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42903)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图片
登封窑白釉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简介
登封窑白釉珍珠地 划花双虎纹瓶,宋,高32.3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9.5厘米。
瓶形似橄榄,圈足。胎为灰褐色,表面施白色化妆土。外壁刻划二虎,一站立,一行走,呲牙翘尾,矫捷凶猛, 搏斗于草丛中,衬以洞石、芭蕉,近底处有一周莲瓣纹。图案以外空白处戳印珍珠形小圆圈,故称“珍珠地”。
此瓶制作规整,线条流畅,色调和谐,绘画生动写实,笔法苍劲有力,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登封窑作品。
相关知识科普
登封窑
晚唐至元代瓷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登封曲河镇,1961年发现。北宋为其繁盛期,烧瓷品种丰富,以白釉为主,有白釉绿彩、白釉刻花、白釉珍珠地划花等,此外还有黑釉、青釉印花、三彩及瓷塑玩具。其中珍珠地划花最具代表性,此种装饰受密县窑影响,产量在同类风格瓷器中居首位。
珍珠地
古陶瓷纹饰之一,又称珍珠地划花。河南密县西关窑于唐代首创,系仿唐代金银器錾花工艺之纹饰制作而成,宋代此种纹饰较为流行。河北、河南、山西都发现有烧制珍珠地划花器物的瓷窑。如河北磁州窑,河南密县窑、登封窑、鲁山窑、宝丰窑、修武窑、新安窑,山西介休窑、交城窑等,珍珠地是我国北方瓷窑普遍使用的装饰方法之一。 珍珠地纹饰的呈色、珍珠的大小排列方法,各窑稍有区别。其制作工艺过程大体为:首先在器物胚体上施白色化妆土,再于其上划出主题纹饰,在纹饰以外的空间(或在纹饰内)用小圆孔工具戳印出如珍珠状细小的圆圈,最后在器物上施透明釉入窑烧成。各窑烧制的珍珠地划花颜色各不相同,有桔黄色、土黄色、黑色等,以桔黄色为最美。
划花
用类似针尖状的竹木工具,在坯体表面用力均匀地刻划,划痕较浅,转折灵活,曲线为主,粗细一致,流畅活泼,注重形象的轮廓效果。纹饰之间相互穿插有序,布局匀称。
化妆土
化妆土,即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在器物表面留着的一层薄薄的色浆。化妆土又称陶衣。
莲瓣纹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