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琉璃厂窑绿彩双系瓶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琉璃厂窑绿彩双系瓶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7852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琉璃厂窑绿彩双系瓶❖图片
琉璃厂窑绿彩双系瓶❖简介
琉璃厂窑绿彩双系瓶,高29.9厘米,口径 7.5厘米,足径9.2厘米。
瓶盘口,短颈 ,溜肩,腹部修长,肩部两侧饰双系。外壁施半截黄釉,下半部露胎,釉面以绿彩装饰,花纹简朴大方。
琉璃厂窑又称华阳窑,是四川成都地区唐、宋时期的瓷窑。窑址在华阳县城以南胜利乡一村,因当地俗称“琉璃厂”,故名。该窑始于五代,盛于南宋,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如碗、杯、碟、壶、瓶、罐、炉、灯及小件玩具。琉璃厂窑的器物胎体较粗糙,胎中含铁量较高,故胎色多为紫红、褐或土黄色。为弥补原料的缺陷,多于坯上敷以化妆土。
此器胎体较粗,造型细长,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相关知识科普
琉璃
一种带釉的陶制品。釉以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钴、锰的矿物作着色剂,再配以石英而制成。明清皇家宫殿、宗教庙宇等,常以琉璃作建筑材料用。
琉璃厂窑
琉璃厂窑是唐、宋时期成都地区的著名瓷窑。因其窑址在四川成都华阳县城以南胜利乡一带,当地俗称琉璃厂,故又称琉璃厂窑。琉璃厂窑器物胎体比较粗糙,胎中含铁量较高,故胎色多呈紫红、褐或土黄色,为弥补原料的缺陷,于坯上敷以化妆土。
双系
系即器耳,以双系形式为常见。其技法为采用双泥条平行排列的形式贴塑在瓷器表面,并在双系上刻划锦纹。
黄釉
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以“黄”与“皇”谐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其釉面光洁,釉色浅淡娇嫩。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其呈色几无差异,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化妆土
化妆土,即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在器物表面留着的一层薄薄的色浆。化妆土又称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