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阎立本步辇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10-20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阎立本步辇图卷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阎立本步辇图卷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19106)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阎立本步辇图卷❖图片

阎立本步辇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阎立本步辇图卷❖简介

《步辇图》卷,唐,阎立本作,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厘米。

这是一幅历史画。它反映唐代初年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公元七世纪,地处我国西南的吐蕃(今西藏地区)开始强大兴盛,其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是个“骁勇多英略”的领袖。贞观八年(634年),他遣使臣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向唐王朝求婚联姻,唐太宗 李世民答应了他的请求,决定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641年)春天,松赞干布派相国禄东赞到长安来迎接文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则派礼部尚书江夏王宗室李道宗陪同文成公主进吐蕃。文成公主除了带去很多中原地区的文化典籍外,随行的还有许多各种行业的工匠,对于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唐王朝和吐蕃之间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阎立本以此为题,绘制了这幅歌颂古代汉、藏民族友好交往的作品。画幅描绘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宫内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李世民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坐榻(又称步辇,图画即以此为名)上,另有三个宫女分别在前后掌扇和持华盖。唐太宗面前站立三人:最右者,身穿大红袍,是这次仪式的引见官员;中间是吐蕃的使臣禄东赞,拱手而立,发型和服饰与中原地区不同;最左为一穿白袍的内官。按照画家阎立本当时的地位和身份,他完全可能是这次历史性会见的目击者,所以他笔下的人物非常真实、生动。唐太宗李世民的威严,使臣禄东赞的干练、谦和,引见官员和内侍的恭谨,年轻宫女的天真活泼,都各具特点,跃然绢上,禄东赞和唐太宗等人在民族气质上的差别也有所表现。

全画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线条纯熟,富有变化和表现力;设色浓重、鲜艳,是一幅出色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作品。图中的李世民、禄东赞等人应当带有肖像画特征。


相关知识科普


阎立本

阎立本,生活于7世纪,约卒于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是唐朝初年的著名画家.他出生在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家庭内,父亲和兄长均是宫廷艺术家,擅长绘画和设计。在兄长去世后,阎立本接替他继续在宫中供职。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可知,阎立本的艺术活动与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密切相关。阎立本年轻时,即在尚为秦王的李世民府中任职,并于唐武德九年(626年)绘制了为李世民夺取天下立过大功的18个谋士的肖像。唐贞观十七年(643年),阎立本又奉已即帝位的李世民之命,画了24 位唐朝开国功臣的肖像,并悬挂在宫廷的主要殿堂凌烟阁内,称为《凌烟阁功臣像》。这组肖像画群充分展示了阎立本的绘画才能。阎立本在宫廷的地位日益重要,最终担任官职很高的右相。与他同时的左相为武将,曾在边庭屡立战功,所以当时人们称赞道:“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

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617—650年),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公元629年即赞普位后兼并诸部,最终统一吐蕃,定都拉萨。以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制定法律,公元641年与唐朝联姻,迎娶文成公主入藏,佛教也于此期间开始传入西藏。松赞干布为佛教在西藏的传播作出了贡献,被藏族人民尊奉为观音菩萨化身之法王。

唐太宗

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代君主, 627至649年在位,在位期间国力强盛。

李世民

李世民(599—649年),即唐太宗,唐高祖李渊次子。鼓动李渊起兵反隋,曾平定窦建德、刘黑闼、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李渊称帝,封为秦王,任尚书令。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其兄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后即帝位。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府兵制,开创“贞观之治”,为李唐王朝奠定了基石。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 680年),唐朝宗室女。贞观十四年(640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者至长安求婚,唐太宗慨然应允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 641年)公主赴藏完婚。文成公主知书识礼,博学多才。她在入藏时带去了乐队和许多工匠、家具、绸缎、经籍、谷物种子等,使中原的生产技术、科学知识陆续传入吐蕃,在沟通汉藏两族人民情谊,促进中原和藏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起了积极作用。后世藏族人民对她十分崇敬,大昭寺内塑有她的塑像,大昭寺前的公主柳传说是她亲手所栽,她的事迹在藏族民间家喻户晓。

尚书

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华盖

塔顶相轮上的圆盘形冠饰,多用金属制作。

肖像画

人物画的一种,专指描绘人物相貌形神的绘画,可分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中国的肖像画传统称谓有“传神”或“写真”,它是以现实生活中或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人物为描绘对象,通过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创作方法,着重刻画人物本身特定的外形特征和内在神韵,获得形神兼备的效果。

相关文章

  • 王致诚乾隆射箭图屏 - 故宫绘画藏品
    王致诚乾隆射箭图屏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射箭图》屏,清乾隆,绘,纸本,油画,纵95厘米,横213.7厘米。图绘乾隆皇帝及随从在避暑山庄试马埭射箭的场面,人物生动,场景写实。画作的背景中有溪水流过,叠砌而成的山石掩映着院墙,近景中可见秋色浓郁。试马埭位于万树园西侧,地广而平,树木稀少,一片草原风光。画面上无作者署款,据考证当出自法兰西传教士画家王致诚的手笔(参见《故宫博物院院刊》1991年第1...

    749 王致诚 避暑山庄
  • 方从义武夷放棹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方从义武夷放棹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武夷放棹图》轴,元,方从义作,纸本,水墨,纵74.4厘米,横27.8厘米。此图画武夷山景。武夷山在今福建省崇安县西南,绵亘百余里,有36峰、37岩,水流其间,分为九曲,为我国南方风景名胜之地。古代,道家将它称为第十六洞天,是道教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此图是方从义为同道周敬堇而作。画面右侧一峰高耸,峰下水中一叶小舟徐徐划行,岸上怪石嶙峋,林木丛生其间。笔墨浓润...

    1412 方从义 巨然 方壶 石渠宝笈 三希堂 大观录 式古堂书画汇考
  • 李世倬指画岁朝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李世倬指画岁朝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指画岁朝图》轴,明,李世倬绘,纸本,设色,纵104.5厘米,横46.3厘米。本幅作者自题:“指头蘸墨肇自少司寇且园舅氏,古无有也。余稚时效之,舅氏每令代为之以作酬应,悉莫能辨。缘其污手则已。而画家宗派端不系此,是以追本去末,积之有年。有强之者,勉应之,此偶然耳。此其是也。李世倬。”后钤“世倬”、“天涛”、“幻中了幻”印,左下角钤“窗草盆鱼”印。此画名为岁朝...

    877 指画 李世倬 司寇
  • 丁以诚铁保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丁以诚铁保像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铁保像》轴,清,丁以诚绘,纸本,设色,纵126.7厘米,横67.4厘米。画面左下角作者款署:“丹阳丁以诚写。”下钤“丁以诚”、“义门”印2方。右侧中部题:“外祖铁梅翁先生自题行乐图。”钤“葆氏鉴定”印。左侧中题:“甥葆琦敬藏。”下钤“葆卿书画”、“金吾故吏”印。画面上部有铁保自题一则,末识:“庚午三月余客轮台,于行箧中捡得小照一幅,戏题二截句。铁卿。”左钤...

    1033 铁保 丁以诚 金吾 波臣派 满族 肖像画
  • 清人《弘历雪景行乐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清人《弘历雪景行乐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绢本,设色,纵384厘米,横160.3厘米。本幅钤“八徵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朱文印。此图描绘了农历春节时,乾隆皇帝弘历父子尽享天伦之乐的情景。图中阴霾的天空下,瑞雪初止,苍松翠竹在白雪的映衬下更显盎然生意。虬曲生姿的枝干上,朵朵凌寒怒放的红梅分外惹人注目。端坐在廊下椅上的弘历,手持玩具,逗弄怀里一位年幼的皇子,目光慈祥,神态安然...

    514 乾隆皇帝 郎世宁
  • 陈洪绶杂画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陈洪绶杂画图册 - 故宫绘画藏品

    明代, 陈洪绶作 ,绢本设色,纵30.2cm,横25.1cm 《杂画图》册,明,陈洪绶作,绢本,设色,每开纵30.2cm,各横25.1cm。   本册共八开,每开均有作者题跋及款印。所画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全以工笔写之。山岩之结构,花蝶之动态,人物形象之奇特,均已加入了画家个人之造型意念,精彩绝伦。其中一册,以变形夸张的手法表现古拙奇崛的特征,描写佛教传...

    1839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绘画作品藏品
  • 吴昌硕荷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吴昌硕荷花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荷花图》轴,清,吴昌硕绘,纸本,设色,纵163.4厘米,横47.5厘米。右上方以篆书自题:“石师泼墨,往往如此。乙巳秋中吴俊卿。”钤“吴俊之印”白文印。乙巳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吴昌硕时年62岁。图绘荷塘小景。荷叶以泼墨法绘出,墨分五彩,浓淡相宜;荷花以胭脂加水晕染,得娇艳欲滴之貌。构图盈满,层次鲜明,画风新奇。...

    1976 吴昌硕 泼墨法 五彩
  • 陈洪绶水仙竹石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陈洪绶水仙竹石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水仙竹石图》扇页,明,陈洪绶绘,金笺,墨笔,纵16.5厘米,横52.2厘米。扇页有自题:“庚寅孟冬,与张展老、荆丝老过公治道友天香邸中,斗酒之会画此,兵戈中得此良少。洪绶。”钤“章侯”朱文印。“庚寅”是清顺治七年(1650年),陈洪绶时年53岁。图绘水仙、翠竹与山石相伴的园林小景。石以侧锋勾线并作皴擦,笔力劲爽,显现出石材坚硬的质感,衬托出水仙及竹的娇柔之...

    1347 陈洪绶 花卉
  • 宋旭茅屋话旧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宋旭茅屋话旧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茅屋话旧图》轴,明万历七年(1579年),宋旭绘,纸本,墨笔,纵66.8厘米,横32厘米。本幅有长题,落款“万历己卯十月廿檇李宋旭”,钤“初阳”朱文、“檇李宋旭”白、朱文、“石门山人”白文印。“己卯”为明万历七年(1579年),宋旭时年55岁。此轴绘篱墙茅屋,修竹嘉木,陂陀巨石,二雅士对坐攀谈。画风清朗,构图简练,笔墨苍润,意境高远。题记中流露出对昔日在孙...

    1805 宋旭 孙克弘
  • 王原祁神完气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王原祁神完气足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神完气足图》轴,清,王原祁绘,纸本,墨笔,纵137.2厘米,横71.8厘米。此图是王原祁仿董、巨山水之作,据题系为其弟子明吉而作。明吉即王原祁四大弟子之一的金永熙。王原祁以“神完气足”为主旨教导明吉习董、巨山水,他认为董、巨绘画具有“全体浑沦,气势磅礴”的特点,要体现这种特点,须章法通透,渲染分明,然能做到匠心独运、幻化出神实属不易之事,因此,该作全以块石...

    1743 王原祁 渲染 望日 朱白文
  • 董其昌仿古山水册 - 故宫绘画藏品
    董其昌仿古山水册 - 故宫绘画藏品

    《仿古山水图》册,明,董其昌绘,8开,纸本,墨笔6开,设色2开,每开纵42厘米,横29.6厘米。第一开,墨笔。自题:“仿李伯时山庄图。玄宰。”钤“董其昌印”。鉴藏印钤“男祖源珍藏”、“王时敏印”、“王玕平生真赏之印”。第二开,墨笔。自题:“翠岚楼阁图,仿黄子久。玄宰。”钤“董其昌印”。鉴藏印钤“男祖源珍藏”、“王时敏印”。第三开,设色。自题:“性癖居幽每起迟...

    275 董其昌 王时敏
  • 石涛对菊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石涛对菊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对菊图》轴,清,石涛绘,纸本,设色,纵99.5厘米,横40.2厘米。图绘双松虬结的庭院内梅、竹互映,房舍错落,屋内高士观赏秋菊,其品菊的举止生动传神,点明了“对菊”的画作主题。庭院外是迂回盘桓的山峦和自远而近的江水,它们为高士远离世俗的隐居之地平添了几分清幽。此图与石涛贯有的笔墨雄健纵恣、豪放洒脱的画风不同,刻画工整细腻,或徐或疾的笔致和富于节奏变化的朱点...

    291 石涛 秋菊
  • 朱瞻基武侯高卧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朱瞻基武侯高卧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武侯高卧图》卷,明,朱瞻基绘,纸本,墨笔,纵27.7厘米,横40.5厘米。款署:“宣德戊申御笔戏写,赐平江伯陈瑄。”钤“广运之宝”。从款中“宣德戊申”可知,此幅作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是宣德皇帝赐予陈瑄的御作。当时陈瑄已六十有余,宣宗赐画给他的目的是激励他效法前贤为国鞠躬尽瘁。作品描绘的是诸葛亮出茅庐辅助刘备之前隐居南阳的形象。修竹丛下,诸葛亮袒胸露...

    1925 朱瞻基 陈瑄 广运之宝 钉头鼠尾
  • 陈师曾蕉石幽鸟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陈师曾蕉石幽鸟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蕉石幽鸟图》轴,近现代,陈师曾绘,纸本,设色,纵137厘米,横32.9厘米。自题:“卷幔鸟声喧坐处,野花顽石破芭蕉。师曾衡恪。”钤“师曾”印。图中画芭蕉、湖石、蔷薇花和小鸟等景物。其中芭蕉和湖石用大写意笔法,笔势粗放不羁,色墨结合,水分充沛。蔷薇花枝与小鸟的刻画相对细腻,在构图时布置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既增添了画面的生趣又平衡了构图。画中作者的自题诗句内...

    1321 陈师曾
  • 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皇帝大阅图轴,清乾隆,郎世宁绘,绢本,设色,纵430厘米,横288厘米。画幅左上角乾隆帝自题诗一首:“廿年一举宁为数,周礼分明节侯论。便设军容示西域,佇看露布靖坚昆。好齐以暇千旓飐,既正还奇万礟喧。风日晴和士挟纩,非予恩也总天恩。南苑大阅纪事一律,戊寅仲冬御笔。”下钤“惟精惟弌”白文方印、“乾隆宸翰”朱文方印。又钤三朱文方印:“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1258 大阅 郎世宁 宸翰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五福五代堂 实录 渲染 透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