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黄玉鼻钮“信成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12-1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黄玉鼻钮“信成君印”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黄玉鼻钮“信成君印”
时代
门类 玺印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故00001207)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黄玉鼻钮“信成君印”❖图片

黄玉鼻钮“信成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信成君印” 玉印

黄玉鼻钮“信成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信成君印” 玉印钤本

黄玉鼻钮“信成君印”❖简介

黄玉鼻钮“信成君印”,明,印面1.9×1.9厘米,通高1.5厘米。清宫旧藏。

印黄玉质地,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信成君印”四字。印台较高,小鼻钮,印材黄如覆尘,备显古雅。

此印为明代托名秦汉封君玺印之作。印文中的“信成君”本为楚汉之际的封君,名郦商。《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载“曲周侯郦商者,高阳人。陈胜起时,商聚少年东西略人,得数千。沛公略地至陈留,六月余,商以将卒四千人属沛公于岐。从攻长社,先登,赐爵封信成君”;“项羽灭秦,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商爵信成君”。郦商随汉高祖征战,战功卓著。汉并天下后,他因病不再理事。及高后崩,大臣诛诸吕,是岁郦商卒,谥为景侯。


相关知识科普


黄玉

玉材中最名贵的品种之一。其色泽由淡黄至深黄不尽相同。最名贵的黄玉色泽纯正,材料极其难得,特别是上好的新疆黄玉目前极为少见。清代黄玉作品中,玉质多属上乘,其黄色正而娇,莹润如脂,是玉中的佼佼者,其价值绝不亚于羊脂白玉。

封君

战国时期的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大国,经过不同的政治改革,普遍建立了以郡统县的地方行政机构,封君制度也同时创立,郡县制为主,封君制为辅。战国封君的身份可归纳为三种:一是国君亲戚,二是宠臣,三是有功之臣,其中第三种最重要。封君有以下特点:有私田,在封邑内有租税权,但不是封邑土地的所有者,土地国有;封邑在边地,一般占地不大,多不世袭;封君有一定的用人权和少数卫队,但无权调动封邑内的军队;封邑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相”、“守”进行治理,封君必须奉行国家统一的法令,接受国君命令。战国诸封君的名望与实力大有不同,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和楚国春申君,号称“四大封君”,声名显赫,势力远超过一般官吏。秦汉之际,封君的内涵有了很大变化,除列侯食邑外,一是因子孙显贵而长辈受封典,二是妇人开始有封君之号。《通典·职官十六》“至秦汉,妇人始有封君之号”,引“蔡邕独断曰‘汉异姓妇人以恩泽封者曰君,比长公主’”,魏晋南北朝时多见,以封典名号加上食邑称“某某县君”、“某某郡君”,也常直接以封典名号称君。

千人

武职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记:“中尉、属国都尉、西域都护下各有千人官。”

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楚国贵族出身。秦末,项羽随叔父项梁起义。秦将章邯围赵,楚怀王派兵救援,项羽杀死观望不进的统帅宋义,自己率兵,破釜沉舟,渡漳水与秦军激战于巨鹿,秦军主力就此被摧毁殆尽。秦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诸侯王。后在楚汉战争中,被汉将韩信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他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杀而亡。 项羽的失败不仅没有减损其霸王的威名,反使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光彩的悲剧性英雄之一,而为后世所慨叹歌咏。《霸王别姬》就是传统戏曲中最著名的剧目之一。

相关文章

  • 白玉兽钮“建安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兽钮“建安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白玉兽钮“建安君”印(二件),明,兽钮印印面2.6×2.7厘米,通高3.1厘米;龟钮印印面2.8×2.5厘米,通高2.8厘米。兽钮印白玉质,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建安君”三字。印钮之神兽正身蹲坐,挺胸弓身,脑后一角后垂连背。印材洁白,仅兽角上附有天然黄色。整体琢造精致,秀劲非常。另一方龟钮玉印,青玉质地,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

    619 封君 司马 宫人 琅邪
  • 黄玉鼻钮“信成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黄玉鼻钮“信成君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黄玉鼻钮“信成君印”,明,印面1.9×1.9厘米,通高1.5厘米。清宫旧藏。印黄玉质地,鼻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信成君印”四字。印台较高,小鼻钮,印材黄如覆尘,备显古雅。此印为明代托名秦汉封君玺印之作。印文中的“信成君”本为楚汉之际的封君,名郦商。《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载“曲周侯郦商者,高阳人。陈胜起时,商聚少年东西略人,得数千。沛公略地至陈...

    1156 黄玉 封君 千人 项羽
  • 寿山石“避盛名求实事”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避盛名求实事”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避盛名求实事”章,近代,吴隐篆刻,印面边长3.4厘米,通高6.2厘米。印寿山石制,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体,白文,右上起顺读“避盛名求实事”6字。边款阴刻楷书体“己亥二月仿曼生司马意,吴隐石潜甫作于海上。”“盛名”即“大名”,名实不副者为徒有虚名,《吕氏春秋·审应》:“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故作者刻此印以自警。此印印文章法妥帖,凝重而...

    1900 寿山石 吴隐 素面 阴刻 司马 吕氏春秋
  • 青玉辟邪钮“韩王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辟邪钮“韩王之玺”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辟邪钮“韩王之玺”,明,印面2.3×2.3厘米,通高2.65厘米。清宫旧藏。青玉质地,辟邪钮,印文字体为篆书,白文,右上起顺读“韩王之玺”四字。印钮琢辟邪神兽,独角巨目,扭首睥睨,两前足踞地,身背后向下倾斜,借势于印材。此印为明代托名楚汉之际或汉初封王玺印之作。印文中的“韩王”本为楚汉之际或汉初的封王,其时有三人得此封号。最初,项梁借名立诸王,燕、齐、赵...

    529 辟邪 项羽 黄河
  • 铜龟纽“执灋直二十二”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执灋直二十二”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执灋直二十二”印,印面2.3×2.3厘米,通高2.2厘米。印铜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六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执灋直二十二”。此为新莽时官印。印文中“直”为更直执法之意,《汉仪》曰:“其二人者,更直执法省中者,皆纠察百官,督州郡。”...

    1348 执灋
  • 青玉交龙纽“文渊阁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文渊阁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宝”,清乾隆,青玉质,方形玺,篆书。面12.7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纽高4.9厘米。附系黄色绶带。文渊阁位于后,是著名的宫廷藏书处。清代正本和《古今图书集成》两部大百科全书就藏在这里。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库全书》第一部告成。乾隆帝谕:自四月四日始,每册用御宝二。前曰“文渊阁宝”,后曰“乾隆御览之宝”。说明此宝是专门钤盖在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

    1598 文渊阁 交龙纽 文华殿 四库全书
  • 昌化石“乾隆宸翰”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昌化石“乾隆宸翰”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乾隆宸翰”宝,清乾隆,昌化石质,随形雕荷塘小景方形玺,汉文篆书。面8.4厘米见方,通高15.2厘米。此玺用昌化鸡血石刻制,印石鸡血虽然不多,只丝丝缕缕散布于顶端,但质地却极温润,近似于牛角冻。尤其是雕刻者依据材质表面不同的色彩巧妙构思,精心布局,使之成为一件难得的艺术佳作。如篷的荷叶密密而布,点点红蕊或含苞,或怒放;荷丛中双鹤漫步,悠闲自得;鸳鸯比肩而游,...

    381 宸翰 昌化石 鸡血石 牛角冻
  • 铜蛇纽“白水弋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蛇纽“白水弋丞”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蛇纽“白水 弋丞”印,印面边长2.5厘米,印台厚0.6厘米。印铜铸,方形,蛇纽。印面有阴线十字界格。印文保留有秦篆风格,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白水弋丞”四字。此印是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以前之官印,尚有秦官印遗风。...

    907 白水 弋丞
  • 寿山石“五福堂”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五福堂”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五福堂”印,清雍正,寿山石质,随形雕荷叶椭圆形印,汉文篆书。面椭圆形,宽2.5厘米,长3.9厘米,通高6.1厘米。五福堂位于圆明园之“天然图画”景区内。“五福”语出《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是古代中国人对人生幸福追求的目标。清代皇帝对“五福”同样十分看重,康熙帝御题“五福堂”匾赐给雍正帝,雍正帝又敬摹此三字并悬于...

    339 寿山石 圆明园 尚书
  • 黄玉鼻钮“王武”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黄玉鼻钮“王武”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黄玉鼻钮“王武”印,汉,印面2.3×2.3厘米,通高1.8厘米。汉代私印,以黄玉琢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鸟虫书篆,白文,右起横读“王武”二字。印身通体青黄,青者淡然若隐,黄者如浸非覆,浑然天成。早在春秋时期,吴越地区的兵器上即可见到鸟虫书,且多鎏金,别致而精美,彼时尚无此书体名称。其文字起笔或像鸟首,或形体如蠕动之虫身,后人因其形而定名。汉代以...

    1064 黄玉 王武 鎏金
  • 寿山石狮纽“圆明主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狮纽“圆明主人”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圆明主人”印,清康熙(雍正为皇子时期),寿山石质,狮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3.8厘米见方,通高7.7厘米,纽高3厘米。该玺为雍正帝皇子时期所制,大致刻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以后,因是年康熙帝把畅春园北赐给皇四子胤禛,并“赐以园额曰‘圆明 ’”,此后雍正便以“圆明主人”自居。“至若嘉名之赐以圆明,意旨深远,殊未易窥。尝稽古籍之言,体认圆明之德。夫圆而入神...

    1387 寿山石 稽古
  • 铜龟纽“建伶道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建伶道宰印”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铜龟纽“建伶道宰印”,印面2.2×2.2厘米,通高2.1厘米。印铜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五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建伶道宰印”。此为新莽时官印。...

    1699 建伶道
  • 青玉交龙纽“五福五代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青玉交龙纽“五福五代堂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五福五代堂宝”,清乾隆,青玉质,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厘米见方,通高9.8厘米,纽高4.9厘米。附系黄色绶带。“五福五代堂”原为宫中内明间,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帝喜得玄孙,一堂五世,故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亲书“五福五代堂”匾悬挂在景福宫内,并特作《五福五代堂记》:“兹蒙天貺,予得元孙,五代同堂,为今古希有之吉瑞。古之获此瑞者,或名其堂,以...

    1740 五福五代堂 交龙纽 景福宫 明间 避暑山庄
  • 寿山石龙凤瑞兽纽“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寿山石龙凤瑞兽纽“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清晚期,寿山石质,随形雕龙凤瑞兽方形印,汉文篆书。面10.4厘米见方,通高12厘米,纽高9.9厘米。此印为慈禧太后的闲章。值得注意的是,其印体雕刻极为精微细腻,尤其是凤鸟占满印的顶端,似乎将其下的龙和麒麟揽于双翼之下,形成凤上龙下的态势,这与当时慈禧太后的权势相呼应。...

    1296 寿山石 闲章 麒麟
  • “乐琴书以消忧”青田石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乐琴书以消忧”青田石章 - 故宫玺印类藏品

    清,印面见方3.7厘米,通高7.1厘米。青田石质,方形印面,阳文“乐琴书以消忧”印文,边款刻“既望日偶作于修竹山房。乐琴书以消忧。文彭”。乾隆帝对此印颇为欣赏,为之赋诗数首,并添配了精致的紫檀木匣。匣上镌刻其中一首:“冻石年陈如汉玉,琴书足以乐消忧。当年五柳先生者,抑埴曾经识此不。”诗中表达了乾隆帝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弹琴读书自娱的赞赏。...

    51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玺印类藏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