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书画常识 |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时间 : 07-10 投稿人 : 琼儿 点击 :

作为当代“中国写实画派”的倡始者与灵魂人物,艾轩生于局势混乱、战火频仍的时代,童年充满不安与惊悸。他自幼喜欢画画,但没有人教,凭著自己的毅力及坚实绘画技巧考上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素描、速写和水彩。文化大革命时期,艾轩和同学被分配到张家口劳改,艰苦的四年间,他只能偷偷的画画。1973年,艾轩被分配到四川成都部队当行军画师,以绘画记录红军,画具政治意味的作品。这段时期,艾轩随著军队到四川西北的阿坝地区,亦是艾轩接触西藏的开始。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时的艾轩,1964年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在四川成都部队时身为行军画师的艾轩(左一,下),1973年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1973年,艾轩早期的油画作品

在整个西藏的岁月,艾轩跟着部队一起,在西藏寻找藏人英武的形象。在那个时候,艾轩笔下的藏人是英雄的,是红光亮的,绘画一直持续到1980年。1981年,艾轩以油画《有志者》获得了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30多岁的艾轩在艺术界开始获得知名度。同时,这也是他艺术创作的转捩点。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1984年,艾轩在乐山和何多苓在街头行进,孝治平拍摄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艾轩 《有志者》 1980年作

因朋友的建议,艾轩打算到四川美院进修,但校方以招生额满为由拒绝。在此期间,艾轩住在好友何多苓家,并在川美朋友们身上得到启发: 以往画画的固定概念是要有主题,并符合别人要求,但他们却将画画变成个人情感的宣洩,以最合适的状态、场景、气氛表现画家的情绪。一个月后回到成都军区,潜藏在他心中的情绪似乎完全被释放,自此,艾轩开始绘画属于抒发自我风格的《西藏》系列作品,艾轩说:

“有一种情感的基础,是对世界潜在的感觉,我以往没有被发掘出来的,在藏区被发掘出来了。我心中常想,有一个孤寂的地方,可以把自己的一生託付给它,在纷扰中寻找到一份宁静,在西藏,我找到了这种感觉。”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圣山》 布面油画 2009年

在四川阿坝地区,艾轩长期和当地的牧民生活在一起,开始接近着更为真实和自然的藏区人民,跟他们一起经历四季的变化。有时一天下来就会经历好几个不同的季节,早晨很冷,中午很热,下午还有可能下冰雹,还有飘雪。艾轩见到那雪打在那些藏民身上,一点表情都没有,当地的小孩脸上都是高原红:

“你感觉人特别渺小,就在这种环境里面,人任自然蹂躏,快速的老化,摧毁人的力度比内地要强。那时,我的心里面就有一些触动,你就会发现描写这种东西会好一点。当时在四川美院看到一件作品,感觉到跟西藏看到的很相似,破破烂烂的那些木头房子、木头栅栏,一个荒原般的地方,人随便就是躺在那,趴在那。那时,我的自我意识就开始浓起来了。

藏区吸引我的是外在的东西,天空是湛蓝的,人的皮肤是黝黑的,配饰又是那么鲜艳,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我第一感觉像是到了异域,完全不同的天地。后来,才真正感觉到,在那里能寻找到很符合我追求的一种精神。大自然激活了我深层的心理诉求,我找到了诉说的空间。

我更多感受到的不是壮丽和辽阔,而是作为人的孤独和渺小。人在自然面前显得太单薄、脆弱和无奈,地平线特别辽阔,人是那么渺小,被远方严峻的地平线回收和释放。”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安曲的冬日》 布面油画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安曲的冬日》 布面油画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瓦切村的初冬》 水墨设色纸本 98×101cm 2017年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每一个女孩眼睛里充满渴望的眼神,内心的独白。

这么多年来,你为什么持续不断地画同一个地方相同的人物?

因为这体现出你想表现的一种形象。每个人慢慢会把形象归纳起来,形成审美的模式,渐渐的你画谁都像这孩子。形成模式以后就很难改变了。比如黄胄画的驴,徐悲鸿画的马,他画出来永远是那个样子。包括田黎明画的那些姑娘,大眼睛,木讷的表情,他就老画这个,大家也没有非议。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艾轩油画作品《藏族女孩》,美得让你窒息!【书画作品】

有模式,好的方面来说是面貌清晰,不好的方面来说,就是个性不太强。你忍不住想,是不是要有些新的形象呀?其实未必。像莫迪里阿尼,他画的男男女女都长那样,大长脖子,眼睛那么勾两下。林风眠最没趣,他简直别无二致,女孩往那一坐,斜挑眼一勾就完了。

如果中国有一百万个人画画,画出一百万个模式,看起来不一样丰富吗?没必要一个人一定要画出多少样子来。相反,一个人盘踞一个风格,一个模式,反而更好一点。盘踞好了,比你左门外道的好,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你看张晓刚画的人都一样,你要他画一个完全不同的洋人,他还会不适应。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走远的人》 布面油画 132×132cm 2014年

构思成熟之后,制作成草图,再把收集来的各种素材在草图上拼接和反复更换,以便找到最合适的点。把草图搞好之后,通常要把它们搁置一段时间,在另一种新鲜状态下,再看它们时会有不同的感觉。

确定要画一张画之前,最好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各种工具要备齐。我喜欢用铅笔在制好的画布上画底稿,用硬的铅笔画很浅的稿子,这样用错了便于修改。橡皮是用软得能在手中发粘的那种,威力巨大。这种铅笔加橡皮的方式是在美院附中上学时老师上素描课教的,一直沿用至今。可见人之顽劣。

等到各个部位布置好了,我会用一种叫做亚克力(ACRYLIC)的半透明的做底子的材料来覆盖这层脆弱的铅笔稿子。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陌生人》 55×40cm 1982年

用大笔挖一块“亚克力”堆到所画的人的脑袋顶上,然后用大而平的刮刀顺着往下赶,一下子就把铅笔稿给覆盖了。覆盖住一个局部就用刮刀反复往一个方向赶平,接下来如法炮制,直到把整个画面全部盖满一遍。因为这种亚克力是半透明的,所以全部覆盖的同时,铅笔稿子会在“那层”下清晰的显现出来并不受损害,这就为下一步做不同程度的肌理效果提供了“位置”。这是准确的做好底子的根据。

干透之后,用松节油调稀了透明颜色罩上去,边罩边照顾好大的色彩关系,像画水彩那样,松节油调到能让油和颜料的混合体流到已经做好的草底子的草沟里去。这样,流到凹处的颜色是重的,而流到凸起部分的颜色是亮的。多染几遍,不断的加重该重的颜色,会出现很丰富很生动的效果。加之以点呀,染呀,勾画什么的,等到再干透了,用细笔去丰富它们,提着细笔去画很细的穿插走向,慢慢会有很多经验。

注意在一个整体的调子里,用相互渗透的方式使冷暖色有变化而不唐突。在仍然不够满意、丰富感还不够的情况下,可以等画干透之后,用砂纸在“肌理”上打磨。不要有规律的打磨,要打两下走远了看看,常常会出现精彩的感觉。但如果打磨过分了,也可能把原来好不容易画的关系破坏掉,这一定要把握住分寸。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穿越狼谷》 布面油画 160x130cm 2007年

刻画人的眼睛和细微的表情也挺麻烦,常常是改过来改过去。有时就差那么一点点,追求的表情没有兑现,只好重新来过。我喜欢画微妙的表情,不是太夸张的,大喜大怒的,但也不尽然是呆木,应该是呆木而不木讷的。有时仅仅把嘴唇的一角画一下就变了,或者把眼睛的眼黑、眼白的关系来回调试一下,眉毛抑或扬一下,重一点儿,轻一点儿,都会影响到整个面部的精神价值,至今,我还是未能画成一幅令我完全满意的脸。留下一大堆遗憾,下辈子再说吧。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歌声离我远去》 布面油画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最开始和所有的小孩一样,看小人书,画点骑马打仗的人物。考上美院附中后,按部就班地学习素描、速写、色彩。1969年,我和同学们一起下放到张家口蔚县的农场,在那里待了四年。那时候,画画算是资产阶级业务。干完活儿,几个人凑一块儿,挤在一个小屋里互相画,今天你画我,明天我画你。被别人看见以后告发了,把我们作为典型批评。

艾轩:西藏是我灵魂的寄存地 | 书画常识

从此不敢明目张胆地画,只能偷偷地。开会的时候,我就画旁边那人。上头在作报告,我假装记笔记,实际上是在画旁边人的耳朵。这耳朵哪个地方是脆骨,哪个地方是肉,观察得一清二楚。光是耳朵我画了好多,以至于我现在耳朵画得特别好。除了耳朵,还画侧面的鼻子。两年以后解禁了,重新允许画画。大家就带着纸笔到农村去,找老乡画像。空闲时间也是一屋子一屋子在那儿画,因为每个人画画都需要光亮,屋子里点了一圈煤油灯,那种气氛还是很有意思的。

相关文章

  • 书画文摘 | 王一亭作品价格
    书画文摘 | 王一亭作品价格

    王一亭(1867~1938),名震,号白龙山人、觉器,浙江吴兴人,画家。早年曾任商务买办,入同盟会,资助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为上海商界名人。一生虔信佛教,为近代上海著名居士,曾任中国佛教会执行委员兼常委,连任上海居士林副林长、林长,上海佛学书局董事长、并积极致力于各种慈善事业。诗画方面的著作传世者甚多。早年学画得徐小仓指点,后与任颐、吴昌硕友善。能画人物、花...

    1370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钱松嵒画松力作欣赏
    书画资料 | 钱松嵒画松力作欣赏

    新金陵画派大师钱松喦画松是一绝。他强调骨法用笔,喜用“颤笔”,画风古拙、稳健、浑厚、沉着,令人振奋,过目难忘。钱松喦作画善用中锋,每笔下去,笔墨腴润而苍劲,浓淡变化微妙而生动,笔法中提、顿、轻、重、疾、徐等的变化都融于“颤笔”的运用中。△钱松嵒 泰山劲松△钱松嵒 金陵六朝松△钱松嵒 泰山六朝松△钱松嵒 黄山迎客松△钱松嵒 黄山蒲团松△钱松嵒 黄山黑虎松△钱松...

    511 钱松岩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侯一民油画作品欣赏
    书画学堂 | 侯一民油画作品欣赏

    侯一民(b.1930)蒙古族,河北高阳人。擅长油画、壁画、中国画、陶艺、雕塑及考古鉴定。曾任中央美院油画系副主任、壁画系主任、第一副院长,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参与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设计。1986年后,参与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等园林创建,任总顾问。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侗族女...

    397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科普 | 任伯年《麻姑献寿》欣赏
    书画科普 | 任伯年《麻姑献寿》欣赏

    任伯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旷世奇才”。他笔下的人物、花鸟、山水,无一不精,皆有“古拙之意存其中”。其人物画,更是千古神笔,画面生动雅丽,褪去晚清画家笔下陈陈相因与不食人间烟火的面貌,融汇新机,称雄画坛。“麻姑献寿”是中国流传很广的神话传说。传说麻姑是一位亲见“东海三为桑田”长生不老的仙人,每年三月初三王母娘娘诞辰,会在绛珠河畔,用灵芝酿酒,进献王母,后世以之为...

    475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吴山明作品拍卖价格,多少钱一平尺?
    书画学堂 | 吴山明作品拍卖价格,多少钱一平尺?

    吴山明(1941~2021),浙江浦江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会员、浙江省人物画研究会会长、西泠印社社员。精于人物,喜作水墨、白描、指墨,笔墨浑朴,格调清逸,形象生动传神。下面列举其至今为止拍卖最贵的几幅作品,来了解一下吴山明作品拍卖价格情况以及多少钱一平尺。Top1. 2011年作 祈福常春 356.50万尺寸:36×34cm×4拍卖时间:2011-...

    697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张大壮花鸟画作品欣赏
    书画常识 | 张大壮花鸟画作品欣赏

    张大壮(1903~1980)浙江杭州人。原名颐,又名心源,后更名大壮,字养初,号养卢,别署富春山人。章炳麟(太炎)外甥。与江寒汀、唐云、陆抑非合为现代四大花鸟画家,被合称花卉画的四大名旦。1981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张大壮画集》,1982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大壮画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国画院画师。张氏擅长花鸟画,早期宗法恽寿平、华喦,并兼取...

    815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胡小石书法作品欣赏
    书画资料 | 胡小石书法作品欣赏

    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号夏庐,浙江嘉兴人。南京两江师范毕业,李瑞清得意弟子。毕生从事教育及学术研究。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南京博物院顾问等,曾任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著有《胡小石论文集》等。与林散之、高二适、萧娴合称“金陵四家”。胡小石照片国学大师、“金陵四老”之一的胡小石,生而淡泊名利,为人真诚正直,风骨凛凛。如果说李...

    909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刘懋善国画作品欣赏
    书画资料 | 刘懋善国画作品欣赏

    1942年生,江苏苏州人,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早年学习西洋画,对欧洲古典艺术大师和现代印象派绘画有深刻而广泛的研究。后来转学中国画,从事山水画创作。刘懋善的山水画酣厚绵邈,写江南风光,清新朴茂,恬静抒情,别具一格,并吸收了西洋画的光、色处理方法,增强了国画的时代感,许多作品的笔墨和布局,深具传统,用笔雄浑深秀。善于通过对比、渲染和节奏的变化...

    1159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学堂 | 书法史上第一位巨人:张芝书法欣赏
    书画学堂 | 书法史上第一位巨人:张芝书法欣赏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东汉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草圣、草书之祖,他的书法作品享有一笔书的美誉。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李志敏评价:张芝创造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 没有真迹传世,仅存《八月帖》等刻帖。汉献帝初平三...

    1876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科普 | 夏凡纳油画作品欣赏
    书画科普 | 夏凡纳油画作品欣赏

    皮埃尔·皮维·德·夏凡纳(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1824-1898),法国19世纪后期的重要壁画家。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当时的艺术主流之外,受到一群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和批判家的支持。夏凡纳是法国19世纪后期的重要壁画家。 早年入巴黎综合工科学校就读,后随他人游访意大利,受到意大利艺术的感染,立志做一名画家。相继师从于谢弗尔、欧仁·德...

    1243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常识 | 李建中《土母帖》欣赏
    书画常识 | 李建中《土母帖》欣赏

    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自号岩夫民伯,京兆人,徙居入蜀,后侍母居洛阳,聚学以自给。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历太常博士、直集贤院,迁金部员外郎、工部郎中。建中性简静,风神雅秀,恬于荣利,前后三求掌西京留司御史台,人称“李西台”。苏轼《书和靖林处士诗后》称其“留台”。建中尤爱洛中风土,就构园池,号曰“静居”。好吟咏,每游山水多留题。年六十九卒。△李建中《...

    1494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汪亚尘作品多少钱一平尺丨汪亚尘作品拍卖情况
    书画讲解 | 汪亚尘作品多少钱一平尺丨汪亚尘作品拍卖情况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画坛,汪亚尘的金鱼、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并称“画坛三绝”。但由于汪亚尘建国后离开了中国大陆,在国内艺术市界销声匿迹,其市场行情也一直被低估。艺术价值和市场价格的严重背离,使得汪氏作品有着巨大的收藏价值和投资潜力。下面列出汪亚尘拍卖榜单top10,以飨读者。1、1936年作 松鹰图 345.00万尺寸:110×52.5cm拍卖时间:201...

    1616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民国女画家周炼霞作品欣赏
    书画资料 | 民国女画家周炼霞作品欣赏

    周炼霞(1908~2000)字紫宜,号螺川,斋名螺川诗屋。湖南湘潭人。擅长仕女人物和花鸟,工诗词,生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书画院首批女画师之一。书画师从尹和白鹤郑凝德,诗词师从朱古微、蒋梅笙。画风格清新,设色明净。诗词多佳句,著有《嘤鸣诗集》、《学诗浅说》等。新中国初期,因缘际会,内在气质极为相似的吴湖帆和周錬霞因填词订交,遂成知己,名噪一时。△1...

    798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讲解 | 陆小曼作品欣赏
    书画讲解 | 陆小曼作品欣赏

    陆小曼 (1903-1965)江苏常州人,近代女画家。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陆小曼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五幕话剧《卞昆冈》。她还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因与徐志摩的婚恋而成为著名近代人物。△罗汉图 281.60万 陆小曼最...

    267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 书画资料 | 董辰生写意人物作品欣赏
    书画资料 | 董辰生写意人物作品欣赏

    董辰生(b.1929)原名秉宸。画家。河北唐山人。他擅长少数民族人物画及戏曲人物画。画戏剧人物,南有关良、高马得,北有董辰生。1942年随父学画。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部队美术工作。《解放军报》社美术编辑。中国美协理事。擅长中国传统水墨技法人物画,曾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被多种刊物发展。以上内容《董辰生写意人物作品欣赏》由美...

    291 书画杂谈 书画作品鉴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