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须观真迹,若只看碑帖则唯得字画,全不见笔法神气,终难精进。
学书不在边看字帖逐画临仿,但贵行、住、坐、卧常细玩,经自著心久之,自然有悟入处,信意运笔,不觉得其精微,斯为善学。
通常我们学习书法是学碑帖,碑是刻在石头上的书法,经过石拓,然后印刷成版本。帖呢,本意是写在绢帛上或是写在纸本上的书法,然而我们常见到的却是照相印刷的印刷本,也是由拓本为底本的,真正是写本翻印的不多,只有少数年代较近的才有真迹的印本,年代久远的写本因为种种原因保存不到现在。在古代把这些手写本用勾勒临摹方式刻印到石头上,这样原先手写在绢上或是纸上的美感不复存在,或者存在很少,变成了碑的形式,我们所学的碑帖几乎都成了碑刻,而不是直接写在纸上的真迹。东坡先生说的正是这种只照着碑帖学的东西,失去了笔在纸上书写的真趣。
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碑的美感,什么是帖的美感。
碑的美观是金石美,是以刀当笔,以石为纸,所以碑的美感是刀与石的镌刻美,因为刀和石都是硬性的,想要体现纸笔美,必须将柔性的美嫁接到硬性美中去。碑刻美是一种外柔内刚的美感形式,碑的残损增加了苍劲、古老和曲折美,也将方刚蚀变成方中蓄圆的一种遒劲美。
帖的美感是笔在纸上的美感和笔在绢帛上的美感,纸和绢又有生、熟之分,写在生纸生绢上的字有韵味美,写在熟纸熟绢上虽少了韵味却增加了字的坚韧和挺拔,生与熟各呈其美。如果把纸和绢上的内容刻在石上,韵味美没有了,却又多了金石美。对于绢纸易于瘫软臃弱的缺陷,清代学者提出学书多写碑。因为书法大多还是写在纸上的,所以我们必须识得笔在纸上的美感。今人学书法注重不可再造的形式美,在绵软晕染大的纸上容易做到,所以必须认识纸笔的晕化美感和飞白美感,要想识得这种美感,就须看真迹,东坡先生的“学书须观真迹”就是这个缘故了。
金石美和纸笔美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两种美,只有懂得了这些以后,才可以更好地发挥纸上的美感。
东坡还阐述学习书法最好的方法是经常品玩、默记和领悟,而不是照帖看一笔临一笔的死板学法,这是学习书法达到精微之路的最好方法。书法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不断认识提高的过程,是长期积累修养的过程,既不能不学也不能整日伏案呆板地学。如果说中国的书法与绘画同源的话,其学习的方法也是同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