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仿汝釉盘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仿汝釉盘 |
时代 | |
门类 | 陶瓷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14558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仿汝釉盘❖图片
仿宋汝釉盘
仿宋汝釉盘-底款
仿汝釉盘款识
仿汝釉盘❖简介
仿汝釉盘,明宣德,高4.2厘米,口径17.6厘米,足径11厘米。清宫旧藏。
盘撇口,弧腹,圈足。通体及足内均施仿汝釉,釉色灰青闪蓝,满布细碎的纹片,对光斜视,可见釉面泛起橘皮纹。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明代仿宋官窑器一般只注重仿宋器的釉色而不太注重仿其造型,故少有乱真之作,如此盘除釉色貌似宋汝窑器外,其造型和歀识都显示出宣德官窑瓷器的特征。明代仿汝釉瓷仅见于宣德官窑。景德镇珠山宣德官窑遗址曾出土与此盘相同的标本。
相关知识科普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景德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原名新平,因地处昌江东南,故又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改称景德镇,以皇帝年号名。景德镇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曾以瓷、茶而闻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辐辏,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曾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名镇。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瓷窑遗址为五代时期。明、清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在景德镇设御器(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带动了民营瓷业的发展和繁荣,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镇,景德镇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