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语】
女画家向洋创作的题材很宏阔,从家国到民生,从现实到历史,涓水汇泉,易放难收地融入当代画坛中。这次向洋的创作成果在敬庭尧“两半轩”平台上专题展示,使我们得以走近了画家,“在平凡中看到光辉,在美丽里看到质朴”。
向洋的作品给人以淡雅恬静而凝重炽烈的视觉感受,彰显出既达观又善于用细节说话的叙事风格;传递出文化信息厚重,表现形式鲜明的学术特质。她的画,具有典型的“天府之国”的地域特征和生命状态:慎思、恬漫,倾心、挚诚,散发出浓郁的富足感。
向洋把这种“富足感”转化为艺术的永衡,这就是《春》《境随心转》等作品,为什么会如此令人陶醉的缘由。
向洋的作品颇有故事性,在故事中给人最炽烈的感受是知恩、感恩。
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回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当“子欲孝,而亲不待”成为千古怀憾话题之下,能够在事业有成之际与健在的双乐享岁月的美好眷顾,该是多么幸福。
画家向洋是幸福的、富有的,以“丹青同期声”,纪录着生活,创作出系列国画力作,《时间都去哪了》就是其中的一幅。
应该说在当今画坛上,这种纪录父母生活“同期声”的美术作品并不多見,与父母相伴时,一个个暖心的瞬间常被人们所忽略。如果忽略今天的拥有,到明天就会发现永远失去一份难得的感恩表述。
在《时间都去哪儿》画面上,仿佛听到爸爸剪修树的声音,这声响与妈妈点读平板电脑的愉悦神情交织着家的幸福感。那墙上的老照片和桌子上的日用品,将两位老人平静温馨的退休生活朴实无华表现出来。
随着画笔走进这一时刻,使人触摸到了生活的温度。
向洋特别注重对人物表情的精微刻画,《故乡的云》中,母女牵手同行的场景令人动容。母女在嘉陵江岸边走边谈,母亲对往事回忆这一幕刻在画家心里落地生根。向洋说:“我只想用我的画笔把这一幕记录下来,讲述在这一年的中秋,曾经有这样温馨的一刻出现在我的生命中。”画家向洋用一支倾吐心声的笔,把鲜活的情感转化为艺术的永衡,使“幸福同期声之作”成为艺术世界中共同乐享的美好。她希望画面传递出的那份母女之间的爱,能如天空中漂浮着的妈妈故乡的云一般悠远绵长!
艺术家感谢生活,初始的挚诚就是感恩。只有让艺术回归挚爱初心,作品才有温度、有情怀。
情怀,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和艺术发展大势。
画家向洋,令人羡慕!
人民美术网总编 李人毅
2023年5月于北京
从心所欲——向洋的『绘』与『画』
文/ 孙晓伟
一些时光给了你
一些水给了树木
一些清风给了新月
一些东西给了词
剩下的是一些灯火给了霓裳和童话......
我们仿佛从诗人莫非的《一些时光给了你》里看到了无限的憧憬,以及那些被时光浸漫的日子,就如同向洋的画一样,总有那细微、坚定、放慢爱与时光的力量。
她的乐园
向洋的工作室“藏”在一个小花园的深处,这里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是她亲自栽种的。入 门处摆满了多肉与花,雨过天晴的时候,阳光会透过藤架把花影映在地上,那些光影的痕迹随时间流淌在院子里。
藤架下面有一个小池塘,不大,但层层叠落,精致有趣,池塘被院子里的花园拥簇着,如同细心勾勒画面一样,向洋的“小花园”处处皆可入画。不大的工作室里,处处透着精致,靠外侧的一排窗子,正好被半人高的细竹遮挡着,似乎隔绝了外面的喧嚣。在这个安静的房间里,时间的沙漏在潺潺地溜走,岁月在她的笔下一点一点地描绘。她享受这样的状态,自由而充实。
聪明、才气,又受到命运的眷顾。使她2006年刚从国家画院结业,就进入了成都画院。那时“风头正劲”,但她并没有沉迷“出名趁早”的热闹,而是专心地画自己的画,慢慢地累积,沉淀时光。
《四季》系列
工笔画的特质恰好为向洋的艺术表达提供了最合适的通道。对她来说描摹与晕染是一种表达 世界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行。所以,一笔一毫,她耐心地勾勒着内心的春、夏、秋、冬。正如她的作品《四季》所要表达的一样,向洋说:“四种颜色更像是四季之歌,唱颂的是繁华与落寞。”三毛的诗句《岁月》曾写道:“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地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所以,由“己”出发的作品“四季”是向洋对生之向往的感受,亦是人文关怀最真切的表露。
这种关怀当然不仅仅局限在自我的“小世界”里,同样也体现在向洋对历史题材的精妙把控上。2016年作品《高棉的微笑》,向洋用不同于以往艺术风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她对多类型题材的探索与实践。高棉王朝的历史尘埃在她的画面中跃然眼前,仿佛可触碰的千年历史,高棉王朝的国王阇耶跋摩七世,经历了一生的血雨腥风之后,皈依大乘佛教,他把他的微笑留在了巴戎寺的佛塔上,一百多面,令人动容的微笑穿过历史的变迁,仍然伫立在巴戎寺的佛塔上,也深深地印在向洋的心中。
《高棉的微笑》
“透过这些巨大的石雕像,我仿佛看到一张面容上有过的多少种不同表情,哭过、恨过、哀伤过、愤怒过、痛苦过、嫉妒过、报复过、绝望过......当所有的表情一一成为过去,最后,仿佛从污泥的池沼中升起一朵莲花,那微笑成为城市高处唯一的表情,包容了爱恨、超越了生死,通过漫长岁月,把笑容传递给后世。” 高棉的微笑感动着向洋,也触动着站立在画前的所有的人。
美的 维度
最先让向洋为人所知的,是她在2006年创作的作品《春》。灵感来源于西方油画“三美神”。 “三美神”分别代表着光明、欢乐、花卉。向洋利用工笔画的艺术语言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语 境将“三美神”转化为具有东方气质的三位少女形象,创造出心目中东方的“三美神”,而从画面上,人物的处理和人物与背景的关系上,明显地可以看到西方油画与日本浮世绘对她的影响。这得益于她早期求学时扎实的素描基础以及对西方油画与日本浮世绘的热爱。
《春》
区别于传统工笔画,观念的注入是当代工笔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观念包括对传统的重新 解读,对图示的探索研究等,对于向洋来说,当代的“新”一定要尊崇于传统的“旧”,二者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向洋并未对自己“设限”,传统的厚重、现代的创新、当代的元素,这些都成为向洋 汲取艺术灵感的源泉。
境随 心转
向洋的作品一直跟“心境”有关,忠于内心的表达非常容易让人看到她的变化,她不擅长于“讲 故事”,但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真切地看到她的成长与蜕变。成长是需要勇气的。
《境随心转》
佛语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境随心转》这件作品也正是她心境转变的表达。 《境随心转》是她对绘画“由此及彼”的探索,不再拘泥于技法、形式的她,变得更自由了。 身穿白纱的少女与仙境般的背景形成一种反差的对比,被“托起”身体略微向上的“她”,没有 “束缚”轻盈地“踏”在荷叶上,“跃然”在背景之上,轻松自由。背后的翅膀是希望的曙光吗? 困境与不如意似乎都被抛在身后,那双翅膀,带着她飞到了一个新的世界,生命的体验亦如 此,当她冲破层层的束缚,眼前,豁然开朗。所有外在的美只不过是她心境表面的一层纱, 透过纱,那个真实的她,才愈加美丽。
心境使然也最为恰当地解释了她近些年的探索方向的变化,场景更为质朴、人物更为真实、 色彩更为通透淡雅,以工带写,工写相辅而成,笔下的细腻与闪动共存,向洋以一种更为自由与灵动的方式呈现她当下的所思所想。
故乡 时光 爱人
感性的人大多都对时间迷恋,时间在慢慢流逝的同时,也会愈发地坚定某些不能名状的思绪。 向洋是一个感性的人,她耐着性子画自己的“生活”。她说:“一个人的画是装不出来的。”她通过画笔找到了一种表达爱的方式,朴实但却有力量。
初识向洋,就被这幅作品《时间都去哪了》所打动。她说:“画了二十年,这是我第一次画父母。”这幅作品画面松动自然,刻画细腻,人物神态拿捏精准,画面上没有过多的修饰,自然的表现恰恰衬托出平凡的伟大。墙上的老照片、桌子上的报纸、水果、药丸、凳子上的毛线、回望的小猫都在传达着两位老人的生活,既平静,又温馨。他们默契地做自己的事情,默契地爱着对方。时光在这一刻,仿佛慢了下来。朴实无华的语言足以打动每一个观者,向洋在向我们喃喃地说着她对父母的爱,也在感慨着时间的流逝。
《时间都去哪了》
向洋的爱是真诚而动人的,《故乡的云》作品中,向洋与母亲手挽手,被宛如仙境的嘉陵江 环绕,那是她母亲的故乡——古城阆中。母亲的回忆诉说触动着向洋的心绪,记忆中的影像渐渐清晰,向洋说:这一幕从此刻在我的脑海,我只想用我的画笔把它记录下来,以朴实的绘画语言,深情地讲述在这一年的中秋,曾经有这样温馨的一刻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我希望画面传递出的那份我们母女之间的爱能如同那日所见天空中漂浮着的妈妈故乡的云一般悠远绵长!
《故乡的云》
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很渺小,都会随着时间而忽略某些重要的事,但我们的 爱未曾改变。木心曾说:“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 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在这个过分现实的世界里,与转瞬的火花相比,平淡而自由的爱,才弥足珍贵。
画家简介
About the painter -
向洋
PROFILE
1974年生于成都。民盟盟员。成都画院专职画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人物画专委会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家,四川当代书画院画家,成都市民盟书画支部主委,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当代工笔画研究会副会長,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院外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