隽写给“松门”的书信,时值盛暑,说自己目力不佳,不便多写字。信札行草...

    67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书法类藏品
  • 宋广草书风入松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宋广草书风入松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风入松词》,明,宋广书,纸本,立轴,纵101.7厘米,横33.7厘米,草书,7行,147 字。释文:畫堂紅袖倚清酣,華髮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底停驂。书詔許传宮燭,香羅初試朝衫。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又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椷。报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洪武十二年夏五月,余于鍾山挈累還吳。明年春又復徙家湖南崑丘。友人陸君德修頗愛眷...

    1225 宋广 风入松 虞集
  • 张即之行书台慈帖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张即之行书台慈帖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台慈帖》,宋,张即之书,纸本,册页,1页,纵30.9厘米,横43.1厘米,行书,14行,109字。《台慈帖》释文:即之伏蒙台慈寵賜寶墨,仰體記軫之厚。即之年來衰病日侵,視聽久廢。兩月前忽得小府癃疾,訖今未愈,不容親具稟謝之幅。仰乞台照,垂喻備悉。昨來大字,已曾納去,若小字,則目視茫茫,如隔煙霧,度不復可下筆矣。切幸加亮。右謹具申呈。二月日。中大夫直秘閣致仕...

    1047 张即之 册页 宋荦 亲王 文徵明 李佐贤 书画鉴影
  • 张瑞图行草书五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张瑞图行草书五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五律诗》轴,明,张瑞图书,绢本,行草书,纵191厘米,横61.8厘米。款署“瑞图”。钤“张瑞图印” 白文印、“大学士章”朱文印。释文:梅福幽栖处,佳期不忘还。鸟啼当户竹,花绕傍池山。水气侵阶冷,藤阴覆座闲。宁知武陵趣,宛在市朝山。瑞图。本幅书唐代祖咏诗《题韩少府水亭》。从款印“大学士章”可推知其创作的大致年代,明天启六年(1626年)七月,礼部侍郎张瑞图被...

    814 张瑞图
  • 徐渭行书七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徐渭行书七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七律诗》轴,明,徐渭书,纸本,行书,纵125.5厘米,横33.5厘米。释文:十六夕与长治伯仲陈文学集城隅,因次其韵。良宵飞拆月梧秋,坐里闲听说潞州。孤镜满城当水洗,明河千尺傍人流。晴怜昨夕淹飞雨,醉缓(此字点去)唤红裙缓下楼。自古阴晴难可料,莫辞夜夜典鹴裘。天池道人徐渭。款署 “天池道人徐渭”。钤“文长”、“權奇” 白文印两方。本幅自书七律诗一首,诗作题名...

    384 徐渭
  • 杜琼行楷书荣登帖页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杜琼行楷书荣登帖页 - 故宫书法类藏品

    《荣登帖》页,明,杜琼书,纸本,行楷书,纵24.2厘米,横48.6厘米。释文:吴下辱知杜琼奉书原博状元修譔阁下:自阁下荣登二元,名闻天下,诚不负所学如此。捷音远来,老朽辈知之岂胜欣跃。即欲为诗相贺,奈缘衰病鲜悰,不能成句。欲写书札,升天之难。所以一向负谴,惟心谅之。此门又不得频诣府为庆,惟荷令尊老大夫常常招请以陪上宾,此情此意,何可当哉。然益区区媿感也。少白...

    1153 杜琼 吴宽 会试
  • 钱沣楷书七言联 - 故宫书法类藏品
    钱沣楷书七言联 - 故宫书法类藏品

    《七言联》,清,钱沣(音丰)书,纸本,楷书,纵83厘米,横30.5厘米。释文:古琴百衲弹清散,名帖双钩榻硬黄。灃。款署“灃”,钤“灃印”白文印、“南园”朱文印,迎首章“人在蓬莱”朱文印。此联曾经赵燏黄鉴藏。钱沣书联结构严谨,刚劲爽直,与其人品、书品相表里,向为世人珍重。此联骨法爽劲,风姿清润,是其楷书代表作。...

    399 钱沣 双钩 硬黄 蓬莱
  • 书《御制七佛塔碑记》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书《御制七佛塔碑记》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外:纵22厘米,横140厘米“七佛”是指释迦牟尼佛与在其之前悟得正觉的其他六位佛尊的统称,亦称“过去七佛”。清乾隆帝《七佛塔碑记》记述了立碑之缘起及供奉之旨,并概述了七佛佛名、族属和亲眷等内容,体现了汉藏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交融共存。周煌,清代涪州(今重庆涪陵)人,曾奉诏出使琉球,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少傅,工诗文书法。...

    1723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书法类藏品
  • 吴大澂篆书五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吴大澂篆书五律诗轴 - 故宫书法类藏品

    《篆书五律诗》轴,清,吴大澂书,纸本,篆书,纵128.6厘米,横30.2厘米。释文:诏出未央宫,登坛近总戎。上公周太保,副相汉司空。弓抱关西月,旗翻渭北风。弟兄皆许国,天地荷成功。畬香仁兄同年大人属正。弟吴大澂。钤“吴大澂印”白文印、“清卿书画”朱文印。吴大澂篆书初学于经学家陈奂,中年后参以古籀文,并将其治金石学的体会形诸笔端,使其书法极富金石气。此作书唐代...

    1529 吴大澂 籀文 岑参 全唐诗
  • 欧阳修行楷书灼艾帖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欧阳修行楷书灼艾帖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灼艾帖》,北宋,欧阳修书,纸本,册页,纵25厘米,横18厘米,行楷书,6行69字。释文:“修啓,多日不相見,誠以區區。見發言,曾灼艾,不知體中如何?來日修偶在家,或能見過。此中醫者常有,頗非俗工,深可與之論搉也。亦有閒事,思相見。不宣。修再拜,學正足下。廿八日。”帖中“见发言”的“发”即欧阳修长子欧阳发。据考,此帖是欧阳修写给自己的学生焦千之的,对其身体状...

    1015 欧阳修 苏轼 李东阳 隔水 项元汴 张珩 翁方纲
  • 吴琚行书杂诗帖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吴琚行书杂诗帖卷 - 故宫书法类藏品

    《杂诗帖》卷,宋,吴琚书,纸本,手卷,六段,尺寸分别是:1、纵25.6厘米,横20.5厘米; 2、纵22.6厘米,横18.1厘米;3、纵24厘米,横16.2厘米;4、纵25.2厘米,横19.4厘米;5、纵26.1厘米,横24.2厘米;6、纵25.1厘米,横23厘米。行、草书,37行。此卷以行、草书杂录前人诗句共十则,书于十纸之上,裱为六段,其中数则有缺佚字句...

    1576 吴琚 手卷 米芾 尾纸 曹溶 张伯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