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人类历史上绝对是称得上是最魔幻的一年了,从中国的武汉封城,到日韩确诊人数暴增、伊朗无助求援,再到意大利无奈封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已成事实。在这种因为病毒笼罩的恐慌氛围中,国外各地居民也都陆续上演了一幕幕疯狂囤货、连夜逃亡的恐慌局面,让人揪心无比。但是再回想起我国在面对疫情初期时的种种硬核抗疫方式,民众们更多的是积极配合,并且还充分发挥了汉语的语言特色,创作了一系列让人上头的防疫标语,比如“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不戴口罩你试试,试试就逝世。”、“出门记得戴口罩,否则麻将都点炮。”等。
▲玉雕名家 陈华 作品《岁岁平安》
汉语的语言特色不仅在于标语的创作上,千年前的古人早就将它一字多义和谐音的特点运用到了玉雕的题材创作中,因此生产了大量寓意美好,同时内涵深远的吉祥题材作品。比如用玉石雕刻一只脚,在脚背上在雕刻一只蜘蛛,就寓意知足常乐,因为“蜘”同“知”,脚即为足;雕刻一只喜鹊站在梅花树梢之上,便是寓意喜上眉梢,因为“眉”和“梅”同音,诸如此类运用谐音来创作的玉雕题材还有一路连科、双喜临门、连年有余、岁岁平安、松鹤延年等等。这些玉雕中的吉祥题材,都是利用了汉语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不失幽默诙谐的同时,又充满了人生哲理,让人爱不释手。
▲玉雕名家 刘长龙 作品《知足常乐》
中国人对于玉雕中吉祥题材的偏爱,其实也和中国上千年来“求全求美满”的生活观念有关,因此国人才会每每面对历史上的动荡和灾祸,都竭尽全力的去追求幸福、健康、平安的生活。所以在此次抗疫中,当许多发达国家都消极怠慢新冠病人时,只有中国不放弃一个,也不抛弃一个,集全国之力驰援武汉,只为所有华夏儿女能够一起迎接下一个春天的到来。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家国情怀”吧。而这份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及求全求美满的的诉求,自然也被人们寄托于了代表自然美好之物的玉石之中,成为祈福纳吉的玉雕题材。
▲玉雕名家 陆华明 作品《连年有余》
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玉雕师借助吉祥图案和文字,运用精湛的工艺赋予玉石吉祥的寓意,将美好的祝福用雅致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佩之便心生喜悦之情,即便身陷囹圄困境,也能生出对美好明天的希望,这就是玉雕的价值所在。这里是玉雕名家,愿疫情早日散尽,我们一起赏玉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