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王翚陡壑奔泉图轴 |
---|---|
外文名 | |
创作者 | |
别名 | 王翚陡壑奔泉图轴 |
时代 | |
门类 | 绘画 |
出土 | |
备注 | 文物号(故00004889) |
文保级别 | |
馆藏地点 | 故宫博物院 |
王翚陡壑奔泉图轴❖图片
王翚陡壑奔泉图轴❖简介
《陡壑奔泉图》轴,清王翚绘,纸本水墨,纵74.3厘米,横31.4厘米。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贮重华宫 八玺全
此图为王翚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时年四十五岁时所作,仿王蒙画法,皴法细腻,墨色干湿相间,层次分明,气韵秀润。该图为清宫旧藏。
相关知识科普
王翚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画有家学,初拜张珂为师,专摹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后师从王鉴,画艺大进。经王鉴推荐,又入王时敏门下。在名师指导下,悉心临摹历代佳作,且饱览山川佳胜,终能心手相应,笔墨变化不竭,杰构层出不穷,成为一代巨擘。对于绘画,王翚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并身体力行,成就超凡。康熙三十年(1691)奉诏入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事毕,荣归故里,以画终其一生。其弟子众多,形成了“虞山派”,对后世影响广远。王翚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合称为“清初六家”,亦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
《石渠宝笈续编》
记录清内府收藏的绘画、书法之著录书。清王杰、董诰、金士松、沈初、彭元瑞、阮元等奉敕纂辑。续编八十八卷,目录三卷。清内府所贮书画自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完成《石渠宝笈》初编,迄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已历40余年,其间收藏更趋宏富。为宝典藏,以免舛伪错失,乾隆帝敕谕王杰等人重加荟辑。是书于乾隆五十六年始辑,迄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成书。体例依初编以书画作品的贮存处所(如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重华宫、御书房等)分辑,以备点查。其叙述书画按照书册、画册、书画合册、书卷、画卷、书画合卷、书轴、画轴、书画合轴九类区分。文字分划段落,标界朱栏,以清眉目。书首列有总目,以便查稽。
石渠宝笈
清乾隆、嘉庆间宫廷书画著录书,共有三编,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续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卷;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一百二十册。书中收录了清朝宫廷所藏五帝御笔、历朝书画、本朝书画以及少量的碑帖和织绣作品近万件。
石渠
西汉高祖四年(前200年),萧何在未央宫正殿北(今西安市未央区柯家寨村西)建造国家藏书机构,以收藏入关所得秦之律令、图籍。其下砌石为渠以导水,因称“石渠阁”。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诏太子太傅萧望之,诸儒韦玄成、施雠、梁丘临、戴圣、刘向等,于阁内讲五经异同,增立博士。至成帝时藏秘书于此。此后,“石渠”便成为皇家收藏图书典籍之所的专称。
重华宫
王蒙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曾作过元朝小官,元末弃官归隐黄鹤山(今浙江余杭县临平镇)。入明,曾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捕,死于狱中。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为“元四家”之一。《明史》卷二八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