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美学,最早把画分为了三个层次:能格、妙格、神格。“能格”就是能够准确的反映对象的特征 。“妙格”就是笔精墨妙,技法纯熟。“神格”就是善于传神。中唐之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又在“神”、“妙”、“能”三品之外增加了“逸”品。“逸格”就是不拘常法。到宋初,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进一步把“逸格”提到“神”、“妙”、“能”诸格之上,认为画中“逸格”最高 。
艺术家要做到逸格很难,需要艺术家极高的天赋外,还需要不受外界干扰的心性自然呈现才做到不拘常法。
逸品那种“画到生时是熟时”的一种境界非常难达到。一位著名艺术大师吴先生认为:“逸品中的‘逸’放逸也。其含义当指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不迁就世俗,一味强调个性,强调自我情感的抒发”。
可见,逸品必须摆脱一切客观利害的约束才能产生,要有真情的流露。
很多年前,看到一位横空出世的艺术家李牧遥,当时很惊奇她用大写意的方法绘画油画。
她的作品就有点不拘常法,连外界模仿都很难,有一种随性,还有一种特立独行的感觉。
她的出现就像天空突然出现惊雷一番,2010年到2011年她的油画个展“美丽等待”“破茧”“美丽风景”“孝行天下”接二连三的出来,细看她的作品有一种童真的拙气,还有她个人的小情绪,粗狂的线条尽显灵气。
据说她规划自己绘画三部曲:激情燃烧、宁静致远、佛国净土。可见她对于绘画不是一时激情,而是有着长远打算,这些展出的油画作品应该是她激情燃烧时期。
2013年开始又看到她开始了国画创作,用油画写生静物的方式画起了国画的瓶花系列,别具风格,她个人那种小情绪不仅表现在线条上,还表现在她处理背景染色上,没有规则但是让画呈现活跃气氛,形成了一种生动感。
2017年,北京保利春拍,李牧遥创作的一幅不到四平尺的小国画《黑暗中的花瓶》拍出近10万元人民币,可见藏家也很喜欢李牧遥这种很自我的绘画方式。
李牧遥曾经画的一幅国画“玉兰花开”曾被一些评论家和策展人称为逸品,因为那个时期没人那么大胆的绘画,她把宣纸上的玉兰背景染成了淡蓝色,而且有着板刷涂抹的粗糙痕迹,那种随性那种洒脱无视长期以来国画以留白为基准的绘画方式,这幅画的确别具一番风格,也不失玉兰高雅的味道。
最近,我们知道李牧遥又开始了青绿山水创作,近期在公众平台看到她展示了2021年和2022年创作的禅境世界。
已过去两年,她才在平台展示作品,可见她的严谨。记得近现代一位艺术大师吴先生曾经烧掉200多幅觉得表达不好的作品,可见艺术作品的展现是需要一定的严谨性,这样才会出真艺术。
看到近期李牧遥创作的青绿山水,用了工笔和写意的结合画法。我们看着她的艺术似乎朝着工笔发展,其实细看还是有很多她独特的小情绪在里面,写意和工笔两个矛盾体得到统一,画面顿时灵气四射。
如果见过李牧遥的人,都知道她那种毫不做作,非常直率的性格,常给人涉世不深的感觉,完全真性情展露。
其实看过李牧遥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传奇女画家曾经抱着古筝独闯江湖,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侠女风范;也会看到她到世界各地参加各种会议面对各国领导人毫不胆怯落落大方的合影。
谁会想到见她真人,除了端庄美丽外,感觉她一点也不世故,还有点大大咧咧的感觉。
同她接触,她会带着一定的情绪,安静和热情并存,总让人摸不了头脑,好像极其不成熟又好像很成熟,也许就是常人说的捉摸不透。
她的这种天生的小情绪放入到绘画艺术中就有了一种独特的创意,绘画最怕的就是受技巧以及世俗干扰而没有个性,而李牧遥不管遇到什么经历都是真性情呈现。
李牧遥绘画的时候保持着初心,所以有了独特的创作。她的作品是否会成为逸品其实不重要,作品都需要历史的检验,只是她不受外界以及绘画技巧干扰,把自己的小情绪放入绘画创作中是非常难得的。
她环游过世界,但是她的绘画没有中西方文明的冲突或融合。她虽到过央美进行过专业训练,但她的绘画中没有技巧的炫技,只是人类感情的一种释放,是比较脱俗的绘画方式。
艺术即感情,愿李牧遥保持初心创作出更多生动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