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弘历行书戒得堂诗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弘历行书戒得堂诗轴 |
时代 | |
门类 | 书法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239776)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弘历行书戒得堂诗轴❖图片
弘历行书戒得堂诗轴❖简介
《戒得堂诗》轴,清乾隆,弘历书,纸本,行书,纵189.1厘米,横79.5厘米。
释文:
一例今年咏喜晴,莫非方寸为农情。较于去岁斯为早,无奈夏时每至盈。亦既收场麰与麦,可知过隙迈而征。筹之蒇矣邀天眷,敢避书堂戒得名。
署款:“癸丑季夏叠去岁韵御题。”款下钤:“八徵耄念之宝”、“自强不息”印。引首印为:“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本幅正中上方有“太上皇帝之宝”印。
此书为乾隆皇帝书七言律诗一首,据署款“癸丑”可知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其时乾隆皇帝83岁。诗意是说这年夏季气候较好,适宜麦子生长,且收成也比往年好,这要感谢老天爷给人们带来的福分。
乾隆的御制诗很多,这首诗是他“叠去岁”(即壬子年,1792年)所作诗的韵律又再作一首并自书之。由于看到丰收的景象,乾隆帝的心情格外好,所以挥毫书写笔法十分流畅,从墨迹上完全看不出是83岁高龄之人所书,用笔圆劲纯厚,结体娴熟疏朗,与其早年自然流畅的书法风貌相仿。
相关知识科普
八徵耄念之宝
青玉质,交龙纽。乾隆帝宝玺。此玺刻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圣寿之时,为刻制此玺,乾隆帝曾作《八徵耄念之宝记》。
引首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