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苏轼《寒食诗帖》临习浅谈

时间 : 2023-12-18 投稿人 : 小猫 点击 :

《寒食诗帖》不仅是宋代大书法家苏轼个人书法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尤其是行草书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后人将其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相并称,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这里的“第一”、“第二”、“第三”其实是指年代顺序的前后,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其艺术水平的高下分别。因此,学习和考察宋代尚意书风乃至研究自“二王”以来行书艺术风格流派的发展演化,就无法绕过苏轼的这件经典之作。

此作为宋元丰五年亦即公元一○八二年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的两首诗稿,纸本,原件现藏台北故宫。是年三月清明时节,苏轼自黄州至沙湖,再游蕲水,作了一次短暂的春游,无非是身遭磨难苦中作乐而已。在如此困顿无助的日子里,还保持着文人的童心雅趣,对生命充满着赤诚热爱,这是苏轼性格中的可爱之处。正因为如此,也才有了这件诗书双璧的《寒食诗帖》。这是两首诗,自“自我来黄州”至“病起须已白”为第一首,“春江欲入户”至“死灰吹不起”为第二首。作者在诗中描述了自汴京被贬黄州三年来悲苦惨凄的生活境况,抒发了其欲哭无泪徒叹奈何的感伤情怀。因此,我们不能把这件作品简单地看作一件墨迹,一幅“好字”。在我们动笔临写之前,要认真地品读诗句内容,仔细体味作者的情感与心境,感受作者彼时彼地濡墨挥毫时的生命律动。品读体味既久,我们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直觉得作者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位慈祥长者,向我们诉说着命运的不幸与激愤,满篇的点画线条也就与我们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在我们眼前“活”起来了。

基于这样的阅读体验,我们再来从整幅的章法布局进一步来理解苏轼此作笔墨的不凡之处。第一首诗着重叙述,“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且年年苦雨,以至“病起须已白”。情感是低沉的,笔墨的律动也是平实而低缓的,第四、第五行稍作起伏,第六、第七行即归平静。相比之下第二首则颇为激昂悲怆,“春江欲入户”至“空疱煮寒菜”三行用笔迅疾、劲爽、猛利,仿佛一首乐曲在即将推向高潮之前的铺垫酝酿,至第十一行“破灶烧湿草”则如整首乐曲的最强音骤然响起,一下子使作者激愤悲凄的情感心绪得到了淋漓的暴发与宣泄。接下来的几行此起彼伏层层递进,困厄的日子让人竟忘记了祭祖烧纸的寒食节日,看到飞鸟衔纸远去,才想到已是清明节了,一位昔日出入宫廷的重臣,一个才高八斗的文人,此时却谪居他乡离家万里,此情此景怎么不触动诗人那颗敏感的心,思念家乡,想念亲人和先辈,忍不住“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已然是去国怀乡欲哭无泪了。可见这件千年不朽之作的特殊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其笔墨的精妙,而更在于其诗情墨韵与作者人格修为的和谐统一,这是作者以一颗悲悯“大心”对人类永恒情感的写意与舒怀,因此而具有了一种千年不泯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当然,我们不能把对苏轼诗文的理解简单地照搬套用到对其书法艺术的理解上,对书写内容的理解不能代替对书法艺术本体的认识。作为书法家的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他所提出的“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观点对宋代乃至以后的行草书风影响巨大。一个“意”字,让我们自然联想到诸如“意趣”、“意味”、“意态”、“意境”等审美形象的意趣情味。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中将其解释为“一种恬静、愉悦的创作”,强调的是一种创作中的抒情性,这是颇为准确的。立足于这样的艺术主场,苏轼在用笔的技巧方面则较之前辈如“尚法”的唐人更为轻松自然,更推重适性自由。这就不能不说到他那与众不同的执笔法 —— 偃卧笔法。何谓“偃卧”?《说文》这样解释:“偃:僵也。凡仰仆曰偃。”其好友陈师道应该是非常熟悉苏轼执笔的,他这样描述:“东坡作书以手抵案,使腕不动为法。”可见,“僵”即是“不动”之意,“仰仆”是指毛笔的锋毫与纸面成一定倾斜角度,而不是直立式的,运笔时毛笔的毫端自然就常常处于偃卧状态。“以手抵案”,则是说其执笔是很低的,枕腕并不悬腕。因为枕腕书写,故而只能以运指为主,毛笔锋颖的回旋余地相对要狭小许多。这种执笔方法的优点是线条点画的挥写十分肯定平实,爽健酣畅,如“年”、“中”、“苇”、“纸”四字中的悬针竖,写来十分猛利刚烈,畅快淋漓,且破解了苏字喜作扁势的沉闷压抑之感,在整幅作品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足之处则是结体时见促迫而不够舒展。黄庭坚挖苦苏字如“石压虾蟆”,并说:“或云东坡作戈多成病笔,又腕着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董其昌在其《画禅室随笔》中也说:“坡公书多偃笔,亦是一病。”因此,我们在临写此帖时,不能不注意这些特点,要熟悉苏轼这种较为特殊的用笔方法,既要力求临写得像,形神兼备;又不可东施笑颦,徒摹其皮相,最后神采捕捉不到,反落下一堆毛病。

具体来说,临习此帖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典型偃卧笔势的点画如“来”、“黄”、“两”、“烧”、“那”、“死”等字临写时,不可因过度求似而导致点画臃肿无神,运笔时应适度提笔缓行,尤其撇画转斩处要适当收束。(二)字型多取扁势,且左低右高、左舒右蹙,呈倾斜状。横画起笔处多用顺锋,不藏。临写时要把握好这些特点,行笔要力求斩截,平实,勿使尖峭、疲弱。另外,也间杂一些结体纵长的字,如第二行的“年”字,第五行的“中”字,第十行的“里”字及第十一行的“灶”、“苇”字,十三行的“纸”字等,与通篇以扁横取势的整体基调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富于变化。临写时要注意这些变化,特别是“年”、“中”、“苇”、“纸”四字的悬针竖,要笔沉墨实力量饱满一气贯下,表现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气势,一泻千里,痛快淋漓。(三)注意字形的大小变化,此帖字形的大小变化较大,反差强烈,小者如“已”、“去”、“又”、“雨”、“白”、“万里”等,大者如“年”、“破灶”、“途穷”等,相差数倍乃至十数倍,间杂错落,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自然生动。临写时,注意小者要充分利用锋颖的尖部,力求灵动自如;大者要落笔果断、狠重,做到力量饱满,情感内含。(四)此帖章法的突出特点是字距紧而行距松,如第四、第五、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四行,字与字之间几乎不留缝隙,尤其四个悬针竖底端与下面的字几乎穿插在一起,这在历代名帖中都是极为少见的,这种紧张压抑的空间氛围与作者诗中的情感基调是十分契合的,临写时应仔细体味把握。此外,也要注意每行轴线的正斜摆动和行与行之间的疏紧变化,这种变化使作品整体充满强烈的节奏感,如第一行“黄州”二字斜向右下,“三寒”二字又斜向左下,第八行也是先右后左,第十三行“衔纸君门深”斜向左,而第十五行则又斜向右下,收紧。从行距变化看,前七行亦即第一首诗较为均匀,自第八行开始,则忽松忽紧,随势生发,动感强烈。在对临时,除了要把握以上几个方面外,在工具与材料的选择上也应注意要尽量选用狼毫或加健的兼毫笔,纸则宜选用半生半熟的仿古纸,以便控制墨的过度渗化。

临写此帖,写实的对临是十分必要的,否则我们就无法体会原帖细节的精妙之处,无法解决学古人的技法技巧问题。但我个人觉得似与不似之间的意临更有意义,理由是:其一,行草书与楷篆隶静态书体不同,动感极强,书写过程中必然要保持一定的行笔速度,随势赋形、随形生势都是极其自然的,很难使临写与原帖做到毫厘不差,正如黄庭坚在此帖后的跋语所说:“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也。”其二,苏轼的用笔方法较为特殊,这种低执管的三指“偃卧”笔法,在苏轼那里也许是歪打正着的“化腐朽为神奇”,在我们来说,则可能变成一种毛病,起码不符合我们大多数人的执笔习惯,刻意模仿实在没有必要。其三,学书应以古人为宾我为主,这是前辈的经验,临帖终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从对古人经典碑帖的体味、理解与临习中悟到一种启迪,找到一种方法,练出一套技法运用到我们自己的书写和创作中去,才是我们最根本的目的,才是最有意义的。

相关文章

  • 毛笔字帖范本 | 楷书抄本《永乐大典》二千五百三十六卷
    毛笔字帖范本 | 楷书抄本《永乐大典》二千五百三十六卷

    明代楷书抄本《永乐大典》二千五百三十六卷《永乐大典》的3亿7千万字,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两千多人连编带抄用了5年时间;定稿后清抄,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平均每天要抄50万字之多。清抄的书手中有许多是各地有名的书法家。由于现存的《永乐大典》是嘉靖年间重录的,永乐年间原本的书法不得而知。嘉靖年间负责重录工作的徐阶见到永乐本后,曾经赞叹说,旧本缮写得太好了,现在...

    268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永乐大典 毛笔字帖范本
  • 翁志飞:学书随感
    翁志飞:学书随感

    我在互联网上发临摹的帖子,前后大约有四、五年的时间。其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我的临摹实践,说明古代书法经典,只要工具接近,方法得当。是可以不断深入认识,且可以达到或近似古人书写的状态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理解传统经典真正的意义与价值。古人有国学的根基,毛笔书写的氛围,在审美上有认同感。古人已逝,留给我们的只有纸上的墨迹拓本,及似乎语焉不详的书论。谁...

    1577 书法知识 书法百科 书法文化
  • 书法作品欣赏 | 乾隆款海水龙纹砚式墨
    书法作品欣赏 | 乾隆款海水龙纹砚式墨

    乾隆款海水龙纹砚式墨乾隆款海水龙纹砚式墨 现藏故宫博物院  长13.5cm,宽6.8cm,厚1.8cm墨制成砚式。上方雕双龙戏水图,龙纹贴金。墨边框饰阳起夔龙。墨背刻阳文隶书御题七言诗句:固因磨墨有陶泓,砚也何来即墨卿。新样非关夸巧手,别裁可识寓思情。必偕出处犹为远,相忘主宾莫与争。声应气求求应在,研来合相只天成。后题“刘源者,康熙初年间人也。内府藏所制博...

    1845 书法科普 书法工具 笔墨纸砚
  • 毛笔字帖范本 | 近代名家行草书法欣赏《沈尹默论书诗墨迹》
    毛笔字帖范本 | 近代名家行草书法欣赏《沈尹默论书诗墨迹》

    近代中国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沈尹默行草书法欣赏《沈尹默论书诗墨迹》,上海书店1986年版,李天马先生集稿图片48张。 该文章所属专题:沈尹默书法标签:书法家 沈尹默 墨迹 ; 该文章所属专题:沈尹默书法标签:书法家 沈尹默 墨迹...

    1858 沈尹默 沈尹默书法 书法家 墨迹 毛笔字帖范本
  • 名人书法作品 | 王镛书法作品
    名人书法作品 | 王镛书法作品

    1948年生於北京。1979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教授研究生,1981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委会会员。下面是美术资料网收藏的王镛书法作品,1...

    1447 王镛书法作品
  • 书法常识 | 中国画之墨色技巧
    书法常识 | 中国画之墨色技巧

    中国画之墨色技巧中国画用墨技巧,并不是体现在调色盘中能调出多少种墨色的变化,而是如何使不同的墨色在纸面上体现出来,其中尤为困难的是,如何使一枝笔中产生出各种墨色的变化。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用墨的技巧也趋成熟,产生了“泼墨法”“积墨法”和“破墨法”多种表现手法。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画的用墨技法。中国画的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由于笔中含水...

    1782 书法常识 笔墨纸砚 书法工具
  • 字帖临摹范本 | 字帖教材《米芾行书笔法图解》
    字帖临摹范本 | 字帖教材《米芾行书笔法图解》

    字帖教材《米芾行书笔法图解》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

    1676 米芾 米芾书法 字帖 字帖教材 行书笔法 图解 字帖临摹范本
  • 书法知识 | 毛边纸真是因为姓毛
    书法知识 | 毛边纸真是因为姓毛

    毛边纸真是因为姓毛明末江西出产竹纸,纸质细腻,薄而松软,呈淡黄色,没有抗水性能,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适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制古籍。因明代大藏书家毛晋嗜书如命,好用竹纸印刷书籍,曾到江西大量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上盖一个篆书“毛”字印章,故人们习惯称这种纸为毛边纸,并沿用至今。当然还有另一个版本的说法是说因为纸做出来后边缘毛糙,所以得名毛边纸。一张毛边纸的诞生...

    513 书法常识 笔墨纸砚 书法工具
  • 软笔字帖范本 | 张即之楷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软笔字帖范本 | 张即之楷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张即之楷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书法图书109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 简称《金刚经》 张即之楷书《金刚经》堪为传世之作。该文章所属专题:张即之书法标签:金刚经 书法图书 ;该文章所属专题:张即之书法标签:金刚经 书法图书...

    239 张即之 张即之书法 金刚经 书法图书 软笔字帖范本
  • 书法知识 | 国宝档案《富春山居图》的历史故事
    书法知识 | 国宝档案《富春山居图》的历史故事

    首先,我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明代董其昌晚年时,将《富春山居图》以高价卖给了宜兴收藏家吴之矩。吴之矩的三儿子叫吴洪裕,酷爱收藏到了不愿做官的地步。吴之矩临死前,将《富春山居图》传给了这个儿子。吴洪裕花巨资为《富春山居图》造了一个楼,唤作“云起楼”,楼中藏图的那间屋子当然就是“富春轩”了,这里,也成了吴洪裕一生最爱的地方。然而,人总是要死的,吴洪裕也不例外,但他就算要死,也放不下《富春山...

    1078 书法理论学习 书法自学 剩山图 收藏家 书法知识
  • 繁花翻飞《散氏盘》
    繁花翻飞《散氏盘》

    《散氏盘》又名《散盘》,西周晚期金文,十九行,三百五十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内容为矢散两国划定疆域界线的盟约。从书体风格上看,《散氏盘》诞生于周人书风确立、成熟、发展和表现方式多样化时期。在这一时期众多面貌各异的金文中,《散氏盘》以其质朴率意,恣肆烂漫的艺术风格而卓然不群。《散氏盘》是西周厉王时期(前九世纪)金文代表,这个时段金文的形态已经逐渐走向规范化,...

    1496 书法资料 书法讲解 书法文化
  • 毛笔字帖范本 | 朱文治辑《文字会宝》第六册 明万历刻本
    毛笔字帖范本 | 朱文治辑《文字会宝》第六册 明万历刻本

    朱文治辑《文字会宝》第六册 明万历36年刻本《文字会宝》取前代之文,浼善书者书之,人各一篇,裒而成集。书家姓氏悉从文之朝代先后为次序,刻印精美,别具一格。 标签:文字会宝 ; 标签:文字会宝 ;...

    1377 书法学习教材 书法自学教程 文字会宝 毛笔字帖范本
  • 软笔字帖范本 | 沈鹏行草书法册页欣赏《归去来辞诗词》
    软笔字帖范本 | 沈鹏行草书法册页欣赏《归去来辞诗词》

    沈鹏行草书法册页欣赏《陶渊明归去来辞诗词》该文章所属专题:沈鹏书法标签:书法册页 归去来辞 ;该文章所属专题:沈鹏书法标签:书法册页 归去来辞 ;该文章所属专题:沈鹏书法标签:书法册页 归去来辞...

    1158 沈鹏 沈鹏书法 书法册页 归去来辞 软笔字帖范本
  • 《元譿墓志》临摹指要
    《元譿墓志》临摹指要

    《元譿墓志》立于北魏神龟三年(公元520年),志石高61厘米,宽62厘米,十六行,行十五字。1920年河南洛阳安驾沟村出土。墓主元譿为北魏献文皇帝拓跋弘之孙。三十一岁时在洛阳去世,被追赠为假节镇远将军、恒州刺史,封谥号为ldquo;宣公rdquo;。志文未对元譿的生平事迹有过多记载。巧合的是,《魏书》中元譿亦无传,仅在《献文六王传bull;赵郡王传》中...

    422 书法知识 书法百科 书法文化
  • 中国书法简史讲座(四)秦代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简史讲座(四)秦代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简史讲座(四)秦代书法艺术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嬴政自号ldquo;始皇帝rdquo;,国祚虽短,却有深远的历史影响。秦推广小篆,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文字的分化。秦同时还推行了隶书,使之逐步成熟。   1、小篆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秦小篆是战国秦文字的进一步整理、推行。它主要用于官方文诏、刻石...

    977 书法知识 书法百科 书法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