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缂丝乾隆御笔八徵耄念之宝卷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缂丝乾隆御笔八徵耄念之宝卷 |
时代 | |
门类 | 织绣品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7277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缂丝乾隆御笔八徵耄念之宝卷❖图片
缂丝乾隆御笔八徵耄念之宝卷❖简介
缂丝乾隆御笔八徵耄念之宝卷,清乾隆,纵33厘米,横164厘米。清宫旧藏。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皇帝弘历年近八旬,命镌八徵耄念之宝,同时镌刻“自强不息”等印玺,他得意于年高八十而仍“身体康强”、“未形智衰”,且享五代同堂之福,同时勉励自己勤政不懈,并祝愿子孙延继此福。此手卷稿本即乾隆皇帝为记此宝玺之镌刻所御制《八徵耄念之宝记》一文。
手卷采用平缂、搭缂等常用技法,缂法虽不复杂,但幅面宽达164厘米,且在一米多宽的缂织机上需要同时缂织58行行书字体,另10行小字,难度非同一般。缂织者运梭灵巧,缂工精细,字体大小均匀,排列工整,笔划清晰,忠实地再现了乾隆帝御笔之韵。
钤“嚮用五福”、“八徵耄念之宝”、“自强不息”等印。包首为缂丝五彩天鹿,配有漆盒,为原装裱。《石渠宝笈三编》、《清内府藏书画录》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缂丝
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 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八徵耄念之宝
青玉质,交龙纽。乾隆帝宝玺。此玺刻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圣寿之时,为刻制此玺,乾隆帝曾作《八徵耄念之宝记》。
手卷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形式之一种,有严格而规范的装裱工艺手法。手卷自右向左横向展示,便于案头观赏。
《八徵耄念之宝记》
予年七十时,用杜甫句,镌古稀天子之宝,而即继之曰犹日孜孜,不敢怠于政也。蒙天眷佑,幸无大陨越,于兹又浃旬矣。思有所以副八旬开帙之庆,镌为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徵之念。且予夙立愿,八十有五,满乾隆六十年之数,即当归政。今虽八十,逮归政之岁尚有六年,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怀,庶徵之八,可不念乎?念庶徵即所以念万民。 曲礼,八十曰耄,老而智衰之谓。兹逮八十,幸赖天佑,身体康强,一日万几,未形智衰,不可不自勉也。如至果不能自勉,则亦不敢旷职以待六年之期,何则?坛庙之祀,不可不躬亲;雨旸之时,不可不常验;中外之政,不可不日勤;民物之养,不可不心存。苟失其一,丛脞随之,则吾岂敢。是则耄而敬念庶徵,仍古稀犹日孜孜之意也。亦五福五代堂之说,所谓皇极敛锡之志也。亦即近读洪范著论,所谓六极中不能去其三曰忧之义也。 夫汉唐以来,古稀天子才得六,六之中,至八旬者,才得三,而三帝之中,惟元世祖可称贤,其二则予所鄙也。即元世祖,亦未如予之五代同堂,是予沐昊乾鸿贶为独深。而予之所寅承锡羡当何如?亦曰体天爱民,诚心勤政,与洪范五之敛锡,八之念徵,九之三忧,孜孜惕惕,日进无疆云尔。 予之子孙,能心予之心,政予之政,惕予之惕,忧予之忧,或得仰邀天眷,有年至七旬八旬者,继用此宝,则又我大清国亿万斯年无疆之庥,所不敢必而深愿者也。是为记。
平缂
依照图案色彩的变化要求,顺经纬之理进行平纹交织。
搭缂
缂丝技法术语之一,亦称“搭梭”。当缂织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纹边缘时,因两色不能互相连接而形成裂缝,故在每隔一定距离处,使两边的色纬相互搭绕对方色区的一根经线,以避免竖向裂缝过长而形成裂口,此种缂织技法称搭缂。
包首
包在手卷背面开头部分的锦,一端与天杆相连,一端与覆背相连,其靠近天杆处常见贴有狭长的签条。当手卷卷拢时,包首起着保护和装饰手卷的作用。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石渠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