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黄地粉彩勾莲纹佛塔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黄地粉彩勾莲纹佛塔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黄地粉彩勾莲纹佛塔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185823)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黄地粉彩勾莲纹佛塔❖图片

黄地粉彩勾莲纹佛塔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勾莲纹佛塔

黄地粉彩勾莲纹佛塔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勾莲纹佛塔底部

黄地粉彩勾莲纹佛塔❖简介

黄地佛塔,清乾隆,高43厘米 ,底边长18.4厘米。

塔常见于佛塔,意为:坟、庙、高显处等。它起源于印度,建塔之原义有三:一是表人胜,二为起信,三为报恩。后为佛教所沿用之,存放诸佛菩萨、祖师、高僧之遗骨或佛经,以彰表其功德,并作供养、膜拜之用。久之成为佛教的器物象征,且逐渐演变,呈现各种形式。

这件黄地粉彩勾莲纹瓷塔为藏式塔,顶部饰粉彩如意宝瓶形,下为宝盖形天盘和十三相轮。十三相轮及塔身施黄釉地,上以粉彩绘勾莲、兽面、等图案。塔身内空,一侧开有欢门,内可放置佛像。塔座呈四方形,施以紫红色釉,并饰有瓣等图案。此塔属供养塔,一般置于佛前供案上,以示观想。该塔制作为分段烧制,后粘合而成。其做工细致,瓷质洁白,釉色晶莹、清透、均匀,莲纹线条流畅、色彩艳丽。据其特征,应是乾隆时期专门为宫廷佛堂烧造的。


相关知识科普


粉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与五彩相对而言,故亦称软彩。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粉彩在彩绘中以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饮流斋说瓷》中说“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粉彩的施绘工艺是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彩料有用芸香油调合。乾隆时的清宫档案对粉彩则称之为“洋彩”。

勾莲

景德镇窑生产的明清瓷器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图案。常见于青花、彩瓷上,是把单独的花朵以勾线连结起来,构成具有多变的形式活泼或具图案效果的纹饰。

勾莲纹

唐宋之时,工艺品上大量出现花卉图案,这一习俗一直影响到明清,莲花纹成为器物上最常用的花卉纹饰之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清代的一些莲花图案或蕃莲图案在花卉旁往往带有细长的枝蔓,称之为勾莲纹。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舍利

梵文Sarira的音译,又译“室利罗”、“设利罗”,原意指释迦牟尼之尸骨。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五色珠状物,即为舍利,后来也泛指德行较高的和尚死后焚剩之骨。据说舍利有三种颜色:白色骨舍利,黑色发舍利,赤色肉舍利。另据佛经云,舍利还有“全身舍利”、“碎身舍利”、“法身舍利”之别。

宝顶

一为建筑构件,用于封护攒尖顶雷公柱使不受雨水等浸蚀,所用材料多为金属或琉璃,形状有圆形、束腰圆形或宝塔形。具有丰富的装饰性。 皇家陵寝主人的坟墓高高隆起的土丘称宝顶,底下是地宫。宝顶用白灰、沙土、黄土掺和成“三合土”,一层一层夯实,又用糯米汤浇筑,同时加用铁钉,所以十分坚固。

黄釉

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以“黄”与“皇”谐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其釉面光洁,釉色浅淡娇嫩。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其呈色几无差异,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璎珞

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与我国古代贵族常佩带。在佛教造像里菩萨身上多披挂璎珞。

璎珞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璎珞原是用丝线将珠石编串成多缕的颈部装饰物。《晋书·林邑国传》载:“其王服天冠,被璎珞。 ”将璎珞形象用于塑像或其它器物作装饰纹样称璎珞纹。其始见于元代宗教人物的瓷塑上,明清两代在青花、五彩、珐华器上大量出现。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缠枝莲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

御窑厂

明清两代的官窑,专门烧造宫廷用瓷,也包括朝廷对内外的赏赐和交换品。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初设时有窑20座,宣德年间增至58座。厂内分工计23作,以封建的超经济强制为前提,采用协作形式进行生产。由于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并可以不计工本地提高质量和创新品种,客观上促进了制瓷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瓷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 白釉瓷围棋盘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瓷围棋盘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瓷围棋盘隋代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1959年,河南省安阳县张盛墓出土 高4厘米、边长10×10厘米 盘呈正方形,其上纵横各刻19道直线,共计361个交叉点,中央和四角分别刻出天元和角星。盘面及四侧施白釉。这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19道围棋盘。...

    1411 瓷器 白釉瓷围棋盘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钧窑天蓝釉碟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碟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 天蓝釉碟,北宋?,高2.1厘米,口径10.3厘米,足径4.7厘米。碟折沿,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釉色呈天蓝色,是钧窑最具代表性的标准釉色。圈足底部无釉。对此件器物的用途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日用类的浅碟,有的认为属于文房类的笔掭。而据传世钧窑墩式碗造型的尺寸、大小来看,这种浅碟有可能是墩式碗的盖子,与碗配套使用。...

    1189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笔掭
  • 青花人物诸葛碗(长春万古款)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人物诸葛碗(长春万古款)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人物诸葛碗(长春万古),明隆庆,高7.9厘米,口径14.2厘米,足径7.4厘米。碗为卧足浅盘与墩式碗叠套相接一起。碗腹中空,足底面有一圆孔相通。碗以青花为饰,碗内绘“昭君出塞”图。外壁绘4个姿态各异的男子。近足处绘圆圈纹。外底中心圆孔两侧青花书“万古长春”四字吉款。此碗造型独特,所绘人物身材修长,姿态飘逸。青花色泽蓝中泛紫,为国产回青料绘制,洁白的釉面衬...

    1223 青花 回青 回青料 隆庆青花
  • 黄釉盅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釉盅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雍正款黄釉盅,清雍正,口径6.7厘米,足径2.9厘米,高5厘米。盅敞口,直斜壁,圈足。盅内施白釉,外施黄釉,釉色纯正,釉面光亮莹润。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黄釉瓷器是以铁为着色剂的低温釉瓷。清宫的黄釉瓷器主要包括生活用瓷、祭祀用瓷、陈设用瓷。...

    838 黄釉 青花
  • 胭脂紫轧道珐琅彩直颈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胭脂紫轧道珐琅彩直颈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胭脂紫轧道珐琅彩直颈瓶,清乾隆,高27厘米,口径3.2厘米,足径4.4厘米。瓶直口,长颈,椭圆形腹,圈足,足内施松石绿釉,有青花双方栏 “乾隆年制”4字篆书款。外壁以紫釉为地,布满轧道卷草纹,其上以绿、黄、蓝等珐琅彩饰花卉纹,花纹错落有致,绘画精细。珐琅彩为康熙末年御窑厂在铜胎珐琅彩的基础上创制,乾隆时珐琅彩多用色地装饰,满绘纹饰。此瓶以红釉轧道为底釉,衬以...

    1911 珐琅彩 珐琅 松石绿釉 青花 卷草纹 卷草 花卉 御窑厂
  • 白釉瓷双龙尊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瓷双龙尊 - 河南博物院瓷器

    白釉瓷双龙尊唐代(公元618-907年) 高35.5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8厘米 河南巩义出土 盘口,细颈,丰肩,腹下收,平底。口、肩部对称双龙耳。通体施白釉不到底。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ral Plains——Henan's Resplendent  Antiquity:汉、英》,河南博物院、深圳...

    717 瓷器 白釉瓷双龙尊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磁山文化红陶盂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磁山文化红陶盂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陶盂,新石器时代,高15.3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1.3厘米。 盂(yú 音于),撇口,圆筒形腹,平底。夹砂红陶,胎壁较厚,表面粗糙。 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2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盂是一种盛汤浆或饭食的器皿,红陶夹砂能够提高陶器的耐热程度,因此这件...

    945 磁山文化
  • 红地金喜字纹奓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地金喜字纹奓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地金喜字纹奓斗,清同治,高9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5.1厘米。奓斗敞口、圆腹、圈足。造型端庄小巧。内施白釉,外通体红釉色地,上以金彩满饰“喜”字纹。底白釉红彩署楷书“同治年制”四字款。此器为同治大婚用瓷。“囍”字习惯称“双喜”,据传为宋代大文豪王安石所创。因为其为两个喜字组成,所以就成为喜庆尤其是婚嫁的吉庆符瑞。在同治大婚礼用器中,作为主色调的红色一般...

    1416 奓斗 红釉 王安石
  • 郏县窑黑釉月白斑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郏县窑黑釉月白斑双系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郏县窑黑釉月白斑双系罐,唐,高17厘米,口径9.7厘米,足径10.3厘米。此罐口部外撇,短颈,圆腹,平底。肩部对称置半环形系。罐身施黑褐釉至近足部,上饰月白色斑块。此为唐代著名的花瓷罐。在唐代花瓷中以罐最为常见,有高体的、矮体的、口大的、口小的,造型变化丰富。底釉有黑釉、酱釉、天蓝釉等。釉上所饰斑纹有月白、天蓝、灰黑等色,有的两种颜色互相交融流淌。一般来说,...

    1682 月白 双系 花瓷 天蓝釉 蓝釉
  • 原始瓷青釉鐎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青釉鐎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原始瓷鐎斗,战国,高10.3厘米,口径16厘米,足距12.5厘米。鐎(jiāo音交)斗仿青铜器造型,腹部置横柄一个,底下承以三足。腹上部饰弦纹2周,器内外施青釉。鐎斗,又称“刁斗”,盛行于汉、晋。常与形状如钵、胎壁较厚、口沿置对称半环形双鼻的火盆共存,说明鐎斗被搁置于火盆上,盆中加放炭火即可用来温食,应是模仿“暖锅”而作。外出途中可作温食用具,军旅多用之。唐...

    1900 青釉 弦纹 原始青瓷 青瓷 印纹硬陶
  • 青花三果纹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三果纹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三果纹执壶,明宣德,高27.5厘米,口径6.2厘米,足径10厘米。壶体为玉壶春瓶式,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一侧有弯形长柄,柄上有小系,另一侧附长流,流与颈间有云板相连。流、柄、口高低相若。通体青花为饰,颈部绘蕉叶纹,下饰缠枝莲花一周,腹部两面有菱形开光,一面开光内绘折枝桃,一面绘枇杷果,开光间绘缠枝花卉。近底处绘莲瓣纹,流与足墙均饰忍冬纹,柄饰朵花纹。...

    324 青花 执壶 玉壶春瓶 小系 蕉叶纹 缠枝 缠枝莲 菱形开光
  • 青花竹石灵芝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竹石灵芝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竹石纹盘,明洪武,高8.1厘米,口径46厘米,足径26.7厘米。盘折沿,弧壁,圈足。里外青花装饰。内底菱形内绘竹、石、灵芝纹,开光外绘。内壁绘缠枝牡丹、石榴、菊花、山茶四季花卉纹。折沿上饰青花拔白(即青花地留白装饰)。外壁绘缠枝菊纹,近足处绘。圈足以内无釉露胎,呈色。此盘形体硕大,青花色调淡雅,青料聚集处有凝滞的黑斑,纹饰构图疏朗简洁,盘心主题纹饰中的竹、石...

    580 青花 灵芝 开光 卷草纹 卷草 缠枝 花卉 忍冬纹
  • 黄地粉彩丛竹纹奓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丛竹纹奓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粉彩丛竹纹奓斗,清同治,高9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5.2厘米。奓斗敞口、圆腹、圈足。造型端庄小巧。内施白釉,外通体施淡黄釉,彩绘各种丝竹纹。上下以描金 弦纹做边饰。外底中心矾红彩署楷体“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款。此件奓斗为同治时期御窑厂为同治大婚所订烧的瓷器之一,是宫中宴饮时的卫生用器。...

    239 粉彩 奓斗 淡黄釉 黄釉 描金 弦纹 御窑厂
  • 相和歌俑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相和歌俑 - 河南博物院陶器

    西汉最高32.9厘米济源泗涧沟汉墓出土...

    392 陶器 相和歌俑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 粉彩荷花鹭鸶纹圆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荷花鹭鸶纹圆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荷花鹭鸶纹圆盒,清光绪,口径29.2厘米,足径20.2厘米,高20.5厘米。盒圆形,盖面凸起,子母口,上下扣合紧密,圈足。内施白釉,外壁上下均绘有盛开的红色荷花、绿色荷叶,一对鹭鸶嬉戏于其中。盖面纹饰空隙处,红彩由右至左书“大雅斋”3字楷书款,款识右侧有一椭圆形闲章款,闲章内书“天地一家春”5字篆书款。盒底白釉红彩书“永庆长春”4字楷书款。大雅斋瓷器是光...

    1098 粉彩 大雅斋 闲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