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伴随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风起云涌,鲁迅先生为了唤醒广大民众,把“以刀代笔,放刀直干”的新兴版画艺术带到了当时苦难深重的中国,通过木刻这一简洁的表达形式传播先进思想,探求改变民众思想和精神的新方向。从此,中国艺术史上便开启了“新兴版画运动”的恢弘篇章。
△赖少其 乡村工厂
中国版画虽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对时代影响最深远,让人们记忆最为深刻的无疑是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当时鲁迅举办“木刻讲习所”普及相关知识和培养人才,并通过组织创作活动、举办展览等形式,为新兴版画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影响。鲁迅的辛勤扶植与谆谆教导,使得新兴版画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革命宣传的主力。当时的版画创作者多以艺术家和革命者的双重身份出现,他们以艺术武装精神思想,用刻刀作为战斗武器,为革命做出了积极贡献。那一时期,进步的美术青年非常活跃,他们不但在政治上随时随地会遭到敌人迫害,而且在创作上也会受到冲击,但是,他们无所畏惧,在强大的爱国主义信念下,手中的刻刀成为他们革命斗争的利器。他们开拓题材、思想活跃、表现手法大胆,在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的指引下坚持奋斗,对整个美术创作领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巨大影响和带头作用。全国多地也纷纷响应,成立地区性木刻社团,壮大木刻队伍,在各地开辟前进的道路。
△赖少其绘刻 《初夏》版画
新兴版画是在人民群众的火热斗争中成长起来,发展壮大的。正当新兴版画运动走向高潮的时候,1936年,鲁迅先生突然病逝,加之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木刻青年纷纷奔赴抗日前线或敌后,木刻社团承受着政治上和创作上的双重压迫,陷入困难处境,木刻运动渐趋沉寂。但星星之火,从未熄灭。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导致物质条件十分匮乏,文化宣传遭到了严重的困难,而新兴木刻这一艺术,凭着它可以直接印刷的独特条件,在全国各地大小报章杂志上以及各式各样的宣传品中,被广泛地采用。木刻青年从民族形式的探讨和创作实践的求索,迅速跨越了模仿的阶段,逐渐找到中国自己的新形式。特别是解放区的木刻艺术,更是与鲜活的生活和劳动人民紧密相结合,不断研究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审美要求,克服早期木刻中欧化的缺点,创造明朗朴实的民族风格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10多年的艰苦实践,让新兴版画无论在思想上和还是艺术上都已进入逐渐成熟的境界,为全国解放后版画的大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新兴版画有了良好发展的环境,版画艺术通过新的大发展,最终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鲁 1952年作 兰新铁路之夜
遥想当年,鲁迅先生的倡导激起了众多艺术进步青年的加入,用直接、简洁而又生动的手法创作出大量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改变了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如今,几代版画人接续奋斗,版画艺术已根深叶茂、百花盛放,敏锐的视角和多版种的特色让版画仍然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效。重温历史不是为了重复历史,而是启发当代创作者不断从传统之中获取精神的动力,融合时代和民族的文化内涵,继承、发扬新兴版画的伟大精神,以生活为源泉,与新的时代同步,创作出反映时代新风的优秀作品。
△ 鲁迅版画
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虽然经过了90年的发展,但它的初衷和内涵没有丢失,而且在不断的进步中更加丰富了。“一年又一年——上海当代新兴版画推介”项目,聚焦新的时代语境下,展现当代版画艺术家如何继承新兴版画运动的血脉,如何关注社会变革、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小人物等主题。项目旨在深挖文化底蕴、培育创作人才、利用本地资源,讲好本土文化,发扬新兴版画运动的精神和优秀传统,并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紧密结合,凝聚版画创作力量,遴选出有时代感召力的作品,以作品述说故事,用展览传递能量。与此同时,通过精心的策划不断对艺术家提出新要求,确立新高度,不断对版画艺术本体语言进行深入探索,创作出体现民族精神、符合人民需要的时代精品力作。
△ 古元 牧马
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发源于上海,“一年又一年——首届上海当代新兴版画推介”项目既是对历史的致敬和传承,也是一个放眼未来而又大胆创新的品牌项目。为此,刘海粟美术馆计划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通过连续10年举办展览,完成五大办展目标:创立展览品牌、建立艺术家创作团队、创建优秀版画作品藏品库、培养优秀策展人及团队、书写一部较为详细的当代新兴版画艺术发展史。除了展览之外,项目还将重点关注版画艺术家创作的思想轨迹,积累从创作初期到完成的节点素材,建立一部档案制的收藏体系,打造上海当代版画收藏基地,夯实美术馆的藏品定位和学术导向。
△古元 1949年作 鞍钢的修复
1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通过10年的努力,到新兴木刻运动百年之时,相信无论在艺术家创作的提升上,还是在美术馆艺术成果的积累上,项目的实践都会给新兴木刻版画百年历史增添一份不同的成果。这,与其说是一场探索之旅,不如说是一次令人充满期待的播种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