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成热潮,之所以这样,跟它自身具备的优势有着一定的关系。伴随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已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大板”时期迈入新型装配式建筑发展时期。
1.装配式大板建筑的三个发展阶段
“大板”时期包括三个发展阶段:
(1)探索期(1950~1970年):苏联的“一种快速解决住房短缺方法”的工业化思想被引进国内,开始推行“发展标准化生产、机械化施工和标准化设计”的工业化思路。
(2)发展期(1970~1990年):学习国外建筑工业化“建筑体系”概念,推广一系列新工艺,形成“大板”体系。
(3)停滞期(1990~2005年):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快速的开发建设、技术的不完善和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大量廉价劳动力涌入城市,建筑普遍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发展几近停滞。
市场经济环境下,装配式混凝土大板住宅被淘汰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大板住宅体系未能解决设计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矛盾,难以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住宅建筑平面多样化和使用功能提升的要求;二是唐山大地震后,人们对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更为关注,对装配式大板住宅的结构整体性和抗震安全性存在疑虑;三是现浇混凝土技术发展迅速,施工速度逐步加快,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2.新型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
2005年,随着万科实验楼的建造,我国新型装配式建筑重新崛起。不同工业化体系探索发展、利好政策不断,促进行业全面优化升级。相比“大板”时代,新型装配式建筑在标准化设计、部品生产、装配施工以及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质的提升,尤其是在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思维的顶层设计上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和质量监管体系。
北京市新型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可分为研发试点、优化完善、规模化推广和全面发展四个阶段,其工程质量管理重点有所不同,严格、科学的工程质量管控令目前北京市装配式建筑无论是总体建设规模还是建设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1)研发试点期(2007~2009年):先后启动中粮万科假日风景B3B4、D1D8装配式住宅楼试点项目建设。该阶段主要特征是通过技术论证选择适宜的技术体系,解决了装配式住宅技术从无到有的问题。以建设方北京万科为主导,参与设计、预制构件生产和装配施工的单位均为行业骨干企业,通过学习日本等国家先进经验,联合攻关完善相关技术,保证了工程质量,有力促进了新型装配式建筑在停滞多年后的再次崛起。
(2)优化完善期(2010~2013年):通过技术优化和完善,完成四部北京市地方标准,初步形成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生产、施工、质量验收的标准体系;制定了鼓励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和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如面积奖励政策、专家委员会管理、部品库评审办法以及装配式建筑技术要求等。该阶段初步建立了行业管理体系与技术验收标准体系。
(3)规模化推广期(2014~2016年):随着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投资中心大规模启动装配式公租房建设,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住宅实现了规模化推广应用。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国家层面的标准和图集编制,促进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设计体系的基本成熟。北京市率先推动BIM(建筑信息模型)与信息化的应用、EPC(工程总承包)的推广,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促进装配式建筑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型。该阶段进一步完善了行业管理体系与质量验收体系,掀开了建筑行业优化升级的序幕。
(4)全面发展新阶段(2017年至今):2017年2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5月北京市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北京市发展装配式建筑2017年工作计划》。这些政策文件提出了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具体目标、实施范围和标准。
看完本文,相信大家对北京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也有一定了解了吧,如果你对装配式建筑有关信息感兴趣的话,可以持续关注我们网站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