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清拓《馀清斋帖》王羲之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12-0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1247 次 0 评论
中文名 清拓《馀清斋帖》王羲之兰亭序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清拓《馀清斋帖》王羲之兰亭序
时代
门类 铭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45545-2/5)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清拓《馀清斋帖》王羲之兰亭序❖图片

清拓《馀清斋帖》王羲之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封面

清拓《馀清斋帖》王羲之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1

清拓《馀清斋帖》王羲之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2

清拓《馀清斋帖》王羲之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3

清拓《馀清斋帖》王羲之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4

清拓《馀清斋帖》王羲之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册页5

清拓《馀清斋帖》王羲之兰亭序❖简介

清拓《馀清斋帖》王羲之兰亭序经折装,半开纵26厘米,横15厘米。

《馀清斋帖》收录晋、唐、宋各家书,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至四十二年(1614年),休宁吴廷摹勒选辑,正帖十六卷,续帖八卷。此本兰亭序墨迹后尾有元代人所题“臣张金界奴上进”小字,是元人张金界奴敬献文宗物。曾归吴廷,《馀清斋帖》收刻此帖时,归在卷二王羲之名下。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此帖归董其昌,其跋猜测“此卷似虞永兴所临”。陈继儒跋称为虞世南临,沿袭至今。吴廷刻时,尚无虞世南临之说。墨迹原件今藏故宫博物院,有宋濂等题跋;有“绍兴”等鉴藏印。


相关知识科普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又博览秦汉篆隶碑刻名迹,自出机杼,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兰亭序》,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书法遒媚劲健,精美绝伦,为历代楷模。

经折装

图书从卷轴装演变到册页形式的一种过渡性装帧。其特点是把长幅卷子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书本形式,前后粘以封面。佛家经典多用此式。隋、唐以后,佛教大盛,翻译了很多经卷。佛徒诵读时舒卷不便,乃改为折叠成册的形式。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又有“折子本”的叫法。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又号糜公,华亭(今上海市)人。自幼颖悟,博学。终生不仕。工诗文,短翰小词皆有风致。擅绘水墨梅花、水仙、奇石等,与董其昌齐名。书法在苏、米之间。尤酷好东坡诗章文字,遇苏氏手迹、碑拓必刻意蒐求,集于《晚香堂帖》和《来仪堂帖》。编纂《松江府志》,著《眉公秘籍》、《妮古录》、《皇明书画史》。

虞世南

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精书法,为唐太宗的书法导师。擅真、行体,亲承智永传授,继承二王传统。真书体方笔圆,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行书遒媚不凡,筋力稍宽。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家”。

宋濂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曾受业于元著名学者吴莱、柳贯、黄溍。学识渊博,为文简洁明澈,是明初著名文学家。主修《元史》,深得太祖宠信,洪武九年(1376年)67岁时官拜翰林学士承旨。后因长孙慎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谪茂州,中途死于夔州。生平著述甚富,有《宋学士文集》。

相关文章

  • 清拓《兰亭八柱帖》弘历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兰亭八柱帖》弘历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兰亭八柱帖》弘历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木面。乌金精拓,经折装,每开纵29.8厘米,横34.6厘米。乾隆皇帝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墨迹勾摹上石。墨迹卷前有乾隆皇帝题签“兰亭八柱第八”;卷后乾隆皇帝自题一则。有“乾隆”等30余方鉴藏印。从第四柱到第七柱,帖首第一行都以“王献之四言诗并序”开始;此本乾隆皇帝删掉第一行“王献之四言诗并序”,他认为柳公权...

    509 董其昌 柳公权 王献之 避暑山庄
  • 明拓三国孔羡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明拓三国孔羡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孔羡碑》又称《魏鲁孔子庙碑》、《孔羡修孔庙碑》。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立。碑现置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内。该碑拓本纵188厘米,横84厘米,隶书,22行,行40字。额篆书“鲁孔子庙之碑”6字。碑左方有宋嘉祐七年(1062年)张稚圭正书题记,谓为梁鹄书,但无确据。此碑记载的是魏封孔子第二十一世孙议郎孔羡为宗圣侯并奉孔子祀,修孔庙,置吏卒守卫之事。此碑书风遒劲...

    982 孔子 赵崡 顾炎武 翁方纲
  • 执金吾丞武荣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执金吾丞武荣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纵:29厘米,横:14厘米。此为清拓本,七开,首行“孝经论语”之“孝”字已泐,仅存下钩处,“经”字右上半已损。黄易鉴藏,钤“小蓬莱阁金石”印。碑立于汉永康元年(167年)。碑文记武荣学优则仕及因桓帝“驾崩”悲痛过甚而逝等事。书风淳古而峭健,流丽而圆活,为汉碑佳品,亦书法正宗。碑现藏山东济宁博物馆汉碑室。黄易《小蓬莱阁金石目》著录。...

    1599 黄易
  • 唐人草书心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唐人草书心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35.0×200.0厘米。明拓本。朱翼盦及家属捐赠。石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唐人书。流畅洒脱,气神完足。《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唐人草书心经 宋拓本。翁覃溪审定金石印。甲戌自跋。一卷。《欧斋石墨题跋》记载:唐人草书心经宋拓本。翁覃溪藏。甲戌自跋并属签。一卷。此石在陕西西安,相传为右军书,其实非也,盖开天以后书耳。《访碑录》云,王弇州定为唐驸马都尉郑万钧书,...

    1764 玄奘 隔水 毡蜡 王铎 天宝
  • 徐义墓志 - 河南博物院石刻
    徐义墓志 - 河南博物院石刻

    西晋(公元265-316年)高92.8厘米,宽51.8厘米,厚8.4 厘米1953 年洛阳市8 号晋墓出土 魏晋书法于两汉书法继承中有发展。汉末以来铭石书、章程书已现楷范化趋势,多用于私人通信之“行狎书”实际已是行书体。至此,篆、隶、楷、行、草诸书体大部分确立。魏晋时期为古体书法的余晖期,此时书法讲究法度严谨,甚至于追求无一笔无出处,终因其难切实用而式微。以...

    337 石刻 徐义墓志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清拓乾隆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卷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乾隆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卷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乾隆御题补刻明代端石兰亭图卷,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纵32.1厘米,横1675厘米。墨刻文字部分,使用御制墨拓,墨色乌亮,字口清晰;图绘部分,使用浓、淡墨双色套拓。此卷无引首,前隔水处钤:“五福五寿堂古稀天子宝”“八徴耄念之宝”“天地为师”三印。除在卷首刻乾隆四十五年御旨、乾隆皇帝御制诗并注释,尾刻大臣梁国治等人跋语一段外,其余体例与明益王重刻大...

    415 端石 引首 前隔水 隔水 梁国治 内府 定武本 石渠宝笈
  • 敬胜斋法帖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敬胜斋法帖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敬胜斋法帖,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纵30厘米,横35厘米。...

    1887 敬胜斋
  • 太清楼帖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太清楼帖 - 故宫铭刻类藏品

    30.3×31.6厘米。明拓本。朱翼盦及家属捐赠。字法精妙。《欧斋藏碑帖目录》著录:宋拓太清楼帖残本又 第十卷残帙。榷场本初拓。壬申自跋。三开。跋一开半。一册。戊辰购于隶古斋。价十元。《欧斋石墨题跋》记载:太清楼帖第七卷残帙 榷场初拓本大观帖以杨荫北京卿所藏第六卷经苏斋老人题识者为最烜赫。纸墨精古,神采映发,确是宣和内府所拓,今已归美洲人福开森矣。此外则有外...

    1179 内府 少府 王献之
  •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明拓《戏鸿堂帖》柳公权兰亭诗,木面。黑纸托裱经折装,半开纵28.7厘米,横13.3厘米。《戏鸿堂法帖》为董其昌筹集平生所见晋唐以来法书,沈弘嘉、孙商丞刻。帖名隶书“戏鸿堂法书一”等,篆书款二行“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岁在癸卯人日华亭董氏勒成”。该帖卷首有红色木印目录,当为“用大斋本”。该帖刻于《戏鸿堂法帖》第十卷,钤“戴景迁印”等印,并有宋代杨希甫、习之...

    277 柳公权 经折装 董其昌 用大斋本 蔡襄 王羲之 谢安 孙绰
  • 三体石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三体石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三体石经,三国魏,存高38厘米,宽32厘米。三国时期魏政权正始二年(241年)刻石,今存文11行110字,古篆、小篆与隶书三种书体刻同文。三体石经于史籍中原称“三字石经”,后称“魏石经”或“正始三体石经”,是以《尚书》、《春秋》、《左传》为内容的石刻。刊刻石经的主要目的是“台省有宗庙太府金墉故事,太学有石经古文先儒典训”,以弘儒训,以重儒教。此外,石经文字有...

    857 祖乙
  • 清拓《兰亭八柱帖》虞世南临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兰亭八柱帖》虞世南临兰亭序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兰亭八柱帖》虞世南临兰亭序,木面。乌金精拓,刻拓俱佳。经折装,半开纵29.8厘米,横17.3厘米。虞世南临《兰亭序帖》,墨迹勾摹上石。董其昌、陈继儒称虞临之前亦归为禇摹本。此摹本由元代张金界奴进呈给元文宗,本幅后尾有元代人所题:“臣张金界奴上进”小字,有元内府“天历之宝”大印,所以明清人也称它为“兰亭张金界奴本”,或“天历兰亭”明董其昌在题跋中认为“似...

    1838 虞世南 兰亭序 经折装 董其昌 陈继儒 内府 梁清标 避暑山庄
  • 清初拓北魏高貞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初拓北魏高貞碑 - 故宫铭刻类藏品

    《高貞碑》,刻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六月。拓本纵200厘米,横93厘米。碑额篆书阳文方笔“龙骧将军营州刺史高懿侯碑”12字。碑文正书24行,行46字。碑阴刻嘉庆丙寅(1806年)孙星衍移碑记,并翻刻泰山29字于后。碑于乾隆、嘉庆年间出土于山东德州卫河第三屯,后移至德州县学。此碑书法方劲峻整,笔势畅达,结体虚和。杨守敬《评碑记》云:“书法方整,无寒俭气。”...

    1036 阳文 阴刻 孙星衍 泰山 杨守敬 古泉 陆增祥
  • 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感应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感应碑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纵28.8厘米,横15.2厘米《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楷书,唐天宝十一年(752)立于长安千福寺内。岑勋撰,颜真卿书,徐浩隶书题额,史华刻。碑文《全唐文》有录,内容记载了碑主楚金禅师因夜诵《妙法莲华经》感应到一座多宝佛塔在眼前显现,誓志筹建,遂率领僧俗共同建造千福寺法华塔的事迹。碑原在长安兴平坊千福寺内,宋时入藏西安碑林。此本为宋拓最佳本之一,清宫旧藏。...

    1558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铭刻类藏品
  • 宋拓澄清堂帖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宋拓澄清堂帖册 - 故宫铭刻类藏品

    纵26.3厘米,横26.9厘米《澄清堂帖》虽有宋拓本流传于世,却未见宋人著录,至晚明方名声鹊起。《澄清堂帖》未见全帙,残帖中无刻石年代、刻工姓名等相关记录,因此无从得知确切的刊刻时间和完备的体例。明王肯堂在所著《郁冈斋笔座》中提到他曾在吴江得观《澄清堂帖》十余卷,皆二王书,评价说:“字画流动,笔意宛然。”此本系宋拓本,由《澄清堂帖》第三卷、第四卷部分残帖拼凑...

    395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铭刻类藏品
  • 清拓《快雪堂法帖》兰亭十三跋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快雪堂法帖》兰亭十三跋 - 故宫铭刻类藏品

    清拓《快雪堂法帖》兰亭十三跋,木面。擦拓,摹拓俱佳。经折装,一开纵27.5 厘米,横26.8厘米。此本刻于《快雪堂法帖》,并钤有“乐善堂图书记”印,为墨迹上石。该帖为赵孟頫书真迹。此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秋,赵孟頫北上大都时,在运河舟中观看孤和尚送给他的定武本《兰亭》后,所书十三段跋语。日期是从九月五日至十月七日。赵孟頫在船中漫游历时一月有余,途中无...

    1610 经折装 赵孟頫 定武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