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应该知道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得比较好,主要还是因为它的优势比较多,那么为什么国家主推的装配式建筑会成为大势所趋?总的来说,是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1、装配式建筑同传统建筑方式相比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主要依赖机械和模具,占用时间过长,工人可以在一个工位同时完成多个专业与多个工序的施工,生产质量、进度、成本受季节和天气变化影响较小。
传统建筑:现浇构件价格主要取决于原材料、周转材料和施工措施,楼面和剪力墙的措施费最高,工艺条件差影响质量经常造成返工,季节和天气变化造成施工效率下降也是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
装配式建筑,质量易于控制,基本消除各种质量通病,复杂构件的生产难度、运输风险较大。
传统现浇方式,质量难以控制,普遍存在大量质量通病。
装配式建筑,由于构件尺寸精准,可取消抹灰层,节约材料,建筑自重减轻20%~30%,可进一步优化主体和基础结构,节省造价;没有跑冒滴漏,降低了材料消耗和损耗 。
2、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建筑工业化率将快速提升
装配式建筑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英国工程师John Alexander Brodie提出的装配式公寓的设想,但他的想法并没有被太多人接受。直至二战后,装配式建筑才随着英国、法国等战争重灾区的大力推广迎来高峰。
当前,日本、美国、瑞典等国的建筑工业化率在都在 70%-80%,而我国建筑工业化率仅有 5%。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业仍处在非常低的工业化水平。同时,我国的城镇化率不到 60%,相比美国和英国的 80%、日本的 90%尚有较大空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发展的大趋势,建筑业仍将是最为受益的行业之一,而建筑工业化率也将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得到快速的提升。
3、顶层设计完善,地方细则落地
从 2013 年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开始,国家密集颁布关于推广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文件。在发展规划、标准体系、产业链管理、工程质量等多个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2016 年 2 月,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标志着国家正式将推广装配式建筑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意见》强调我国须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建设国家级装配式生产基地;加快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 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 30%。
2017年3月,住建部出台《“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明确到 2020 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 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 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 10%以上。
4、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成本快速攀升
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模式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方式。过去数十年,现浇混凝土式的建筑模式受益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广泛发展。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攀升,这一模式将难以为继。
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将大大缩减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劣势。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集约生产方式,产业链高度机械化,劳动力大幅减少。如年产能 120 万平方米的叠合楼板专业工厂的生产线上不到 10 个工人,而传统的手工作业生产相同数量楼板需要 200 多个工人;一栋 30层的建筑,使用装配式建造模式只需要 12 个工人工作 180 天,与传统施工相比功效至少快30%。
5、装式造价会大大降低
从住建部最新发布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来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低层住宅建造成本约为 2150 元/m 2 ,高层住宅 2420 元/㎡ ;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建造单价约为 2776 元/㎡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的测算,现浇混凝土房屋建造成本约为 2000 元/m 2 。从造价角度来看,装配式建筑成本已经接近传统现浇模式。
规模化生产叠加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加速提高装配式建造模式的经济性。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预制构件产量越来越大,标准化率大幅提升,生产企业内部资源发挥充分的效用,规模化效应逐步显现,叠加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攀升,装配式建造模式成本将快速下降,未来会远远低于传统现浇建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