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文摘 | 从周思聪《秋收图》来看她笔下的彝族女子

时间 : 07-19 投稿人 : 觉觉 点击 :

1981年5月,周思聪到四川大凉山访问写生。天赐良机,她发现了一片好像从来就属于自己的“领地”——彝族妇女和她们的生活情状使她深心触动,感到一种由衷的惊喜。她画了一批洋溢着灵感的写生。归来后,就在画《矿工图》的同时,她开始了彝族女子系列的创作。这一坚持了若干年的系列作品,标志着周思聪绘画的新阶段。

从周思聪《秋收图》来看她笔下的彝族女子 | 书画文摘

周思聪《秋收图》40.5×242 cm

强烈的社会性主题转向了平凡的生活性主题,对庄严崇高的关注转向对平朴清隽的倾心,形式风格的朴茂浑厚也过渡为细腻俊逸。精神方面,则由直感人生深入到咀嚼人生。在此之前,她偏重描绘再现,情感强烈而单纯;在此之后,她偏重抒发表现,情感内敛而复杂。从《人民和总理》到《矿工图》,经历了把遮蔽着的个性敞开的过程,至彝族女子系列才回到个性。

从周思聪《秋收图》来看她笔下的彝族女子 | 书画文摘

周思聪《秋收图》局部 – 1

换言之,由整个文化环境造成的创作与气质自我相分离的状况,又因文化环境的变迁和艺术家的主动寻求而得以克服,趋于统一。在周思聪的艺术历程中,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超越。

从周思聪《秋收图》来看她笔下的彝族女子 | 书画文摘

周思聪《秋收图》局部 – 2

彝族女子系列断断续续画了10年,画家的兴致未衰,好像不是周思聪捕捉了她们,倒是她们抓住了周思聪。但画家对她们的生活情景和喜怒哀乐的描述,实在也并不广泛细致,大抵是拾柴、收获、采果、放牧、携子、幽会等。

从周思聪《秋收图》来看她笔下的彝族女子 | 书画文摘

周思聪《秋收图》局部 – 3

与其说画家在不停地反映她们,莫如说在不断地借她们抒写自己的情怀。系列中常见的荷物女形象,就最为典型。荷物女(或曰“负重女”)最早出现在1981年春画的一件描绘藏族妇女的作品里,当时周思聪还未去大凉山。从大凉山回来创作的第一件重要作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画的就是两个背柴的彝妇。

从周思聪《秋收图》来看她笔下的彝族女子 | 书画文摘

周思聪《秋收图》局部 – 4

野旷无声,暮色苍茫,她们在归途中歇脚喘息,老年妇女坐地,中年妇女倚立,满面疲劳,似乎在沉思。1981年后画的各类荷物女,多孤独一人,或在秋风时,或在雪夜中,或在草地上,大多是拾落叶、背水、行路……她们有时变成藏女,弓身负着大木桶,在高原上跋涉着。负重女们总是身处空阔的原野,云天低垂,尘路漫漫,独立移步,艰难而无怨。

从周思聪《秋收图》来看她笔下的彝族女子 | 书画文摘

周思聪《秋收图》局部 – 5

这是少数民族风俗图画么,不是。画家在这些反复描绘的小景中暗示着一种特殊的精神感受。这感受不仅来自作为客体的彝族荷物女,也来自创作主体的深层心理。它积淀着对默默忍受命运、甘于人生艰辛的女性劳动者的一种深隐的关切和眷念。作为女性艺术家,周思聪会有关注女性的自性意识,但这似乎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来自她的经历、性格,尤其是早年记忆。她曾说起她的母亲——一位有文化教养,却把全部心血奉献给丈夫、孩子,默默忍受生活苦辛,以致过早地耗损了自己、悄然离世的母亲。小时的周思聪知道母亲背地里忍饥挨饿而把粮食让给他人的事情,却因为听母亲的话而为她保密。每忆及这段往事,她就有一种难言的酸苦和负疚心理。

从周思聪《秋收图》来看她笔下的彝族女子 | 书画文摘

周思聪《秋收图》局部 – 6

荷物女形象的创造,无疑与这一深埋心底的情结有关。历经人世沧桑,又经过审美的洗礼,她的寄托有了更大的普遍性,但那作品的内蕴是悲、爱、创痛、崇敬还是遗憾、喟叹,只有让细心的观者去体味了。

从周思聪《秋收图》来看她笔下的彝族女子 | 书画文摘

周思聪《秋收图》局部 – 7

毫无疑问,荷物女与周思聪自己的生活经历也有千丝万缕的牵系。作为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中年母亲、事业奋求者,她也长期负重,也曾像彝女那么劳顿、忍受和喘息,甚至也有过她们那样的木然和自足。以真诚的心画真情的画,总不免要把自己投影于作品的。

从周思聪《秋收图》来看她笔下的彝族女子 | 书画文摘

周思聪《秋收图》局部 – 8

时间距离会使人的心境变迁,映射着心境表现的作品也会变化。如荷物女,从1981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1987年的《落木萧萧》,就有明显的不同。在前者中,人物是绝对主体,墨色凝重,其压抑还与《矿工图》有相近之处。至后者,人物变小,景色开阔起来,大块的墨团和深重调子变为淡墨淡色。荷物女倚树歇息,身后林木疏疏,落叶飘飞。

从周思聪《秋收图》来看她笔下的彝族女子 | 书画文摘

周思聪《秋收图》局部 – 9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作品中,画家集中于形象的细致刻画,实的描绘多于虚的想象;在《落木萧萧》里,画家着意于情景交融的创造,清远的回忆多于实近的描绘。一个强调直观切入的沉重感,一个则把沉重感纳入美的观照。其他晚些的作品,也增加了相对优美的、轻松的成分,出现了踏歌、采果、谈情、玩耍等欢悦的主题。如果把彝族女子系列和《矿工图》做个整体的比较,还可以看到画家心境的阶段性落差:前者的强烈、沉郁、疾痛和压抑慢慢转化为后者的平静、空漠、优雅和忧郁;夜海般沉默的悲悯变为夹着苦涩的清寂歌吟。

相关文章

  • 书画常识 | 中国新时期的伤痕美术
    书画常识 | 中国新时期的伤痕美术

    早在2015年4月13日,清华美院副院长张敢教授带来了一堂关于中西方现当代美术研究的课程,讨论了中国新时期的乡土美术、伤痕美术;绘画语言与题材的探索;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西方渊源;西方现代艺术的起源与概念等内容。△闻立鹏《大地的女儿—献给张志新烈士》1978年8月11号,卢新华发表了一篇小说叫《伤痕》,这引起了很多的反响。《伤痕》里写了一个小女孩,因为她家里出身...

    862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吴冠中66件(本)绘画艺术作品捐赠清华
    书画文摘 | 吴冠中66件(本)绘画艺术作品捐赠清华

    7月1日,“吴可雨先生向清华大学捐赠吴冠中绘画艺术作品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著名艺术大师和艺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的长子吴可雨向清华大学捐赠吴冠中绘画艺术作品66件(本),其中65幅作品为《吴冠中全集》收录作品、1本珍贵的写生素描,将珍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与吴可雨签署协议“吴冠中先生是杰出的艺术大师和艺术教育家,是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一面重要旗...

    922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从按斤贱卖到亿元时代,常玉委屈吗?
    书画文摘 | 从按斤贱卖到亿元时代,常玉委屈吗?

    作为中国第一代跨洋寻梦的油画家,常玉和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潘玉良、吴大羽等大师一样,一直是中国油画市场中的明星人物。然而在常玉去世的1966年,他的画作只能按斤贱卖,不过数百法郎。△常玉1992年,中国第一代画廊主林天民把常玉的作品带回国进行推广,常玉的市场价值在这之后扶摇而上,以香港佳士得为例:2003年的秋拍《黑底花豹》以446.02万元成交,200...

    758 常玉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吴昌硕笔下的石榴图
    书画常识 | 吴昌硕笔下的石榴图

    △吴昌硕石榴图 97.6×49cm成交价格:1001.20万丨拍卖时间:2018-08-31△1908年作 佛手石榴图 67×138cm成交价格:598.00万丨拍卖时间:2017-06-02△1920年作 石榴△1920年作 石榴 154×41cm△1915年作 石榴 132×52.5cm△1915年作 石榴 32×38.5cm△1920年作 石榴图 14...

    845 吴昌硕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齐白石《借山图册》欣赏
    书画讲解 | 齐白石《借山图册》欣赏

    1900年,齐白石添盖了一间书房,取名“借山吟馆”。这恐怕是“借山”一词最初来源。1902年齐白石开始了他为期八年的“五进五出”,云游天下,画出了许多题名为“记游”的山川河流的草稿。其师王湘琦语:“何不皆题为借山,可大观矣”。这恐怕是《借山图册》被确认的最终由来。如今,虽然时过境迁,仍然有一些机构藏有齐白石那时的山水手迹和原始图画。那般图画还留有陈白阳、石涛...

    1805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百科 | 俄罗斯美协主席西多罗夫:追求温柔的东方情调
    书画百科 | 俄罗斯美协主席西多罗夫:追求温柔的东方情调

    瓦连金·米哈伊洛维奇·西多罗夫出生于1928年,油画家,获人民画家称号,俄罗斯苏里科夫美院教授、西多罗夫工作室导师,曾履职23年,2009年成为俄罗斯美术家协会终身荣誉主席。△瓦连金·西多罗夫,《春天涨潮》,2002西多罗夫在风景油画中追求东方情调,其作品很少描绘高山大川的雄奇险峻,而是始终围绕俄罗斯乡村的田园生活而阐发,具有温暖、抒情的倾向。于平凡中见诗意...

    546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科普 | 关山月书法作品拍卖及欣赏
    书画科普 | 关山月书法作品拍卖及欣赏

    岭南国画大师关山月书法作品欣赏关山月(1912—2000),中国现代画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名誉院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出版有《关山月画集》、《关山月作品选》等。关山月书法作品拍卖及欣赏△关山月 书法对联 92.00万尺寸:238×61cm×2丨拍卖时间:2014-05-24△关山月 行书十...

    1279 关山月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李士行《清泉乔木图》欣赏
    书画学堂 | 李士行《清泉乔木图》欣赏

    李士行(1282-1328),字遵道,蓟丘(今北京市)人。衎子。官黄岩知州。歌诗字画,悉有前辈风致。画竹石得家学而妙过之,尤善山水。尝以所画大明宫图入见,仁宗嘉其能,命中书与五品官。卒年四十七。故宫绘画馆藏有其古木石竹图轴。《图绘宝鉴》、《滋溪集》、《文湖州竹派》、《榆园画志》。△李士行《清泉乔木图》165.7×108.6cm《清泉乔木图》是元代画家李士行所...

    282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方成漫画作品欣赏
    书画常识 | 方成漫画作品欣赏

    方成(1918~2018),原名孙顺潮,杂文笔名张化。祖籍广东中山,生于北京。漫画家、杂文家、幽默理论的研究专家。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任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助理研究员。1946年在上海从事漫画工作,1947年任《观察》半月刊漫画版主编和特约撰稿人,1949年任北京《新民晚报》《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方成是文革后在中国开办漫画展览的第一人。方成先生创...

    1825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方人定作品《和平之舞》欣赏
    书画资料 | 方人定作品《和平之舞》欣赏

    方人定先生是岭南画派的第二代传人,擅长人物画,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样式。方人定先生是一位长于理性思考的艺术家,他对画论、画史,对中外的文化传统有深刻的研究,对唐宋、对明清的中国绘画有透彻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对日本和西洋画的技法曾下大力气去研究并有论述,因而在其绘画的表现上有着异于众人的情调和意味。曾有一个时期,方人定先生创作了一系列女性题材的作品,题材和内容以...

    1196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傅抱石仿陈洪绶人物图轴欣赏
    书画常识 | 傅抱石仿陈洪绶人物图轴欣赏

    傅抱石对明代画家陈洪绶颇为推重,他认为陈氏不仅继承了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而且创造性地发展了传统。对于刻画历史人物,陈氏通过较长时期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体会,心仪其人,凝而成像,所谓得之于心,形之于笔,能够把每个人物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表现出来,对近代中国人物画的影响最大。傅抱石的人物画也曾吸收陈洪绶的线条、人物造型的某些长处,融入自己笔下的艺术形象,自成面目。《...

    403 傅抱石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科普 | 苏葆桢国画葡萄欣赏
    书画科普 | 苏葆桢国画葡萄欣赏

    苏葆桢(1916-1990),著名国画家,师从徐悲鸿、张书旂、傅抱石等大家,江苏省宿迁市埠子镇苏圩村人。西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原重庆国画院副院长。苏葆桢是一位取材广泛的花鸟画家,犹以画葡萄最享盛誉,是我国葡萄画的一代宗师。他画葡萄技法独特精湛,中西结合、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把葡萄的画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的葡萄画用焦墨枯笔草书入画,大写出藤蔓、枝干,...

    1627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文摘 | 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欣赏
    书画文摘 | 马克西莫夫油画作品欣赏

    马克西莫夫(1913-1993),前苏联伊凡诺夫州沙特罗夫村人。曾任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前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获得者,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起家》、《青年地下工作者》、《刘胡兰》等这些代表50年代油画成就的作品。新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史杰出的画家和教育家。1955年至1957年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顾问,为新中国培训了一批美术院校学生和师资。马克西莫夫...

    730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吴昌硕绝笔《汗漫悦心册》欣赏
    书画讲解 | 吴昌硕绝笔《汗漫悦心册》欣赏

    《汗漫悦心册》,共收录了吴昌硕先生12张作品,这套作品被认定为是吴昌硕先生最后的一套作品,因为他是在1927年绘制完成的,吴昌硕在1927年的1月份中风,身体每况愈下到11月29日农历的十一月初六,与世长辞,所以他的这套册页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套册页的名字是他的朋友所提写的,能够看得出病重的吴昌硕先生,在画这一套册页的时候,虽然有各式各样的不容易,但是心情还是...

    1161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知识 |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有哪些?
    书画知识 |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有哪些?

    野兽派、波普艺术、构成主义,这些看了就让人不明觉厉的名称,代表着现代西方艺术不同的流派。今天,我们通过15幅代表作,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大家介绍15个艺术流派各自的特点。印象派△莫奈《日出·印象》在印象派里,点就是它对“光和色彩”的表达。印象派的作品看起来笔触都很潦草,细节也没有写实派那样细致的刻画,但是作品的整体效果,以及光影、色彩的表达却非常突出。告诉大...

    1395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