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王时敏山水图扇页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王时敏山水图扇页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47715)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王时敏山水图扇页❖图片
王时敏山水图扇页❖简介
《山水图》扇页,清,王时敏绘,金笺,设色,纵17.2厘米,横52厘米。
扇页有自题:“乙丑小春画。王时敏。”钤“王时敏印”白文印。
“乙丑”是明天启五年(1625年),王时敏时年34岁。
画幅上有陈继儒题:“窗前树已红,梦笼山犹绿。眉公。”
此图以润笔为主,受董其昌影响,画仿元人黄公望,水墨与浅绛同染。构图疏密得当,并有高山与低谷的错落之分,于充实中不失空灵。山峦多以长线条皴擦,侧锋卧笔点苔,既得石体坚硬的质感,又不失山峦葱郁深秀的气韵,代表了王时敏早期山水画的典型风貌。
相关知识科普
王时敏
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其祖父是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父亲是明翰林编修王衡。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举进士,崇祯初以荫仕至太常寺卿,崇祯十三年(1640年)辞官隐居,入清不仕。工隶书,善画山水,以元黄公望、倪瓒为宗,又受董其昌影响。他极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是清初画坛正统派的领袖,后世称“娄东派”,与王鉴、王石谷、王原祁合称“四王”,位列“清初四王”之首,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又号糜公,华亭(今上海市)人。自幼颖悟,博学。终生不仕。工诗文,短翰小词皆有风致。擅绘水墨梅花、水仙、奇石等,与董其昌齐名。书法在苏、米之间。尤酷好东坡诗章文字,遇苏氏手迹、碑拓必刻意蒐求,集于《晚香堂帖》和《来仪堂帖》。编纂《松江府志》,著《眉公秘籍》、《妮古录》、《皇明书画史》。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其董派书风对当时及清初书坛有极大影响。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并以其为代表,形成著名山水画派“松江派”。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本姓陆,名坚。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晚号井西老人。常熟(今江苏)人。早年一度在大都(今北京)监察御史院当书吏,曾入狱,后隐逸于苏南和富春山,系道教全真教派教徒。他专擅山水,取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天真”,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为“元四家”之首,著有《山水诀》。
浅绛
即浅绛山水,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染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可能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