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是当代最为杰出的艺术家,在继承中国民族艺术优秀传统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集诗、书、画、印全面精深的艺术造诣于一身,赢得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独领风骚。自古画家都爱画吉祥题材,齐白石更是如此。下面从本人藏品中甄选诚献齐白石绝美精品《长寿大福》,以飨藏家。138×67cm。非专业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齐白石作品《长寿大福》138×67cm
齐白石作品《长寿大福》局部-1
齐白石作品《长寿大福》局部-2
齐白石作品《长寿大福》局部-3
齐白石作品《长寿大福》局部-4
齐白石作品《长寿大福》局部-5
【题识】长寿亦康强,大福宜富贵。寄萍堂上老人齐白石八十四岁时居京华廿八年矣。
【钤印】悔乌堂(朱)、木人(朱)、齐白石(白)、雕虫小技家声(白)、人长寿(朱)
齐白石生逢乱世,半生飘萍零落人,不幸中之万幸为其终得以安逸于京华而获善终。1917年,为避土匪之扰赴北京。正赶上张勋复辟,匆匆去天津避难。局势稍定,复归北京,在琉璃厂南纸铺挂润格卖画。是年冬,离京返湘,乡居一年。1919年,齐白石与胡宝珠结婚,从此定居北京。1926年,64岁的白石老人买下高岔拉北边跨车胡同的院子。自此年搬入此宅后便一直在此生活、绘画直至逝世。1937年,听信长沙舒贻上算命说,用瞒天过海法,自署77岁。因此,白石老人1944年正好是84岁。由此断定,此《长寿大福》应作于1944年。
中国有祝寿的传统,祝寿的文化,祝寿的艺术。松、柏、鹤、石、桃、灵芝等多种自然景物,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它们进入画面,成为祝寿画经久不衰的主题。齐白石的祝寿画,以寿桃为最多。葡萄更是白石老人常见绘画题材:葡萄籽多,寓意着“多子多福”“生生不息”。
齐白石衰年变法,多取法老缶吴昌硕。但这取法又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笔墨精神。其中尤以画桃极为神似。此作中,底部四枚硕大的寿桃,颜色鲜艳,造型夸张,桃枝与桃叶勾勒轮廓,而后填色,先以没骨大写意法直接用洋红泼写硕大桃实,渗以少许柠檬黄,再以花青、石绿、赭墨写出叶子和枝干,後用浓墨勾勒叶筋,设色浓重艳丽。在桃枝、桃叶的墨色映衬下,不仅色彩更加丰富温暖,同时也使色彩与水墨相得益彰,骨力与韵致兼容并备。
此图中,白石老人将象征丰产的成熟饱满的紫色葡萄盛满青瓷果盆。多籽葡萄晶莹如生,犹如一捧紫色明珠。再辅以从空中俯冲而下的蜻蜓动态十足。葡藤如篆籀,墨叶如乌云,结子似紫云。叶片用大笔湿墨挥写,后以浓墨钩筋,墨色淋漓变幻,气魄雄浑奔放。藤蔓出之以干涩之笔,屈曲蜿蜒,笔走龙蛇,内含筋骨。没骨法淡紫色点出的葡萄隐现在藤叶之下,在枯笔的衬托下更显得玲珑剔透,滋润娇嫩。老人调动了轻与重、干与湿,疏与密等形式美的各种对比因素,将之巧妙的统一在画面之中,取得了不似之似的艺术效果。
凳子上青底墨纹的果盆和赭石加墨的篮筐以浓墨重彩随意写之,以书法笔势运笔,线条随心所动,彰显老艺术家驾驭笔墨线条能力之强。用笔准确而凝练,将质量感、体积感、空间感尽数写出,为此作一大亮点。此作笔笔均由书写般的用笔所写成,分开来看是书法,合起来看笔笔是形体,显然是受清末海上金石画派重视书法用笔的启发。生动的篆隶及草书笔法不但体现出物象各自不同的质感量感,而且使画面呈现出动人的韵律。
画面左上以其沉厚奇拙的篆书题以「长寿亦康强,大福宜富贵。」使本来就精妙绝伦的作品,再添生气及吉祥之意。行书题款则正如一条绳,把下端的寿桃与上部内容有机串联,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画中印章多达五枚,这在齐白石的作品中较为少见,可见此作为老人得意之作,更加彰显本作的至尊罕见,更可谓诗书画印完美结合的巅峰之作。
1944年,齐白石客居北平已经28年。对故园的想念、对局势的忧虑、对馀生的思考,是齐白石当时不欲语人的心事。但这心事,却又经由其画作表达出来。作於此年的是幅《长寿大福》,其实即泄露了齐白石此等心事。从其题款「寄萍堂上老人齐白石八十四岁时居京华廿八年矣」,即可读出齐白石对遥远故园的思念。
就题材而言,此题材《长寿大福》及画面中的寿桃、葡萄、枇杷、栩栩如生的草虫和果篮等内容在白石画作中是较为常见的。可以想见,此画当为白石老人晚年对其多年常画题材的某种重复抑或是一种温故与整合,但却比常见画面表现得更为干净而利落,体现着一种老辣的笔墨韵味。题材虽常见,但如此别具匠心之组合构图为目前市场上首现。
寓意吉祥充满祥瑞之气的艺术佳作,诗书画印四绝俱全之作,晚年思乡之作,暮年精品珍稀之作,首度面世之作!如此精彩绝美的作品殊为难得,堪为收藏上品,望有缘人珍之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