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青釉莲花尊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青釉莲花尊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3141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青釉莲花尊❖图片
青釉莲花尊❖简介
青釉 莲花尊,高67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20厘米。
尊撇口、长颈、鼓腹、高足中空外撇。肩、颈相接处置6个由双股泥条做成的竖系。通体纹饰达11层:颈部3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塑贴的飞天、宝相花及团龙纹,纹饰之间以凸弦纹相隔;肩、腹部以塑贴加雕刻技法装饰主题纹饰,由3层覆莲瓣、2层仰莲瓣、1层菩提树叶组合而成,莲瓣肥硕,瓣尖翘起;胫部雕刻2层覆莲瓣纹,瓣尖亦翘起。通体施青绿色釉,釉的玻璃质感较强,釉层开片。圈足内素胎无釉。
此尊为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祖氏墓群出土的四件莲花尊之一。其形体高大,气魄雄伟,集塑贴、模印、雕刻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体,纹饰华缛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尊上的莲瓣、团花、飞天等装饰题材与南北朝时期盛行佛教文化的历史背景相吻合。科技工作者对这种青瓷进行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其胎、釉的化学组成与南方青瓷不同,具有北方青瓷特点。该青釉莲花尊堪称北朝时期北方青瓷的杰出代表。
相关知识科普
青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莲花尊
是南北朝时期青瓷中的精品,因主要以上覆下仰的莲花为饰,故名莲花尊。目前所见莲花尊除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四件以外,湖北武昌县钵盂山南朝墓中出土两件,武昌周家大湾齐代永明三年墓出土一件,南京林山梁代大墓出土两件,其中一件高达85cm。山东淄博墓葬出土一件,另流散到英、美两国各一件。这十二件尊造型大同小异,主要以凸雕莲花瓣纹为饰。
宝相花
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 又称“宝仙花”、“宝莲花”。一般以某种花卉(如牡丹、莲花)为主体,中间镶嵌形状不同、大小粗细有别的其它花叶,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圆珠作规则排列,似闪闪发光的宝珠,富丽华美,故名宝相花。盛行于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的器物上亦多以之为装饰题材。
弦纹
古器物上最简单的传统纹饰,在青铜器上呈现为凸起的横线条。大多数情况下,弦纹是作为界栏出现的。在陶瓷等器物上亦有专用弦纹装饰者。
模印
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以刻有花纹的印模在成型后半干的坯体上压印,使花纹印到坯体上,施釉烧成后,胎上的印纹在釉层的掩映下若隐若现,称“模印”。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团花
中国传统纹饰之一。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青瓷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