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青花波斯文三足炉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青花波斯文三足炉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98044)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青花波斯文三足炉❖图片
青花波斯文三足炉
青花波斯文三足炉款识
青花波斯文三足炉底部
青花波斯文三足炉❖简介
文三足炉,明天顺,高11.5厘米,口径15.3厘米,足距14厘米。
炉呈筒形,唇口,平底,下承以三足。内光素无纹饰,外青花装饰。口沿处绘青花单线连续一周,炉底边有两条青花弦线横越三足。腹部以青花料书写有三行波斯文,取自波斯诗人萨迪的诗集《果园》。译文为:“年轻人啊,要敬主就应在今天,明朝人老青春一去不还。只自己守斋还不算真主的穆斯林,还应分出食物周济贫人。如今你心无烦扰,身体有力,身在宽广球场应把马球猛击。为政万万不可刺伤平民百姓的心,欺压百姓就是在掘自家的根。谦逊的智者宛如果树一棵,挂果越多枝头越加弯曲。”内底署青花 楷书“天顺年”三字款。
这件筒式三足炉造型比例适度,胎体厚薄适中,修胎规整。釉面白中闪青。波斯文字书写流畅,既起到装饰的效果,又以优美的文字内容表达了制作者的思想境界。“天顺年”三字书体既具有宣德以来的浑厚风格,也初具成化一朝的矜持面貌,尤其是“天”字,逼肖成化“天”字罐上“天”字的书法。另外,此炉也是文献上“天顺丁丑(1457年),委烧造”记载的实物证明。此炉由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在1988年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与此炉基本相似的一件天顺青花炉现藏于山西博物院,署“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款。
相关知识科普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波斯
古代中国对伊朗的称呼。
回纹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中官
秦汉时宫中宦者之称。《史记·李斯列传》:“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赵高系宦者,故称中丞相。《后汉书·何进传》:“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
大同
地方政区名,辽、金、明、清皆置,其地均相当于今山西省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