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诗句》2015
《毛主席诗词句选》2000年
《弘道养正》2018年
2000年曾旭东在参展作品前
曾旭东的书法四略
人民美术网总编 李人毅
曾旭东是书画家研究中的一个特殊的个案,当我提出要把他的作品整理成专题发表时,他说:“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事情。”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持这种心态的书画同仁,学习书法与绘画的初衷是自娱自乐,与成名成家不搭界。在他们看来,习练书法就是一种兴趣和爱好,更是生存需要,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重要。这种无欲则刚的艺术追求,使书写中的一撇一捺,成为了一个个纯净的精神符号,净化着人的心灵。
《曾国藩家训·肃雍和鸣》2018年书
《荀子句选.赫赫之功》2011年书
李白诗选《青山横北郭》 2003年
扇面《和为贵》2003年
扇面《岑参诗选》 2004年
扇面《天地之间》2004年
一、“因地制宜”坚守兴趣与爱好
曾旭东的父親是位老红军,因家贫没上过学,却成为识文断字的老革命,望子成龙是他人生强烈的期待;母親是原教会中学毕业的高中生,对子女学习很重视,从小就要求孩子背诵三字经和增广贤文。曾旭东上小学时爱看连环画,喜欢读古代的文官武将故事,常在作业本上描画,爸妈看见后非但不训责还常鼓励要画像一点。读中学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外美朮学习小组活动,当兵时在部队画过幻灯片、板报和插图等,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退役回乡后,曾旭东走向了新的工作岗位,先后在公安部门和金融系统做行政工作,在职场中一干就是几十年,伴随他的只有案头的那支常写常新的毛笔和一幅幅警世喻人的书法作品,如《曾国藩家训·肃雍和鸣》《荀子句选.赫赫之功》等。
曾旭东能坚持学书法的原因很简单,他说:“因工作和入校学习等原因没条件画画了,但利用工作之余在办公室写写字却影响不大,从而学习的书法。”
却原来曾旭东所以能坚持下来先决条件,是一个公职人员在办公室里写写字“影响不大”。看来在机关任职,是受到很多制约的,而对书法的选修,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坚守。
有一种能伴随人一生的爱好,就是研修书画和学习古诗,无论是哪个年龄段,无论从事任何种职务,都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愉悦自我、影响他人。曾旭东在职期间创作的书法小品和扇面较多,内容大都是古诗词。如2003年的《李白诗选·青山横北郭》、扇面《和为贵》,2004年的《岑参诗选》《天地之间》等。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2005年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2020年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2009年
自创诗《赞故乡.新津》2007年作
宋.辛弃疾词《京口北固亭怀古》2008年
《陈子昂诗句》2008年
《竹枝词 新津》2012年自创作
二、四点方略 引领学术追求
曾旭东学书法很得“法”,他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向前推进着。写着笔下的字,探究着书源和法理,用法理入禅思来诠释一字一句的人文内涵,使横撇竖捺走进文史哲领域去解析和抒发。这种理论引领,让说文解字进入笔意的纵横捭阖中,枯燥的笔划展现了重复的美感。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其二》《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等,这种新的风格和样式,也许不如时人之眼,却为书坛增了新奇的亮色。这不入俗套的探索,让哲思入砚海,一展推陈出新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在平面的书写中立体化了精神内涵。
伴着工作职务的提升,他的书法之路也在延伸着,他总结出以下四点做法:
1、从研读碑帖开始,系统地临习过柳、颜体,王義之,孙过庭的行草和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对章草,隶书,魏碑和汉简,大篆,甲骨文也进行过研读。
2、注重对文字的演进和书体变化规律的掌握,努力把各种字体的元素揉进自已的风格,尽可能变成一种似曾相识而"四不像”的特质;并尝试把不同材质的毛笔利用起来,用中锋或侧锋写出不同风貌的作品。
3、崇尚书画同源的理论,寻找中国画线描钩勒的方式来丰润字体结构和笔法,从而在作品布局中有疏密,章法中见行气。
4、处处留心各地的楹联牌匾,兼学众家之长。并在观摹揣度历代经典石刻时,注重学习技法,领会古人笔意。
不拘一格是他的追求的目标,不断创新让作品充满活力。这四点体会,既是学习方略,又是理论的总结,在退休前一批作品就应运而生了。如2008年书辛弃疾词《京口北固亭怀古》、2007年书自创诗《赞故乡.新津》、2008年的《陈子昂诗句》、2012年书自创作诗《竹枝词.新津》等。
毛澤东词《菩萨蛮.黄鹤楼》2014年书
毛澤东诗《念奴娇.昆仑》2016年书
毛澤东诗《七绝.送瘟神 其一》2020年书
明.杨慎词《临江仙 滾滚长江东逝水》2013年书
三、“行气”贯通 永葆鲜活生命力
由于对“行气”的理解和把握上有着独特见地,他的作品注重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和推挽关系,以求笔断意连,联缀成行,积行成篇。书写中能够兼顾好上下、左右、首尾的呼应关系,既有变化,又能和谐贯通。这在毛主席诗词《菩萨蛮·黄鹤楼》《念奴娇.昆仑》《七绝.送瘟神 其一》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作品中,就对“行气”有上乘的诠释。作者善于用自己的意念控制胸中之气,使之自然流畅的运转起来,从丹田到达笔端,如行云流水般一挥而就。
学养的积累靠的是感悟,书者的修为靠不断总结,作为诗书并行的一个文化学者,曾旭东的总结,对自修书画的同道来说,就是具有可借鉴的学理“行气”。
曾旭东说:“退休后在朋友同行的推荐下,我的作品也参加入选过全国,省,市的展览和被编入合集出版。我知道艺无止境,自知与当代名家水平差距甚远。但我觉得做为一个业余书法家有这点爱好追求,内心还是很充实的,也能不断的丰富自己生活。”当地书坛也关注着这位业余的书画爱好者,他被吸收进四川省书协和成都市书协,担任过理事,常务理事,还担任过成都新津区美术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笔墨人生,成为曾旭东生命的另一条主线在延续着,永葆鲜活生命力。2020年扇面《君子和而不同》、2021年为三地书画联展题名《蜀道寻踪》、自创诗《七绝.建党七十周年》等,这些在理论自用下创作出的作品,除却了老套的陈旧章法,彰显生动新颖的笔情墨趣和青涩纯真的感情叙事。
宋.王安石《咏梅》诗 2022年
四、心泰身宁 活出人生的自我精彩
这里介绍的书法作品大都是他在退休后创作的,离开了在职办的公桌子后,曾旭东拥有了一个可以日月相守的画室,在画案和画墙上做起了砚田的耕夫,回归了少年时丹青梦美好时光。他的作品,负载岁月的沧桑和砥砺前行的印痕,如2018年的《心泰身宁》和2020年的《静气若兰》就给人一种内在气质那种强烈的外延感。
远离名利,把书法的研修当做日课,默守着一种文化渴求的,这种坚持,伴随他走过岁月的长河,也伴随着他从青年的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到某地国有银行的负责人,从精干的从业人到卸下了工作的担子退休老者,曾旭东依然耕耘在砚边,一笔一划地书写着人生,淡然平实中拥有着墨韵的给予。2022年的《咏梅》与2023年的小品《唐诗.窦庠句选》所写的“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道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归属感。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这荀子《劝学》之论,是曾旭东赠给友人的书法作品的内容,道出了“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这一哲理。这是他人生的座右铭。
在生活中,只顾埋头习字不求成家扬名者很多、很多,他们淡泊名利,乐享着终身的兴趣和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书画传承领域的富有的文化底蕴。
书法是人生的好伴侣,走进了许多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他们不图史上留名,只求陶冶情操,活出人生的自我精彩,曾旭东只是一个代表人物。
曾旭东感悟到:书画同源同宗,但书家不同于画家,自古少有职业书法家,集书法之大成者皆为学者达人,这说明功夫在字外,成功书法大家完全可以与事业兼容。历来不为学者难成大家。不勤于临习碑帖根基不牢,不研修理论,溯源创新,到头只是匠技之人。
曾旭东还认为:中国的大书法家,大都是各个时代政坛职场的杰出代表人物,颜真卿、苏东坡等人的书法造诣,是常人难于达到的境界和高度,而代表当代书法最高峰的大家是伟人毛泽东。很多人几十年不离不弃,也並非完全是一种闲情逸趣,是对学识的向往与渴求。这种鼓舞人的力量,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我很赞同曾旭东的见地!
2023年5月于北京
曾旭东近照
曾旭东,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四川省成都市人。1952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夹江县,小学,中学就读于四川省射洪县城关镇,1968年初中毕业。
1969年2月下乡插队射洪县紫云人民公社上游大队务农。1970年12月参军入伍到辽宁省盖县三十九军一一五师师直新兵连训练,3月分配到师政治部宣传科电影队任放映员,7月入团。
1973年3月调任师教导队任文书,奉命到海城县唐王山〈345团驻地)师干部集训队从事文宣和报道员工作,同年9月入党。1974年6月结束师干部集训队工作,调任343团三营(瓦房店市)仼报道员,8月代理营部书记随营部和七,八,九三个连队参加国防工程地下通讯电缆建设。1975年1月部队施工任务完成回营后被安排探家,3月归队后申请退役。
回乡后安排省公安系统工作,后选调省公安学校干部班学习。从事过武警管训,监狱管理,治安管理,政经保卫,刑事侦察,政法宣传和文秘调研等工作。1977年至1981年在四川师范学院物理系读书,后相继在四川省温江地区公安局,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县委等地工作十年。历任干事,主任侦查员,常委会秘书等职。
1985年调往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工作。相继在新津县,大邑县,崇州市,成都市等地仼职,担任行长,党委(党组)书记。其中1995年至1998年在职就读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班。2012年底退休。
担任过中国城市金融学会二至五届理事、工总行高级技朮职称评委,成都市五津书画院名誉院长(首任院长)、成都市新津区美术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1992年和1993年加入了四川省书协和成都市书协,担任过理事,常务理事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