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缪炳泰《乾隆皇帝朝服像》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缪炳泰《乾隆皇帝朝服像》轴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06461)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缪炳泰《乾隆皇帝朝服像》轴❖图片
缪炳泰《乾隆皇帝朝服像》轴❖简介
《乾隆皇帝朝服像》轴,清乾隆,缪炳泰绘,绢本,设色,纵253厘米,横146.2厘米。
此图绘乾隆皇帝身着冬朝服的正襟危坐画像。按照帝后朝服像,不著作者名款的惯例,本幅属佚名之作。依据其画套上的旧黄签墨题:“乾隆五十六年十月吉日,清人画弘历朝服像轴”而知,此图绘于1791年,乾隆皇帝时年应80岁(虚岁81),所以这是幅专门为祝乾隆皇帝八旬万寿所绘制的生日画像。由清蒋宝龄《墨林今话》:“乾隆五十年后,御容皆炳泰敬绘”推断,作者应该是在乾嘉年间“名动九重”的宫廷画师缪炳泰。
缪炳泰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肖像画极盛时期,在创作上,表现技法更加成熟,形成了两大写真派别,“一重墨骨,墨骨既成,然后敷彩,以取气色之老少,其精神早传于墨骨中矣,此闽中曾波臣之学;一略用淡墨勾出五官部位之大意,全用粉彩渲染,此江南画家之传法”(清张庚《国朝画征录》)。缪炳泰将这两种画学相融合,既重墨骨勾线,又注重设色晕染。在此幅的绘制上,缪氏先以淡赭或朽笔勾出脸型的外轮廓及眉目口鼻等部位,然后再依筋肉骨骼,用深浅浓淡不同的赭色加以烘染,显现出面部骨骼的凹凸变化,尤其令鼻骨高挺,富有立体感。从而真实地刻画出乾隆皇帝晚年垂暮苍老的容貎:稀疏的胡须,松懈的面部肌肉,失去睿智光芒的双目以及疲惫的神态。不过透过这些外在的描绘,仍可见乾隆皇帝君临天下,唯我独尊的内在帝王之气。
本幅钤有乾隆皇帝晚年常用的“八徵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三方朱文玺印,以示对该图的重视与喜爱。
缪炳泰(1744-1807年),字象贤,号霁堂,江阴(今属江苏省)人,擅绘人物、花卉,尤工肖像画。曾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为人画像,以谋生机。后游学于苏、杭等地,画艺日渐成熟。乾隆四十九年(1783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时,缪氏以“献诗纪盛,遂与召试,既入选”(清陈康祺:《郞潜纪闻初笔》卷十四)。缪氏入宫后,由于他在创作上不仅追求写实求真的外貌刻画,还注重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表现,其以形传神的艺术追求,与乾隆皇帝形神兼备的审美取向完全相符。他因画作频频称旨,遂由普通百姓被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最后官至兵部郎中,同时成为乾隆皇帝70余岁至89岁间画像的专绘者。
相关知识科普
皇帝朝服
皇帝朝服,亦称礼服。式样为上衣下裳,颇类现在的百褶连衣裙。绣纹除皇帝服饰常用的云龙纹外,最突出的有只能用于朝服的、代表天子的“十二章”纹。有裘、棉、夹、单、纱多种形式,分四季穿用。颜色有四种,分别用于不同场合:明黄色,用于元旦、冬至、万寿及祀太庙等典礼;蓝色用于祀天(圆丘、祈谷、常云);红色用于祭朝日;月白色用于祭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