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胡瓌卓歇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10-17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胡瓌卓歇图卷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胡瓌卓歇图卷
时代
门类 绘画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013910)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胡瓌卓歇图卷❖图片

胡瓌卓歇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卓歇图》卷

胡瓌卓歇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卓歇图》卷局部

胡瓌卓歇图卷❖简介

卓歇图》卷,五代,胡瓌作(传),绢本,设色,纵33厘米,横256厘米。

该图旧传为五代契丹画家胡瓌作。据画中大多数人物髡顶、脑后垂双辫的发式和方顶黑巾等特点,当属金代女真人的风俗,故极可能出自金代汉族画家的手笔。

全卷画女真贵族在狩猎歇息时邀南宋使臣宴饮观舞的情景。前半段为立歇部分,马背上的猎物点缀了人马刚从追逐和喧闹中转入了静态。马群的尽头是走向乐舞场地的捧花女,把歇息和乐舞两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舞蹈者在箜篌的伴奏下跳跃,构成全图的高潮,显示了作者处理大场面中人马动静、聚散的艺术能力,充满了浓厚的北方草原民族的生活气息。

引首有清代张照书“番部卓歇圖”,乾隆帝作《卓歇歌》,尾纸有元代王时、清代高士奇、张照的跋文。

该图经清阮元 《石渠随笔》、高士奇《江村书画目》、清内府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相关知识科普


卓歇

卓即站立,卓歇意为立地而歇,与小憩之意相近。

胡瓌

胡瓌(生卒年不详),五代后唐画家,山岳契丹乌素固部落人,居范阳(今河北涿县)。他擅画北方游牧民族的骑猎活动。

髡顶

髡顶即髡发,按照一定的样式剃光头顶或头部其他部位的头发,系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的髡发部位亦不相同。

女真

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12-13世纪时,曾建立统治中国北方达百余年的金朝,15、16世纪时以不同的姓氏分散生活于中国东北,后由努尔哈赤统一,由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

引首

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

张照

张照(1691—1745年),初名默,字得天、长卿,号泾南、天瓶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书法家和戏曲作家。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预修《大清会典》。乾隆元年(1736年)以挟私误军罪等廷议当斩,被乾隆帝特赦。历任武英殿修书处行走、内阁学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等职。资学明敏,工诗善文,精音乐、绘画、书法。书法初学董其昌,中年出入颜、米,为“馆阁体”书法代表者。乾隆初年所谓的“御书”匾额和书画题跋多由他代笔。奉旨与允禄主持续修康熙朝音乐著作《律吕正义》,撰拟文庙乐章,编撰《劝善金科》、《升平宝筏》、《月令承应》、《法宫雅奏》、《九九大庆》等宫廷戏曲剧本。参加编撰宫廷书画著录《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书法汇刻有《天瓶斋帖》。乾隆十年(1745年)奔父丧途中在徐州病亡。谥“文敏”。

尾纸

又名“拖尾”,是书画手卷的一部分,位于后隔水之后。用镶料纸接成,主要用以加大手卷的轴心圆周,以适于在手中把玩并起到保护画心的作用,同时可供鉴赏者题写跋语。

高士奇

高士奇(1645—1703年),字澹人,清代康熙时期儒臣。钱塘人氏,自幼好学能文,工于书法。因大学士明珠推荐,入内廷供奉。康熙十七年(1678年)始,代为书写密谕并纂辑讲章、诗文,深得康熙皇帝赏识。十九年(1680年)授为额外翰林院侍讲,升侍读,累至少詹士。二十八年(1689年)从康熙皇帝南巡,至其家西溪山庄,御赐“竹窗”榜额。后受弹劾退休回籍。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复召来京修书,值南书房,官至礼部侍郎。四十二年(1703年)卒于家,谥文恪。康熙皇帝曾对其评价道:“士奇无战功,而朕待之厚,以其使朕学问增大也。”

阮元

阮元(1764—1849年),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善书,精研金石,参与编纂《石渠宝笈·续编》《钦定全唐文》等书。有《研经室集》《积古斋钟鼎款识》《两浙金石志》《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考》四卷等多种著述。

《石渠随笔》

八卷,清代阮元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乾隆朝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太傅。工诗文,精鉴赏,学通百家。曾奉乾隆皇帝敕命与王杰、董诰、金士松等人编纂《石渠宝笈》续编,将所见书画的题跋、真赝之别等随手记下,著成此书。

《江村书画目》

此书为清康熙时期的儒臣高士奇所开列的其所收藏的书画目录,成书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它记载了书画的真伪情况(包括临本、仿本、摹本)及购买的价钱。与《江村销夏录》不同的是此书不对外公开,没有详细著录书画作品的尺寸、内容、款识及题跋印鉴,读者无从知道每件作品的面貌。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相关文章

  • 乾隆帝及妃威弧获鹿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帝及妃威弧获鹿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帝及妃威弧获鹿图》卷,清乾隆,纸本,设色, 纵37.6厘米,横195.5厘米。引首乾隆皇帝题:“威弧获鹿”。此手卷描绘的是乾隆皇帝在秋季的木兰围场骑马狩猎的场景。画中的乾隆皇帝身跨骏马、拉弓放矢,远处的奔鹿应声而倒,皇帝身旁的皇妃骑马紧紧追随侍奉,在关键时刻将一只只羽箭奉上,演绎了皇家版的夫唱妇随。作品设色艳丽华美,笔触细腻,风格富贵,为清代宫廷画师所...

    995 引首 手卷
  •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韩熙载夜宴图》卷,五代,顾闳中作 (宋摹本) ,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本幅无款。前隔水存南宋人残题“熙載風流清曠,爲天官侍郎,……”20字。引首有明初程南云篆书题“夜宴圖”三大字。卷后有南宋史弥远“紹勳”葫芦印,清·宋荦钤“商丘宋犖審定真迹”一印。拖尾有行书“韩熙载小传”,后有元·班惟志泰定三年(1326年)题诗,又积玉斋主人题识。...

    1295 韩熙载 顾闳中 前隔水 隔水 天官 引首 宋荦 拖尾
  • 郎世宁等乾隆皇帝落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郎世宁等乾隆皇帝落雁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乾隆皇帝落雁图》轴,清乾隆,郎世宁等绘,绢本,设色,纵259厘米,横171.6厘米。无作者款识、印章。钤乾隆皇帝“八徵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鉴藏印。图轴画套粘有旧签,题:“乾隆七年九月吉日”。乾隆七年(1742),乾隆皇帝时年32岁。此图是乾隆皇帝谕令宫廷画家绘制的巡狩题材系列作品之一。图绘乾隆皇帝在悬崖石壁处,弯弓射雁的情...

    1440 郎世宁 八徵耄念之宝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五福五代堂 太上皇 皇帝之宝
  • 查士标秋林远岫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查士标秋林远岫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秋林远岫图》轴,清康熙四年(1665年),查士标绘,纸本,设色,纵116.5厘米,横51.3厘米。作者自题:“平生结习在溪山,更赖同心日往还。料得水光林影里,看来能有几人闲。乙巳七夕画、诗拟殊安道长兄正。查士标”。钤“二瞻”、“查士标印”。“乙巳”是清康熙四年(1665年),作者时年50岁。鉴藏印有“心岫审定书画真迹”、“陆树声鉴赏章”、“曾藏吴兴沈翔云家...

    234 查士标 七夕 进深 文人画
  • 禹之鼎李图南听松图像卷 - 故宫绘画藏品
    禹之鼎李图南听松图像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李图南听松图像》卷,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禹之鼎、王翚合绘,纸本,设色,纵30.8厘米,横133.3厘米。本幅绘李图南肖像,卷首王翚隶书题:“听松图”。下钤“耕烟散人”印。款署:“广陵禹之鼎写照。”下钤“禹之鼎”、“慎斋”印2方。末款署:“岁次丁丑小春上浣为简庵先生布景。耕烟散人王翚。”下钤“石谷子”、“王翚之印”印2方。左下角钤禹之鼎“必逢佳士亦...

    909 李图南 禹之鼎 隔水 范阳 肖像画 白描
  • 王翚山窗读书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王翚山窗读书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山窗读书图》轴,清,王翚绘,纸本,淡设色,纵160厘米,横42厘米。全图以高远法构图,白云、瀑布、楼阁穿插于重峦叠嶂的林木间,一派气象万千的苍郁景致。画幅的右下方绘有一人于山坞草堂内临窗读书,此景虽然在画幅中所占比例极小,却点明了“山窗读书”的主题,为山林景色增添了书卷气息。从落款可知此图系为恭祝友人王掞(字藻儒)寒窗苦读、秋试中举而作,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

    392 王翚 高远法 王掞 王蒙 虞山 朱白文
  • 费丹旭红线盗盒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费丹旭红线盗盒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红线盗盒图》扇页,清,费丹旭绘,纸本,设色,纵18.7厘米,横53厘米。扇页有自题:“己亥首夏作于依旧草堂。晓楼丹旭。”钤“子苕”朱文印。“己亥”是道光十九年(1839年),费丹旭时年39岁。此画取材于唐杨巨源《红线传》,描绘的是红线女盗盒求主的故事。红线女是山西潞州节度使薛嵩的侍女,善韵律工剑术。她闻知魏博镇节度使田承嗣欲呑并其主薛嵩之地,于是,自告奋勇...

    1830 费丹旭 节度使 仕女
  • 写生草虫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写生草虫图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写生草虫图》页,宋,绢本,设色,纵25.9厘米,横26.9厘米。本幅无款。画面钤鉴藏印共计7方,分别为右上角 “项墨林鉴藏章”,右下角“毅崛眼福”,左下角“于腾私印”、“丁伯川鉴赏章”、“懋和真赏”、“吴氏珍藏”、“伸之”。画面右侧绘野生花草,狗尾、紫菀莛叶穿插。菜粉蝶落在花上吸取花蜜,蜻蜓徐徐低飞,蚱蜢跃跃欲跳,整幅画面充满动感。3只昆虫在画面上的等边三...

    1767 紫菀 没骨 兼工带写
  • 冯宁西园雅集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冯宁西园雅集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西园雅集图》扇页,清,冯宁绘,纸本,设色,纵19厘米,横57.1厘米。扇页有自题:“臣冯宁恭画。”钤“臣”朱文印、“宁”白文印。此图通过芭蕉、竹石等园林的自然景观,巧妙地将画面分割成六个表现文人雅集活动的场景,有的挥毫写书作画,有的题壁留墨,有的拨阮演乐,有的在与高僧对晤等。每个场景在形式上各自独立,在内容上高度统一,突出了“雅集”的主题。历史上最著名的雅...

    1055 雅集 王羲之 花卉
  • 清人乙丑同年雅集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清人乙丑同年雅集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清人乙丑同年雅集图卷》 清,纸本,纵46.1cm,横369.8cm。此卷描绘嘉庆十年(1805)乙丑同榜进士共二十人的雅集活动。图中人物身着长袍,神态自然祥和,或文酒宴集,畅叙幽情,或溪边垂钓,陶情养性,或欲挥毫落纸,游戏翰墨,表现了同年进士之间的高情厚谊和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画中人物有漕运总督朱为弼、内阁学士姚元之、文华殿大学士穆彰阿、榆林府知府徐松等人...

    446 故宫藏品 故宫文物 故宫博物院文物 故宫绘画作品藏品
  • 戴进墨松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戴进墨松图卷 - 故宫绘画藏品

    墨松图卷,明,戴进作,纸本,设色,纵29.4厘米,横148.2厘米。 本卷款署:“西湖静庵笔”,钤“钱塘戴氏”、“文进”、“竹雪书房”。“竹雪书房”是戴进在京时所用斋号,从画面钤印可知,此图应为戴进在京期间所作。此图承续宋元文人水墨画的传统,用较放逸的水墨笔法画具体真实的物象,墨色浓淡层次丰富,干湿对比鲜明,松枝草叶笔画凌厉,显示出戴进吸收文人画营养又不失个...

    1744 戴进 文人画
  • 廖云锦藤萝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廖云锦藤萝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藤萝图》扇页,清,廖云锦绘,纸本,设色,纵16.2厘米,横49.5厘米。扇页有自题:“壬子秋仲为眉洲弟写。织云。”钤“锦云”朱文印。此图为工写结合的设色花卉。紫藤的藤蔓由右向左延伸,结串的藤花以紫色染就不见笔痕,叶片先勾后染,设色轻妆淡写,运笔纤细工整,注重叶子阴阳向背的表现,每片叶子都具有立体感。其画风脱去尘俗,于妍丽中见秀雅,粉墨中露清姿,自出性灵,非...

    1209 花卉
  • 王鉴仿倪云林溪亭山色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王鉴仿倪云林溪亭山色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仿倪云林溪亭山色图》轴,清,王鉴绘,纸本,墨笔,纵81.3厘米,横51.2厘米。图绘秋湖静水、疏林远岫的江南景致。王鉴一生推崇元人倪瓒自然淳雅的画风,乐此不疲地四处寻访其画作并且加以临摹,仅仿倪氏的《溪亭山色图》就有数件之多,此图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幅。从一河两岸式的构图到山石树木的方折用笔,再到以淡墨层层擦染的施墨法,均可见作者晚年对倪氏画风的摹仿已达到...

    1787 王鉴 倪瓒 引首
  • 齐白石雏鸡出笼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齐白石雏鸡出笼图轴 - 故宫绘画藏品

    《雏鸡出笼图》轴,近代,齐白石绘,纸本,墨笔,纵67.2厘米,横32厘米。本幅自题“三百石印富翁白石老人喜画开笼”,钤“齐大”朱方印。画面绘竹笼一个,出笼雏鸡5只。竹笼的描绘率意随性,用笔粗犷,吸收书法的运笔之势搭建起竹笼挺直的构架,又用笔墨的浓淡表现出竹笼的立体感。竹笼的栅门已被打开,5只雏鸡在竹笼外啄食嬉戏。以湿润的淡墨渲染出雏鸡之形,以浓墨略点出头和翅...

    1400 齐白石 渲染
  • 李流芳山水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李流芳山水图扇页 - 故宫绘画藏品

    《山水图》扇页,明,李流芳绘,金笺,墨笔,纵18.5厘米,横55.3厘米。扇页有自题:“丁卯早春,为九万词兄作。李流芳。”钤“李流芳印”白文印。“丁卯”是明天启七年(1627年),作者时年52岁。此扇面构图是由近至远的平远法,笔法疏淡秀简,从中既可见追仿倪瓒高逸的画风,又可见他对倪氏画法的变格。作者在仿倪氏笔墨之余,亦注重创新,这正是他:“自谓稍存笔墨之性,...

    837 李流芳 平远 倪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