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越窑青釉四系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11-03 投稿人 : loveart 围观 : 评论
中文名 越窑青釉四系瓶
外文名
创作者
别名 越窑青釉四系瓶
时代
门类 陶瓷
出土
备注 文物号(新00124515)
文保级别
馆藏地点 故宫博物院

越窑青釉四系瓶❖图片

越窑青釉四系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越窑青釉四系瓶❖简介

越窑 青釉四系瓶,唐,高35厘米,口径18.9厘米,底径11厘米。

瓶盘口,细颈,溜肩,肩部立有圆形四系,椭圆腹,腹下渐收,平底。釉呈青绿色,里外釉开片,腹下至底部素胎无釉。

青瓷的烧造技术到唐代已相当成熟,尤以浙江越州一带所产的青釉瓷器更是不同凡响。唐人陆羽在《茶经》中评论各地所产瓷器时把越窑评为第一;清乾隆皇帝也以“李唐越器人间无”之诗句加以赞美。越窑瓷器除具有温润如玉的釉质和苍翠可人的青绿釉色外,造型亦丰富多样。装饰方法有刻花划花印花和堆贴等多种。初唐时器物以素面无纹者居多,晚唐时花纹增多,图案题材广泛,有花卉、动物、人物故事和山水流云等。由于初唐时普遍使用垫烧方法,因此在器底部往往有四五处支钉痕迹。

此器是初唐时越窑瓷中之精品,器形较大,造型规范端庄,为罕见的佳作。


相关知识科普


越窑

越窑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诗中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句。今人所谓越窑,系对浙江东北部宁、绍一带北宋以前瓷窑的统称。越窑制瓷渊源可以上溯至商周时期的原始瓷生产,自东汉创烧成熟青瓷后,其制瓷业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发展时期和唐、五代的全盛期,至北宋中期衰落,曾一度为宫廷烧造过贡瓷。所产瓷器始终以青瓷为主,汉至南朝还烧造少量黑瓷。唐至北宋时期的秘色瓷代表了越窑瓷器的最高水平。 越窑瓷器除了行销全国各地以外,从唐代开始还大量外销亚、非各国。

青釉

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开片

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的原因有二:一是器物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后来人们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开片即被利用作为一种釉面装饰。隋代白瓷上的开片尚属自然开裂,还未形成人为性的装饰。

青瓷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陆羽

陆羽(733—804年),名疾,字鸿渐,自号桑苎翁,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出身孤苦,敏而好学。上元元年(760年),隐居浙江湖州杼山妙喜寺,与江南名僧皎然结为“忘年缁素之交”,史称“更隐茹溪”。其后,辗转于各地的名山大川,品茗弄泉,研创茶学,写就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建中四年(783年),隐居信州广教寺(后改茶山寺,在今上饶市一中校园内)。贞元二十年(804年),在湖州青塘别业病逝,长眠于杼山。作为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其有《杼山记》、《天竺、灵隐二寺记》、《武林山记》、《吴兴图经》、《南北人物志》、《湖州刺史记》等行世。

李唐

李唐(约1049—1130年),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省孟县)人。约在北宋宣和年间入宫廷宣和画院供职;金兵陷汴梁(今河南开封)后,南渡流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以近八十的高龄入绍兴画院。其山水宗法荆浩、关仝、范宽,又加以变化。布局多取近景,突出主峰或崖岸,山石作小斧劈皴,墨色与勾皴往往一次完成。用笔劲健,积墨深厚,画风沉郁雄壮。晚岁遂自成一家,开启南宋山水画一代新风,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共创南宋“院体”,画史并称为“南宋四家”。传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轴、《采薇图》卷等。

刻花

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划花

用类似针尖状的竹木工具,在坯体表面用力均匀地刻划,划痕较浅,转折灵活,曲线为主,粗细一致,流畅活泼,注重形象的轮廓效果。纹饰之间相互穿插有序,布局匀称。

印花

陶瓷纹饰工艺。即用雕有装饰纹样的瓷质印模,在尚未干透的瓷胎上拍印出花纹,或用刻有纹样的模子制坯,直接在瓷坯上留下花纹。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成熟于北宋后期。纹饰多在盘碗的里部。宋代定窑印花题材以牡丹、梅花、莲花、萱草为多见,菊花次之。布局有缠枝、折枝、转折等方法,讲求对称。此外还有禽鸟纹、婴戏纹等。纹饰生动活泼,线条流畅。

素面

印身侧面无雕琢,平面施刻印款或无款。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支钉

烧窑用的支具之一。有些瓷器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在器底以三或五枚细小尖锐的支钉等距支住器物,入窑焙烧。烧成后器底留有细小的露胎支钉痕。

相关文章

  • 郏县窑黑釉蓝斑三足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郏县窑黑釉蓝斑三足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郏县窑黑釉蓝斑三足盘,唐,高2.9厘米,口径15厘米,足距10.2厘米。盘敞口,盘心坦平,下承以三足。通体内外施釉,黑色釉地上呈现蓝、白交融的花斑。外底中心无釉。窑变釉产品在唐代被称作“花瓷”。烧制时一般是在黑色或酱色等深色釉上泼洒大块蓝、月白、灰白色斑纹。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不同色釉流动并互相浸润,呈现出窑变的艺术效果。对古瓷遗址的调查和发掘表明,唐代烧花瓷...

    1666 花瓷 月白 登封窑 执壶 花口瓶 葫芦瓶 腰鼓 铜红窑变釉
  • 蓝釉白花鱼莲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蓝釉白花鱼莲纹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蓝釉白花鱼莲纹盘,高4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12.7厘米。盘敞口,弧壁,圈足。内外均以宝石蓝釉为地,并饰白釉鱼莲纹装饰。盘心在白色圈栏内绘莲池游鱼图,两尾游鱼潜游于飘浮的水草与盛开的莲花之间,外壁亦绘莲池游鱼纹,荷莲与游鱼规则地相间排列。足内施白釉,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此盘器型规整,胎体厚重,蓝釉厚润莹亮,白釉鱼莲纹刻画得精美生动,...

    1715 蓝釉白花 蓝釉 鱼纹 青花
  • 粉彩寿星童子扁方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寿星童子扁方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粉彩 寿星童子扁方瓶,清道光,捐献自孙瀛洲。...

    451 粉彩 寿星 扁方
  • 红地金喜字纹羹匙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地金喜字纹羹匙 - 故宫陶瓷器藏品

    红地金喜字纹羹匙,清同治,长17厘米。羹匙内外均施红釉,内以金彩满书单“喜”字,外以粉彩对称绘折枝 花卉纹3组,图案间署“同治年制”四字楷书款。口沿处描金彩一周。...

    797 红釉 粉彩 折枝 花卉 描金
  •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钧窑天蓝釉折沿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天蓝釉折沿盘,元,高3.5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5.5厘米。盘折沿,浅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口沿处釉层较薄,映出酱黄色胎体。圈足内无釉,外底留有三个支烧钉痕。...

    515 钧窑 天蓝釉 蓝釉
  • 斗彩描金缠枝花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描金缠枝花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斗彩 描金 缠枝花纹碗,清咸丰,高5.8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4.8厘米。碗撇口、深弧腹、圈足。碗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白釉。碗内光素无纹饰,外壁以斗彩描金装饰。近口沿处绘变形回纹,腹部绘缠枝花纹,近足处绘如意头纹,圈足外墙画青花双弦线。外底署矾红彩楷书体“大清咸丰年制”双行六字款。此碗在施彩技法方面独具特色,即外壁六朵花均循青花轮廓线再勾描金彩,金彩的使用...

    248 斗彩 描金 缠枝 回纹 青花 矾红
  • 龙泉窑青釉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泉窑青釉执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龙泉窑青釉执壶,元,高25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3厘米。执壶直口,口下渐丰,垂腹,圈足微外撇。壶一侧置长流,相对一侧置曲柄。附平顶圆纽盖。口、足边露胎。通体施青釉。 此执壶上瘦下丰,线条流畅,收放适度,造型优美。其釉面匀净,釉色粉青,美若天然古玉。...

    503 龙泉窑 青釉 执壶
  • 定窑白釉内外刻花萱草纹温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内外刻花萱草纹温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定窑白釉内外刻花 萱草纹温碗,北宋,高13.3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14.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温碗敞口,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口镶铜扣。内外皆刻萱草纹,纹饰线条清晰流畅,刀法简洁大方。原本应有与之配套使用的温壶,用于温酒。萱草,按《毛诗注疏》的解释,一名“宜男”,一名“忘忧草”,自古即是一种带有多重吉祥寓意的植物,宋代瓷器装饰中经常使用。...

    1579 定窑 刻花 萱草
  • 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高6.2厘米,口径12厘米,足径4.6厘米。碗口微外撇,弧壁,圈足。内壁白釉无纹饰。外壁施黄彩地,纯净无瑕,上绘梅花一株,虬枝横斜,红、白两色梅花娇美艳丽,一侧题五言诗:“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诗句上首署篆印“先春”一方,下首有“寿古”、“香清”二印。底足内蓝料彩楷书“雍正年制”四字款。珐琅彩瓷自清康熙晚期创烧后一直被视为名贵的宫廷御...

    1020 珐琅彩 珐琅 蓝料彩 亲王 圆明园 如意馆
  • 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青花 折枝 灵芝纹石榴尊,明宣德,高19厘米,口径6.9厘米,足径9.7厘米。清宫旧藏。尊折沿口,直颈,鼓腹,外撇足,台阶式内底。通体呈六瓣瓜棱形。青花装饰。口沿饰莲瓣纹,颈饰圆圈纹,肩饰莲瓣纹,腹饰折枝灵芝纹,近足处饰仰覆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尊器形仿石榴形象,构思巧妙。...

    1697 青花 折枝 灵芝 莲瓣纹
  • 蛋黄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蛋黄釉盘 - 故宫陶瓷器藏品

    蛋黄釉盘,清雍正,口径13.3厘米,底径8厘米,高2.8厘米,捐献自孙瀛洲。 盘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黄釉,素面无纹饰。外底施白釉,署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款。该素面黄釉盘是雍正御窑大量生产的器型,当是宫廷常用之物。...

    890 黄釉
  • 宜兴窑紫砂扁圆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扁圆壶 - 故宫陶瓷器藏品

    宜兴窑紫砂扁圆壶,清雍正,高7.9厘米,口径7.6厘米,足径7.1厘米。壶直颈、扁圆腹、平底、短弯流、曲柄。紫色砂泥,质地细润,壶体光素无纹。此壶造型规整,沉稳端庄,制作精细,充分展现雍正朝宫廷紫砂器的天然泥色之美。...

    1251 宜兴窑
  • 霁蓝釉小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霁蓝釉小杯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霁蓝釉小杯,清雍正,口径7.2厘米,足径2.9厘米,高3.7厘米。杯口外撇,弧壁,圈足。杯内施白釉,外施霁蓝釉。足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霁蓝釉是一种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的高温单色釉。常见宫廷祭器,因此又被称为祭蓝釉。此杯胎薄体轻,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润泽。...

    269 蓝釉 青花
  • 黄地红彩开光“福禄寿喜”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红彩开光“福禄寿喜”碗 - 故宫陶瓷器藏品

    黄地红彩 开光“福禄寿喜”碗,清同治,高8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6.3厘米。碗直口微敞,深腹,圈足。口饰金彩,内壁红地绘粉彩如意云纹和缠枝葫芦纹,外腹黄釉锦纹地上绘红彩如意云纹,主题图案为四个圆形开光,内分别为“福”、“禄”、“寿”、“喜”四个楷书红字,每个字周边都配有五只蝙蝠和一周如意纹,含“五蝠捧寿”之意。外底黄釉地上绘笔、锭、如意组合图案,寓意“必定...

    589 黄地红彩 开光 粉彩 缠枝 黄釉 如意纹 五蝠 五蝠捧寿
  • 灰陶盉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灰陶盉 - 河南博物院陶器

    灰陶盉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 高18.7厘米,口径10厘米 196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 敛口,平唇,丰肩,圆腹下连以三个袋形足。一侧有一管状流通入腹腔,管流两侧各有乳丁一个。与流对应的一侧腹部有一宽带式鋬,鋬上部有两乳丁。 盉是酒器,据典籍记载盉被用于调和酒的浓淡。 (以上文字内容源自《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之光=Plentiful Cent...

    810 陶器 灰陶盉 河南博物院藏品 河南博物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