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霍黑造石双佛像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霍黑造石双佛像 |
时代 | |
门类 | 雕塑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040062)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霍黑造石双佛像❖图片
霍黑造石双佛像❖简介
霍黑造石双佛像,北齐河清四年(565年),残高28.5厘米,宽26.3厘米。
背屏双坐佛二弟子四身像。双佛姿势一致。佛像长圆脸,扁平光素肉髻,右佛首残。穿露胸通肩式袈裟,内着僧祇支。单线刻衣纹。结跏趺坐,露右足,袈裟下摆呈半圆形只一层平铺在座面。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抚右足。二佛外侧各立一身弟子,左侧弟子残,仅存双足;右侧弟子着通肩袈裟,双手端于腹前,袈裟几无衣纹。下为长方形基座,正面留出平台,正中为三瓣覆莲上博山炉,两边各一站立比丘,外侧为狮子。发愿文刻在基座后面,为“河清四年正月廿八日,霍黑为亡息思伯造玉像一区,上为国王,有(又)为七世先亡,居家大小,一时成佛。”双佛著坦右肩式袈裟,呈结跏趺姿于长方形基座上.右手施无畏印.基座中部博山炉立于覆莲台上,两边站立合十双掌的童子,大尾上翘的蹲狮.
相关知识科普
肉髻
为佛三十三相之一。佛之顶骨,自然隆起,呈一髻形,故称肉髻。
通肩
袈裟披著法之一种。即披搭袈裟时,两肩均被袈裟所覆盖的披法。通肩用以表示福田之相,在乞食、坐禅、诵经、经行等时披著。
僧祇支
僧人的覆肩衣、衬衣。佛、僧常穿于袈裟之内。《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云:“僧却崎(僧祇支),唐言掩腋。覆左肩,掩两腋、左开右合,长裁过腰。”
结跏趺坐
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
无畏印
右手上张,五指并拢伸直,掌心向外。
施无畏印
施无所畏之德,离怖畏之印明,即象征施一切众生安乐无畏之印。结此印时,举右手,五指前伸,掌向外。
基座
也称之为台座、台子、座基、底座,通常是指垫衬在佛座下面的方(长)形石台。
博山炉
即是香炉之一种,其水盘中央有一山形之盖,当中有一细柱顶立,系汉代之大铜器,后世则用作佛具,在六朝、唐代曾盛行一时。
发愿文
也称造像记。指刻于佛教造像上记载造像者姓名、造像时间、造像目的、佛像名称等内容的一种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