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张即之行书台慈帖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张即之行书台慈帖 |
时代 | |
门类 | 书法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33450-9/1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张即之行书台慈帖❖图片
张即之行书台慈帖❖简介
《台慈帖》,宋,张即之书,纸本,册页,1页,纵30.9厘米,横43.1厘米,行书,14行,109字。
《台慈帖》释文:
即之伏蒙台慈寵賜寶墨,仰體記軫之厚。即之年來衰病日侵,視聽久廢。兩月前忽得小府癃疾,訖今未愈,不容親具稟謝之幅。仰乞台照,垂喻備悉。昨來大字,已曾納去,若小字,則目視茫茫,如隔煙霧,度不復可下筆矣。切幸加亮。右謹具申呈。二月日。中大夫直秘閣致仕張即之劄子。
本幅有宋荦、江恂、成亲王、潘仕成、绵亿等人鉴藏印。
此帖内容为应酬类信札。结衔称“致仕”,应作于景定年间,为张氏老年之笔。《台慈帖》书法运笔提顿幅度明显,点划虚实相映,线条粗细变化与写经书颇似。结字严整奇伟,布白疏朗而有新意,确如文徵明所言:“即之,安国(张孝祥)之后……骨力健劲,大类安国所书,稍变而刻急,遂自名家。”
清李佐贤 《书画鉴影》著录,文物出版社《宋人书翰》册影印,刻《海山仙馆藏真帖》。
相关知识科普
张即之
张即之(1186—1266年),字温夫,号樗寮,南宋和州(今属安徽省)人。官至司农寺丞,授直秘阁。以擅书名世,书宗唐人,结体严谨,笔法险劲,对当时书坛影响很大,北方金人亦多仿效其体。
册页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
宋荦
宋荦(1634—1713年),字牧仲,号漫堂,晚号西陂老人,一作西陂放鸭翁,河南商丘人。宋权之子。康熙年间以父荫入仕,官江苏巡抚,后累升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师。为官以清节著名于时。博学多识,精鉴藏,工诗词古文,与王士祯齐名。所藏皆古人名迹及一时名家名作,朝夕研习,耳濡目染,遂悟画法,所作兰竹亦极超妙。著有《西陂类稿》、《枫香词》、《漫堂墨品》、《沧浪小识》等书行世。
亲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改字徵仲,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荐以贡生进京,待诏翰林院。三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回归故里,潜心诗文书画。绘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门画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和文坛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巨大。
李佐贤
李佐贤(1807—1876年),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人。道光十五年进士,官汀州知府,授翰林院编修。嗜古精鉴,善画竹石。
《书画鉴影》
清代李佐贤撰写的一部书画著录书。李佐贤(1807—1876年),字竹朋,利津(今山东省)人。全书二十四卷,记述了其亲眼所见的书画作品,有些还涉及了内府图书。按时代顺序编排,始于东晋,终于清乾隆朝前。以卷、轴、册形式分类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