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汪士鋐行书访颜鲁公八关碑近作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汪士鋐行书访颜鲁公八关碑近作轴 |
时代 | |
门类 | 书法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61410)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汪士鋐行书访颜鲁公八关碑近作轴❖图片
汪士鋐行书访颜鲁公八关碑近作轴❖简介
《访颜鲁公八关碑近作》轴,清,汪士鋐书,纸本,行书,纵134.5厘米,横44厘米。
释文:
为访唐贤迹,吟鞭共出郊。碑穹云暗护,石压土微坳。面面关青嶂,纷纷走翠蛟。八关名自古,学佛不须嘲。访颜鲁公八关碑近作。汪士鋐。
款署:“访颜鲁公八关碑近作。汪士鋐。”钤“汪士鈜印”、“退谷”白文印二方。引首章“松斋”朱文印。鉴藏印“建业吴氏荫桐晴波甫鉴藏金石书画记”朱文印。
此轴书五言律诗一首。《八关碑》全称《八关斋会报德记》,刻于唐大历七年(772年),在河南商丘,颜真卿撰并书。字体于方正遒劲中别具姿态,备受世人推崇。汪士鋐书法师颜真卿、赵孟頫、褚遂良诸家,晚年尚慕篆隶,以“书绝瘦硬”、“老劲”而著称于时,与姜宸英齐名,时称“姜汪”。此书点划瘦劲挺拔,分行布置疏朗有致,充分展示了汪氏书法的爽健之风。
相关知识科普
汪士鋐
汪士鋐(1658—1723年),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右中允,入直南书房。少年读书刻苦,颇富才气。自幼即喜书法,初学时广为临摹古人名帖,后宗法褚遂良、赵孟頫,晚年习篆、隶。与姜宸英齐名,时称“姜汪”。著有《全秦艺文志》、《赋体丽则》、《秋泉居士集》等。
引首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羲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与当时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颜柳”。唐人《书评》论其书:“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传世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和《刘中使帖》,碑刻有《争座位帖》、《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
赵孟頫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历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元之冠冕”。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姜宸英
姜宸英(1628—1699年),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慈溪(今浙江慈溪)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探花,授编修,两年后即卒。工书善画。书宗米、董,飘逸俊秀,晚年始宗法晋人,70岁后作小楷颇精,名重一时,与笪重光、汪士鋐、何焯并称“康熙四家”,为清初帖学书法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