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具有山东人的豪爽,1.8米高,技高人胆大,早年为了生活,从山东高唐老家奔赴京城。为糊口,拉过洋车,做过苦力的他,虽然出身农民,但独钟绘画,一次在北大闲逛,碰到了一位穿长袍的年轻人,二人谈话异常投契,不久,到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学习西画,而这位年轻人,则是比他年长三岁的徐悲鸿。
凭着个人的努力与聪慧,他考取了免费的北大附设的“留法勤工俭学会”(此时与毛主席为同学),半工半读,更到北大中文系旁听,听到了蔡元培、梁启超、罗素(英国哲学家)等人的演讲,192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林风眠主政的北平国立艺专西画系。
此人便是坎坷一生,苦修国画的一代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李苦禅(1899- 1983),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祖籍山东高唐。
之前因经济拮据,他连住的地方都租不起,只好跑到近郊一个寺观中求一容身之所。寺中老僧慈悲心肠,在寺观中给了他一间破禅房作为栖身之地。后来同学看到他如此清苦而又执着地求学,被他所感动,赠了他一个“苦禅”名字。“禅宗”对中国绘画影响甚大,取一个禅字,与苦合起来的意思为“苦画画的”。他觉得很贴切,从此以后一直使用“李苦禅”的艺名。
深得齐白石夸奖“苦禅仁弟有创造之心手”从此,李苦禅成了齐门第一位弟子。
李苦禅的绘画禀赋,独特技巧,且人品忠厚实在,经徐悲鸿介绍,深得白石老人喜欢。他后来解释为何会拜齐白石为师:“原因有三个:一是他农民出身、为人朴实。二是他有创新,徐悲鸿说,文到八股,画到四王,衰败万途 ,但他画的蜜蜂、虾、螃蟹等等,都是独创的;三是他敢说话,送礼的,请吃饭的,都不画。”
当时李苦禅尚在西画系学习,只能在课余时间去齐白石家学画。如果“拉黄包车”的钱够几天的饭钱,晚上便可不拉车而去齐白石家求教了。当时齐白石知道他的处境维艰,从不收他的学费。不仅如此,有时还留他在家吃饭,给他颜料。要知道,齐白石的“吝啬”“守财奴”的性格可非一般,李苦禅曾就此回忆:“他与他的姨太太以及做饭佣人,每饭以香烟筒计量取米,常不足佣人食量,因此做饭人多不忍其过俭,经常更换人。”可想而知,这对于一个登堂入室的弟子来讲,能留餐并无偿用颜料,也真够得上是十分的厚爱了!
△李苦禅作品《鹰话图》,画中精品【书画作品】
直到1925年,林风眠校长与教师检查学生的毕业成绩时,突然发现几幅署名“苦禅”的国画甚佳,便问道:“我怎么不知道咱们艺专还有位苦和尚?”当得知作者李英杰是齐白石的弟子时,赞叹说,果然名师出高徒。
李苦禅与齐白石的关系早已超出师徒,说亦师亦友完全不为过,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艺术知己,齐白石直接以“仁弟”称呼李苦禅了。有一次,李苦禅刚到白石画屋,看老师正画《白猿献寿》,画面中的白猿,长出了胡子来,向来口直心快的李苦禅开口就说:“老师,听说猴子老了不长胡子。”齐白石听后,思索了好一会,想起那时候有地方经常耍猴,他专门跑去一看,果然,老猴子不长胡子,于是,他把画卷起来,照例搁在废画那角落,再让李苦禅帮忙铺纸,又画一幅没胡子的《白猿献寿》。李苦禅后来跟其儿子反复强调:“白石老人一辈子虚心、谨慎。”
弟子佩服老师不人云亦云的变革精神,老师,师生的这种交往即是授心和夺心的关系。终成为人间佳话。
△李苦禅作品《远瞻》,英气袭人【书画作品】
在抗战胜利后,1946年李苦禅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1949年,北京解放后改为兼任教授。每星期在陶瓷系教学生画瓷器,共两节课,薪金以小时计算,即每月“80斤小米”。三个月后调到“120斤小米”(当时以小米价折合人民币发工资)。1950年暑假苦禅实在忍受不了,喝醉了酒,挥笔用草书写了封长信给毛主席,述说了个人困难处境。没想到,毛主席很快就派秘书到李家慰问,并带着他写给徐悲鸿院长的一封信。这封信当天即转给徐院长,信中嘱徐悲鸿院长关照苦禅的生活。
从1923年秋天拜师算起,到齐白石1957年9月16日晏驾归西,李苦禅在齐门共34年。他从苦难中走过,从穷困中走过,从日本兵的刺刀下走过,从鲜花桂冠中走过,甚至从红卫兵的铜头皮带下走过,此时一切都已经过去,而江山依旧,苦禅几度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