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青釉玉璧形底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8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1275 次 0 评论
中文名 青釉玉璧形底碗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青釉玉璧形底碗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56472)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青釉玉璧形底碗❖图片

青釉玉璧形底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玉璧形底碗

青釉玉璧形底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玉璧形底碗底部

青釉玉璧形底碗❖简介

玉璧形底碗,唐,高3.5厘米,口径14.4厘米,足径6.6厘米。

碗撇口,浅腹斜收,玉璧形底。里外满施青釉。从各方面特征看,此碗应属于唐代产品。

根据浙江诸暨牌头茶汤唐贞元十年(794年)墓和上虞联江帐子山唐贞元十七年(801年)墓出土的资料看,当时已有撇口碗,这种碗斜腹,玉璧形底,是中唐时期出现的一个新品种。玉璧形底碗始见于唐代,以底足像玉璧而得名,在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如河北的、,河南的,山西的,陕西的,浙江的越窑,湖南的等都有烧造。外国的很多古城、古遗址中也出土有中国的玉璧形底瓷碗。这种碗的品种主要是和。口边有唇口和不带唇口的两种。碗壁有的直壁斜出,有的微带弧度。足一般宽而浅,中心凹处有的施釉,有的无釉。这种碗与敞口斜壁玉璧底盘及撇口平底碟的造型风格相同,是一种新颖的饮食用具。


相关知识科普


青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玉璧

古玉器名。扁圆形,正中有孔。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用作礼天或以之显示身份。祭祀时作为祭天、祭星的祭器,稍小的玉璧可作为佩饰,还可放在墓中作辟邪和防尸腐用。玉璧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多光素无纹饰,器型比较简单。到春秋战国时,玉璧则相当规整,并有蚕纹、谷纹、蒲纹、兽面纹等雕饰。汉代继承前代风格,雕工更加精细。汉以后至宋、元时,玉璧不多见,在明、清时则又兴盛起来,并出现大量仿古制品,也有用琉璃制者。

越窑

越窑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诗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句。今人所谓越窑,系对浙江东北部宁、绍一带北宋以前瓷窑的统称。越窑制瓷渊源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自东汉创烧成熟青瓷后,其制瓷业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和唐、五代的全盛期,至北宋中期衰落,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过贡瓷。所产瓷器始终以青瓷为主,汉至南朝还烧造少量黑瓷。唐至北宋时期的秘色瓷代表了越窑瓷器的最高水平。 越窑瓷器除了行销全国各地以外,从唐代开始还大量外销亚、非各国。

邢窑

邢窑的中心窑场位于今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因这一地域在唐代隶属邢州管辖,故名。始烧于隋代,唐代为繁荣期。盛产白瓷,胎质细腻,釉色洁白。唐代陆羽撰《茶经》中有邢瓷“类银”、“类雪”的记载。唐代邢窑白瓷曾一度被朝廷纳为贡品。唐代李肇撰《唐国史补》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说明邢窑白瓷在当时深受人们喜爱。

定窑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巩义窑

巩义窑窑址在河南省巩义市。该窑创烧于隋代,唐代有很大发展,以烧白瓷为主,也烧造三彩釉陶及黄绿釉、蓝釉陶器。唐开元时期这里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贡瓷。

浑源窑

浑源窑窑址在山西省北部浑源县。此窑始烧于唐代。该窑生产的里白釉外黑釉碗具有地域特征。金、元两代盛烧黑釉剔花瓷,此外,还有青釉、黑釉划花、白釉划花、剔花、印花、白地黑花及钧釉瓷等。该窑所烧造的瓷器品种之丰富在雁北地区是少见的。

耀州窑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1959年发掘,窑址以今陕西铜川黄堡市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等处,宋代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唐代已开始烧黑釉、白釉和青釉瓷,曾使用化妆土。玉璧底碗及堆酱彩朵花小盖盒是其典型器。北宋时以青瓷为主,兼烧酱色釉器。北宋中、晚期是耀州窑的鼎盛时代。器型以碗、盘、碟、罐、瓶、盒、炉为主,也有渣斗和各式小杯。胎质灰白而薄,釉色匀净。由于胎中含铁,在煤窑自然氧化气氛下烧成,使青釉或圈足周围呈现姜黄色,形成了耀州窑青瓷的独有特征。装饰以刻花为主,线条刚劲流畅,北宋中期以后,出现印花装饰。 1953年北京广安门外曾发现大批刻有龙凤及花卉图案的耀州青瓷,证实耀州窑确曾烧过贡瓷。金、元时期继续烧造。元代胎釉渐趋粗糙,花纹图案较简单,亦烧白地黑花器。宋代耀州窑对各地制瓷业有很大影响,河南临汝、宜阳、宝丰、新安、禹县及广东、广西等地均烧制类似的刻印花青瓷。

长沙窑

唐代瓷窑之一,最早于今湖南省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发现其窑址,又称铜官窑。创烧于唐,晚唐为其极盛期,五代后衰落。唐代长沙窑的彩绘新工艺对宋彩绘瓷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白瓷

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烧成白瓷。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它为元、明、清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青瓷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相关文章

  • 长沙窑白釉绿彩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长沙窑白釉绿彩枕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长沙窑白釉绿彩枕,高9.5厘米,长16.5厘米,宽10厘米。枕长方形,圆角,一侧有孔。枕面白釉地,中央以绿彩绘4朵菱形花纹组合成的大菱形图案,四角又各绘小朵花纹。釉面开细小纹片,底无釉。此枕小巧雅致,为唐代瓷枕之典型器。图案简约,画风清新,寥寥数笔,意趣盎然。从此枕上可以看出长沙窑匠师融传统绘画技法于陶瓷装饰中的高超技艺。...

    672 长沙窑 瓷枕
  • 青釉刻划弦纹双系瓷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刻划弦纹双系瓷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刻划瓷壶,东汉,高24.5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9厘米。壶洗口,束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敛,平底。肩部置对称竖系。通体内外施青釉,外壁施釉不到底。颈、肩部刻划水波纹,腹部刻划密集的弦纹。这件青釉双系壶胎体较薄,釉层匀净光洁,属于刚从原始瓷中脱离出来的质量更高一筹的青釉器,堪称我国最早的瓷器。这种青釉瓷器在烧结性能和器表施釉等各方面都比有了较大进步,但...

    1069 青釉 弦纹 双系 青瓷
  • 越窑青釉四足水丞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青釉四足水丞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 青釉四足水丞,唐,高7.8厘米,口径4厘米,足距6.3厘米。罐直口,短颈、丰肩,直腹,腹下部斜收至底,平底。水丞肩部分置四个圆形装饰,连接自肩至底凸起四个条形装饰,下接四兽足。胎体厚重,露胎处呈灰白色。里满釉,外部施釉不到底。釉色淡青。此罐造型规整,釉面匀净。其四个条形装饰及兽足是越窑青瓷中少见的装饰手法。在唐代,南方以烧制青瓷为主,其中的代表是越窑。...

    917 青釉 越窑 青瓷
  • 五彩花蝶图长方瓷板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花蝶图长方瓷板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五彩花蝶长方瓷板,清康熙,长25.4厘米,宽14.6厘米,厚2厘米。瓷板长方形,一面以墨彩双线为边饰,中心绘双犄牡丹图,婀娜多姿的三朵牡丹,一朵绿色含苞待放,两朵红色竞相盛开,周围衬以深浅不一的绿叶,表现了花叶的阴阳向背。蝴蝶、蜜蜂飞舞其间。红色牡丹在白色釉面的衬托下更显鲜艳。画面突出红、绿彩,给人鲜丽明快之感。牡丹花在一花枝上分出两个叉,形似两个犄角,故名...

    1622 五彩 双犄牡丹 康熙五彩
  • 当阳峪窑白釉剔花缠枝菊纹缸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当阳峪窑白釉剔花缠枝菊纹缸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当阳峪窑白釉剔花 缠枝菊纹缸,宋,高34.5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2.6厘米。 剔花装饰,自口至腹下部共5层纹饰,依次为花叶纹、回纹、缠枝牡丹、回纹、花叶纹。  此罐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纹饰繁缛生动。剔花瓷器的做法是先在灰褐色胎上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划出纹样,再将花纹以外的地子上的白色化妆土剔掉,露出灰褐色胎,形成深色地子衬托白色花纹的装饰效果。宋、金时...

    808 当阳峪窑 剔花 化妆土 回纹 缠枝 花瓷 地子
  • 宜兴窑紫砂金漆云蝠砚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金漆云蝠砚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金漆云蝠砚,清雍正,高2.6厘米,直径21.6厘米。砚扁饼形。砚面突起形成砚堂,外环水渠为砚池,设计巧妙,造型简洁。砂泥呈深栗色,沉稳古雅。胎体致密滑润。口沿和外壁堆塑彩绘缠枝 灵芝纹,描金彩朵云、寿字、飞蝠等纹饰,十分精致。砚底部内凹,满髹黑漆,乌黑莹亮。此砚精工细作,采用雍正时创制的砂泥堆绘技法,具有宫廷御用砚品高雅富丽的特征。故宫博物院旧藏雍...

    976 宜兴窑 金漆 砚堂 砚池 缠枝 灵芝 描金
  • 红地黄彩海水云龙纹盖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地黄彩海水云龙纹盖罐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地黄彩海水云,明嘉靖,通高18.5厘米,口径7.2厘米,足径9.2厘米。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以下收敛,圈足。盖面中部凸起承宝珠形纽,盖口沿下弧收。器身外壁及盖面红地黄彩海水云龙纹装饰,图案轮廓及细部均用金彩勾描。盖内、罐内及圈足内均施。外底署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

    1545 龙纹 盖罐 青白釉 青花
  • 钧窑天蓝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 天蓝釉盘,北宋?,高4.3厘米,口径18.4厘米,足径6厘米。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外壁施釉不匀,有流釉现象。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灰色胎体。圈足端无釉,圈足内有一周无釉。露胎处呈白色。...

    210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 青花罗汉图钟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罗汉图钟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 罗汉图钟,高19.6厘米,足径14.5厘米。钟为铜钟式,顶置双头龙纽。器里白釉无纹饰,器外通体以青花为饰,钟顶部和近口沿处各绘一周青花缠枝花纹,腹部绘十八罗汉图,肩部环刻阴文“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铭。明天启朝历时仅7年,传世品数量极少,此件带有明确纪年款的青花钟实属罕见珍品。此钟形制系模仿周代青铜打击乐器中的青铜钟。其造型秀丽,线条圆滑流畅,龙头钮设...

    1781 青花 罗汉 缠枝 花卉 十八罗汉 阴文 淡描青花 法器
  • 定窑白釉刻划朵花纹葵花式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划朵花纹葵花式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刻划朵花纹葵花式盘,金,高4厘米,口径20.4厘米,足径8.6厘米。  盘口呈八瓣葵花形,浅弧腹,圈足。盘内壁有花瓣形出筋曲线与葵花口相对应。里外施白釉,釉色白中泛灰,釉层较薄。器外光素无纹饰,内底刻朵花,外围一圈八花瓣形纹饰,瓣内以篦划纹表现叶脉。此盘由盘中心的一朵荷花向外散射出二层花叶形纹饰,并与花瓣形口相对应,线条自然、流畅,统一中富于变化。...

    968 定窑
  • 耀州窑青釉盘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耀州窑青釉盘口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耀州窑 青釉盘口瓶,宋,高19.5厘米,口径9.5厘米,足径8厘米。瓶盘口,短颈,圆腹,圈足。胎体灰白。里外施青釉,釉色较浅,釉质莹润,釉面开细碎片纹。足边及圈足内均无釉。此瓶造型浑厚,略呈石榴形,俗称“石榴尊”。耀州窑瓷器中瓶式很多,瓶体或修长秀丽,或丰满端庄,但像此件石榴式样的瓶却较少见,应为北宋早期产品。这时期耀州青瓷釉面皆玻璃质感强,施釉均匀,大多开...

    676 耀州窑 青釉 青瓷
  • 青花团花纹卧足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团花纹卧足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 团花纹卧足碗,明成化,高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9厘米。碗浅式,敞口,卧足。底釉白润细腻,碗外口边饰青花弦纹2道,腹部绘6朵图案式团花,团花以青花双勾方法绘制,青花呈色淡雅。足底青花双圈内双行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成化青花器物以各式小碗、小杯居多,青花原料采用国产的平等青,色泽淡雅,与白润的釉质和小巧的器形相配,自成一种清新淡雅之风格...

    478 青花 团花 卧足碗 弦纹 双勾 成化青花 平等青
  • 仿定窑白釉划花云龙纹折沿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定窑白釉划花云龙纹折沿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仿定窑白釉划花云龙纹折沿洗,清康熙,高4.8厘米,口径26.7厘米,足径3.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洗折沿,浅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光亮。口沿一周呈灰黑色,俗称“青砂口”,为仿宋代定窑瓷器所镶铜釦。内外划花装饰,内外近口沿处均刻划回纹一周,内底双线圈内刻划云龙纹,纹饰线条纤细流畅。此洗虽极力摹仿宋代定窑白瓷,但因其烧成温度比宋代定窑瓷器高,致使釉面更加光亮...

    1816 定窑 划花 龙纹 回纹 白瓷
  • 粉彩镂空缠枝莲团寿纹盖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镂空缠枝莲团寿纹盖盒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 镂空 缠枝莲团寿纹盖盒,清雍正,通高13.2厘米,口径21.7厘米,足径12.9厘米。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盖面隆起,盖顶置宝珠形钮,圈足。盒内设9格,外壁以粉彩描绘缠枝花纹。盖面先镂空缠枝莲纹,莲朵中心镂空团“寿”字,再以粉彩描绘。口沿涂金彩,近足处绘双重莲瓣纹,圈足外墙绘回纹。器里及足内均施松石绿釉,外底中心青花双圈内留白,以青花料篆书“雍正...

    484 粉彩 镂空 缠枝 缠枝莲 莲瓣纹 回纹 孔雀绿釉 青花
  • 青釉圆槅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釉圆槅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圆槅,东晋,高4.5厘米,口径21.1厘米,底径22.6厘米。槅(gé 音格)呈圆形,直口,平底。底有红色支烧痕。内分九格,其中中心三等分,外周六等分。通体施青釉。槅也称“格子盘”、“果盒”等。江西南昌晋墓出土的一件长方形漆槅,底写“吴氏槅”,形状与三国两晋时的长方形瓷槅相同,因此而定名。瓷槅流行于三国、两晋及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明显。三国、两晋时期的槅多呈...

    1830 青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