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黑釉褐彩花卉纹小口瓶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黑釉褐彩花卉纹小口瓶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72098)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黑釉褐彩花卉纹小口瓶❖图片
黑釉褐彩花卉纹小口瓶
黑釉褐彩花卉纹小口瓶底部
黑釉褐彩花卉纹小口瓶❖简介
黑釉褐彩 花卉纹小口瓶,金,高22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13.5厘米。
瓶小口,口下出棱,短颈,溜肩,硕腹,腹下渐收,隐圈足。通体施黑釉,其上以毛笔蘸褐色釉料描绘折枝花卉纹。
此瓶的纹样虽只寥寥数笔,图案却生动自然。造型敦厚浑圆,淳朴可爱。此种瓶式多见于北方瓷窑,传世瓷器中还见有白釉褐花、白釉剔花等品种。
黑釉褐彩系使用含氧化铁的贫铁矿石作为绘画原料,先在施有黑釉的瓷坯上描绘纹饰,再入窑经高温焙烧而成,花纹呈铁锈色,故又称“铁锈花”。此种装饰手法在宋、金时期多流行于北方瓷窑,以磁州窑最具代表性。器物造型有瓶、罐、缸、盘、碗等。
相关知识科普
褐彩
一种以铁为主要呈色剂的彩料。始见于西晋后期,东晋到南朝早期曾普遍使用,而在隋唐白瓷上运用效果尤佳。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折枝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剔花
剔花是瓷器的一种传统装饰技法,可分为留地剔花与留花剔地两种,花纹突起,露出胎色,具有浅浮雕般效果。宋元代南北各地瓷窑都有运用,其中以磁州窑与吉州窑剔花产品最具代表性。
磁州窑
北宋、元、金代北方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北磁县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宋代属磁州,故名。产品以白瓷、黑瓷和白地釉下黑、褐彩绘瓷为主。白瓷装饰有划花、剔花、绿斑、褐斑及珍珠地划花等。白地釉下黑、褐彩划花器是磁州窑的优质瓷,器物除瓶、缸、罐、碗、盆等日用品外,以瓷枕颇为著名,枕底往往有张家、李家、王家和陈家造等印记。图案内容除一般的花鸟禽兽外,还有各种富有生活气息的题材,清新活泼。瓷枕上往往书写宋、金流行的词牌、曲牌,如《满庭芳》、《朝天子》、《普天乐》等,开创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新途径,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