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红纳纱百蝶金双喜单氅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11-24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红纳纱百蝶金双喜单氅衣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红纳纱百蝶金双喜单氅衣
时代
门类 织绣品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44574)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红纳纱百蝶金双喜单氅衣❖图片

红纳纱百蝶金双喜单氅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纳纱百蝶金双喜单氅衣

红纳纱百蝶金双喜单氅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纳纱百蝶金双喜单氅衣后式

红纳纱百蝶金双喜单氅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红纳纱百蝶金双喜单氅衣局部

红纳纱百蝶金双喜单氅衣❖简介

纳纱百蝶金双喜单氅衣,清光绪,身长132.50厘米,两袖通长116厘米,袖口宽33.50厘米,下摆宽114厘米,左右开裾长72 厘米。清宫旧藏。

此为光绪帝皇后夏季便服。圆领,大襟右衽,平袖作折叠状,袖长及肘,左右开裾至腋下,直身式袍,缀铜镀金錾花扣一枚,铜镀金双喜字币式扣三枚。红色直径纱为面料,纱孔规矩细密、通透挺括,穿着凉爽舒适。规矩端庄的盘金绣双喜字,在大红色纱地的衬托下熠熠生辉,间饰意喻祝福长寿、婀娜多姿的五彩百蝶,给端庄的图案增加了活力。氅衣全身图案对称但不呆板,构图疏朗不失丰富多彩。绣工精致,擘丝细过发丝,采用平针缠针戗针套针一丝串打籽等多种针法,运针灵活多变,细腻娴熟,针脚工整平齐,蝴蝶图案平齐细薄,手触几乎感觉不到绣线凸浮于纱地表面,通过绣线的巧妙晕色,表现出舞蝶姿态自然和谐的立体感,工艺精湛,妙手天成。

装饰多重衣边,从里向外分别为金色三元绦带、元青万字曲水织金边、元青缎平金双喜彩蝶边、元青万字曲水织金缎边,并在腋下盘饰大朵如意云头,做工精致,针脚细密,代表着晚清宫廷日常服饰追求宽襟博袖的舒适,装饰繁缛的做工以及时尚的华丽色彩。


相关知识科普


纳纱

亦称“戳纱”或“纳绣”,刺绣针法的一种。用素纱作地子,有规律地按纱孔行针刺绣,或垂直,或斜向,针路规整匀齐,有强烈的织纹感和装饰效果。

大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

錾花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直径纱

亦称“直纱”,是一种纬线粗于经线,两经纠绞交织的织物,属纱罗组织,外观呈方孔状。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平针

刺绣基本针法之一,是各种针法的基础。平针是将绣线在纹样内排列均匀整齐,不能重迭,不能露底,拉线轻重一致,达到绣面针脚匀、齐、平、密的艺术效果。

缠针

是直绣的一种,以短线条缠绕着形体绣作,线条方向一致,线条匀密,边口整齐。此绣法用于小型的花叶干,宜作单色形体。

戗针

苏绣传统针法之一。其绣制特点是层次清晰匀齐,富有装饰性,又分正戗与反戗两种针法。 一、正戗针法是用齐针分皮由里向外顺序绣制,后针继前针,第一皮先按纹样外缘用齐针出边,针脚要整齐,第二皮起称“抢”,要接第一皮线条的末尾。以后类推。设色逐渐由深至浅或由浅入深均可,但要按顺序进行绣制,层次要清晰。 二、反戗针的特点是先将所绣制的纹样分成若干皮,除第一皮外都要绣一扣线,由内向外按顺序绣制,每一皮绣线都要比正抢清晰齐整。笫一皮采用齐针绣,第二皮开始绣扣线,扣线绣在前一皮两侧线条的末尾横绣一针,在第二皮绣线的中心点起针,将横线绣成弧形,从中心点向两侧绣制,以后类推。 无论正戗与反戗针法,均为刺绣品中经常运用的针法。

套针

苏绣主要针法之一。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明清时期更为发展,流传很广。根据纹样表现效果,可分平套、集套、散套等。 一,平套针法。根据纹样分皮绣制:第一皮出边,外缘齐整;第二皮称“套”,用一针隔一针的稀针嵌入第一皮线条的中间,要罩过第一皮的十分之八;第三皮与第二皮线条长短相同,每针嵌入第二皮线条的中间,并要与第一皮线条的尾端衔接。各皮依此类推,绣到纹样边尽处。针脚要齐整,丝丝相夹,使镶色和顺,绣面平服。 二,集套针法。大致与平套相同,由于集套用于绣圆形纹样,绣时第一皮出边要外缘齐整,向内长短参差,外缘排针略稀而内较密,每一针都要对着圆心,最后一皮的针迹集中于圆心,近圆心处要藏针,越近圆心藏针越多,直到绣满为止。 三,散套针法。是苏绣欣赏品中最常用的针法,亦是运用最广泛的针法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第一皮出边外缘整齐,排针密,内则长短参差。

一丝串

又名“打点绣”,苏绣针法之一。它以素纱为底,按纱孔网格行线,以等长或长短不一的线条排列成纹。绣线或斜向或平行于经纬线,斜向者称斜一丝串,平行者称正一丝串。

打籽

我国传统刺绣基本技法之一。用线条绕成小粒绣一针,如籽一般。由古老的锁绣发展而来,多用于绣制花心。

织金缎

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织金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

平金

用金线在绣面上盘出图案的一种针法。其绣法是用金线、丝线两种线沿纹样外缘逐步向内铺扎而成,金线为铺线,丝线为钉线,行与行之间钉线相互间隔,形成桂花形,直到绣满纹样为止。此种针法在明清时期为京绣、苏绣所常用。

相关文章

  • 香色缎绣云金龙纹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缎绣云金龙纹袷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色缎绣云金龙纹袷袍,清乾隆,苏州绣制,身长144.5厘米,两袖通长183厘米。清宫旧藏。袷袍右衽,左右开裾,马蹄袖,石青素缎接袖一段,湖色暗花绸衬里,有铜镀金扣4对。袍面主题纹饰为9条金龙,前胸、后背及两肩正龙各1,下幅前后升龙各2,底襟升龙1。此外,领边绣行龙3,间正龙2;左右接袖处绣行龙各2;左右袖端绣正龙各1。龙纹间饰以五色云蝠、杂宝和多种吉祥花卉,...

    1101 龙纹 升龙 行龙 花卉 海棠 玉堂富贵 灵芝 佛手
  • 石青色团牡丹暗八仙纹织金缎小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团牡丹暗八仙纹织金缎小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色团牡丹暗八仙纹织金缎小坎肩,清光绪,身长62厘米,肩宽40厘米,下摆宽74厘米。此衣为丝质。圆立领,平式一字襟,前后两片不连属。缀铜鎏金机制币式禄字扣十三颗。衣内衬月白色素纺丝绸里。这件一字襟小坎肩是在石青色缎纹地上用圆金线作纹纬织金团牡丹、卍字及暗八仙等纹样。由于大量使用金线及织金绦边装饰,此衣的质地厚重,金光夺目,显现出高贵华丽的皇家气派。这种小坎...

    878 暗八仙 八仙 织金缎 织金 一字襟 鎏金 月白 圆金线
  • 缂丝荷花青蛙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荷花青蛙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缂丝荷花青蛙图轴,民国,纵78厘米,横37厘米。此图是在本色地上缂织荷花青蛙。画面上两片大荷叶将荷花衬托得分外娇柔,水面的浮萍上跳跃着两只青蛙。画面构图简练而富于情趣,颇具文人画的韵味。右下角钤 “蓬莱高氏鉴藏书画印”印一方。图轴缂法简单,物象全用平缂,个别部位如荷花花瓣用长短戗,花与叶的轮廓线用构缂或环缂等。设色亦不多,但巧用色差来表现物象,荷叶以灰绿、蓝...

    1612 缂丝 文人画 蓬莱 平缂 长短戗 构缂 环缂 色差
  • 石青缎貂皮行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缎貂皮行褂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石青缎貂皮行褂,清康熙,身长75厘米,两袖通长100厘米,袖口宽26厘米,下摆宽78厘米。清宫旧藏。 褂圆领,平袖,对襟。石青色团龙杂宝纹暗花缎面,貂皮里。钉五枚铜镀金素面扣。附黄条,上墨书:“圣祖石青缎面巡幸貂皮褂一件”。此件为康熙皇帝冬季穿用的行服褂。...

    1572 对襟 杂宝纹 素面 行服
  • 绿地缎海棠菊狗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地缎海棠菊狗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清,长60厘米,宽43厘米清宫内务府设有养狗处,专门管理养狗的事务。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内养狗处在东华门内东三所前路东房,十有九楹。外养狗处在东安门内南池子之南房,十有五楹。”养狗处由事务大臣监管,狗的用具极为豪华奢侈。这件狗衣色彩素雅,做工考究,为晚清时期的宫廷狗衣。...

    1454 内务府 东华门
  • 月白色竹子纹织金缎小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色竹子纹织金缎小坎肩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月白色竹子纹织金缎小坎肩,清光绪,身长70厘米,肩宽39厘米,下摆宽86厘米。清宫旧藏。此衣为丝质。圆立领,对襟,无袖,左右及后开裾。衣内衬粉色素纺丝绸里。面料在月白色缎纹地上用圆金线作纹纬织金竹子纹样,缘饰多道织花及蕾丝绦边。缀铜鎏金 錾花扣一枚、铜鎏金机制币式扣四枚。清代的对襟坎肩对绦边的装饰独特而夸张,尤其是清代晚期,绦边的数量与面积几可覆盖主体纹样,...

    1819 月白 织金缎 织金 对襟 圆金线 纹纬 绦边 鎏金
  • 杏黄色缎缀绣八团云龙女夹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色缎缀绣八团云龙女夹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杏黄色缎缀绣八团云龙女夹龙袍,清乾隆,身长147厘米,两袖通长185厘米,袖口宽21厘米,下摆宽124厘米,左右开裾长87厘米。清宫旧藏。 此袍为清代贵妃和妃吉服之一,用于重大吉庆场合,其式为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月白色团龙暗花纱里,缀铜鎏金 錾花扣四,采取二至三色间晕与退晕相结合的装饰方法,在杏黄色缠枝 花卉纱地上,缀绣八团彩云金龙及海水...

    396 龙女 大襟 月白 鎏金 錾花 退晕 缠枝 花卉
  • 香黄缎暗云龙织金团龙龙袍(拆片)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黄缎暗云龙织金团龙龙袍(拆片)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香黄缎暗云龙织金团龙龙袍(拆片),清顺治,身长118厘米,两袖通长145厘米,袖口宽14厘米,下摆宽105厘米,前后裾长31厘米。清宫旧藏。龙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袖身有压褶接袖一段,裾前后开。袖边及领边用石青色妆花缎镶边。龙袍以在暗四合如意云组成的方格骨架内织团龙纹的香黄色缎为地,并用“妆花”技法以圆金线织正面金龙四团,间饰五彩祥云和海水江崖。金龙用圆...

    1013 织金 大襟 妆花 团龙纹 龙纹 圆金线 五彩
  • 绿色缂丝子孙万代蝶纹棉衬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色缂丝子孙万代蝶纹棉衬衣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绿色缂丝子孙万代蝶纹棉衬衣,清光绪,身长130厘米,袖长113厘米,袖口32.5厘米,下摆110厘米。这件袍服是清代后妃穿用的衬衣,为日常穿用的便服之一,多穿于氅衣或马褂内,也可单独穿用。款式为圆领,大襟右衽,直身,平袖,袖长及肘,裾不开。这件衬衣以绿色缂丝为面,粉红色素绸为里,面、里之间絮丝棉,袖口为湖色葫芦蝶纹缂丝。领和襟缀铜鎏金 錾花扣4枚。领、袖和大...

    1834 缂丝 大襟 鎏金 錾花 织金缎 织金 绦边 佛手
  • 明黄色纱绣彩云金龙纹女夹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纱绣彩云金龙纹女夹朝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明黄色纱绣彩云金龙纹女夹朝袍,清雍正,身长129厘米,两袖通长176厘米,袖口宽22厘米,下摆宽120厘米。朝袍为清代皇后礼服之一,主要用于元旦、万寿、冬至等重大典礼场合。这件朝袍为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附披肩,披肩后垂背云一。缀铜鎏金 錾花扣五枚。裾后开。内饰月白色团龙杂宝纹暗花纱里。在领口处系一黄纸签,墨书:“鹅黄纱绣五彩金龙片金边袷朝袍一件。珊瑚背云...

    631 龙纹 元旦 冬至 大襟 背云 鎏金 錾花 月白
  • 金累丝花囊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累丝花囊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金累丝花囊,清,长5.6厘米,宽5厘米。 花囊圆形,分为器与盖两部分。器、盖均以细金丝镂空累制而成,饰为五瓣花形锦地,其上均有三组点翠花叶纹。花囊上下用黄丝绳穿系大小珊瑚珠及米珠。花囊的开关位于下部。花囊可开合,既可盛放香料,亦可盛鲜花等,香味从镂空的孔中溢出,是悬挂于腰带上的饰物。...

    685 累丝 镂空 锦地 点翠 珊瑚
  •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顾绣 罗汉朝观音图轴,明末,长120厘米,宽45 厘米。此图轴在本色绫地上彩绣神话中诸仙朝拜观音的故事。作品采取单晕色的装饰方法,人物、山石、云雾、树木、坡陀和花草等纹样以缠针、滚针、平金和钉线等针法绣制,然后用石绿、赭石和大红等色渲染。作品未作大面积铺绣,只在线条上运针勾描。画中人物在云雾间,视之有穿行游动感。画上朱绣“虎头”和“仲子篮生家女红”。此作品风...

    1717 顾绣 罗汉 观音 缠针 滚针 平金 钉线 渲染
  • 鲁绣芙蓉双鸭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鲁绣芙蓉双鸭图轴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鲁绣芙蓉双鸭图轴,明,纵140厘米,宽57厘米。清宫旧藏。此图轴为鲁绣的杰出代表作。丝质,以暗花缎为地,用双丝捻五彩丝线绣制。山石、花瓣等仿中国画晕色手法绣制,以针代笔,层层晕染,效果逼真。画面中芙蓉娇艳绚丽,双鸭与山石花木生趣盎然,风格与江南苏绣的细丝淡彩截然不同,体现出北方民间刺绣朴素苍劲的特征。此图绣工承袭鲁绣传统,运用了套针、打籽、接针、斜缠针、活毛...

    1262 鲁绣 五彩 苏绣 套针 打籽 接针 斜缠针 缠针
  • 黄色云龙妆花纱袷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色云龙妆花纱袷龙袍 - 故宫织绣类藏品

    黄色云龙妆花纱袷龙袍,清乾隆,身长142厘米,两袖通长184厘米,袖口宽19厘米,下摆宽122厘米,左右开裾长70厘米。清宫旧藏。龙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左右开。袍以二至四色晕的装饰方法,在明黄色暗云纹实地纱地上彩织五色万字流云、金龙、海水江崖、鲶鱼和如意等纹样,谐寓“江山万年如意”。缘饰石青缎织片金边及回纹 平金边各一。领、袖边为石青色实地纱绣团夔龙...

    368 妆花 妆花纱 大襟 实地纱 片金 回纹 平金 夔龙
  • 翠翎管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翠翎管 - 故宫织绣类藏品

    翠翎管,清,高7.4厘米,径1.5厘米。翎管圆柱形,中空,一端有半圆形钮,中穿孔,光素无纹。翠料颜色均匀,水头足。翎管是清代官员礼帽上插饰花翎的饰物。清代官员以及宗室成员,如有功勋,皇帝都赐以花翎以示荣誉。花翎为孔雀羽毛制成,插入管内,戴在脑后,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等,三眼最高。翎管的质地有翡翠、白玉、碧玺、珐琅、陶瓷等多种,以翠、玉为最优。...

    1525 水头 碧玺 珐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