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玉嵌松石铜柄戈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玉嵌松石铜柄戈 |
时代 | |
门类 | 玉石器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新0011731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玉嵌松石铜柄戈❖图片
玉嵌松石铜柄戈❖简介
玉嵌松石铜柄戈,商,通长24.7厘米,玉最宽5.2厘米,柄厚0.5厘米。
青玉质,已受沁为鸡骨白,玉戈表面还残留有织物包裹的痕迹。戈上端阴刻一条直线,并有一孔,刃部锋利,戈身柄部有榫,嵌入铜柄内。铜柄锈,有大小各一孔。柄身嵌绿松石片,围绕构成龙纹,龙眼凸出,身体卷曲,两爪。
玉戈为商周时期重要的礼仪用兵器,多用于重大的祭典或军礼场合,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商周时期常有将玉戈与铜镶嵌在一起的做法,显示其当时高超的金玉镶嵌技术。
相关知识科普
鸡骨白
玉器长年埋于地下,受外界有害物质沁蚀后仍带少许光泽,色如水煮之鸡骨,故俗称鸡骨白。又因似石灰之色,也称石灰古。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