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常玉,中国早期旅法画家之一。如今被西方公认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被誉为「东方马谛斯」的画家常玉以中国儒家文化的底蕴,擅长用中国水墨写意的流畅线条,融合野兽派简洁强烈的特质,描绘色调优雅恬静的裸女、花卉与动物,风格抒情抽象。下面为本站藏品,常玉花卉作品的代表作《盆中牡丹》,油彩画布。作与20世纪50年代。63x85cm。来源:台湾亲属赠予。手机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国画作品图片欣赏
《盆中牡丹》画家将残败干枯却依然锋芒不减的枝叶、花朵放置于小花盆里,使人感叹那是思乡之情以及囿于游子失去故乡大地之孤寂感愈加浓厚,依靠一点点土壤成活的悲哀。这敏锐的感触、这意味深长的感叹如此孤独悲伤,如泣如诉,似乎盆中花就是常玉,常玉就是它。是画家在为自己演奏的一曲生活的衰歌。
△ 常玉作品《盆中牡丹》63x85cm
《盆中牡丹》是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画中的花朵孤单无力但迎风挺立,残花败韵、强撑姿色,像失去母亲的孩子般孤单寥寂,无依无靠,直叫人有“残月伴秋寒,冷冷清清”的凄凉感。常玉最擅长以书入画。《盆中牡丹》,源自书法的影响随处可见,笔法与墨韵相宜得彰,画面简洁且富有强烈视觉冲击力。
△ 常玉作品《盆中牡丹》局部 – 1
这幅作品《盆中牡丹》,正是对常玉所追求的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巧妙融合的完美诠释。以中国毛笔简单几笔勾勒出的线条,透露出鲜明的风格,而作品的主题则是对传统中国古典花鸟绘画的怀念与致敬。但常玉笔下的花卉,深受西方静物画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强韧和肃静之美。
△ 常玉作品《盆中牡丹》局部 – 2
《盆中牡丹》是常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经典代表之作。彼时,他已放弃了用明亮轻快的色彩描绘花球。作品中深沉的色调,突出的黑色轮廓,从牡丹的主干延伸至黑色的叶片;简洁的笔触正是当时艺术创作的典型元素。画中的牡丹,如题所示作为主体,松散地点缀其间,其缥缈轻盈的质感和整体色彩形成强烈反差。
△ 常玉作品《盆中牡丹》局部 – 3
在这幅《盆中牡丹》中,略显生硬瘦削的笔触勾勒出了更加简洁纯粹的风格。在常玉以牡丹花为主题的作品中,都体现了对这种极简风格的探索。透过对色调和构图的选择,光影对比以及简洁笔触的运用,常玉在画面中营造出了一种平衡和谐之感,成就了一幅中西合璧的极简主义作品。
人物简介
常玉,号幼书,1901年出生,祖籍四川顺庆。少年时随父习画,曾师从四川大儒赵熙,习书法。常玉的父亲虽然从事商贾,但也属书香门第,在书画方面也是颇有建树,尤其擅长画马和狮子。这无疑对年幼的常玉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家学渊源。
常玉9-14岁就从师于当时的四川的名士大儒 – 赵熙门下。赵熙,号称“晚清第一词人”,深谙六经国艺精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诗词歌赋以及书法与绘画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其门下多出名人志士,梁启超、郭沫若、吴玉章和周孝怀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在诗词、书画方面,常玉都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接受着最为传统的中国文人私塾教育,奠定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形成了常玉后来画作中一直保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1917年进入上海美术学校就读,正式学习现代绘画专业。1918年赴日本观摩艺术,1919年返上海。1921年响应蔡元培“勤工俭学”号召,与王季冈等赴法留学。在法期间,与徐悲鸿、蒋碧微、庞蔗琹、潘玉良、邵询美、梁宗岱、徐志摩等过从甚密,并与其后享誉世界的毕加索、勃拉克、贾科梅蒂、藤田治、马蒂斯等交往密切。画油画、版画、漆画以及水墨,并作雕塑,以颇富东方意韵的方式参与20世纪的艺术变革,活跃在当时已是世界艺术中心的巴黎。常玉的作品风格简约瑰奇,多以人体、动物、花卉为题,富有隐喻。1966年在巴黎寓所意外死亡,享年65岁。
艺术成就
在20世纪中西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大批中国艺术家前往欧洲学习西方艺术。作为这中间的一员,早年有着深厚中国书法训练基础的常玉,在很年轻时就到法国学习西方绘画。在创作中,他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学院影响,他自由地将东方艺术的线条、构图与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方法进行着结合,绘制了大量代表时代精神并在艺术史发展中留下了重要影响的作品。无论是面对政治对艺术的大规模介入,还是面临由于家道中落遭遇的生活困境,常玉都坚持了创作自由的态度,这种精神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发展中显得尤为可贵。
他画画不讲究画理,而是随性所之、随兴所至,画他的好恶、画他的心情。绘画对常玉而言是一种情感的自然发泄。常玉从最熟悉的中国艺术投入另一个崭新的西洋艺术领域,以中国绘画的基础不断地摸索追求,巴黎艺术派别林立,艺术家各领风骚,终于成就常玉简练流畅的特殊绘画风格。
简言之,常玉对中国近现代绘画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油画革新方面:注重“中西融合”,既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流派之一“野兽派”色彩,又结合中国画用线造型的精髓,且在画上题字、钤印章、绘制中国图案等,积极向国外画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由于种种原因,作为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曾被称为“东方马蒂斯”的常玉,在世时他的绘画并没有得到普遍地认可和推崇。及至80年代,欧洲与台湾的艺术界才逐步认识到这位画家作品的价值。从此后,他的作品与他被人遗忘的艺术人生,通过画廊、拍卖公司以及学术机构推广,逐步为大众所知。
作品拍卖
物以稀为贵,据统计常玉现存藏于民间的作品只有百余幅左右。这对于一位知名的职业画家来说,实在不多。也因此他的作品大多数价格比较高,特别是精品,往往在千万元人民币以上。常玉拍卖记录排名前十的作品,主要以盆景、静物题材为主,并且这些作品大多完成于40-50年代。其中盆景、静物题材占8幅。(见下表)常玉1940年作《瓶菊》,成交价2.06亿元,为目前为止常玉作品世界拍卖纪录。该作品尺寸为51×40cm,仅仅1.8尺。
常玉作品名称 | 拍卖价格 | 尺寸 | 拍卖时间 |
1940年作 瓶菊 | 2.06亿 | 51×40cm | 2013-10-28 |
1950年作 五裸女 | 1.07亿 | 120×175cm | 2011-05-30 |
50年代作 瓶菊 | 9052万 | 91.6×125cm | 2016-11-26 |
1930年作 白瓶花卉 | 6604万 | 115×88cm | 2017-05-27 |
1950年作 蓝色辰星 | 6558万 | 75×92cm | 2015-05-30 |
1930-1940年作 红底白菊 | 6470万 | 91×50cm | 2017-06-04 |
50年代作 聚瑞盈馨 | 6380万 | 130×74cm | 2014-04-05 |
1930-1940年代作 八尾金鱼 | 5311万 | 73.8×50.2cm | 2013-10-05 |
1931年作 白瓶粉红菊 | 4941万 | 100×70.6cm | 2017-04-03 |
1929年作 蔷薇花束 | 4849万 | 73×50cm | 2015-10-05 |
△ 常玉《瓶菊》,成交价2.06亿元
本站藏品,常玉作品《盆中牡丹》,中西合璧的极简主义代表作,价值几何,欢迎大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