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封塔纳:拍场之上“一刀成名”[图文]

时间 : 04-19 投稿人 : 吉祥 点击 :

寥寥数刀划破画布,近年来,开创出这样一种特别的艺术样式的意大利艺术家卢齐欧·封塔纳,俨然成为拍卖场上的传奇:2008年,他创作于1963年的一件《空间概念,上帝的终结》以2468万美元成交;2015年,他的另一件《空间概念,上帝的终结》拍出2917万美元;2018年,他的《空间概念,期望24》以1048万美元出售……

2019年是封塔纳诞辰120周年,一个规模庞大的封塔纳回顾展相继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举办,以200多件雕塑、油画和瓷器作品对其艺术进行全面展示。刺穿的画布缘何屡创天价?人们需要看到的是,在他刺穿画布的那一刻,新的艺术诞生了。

二战过后,需要一个艺术发展的新方向,抽象艺术是第一个被纳入考虑的

1947年5月,卢齐欧·封塔纳返回米兰,他发现自己原本生活的地方,包括他的工作室和1940年遗留在此的作品,全被二战的炸弹摧毁。或许封塔纳早年作品的遗失,让人们更以“战后艺术家”的身份去理解他。

封塔纳:拍场之上“一刀成名” | 美术科普

第一件作于1949年的刺穿作品,不仅艺术家本人认为是自己职业创作分水岭,在评论家眼里也是如此,很多人将这件作品视作意大利战后艺术的开端。1989年约尔·德·萨纳曾写道:“卢齐欧·封塔纳在1949年的刺穿行为是一种典型的批判传统的姿态。在他刺穿画布的那一刻,奠定了新意大利艺术的基础。”封塔纳在这期间也曾声明,战争过后的当下需要一个艺术发展的新方向。抽象艺术是第一个被纳入考虑的。在他第一件刺穿作品中,他明确希望抛弃浮华无用的艺术。“太空中的一只蝴蝶刺激了我的想象力;从浮夸装饰中解放出来,我将自己完全投入到刺穿作品的创作中,十分沉迷。”他的话语被收录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发表的一本艺术家文集中。

然而,不能简单地将战后的封塔纳艺术创作仅归纳为刺穿一个特征。他于1947年4月回到意大利后做的第一件作品是在阿尔比索拉·马佐蒂陶瓷工作室中完成的。在此期间的作品包括表面有狭长裂缝的具象陶瓷雕塑,比如幽灵般的《小丑》。这与他战前的作品有些关联,也融入了创新实验的成分:无规则形状、看似融化的石膏块堆积在一起,组成一个中心偏移的圆形。1949年,封塔纳开始创作现在被称为“空间概念”的作品。事实上,“空间概念”被用作他之后20年大部分作品的标题。在绘画主题方面也能看到封塔纳的“空间概念”系列与未来主义的关联,它们都会使人想起螺旋状的星云或星座。未来主义绘画和雕塑中经常出现如太空飞行路径的螺旋和漩涡形状。而封塔纳的作品不仅让观众想起行星的运动,更在于表现物质基本粒子的恒定运动。“巴洛克时期的物理学首次将自然看作是动态、不断变化着的。人们认为那种变动是物质内在的法则,第一次让人们有机会洞悉宇宙。”他和他的学生在1946年发表的《白色宣言》中写道。这种对于事物动态的内在观察力,反映在封塔纳于1949年所作的立体主义陶瓷雕塑表面那层猛烈旋转的漩涡之中。

用一系列“空间环境”装置作品宣告实用抽象艺术的到来

1949年2月,封塔纳在米兰纳维利奥美术馆安装了第一件“空间环境”装置作品,那便是《黑光下的空间环境》,具有革新意义。批评家奎多·巴洛观看这件作品时,生发出“对月球上空间氛围的诗意遐想”。巴洛回忆:“你进入了一个洞穴,紫色光束照射在悬停于空中的物体和重型之物上,它们形似史前生物。这件看似鬼魅的作品,让你感到如坠海底。我们就同被一块巨型陶瓷包裹着,而陶瓷内部被紫外光照亮。四周没有边界,一切都让人如漫步于无意识的边界,在此,空间没有中心,不存在任何物体的表面。”漆黑的美术馆里,部分墙面被刷黑或遮盖上黑布,天花板上悬挂着涂有荧光颜料的纸,黑光使得涂色部分发出光亮。《黑光下的空间环境》的展示持续一周,更接近一次艺术事件,而非艺术展览。多种媒介,包括绘画、雕塑和建筑,在紫外光中融合为一个整体,并将观者纳入其中。

封塔纳:拍场之上“一刀成名” | 美术科普

《黑光下的空间环境》展出后,引发媒体的广泛关注,评价这件作品如奇观般具有吸引力。在看到黑光下的荧光颜料时,批评家拉斐尔·卡列里回忆起封塔纳对20世纪30年代官方展览所作出的贡献:“这些发光材料,体现出封塔纳焦虑不安,这都吸引着我们。”在纳维利奥美术馆展览开幕后一天,他写道:“我想起他第二次参加三年展时做的巨型马,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自然景观。冰川在灯光下变得粉碎。”——显然这在很直白地回忆1936年第六届米兰三年展中的参展作品。在卡列里的文章中,有一张插图是一位舞者的照片,根据图注可知,他暗含着封塔纳的作品“启发了神秘的舞台布景设计”之意。很清楚的是,封塔纳装置作品在展示时,至少在一段时间内,都伴随着音乐和舞蹈。一位意大利评论家发现《黑光下的空间环境》中乌托邦的概念,认为封塔纳尝试去创造一个“纯粹颜色和声音的环境”,创造一个远比日常生活更加和谐的空间。还有很多评论家将封塔纳的多媒介组合装置与史前生物形态联系起来:天花板上悬挂的纸张让卡列里想起恐龙化石和猛犸象的脊柱;丽莎·庞蒂以“原子时代的第一只长颈鹿”为题发表了相关文章。事实上,封塔纳早期艺术作品的各种闪光之处都汇集在他创作的第一件“空间环境”作品中:陶瓷的意象源自深海生物,将史前洞穴理解为艺术的起源。《白色宣言》曾宣称,要重新回到史前时代的原始人类状态。封塔纳的《黑光下的空间环境》便可看作将此想法付诸实践并投入三维空间中。

封塔纳:拍场之上“一刀成名” | 美术科普

以“空间环境”为名的系列作品,以及与空间相关的装置,都蕴含了封塔纳的构建想法,并在具体实施中与多方合作,尤其是与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从最基本的来说,这种形式的合作不仅是出于实现材料所需的技术要求,正如封塔纳一次谈论到:“(实现)灯光雕塑,你无法使大理石发光,无法使青铜发光。但是再想想,可以利用霓虹管。所以,我决定使用霓虹灯来实现……对于艺术家而言,霓虹灯难以控制。因此,需要与技师和工程师合作。”一个最有力的案例是艺术家的《霓虹结构》,与建筑师卢西亚诺·巴尔代萨里和马尔切洛·格里索蒂合作,为1951年第九届米兰三年展而作。在展示大厅中央楼梯井上方,安装了一件长度超过一百米的霓虹灯,弯曲形状如阿拉伯花纹。仅固定霓虹灯的几个点,让它在空中看似无力地盘旋。这件霓虹灯装置使平面的阿拉伯花纹超越维度,充满整个空间。带有“自主性”的雕塑、照明器材,再加上整个建筑环境,整个作品都回应了三年展想要实现的目标——比起在狭义上举办一个艺术展览,三年展更关注实用艺术、建筑和工业。

“我刺穿画布并非为了摧毁图像。正相反,我制造孔洞是为了寻找别的东西

在1949年,封塔纳一点点地刺穿了一张纸,所形成的孔洞从中心向外螺旋展开,孔洞组成的形状没有规则。刺穿纸面、产生孔洞的同时,孔洞边沿的纸会翘起、突出于纸张表面。从侧面打光,图像就因此产生了阴影,变得立体。封塔纳没有将纸张视作二维的平面物,而认为纸的可塑性极高,值得用于探索、创造纵深感和空间感。回顾封塔纳的作品,可以将刺穿的这一时刻看做他艺术人生的转折点。在上世纪60年代,封塔纳接受卡拉·隆齐的采访时,曾激动地说道:“毋庸置疑,我的艺术创新发现就是这孔洞。在此之后,即便死也甘愿。”

第一件孔洞作品之后,封塔纳将这一系列作品命名为“空间概念”。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方式——在过去几十年里被不断地重新阐释——他成功地解决了绘画本身自带的错觉感,将真实的空间放入二维平面的艺术作品中。这便满足了对于现代艺术发展的期望,《白色宣言》在其中提到:艺术能够将自己从文艺复兴的遗骸中解放出来。而“文艺复兴的遗骸”就包括了利用透视法在图像中创造纵深感的错觉,以及利用图像的具象内容吸引观者。

自1949年起,封塔纳持续创作,以刺破画布表面为中心,发展了几百种变体。封塔纳从画布正面或背面刺穿,所产生的小孔形状各不相同,都被精心排列,有一定规律。封塔纳有时会为画布贴上装饰衣服的小亮片或者有色玻璃的小碎片,并用帆布或刷上油性颜料的帆布替代纸张,以此增强空间效果。虽然封塔纳对于刺穿的行为十分着迷,但他也强调这一行为之上的观念的重要性,并说,“一次刺穿行为或某一个创口便已足够,其他的一切变化,包括使用不同颜色的画布,对孔洞和创口不同的排列,都是为了公众而作。”

1952年,封塔纳的作品被意大利国家广播公司的一档电视节目报道,“孔洞”系列由此被更广泛的公众所知。这档节目在官方层面推广由封塔纳与其他几位艺术家合作撰写的宣言。如战前的未来主义宣言一样,怀揣着对科技进步的欣喜与狂热,封塔纳发表了空间主义的宣言。宣言的作者们推崇一种与空间相关联的艺术,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这种艺术将其从物质材料的束缚中解放,“即便仅仅电视广播了一分钟,将在外太空持续存在一千年”。在电视节目中,封塔纳第一件刺穿画布的作品被展示出来,灯光从画布背面照射,产生一种宇宙空间感。

在封塔纳的艺术生涯中,“刺穿”系列是一个姗姗来迟的创意,当时封塔纳已经50岁,可以回首过去25年里高产、多样的艺术作品,尤其是雕塑作品。又过去了将近十年,他才创作出以“割裂”闻名的另一个先锋艺术作品,即在帆布上划开一道口子。封塔纳的同时代人对他1949年的“创新发现”万分吃惊。不仅是因为封塔纳在割裂帆布或者在帆布上刺洞的行为,更是封塔纳沉迷于这单一、激进的手法,许多人将其理解为艺术创作向另一种媒介的过渡,以及艺术家先前辉煌的雕塑创作生涯的中断。“嘲笑声数年没有停歇!”封塔纳回忆当时人们对他作品的回应。“人们问我:‘你到底在做什么?你是雕塑家中最出色的那个……’对于他们来说,1949年前的我很出色,1949年后的创作很糟糕。我参加1950年的威尼斯双年展,打算蒙骗委员会的眼睛,因为我原本受邀的作品是雕塑。但在展览前我只字未提,展示了20件被刺孔了的帆布。你可以想象当时的反应:‘这根本不是雕塑,它们就是些画!’……对我而言,这些被刺穿的帆布就代表了雕塑,雕塑的新形式。”直到生命即将终结,封塔纳仍一直在强调:“作为一个画家,当我在刺穿画布时,我并不打算创作一幅画。我想打开空间,创造艺术新维度,超过图片所限制的平面范围,无穷无尽地向宇宙延伸。”

相关文章

  •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徐衔[图文]
    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徐衔[图文]

    【画家简介】徐衔,号畹读窠主人,70年代生。书法家、画家,文化学者。少年时即深爱书法艺术,上溯秦汉魏晋,下及宋元明清,于经典碑帖法书浸淫甚深,学养丰厚。近年从吴悦石先生研习大写意中国画,窥青藤、白阳、仓石、白石泼墨写意之法,尊先贤“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之说,每有心得则述诸笔端。近年画作参与《大爱无疆》、《方寸大千》、《披图揽胜》等展览多次。艺术评论见于《中国书画》杂志及微信公众号多篇。作品欣...

    26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叫好不叫座”的高校博物馆何去何从?[图文]
    “叫好不叫座”的高校博物馆何去何从?[图文]

    近年来,随着文博产业的走红,校园里内也刮起了一股博物馆热潮。保守估计,我国的校园博物馆至少有450座。不过,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每年冷清的参观人数——平均每馆的年观众量仅为五万人。高校博物馆只是高校历史藏品的“储物间”吗?如何发挥高校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属性、做大影响力?在今天召开的“2019高校博物馆国际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多位博物馆专家们表示,各个高校博物馆其实是个科学文化的大宝库,其学术气质更...

    43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方寸世界 烂漫焕彩·张旭华作品赏析[图文]
    方寸世界 烂漫焕彩·张旭华作品赏析[图文]

    《人民美术网》编者按语:营构特有的金石王国面对张旭华的作品,验证了这种说法:“一个好的书法家不一定是篆刻家,而一个好的篆刻家一定是书法家。”是的,学习篆刻的人,都要先学篆书,没有书法的功底,篆刻水平很难达到更高的层次。张旭华临读了上至甲骨、金文,下至石鼓、诏版及清代诸家的大量名碑名帖,甚至还钟情于古印陶、摩崖石刻、先秦碑文、汉朝瓦当、墓志经幢造像等艺术风格的研究;流连在对远古时代篆刻文化的...

    22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在书画之中窥探苏东坡的“朋友圈”[图文]
    在书画之中窥探苏东坡的“朋友圈”[图文]

    9月1日至10月30日,“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展现苏轼的千古风流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不但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同时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而使其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苏轼的艺术与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他本人也成为备受景仰的文人典范。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本报记者李韵...

    101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曹聪山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曹聪山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成为常态,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决策层,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参考。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协商民主,实现了民意的汇总、民智的汇集、民力的汇聚。一份份文件,从酝酿到出台,一遍遍征集意见,一遍遍修改,再到审议表决,处处体现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国两会这一重要的窗口期,人民美术网联...

    159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清初北方官僚鉴藏活动的兴起 一探宋荦的书画鉴藏[图文]
    清初北方官僚鉴藏活动的兴起 一探宋荦的书画鉴藏[图文]

    清初北方官僚鉴藏活动的兴起清朝建立后,定都于北京,一方面战乱打破了南方安稳的社会环境,使士人的文化交游圈受到破坏,明朝内府收藏的大量书画散落民间,另一方面,一些明代的旧臣以“贰臣”身份进入新的朝代,“清廷对明移臣的怀柔政策使得大批汉族文人聚集北京”,明代移民随之也带来了自己所收藏的古书画。一、清初北方官僚鉴藏活动的兴起清朝建立后,定都于北京,一方面战乱打破了南方安稳的社会环境,使士人的文化交游...

    181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艺术品市场:寒冬过去见暖阳[图文]
    艺术品市场:寒冬过去见暖阳[图文]

    2020年的开年并不顺利,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蔓延,致使全国的各大文化场馆暂时闭门歇业,随着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的取消,全国各地的春拍活动、展览开幕也纷纷延迟或被迫取消,艺术品市场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关于2020年的艺术品市场的未来,部分悲观人士认为灾难过后艺术行业前景令人堪忧?也有人认为在疫情的推动下,艺术品市场有望出现2003年“非典”过后的“井喷”式增长?那么在重压之下的艺术行业,未来又...

    176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具有启发性意蕴的艺术佳构  一一人民美术网总编李人毅在刘玉来画展上的致辞[图文]
    具有启发性意蕴的艺术佳构 一一人民美术网总编李人毅在刘玉来画展上的致辞[图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人民美术网总编 李人毅(左)河南省政协委员、人民美术网创始人 李德哲(右)人民美术网这次推出的是人民美术网理论部主任刘玉来先生专题画展,题目很有诗意:墨影秋韵。刘玉来先生是位搞艺术理论的学者型画家,这次展示的是他的绘画作品仅是他深厚的文化学养的一个侧面。刘玉来先生这些画的显著特点有两方面的认知,一是理论家在理论指导下的艺术实践的成果展示...

    192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汉画巡展中 我们需要思考的事[图文]
    汉画巡展中 我们需要思考的事[图文]

    “虎车雷公图”, 南阳市汉画馆,南阳市英庄汉墓出土什么是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近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汉画大展”在北京的山水美术馆刚落幕,以587件(套)汉画拓片为大家生动再现了2200多年以前汉代人的信仰和审美。这些原本坚硬地镌刻在石头上栩栩如生的画面,被拓印在宣纸上,古朴细腻,浮雕般的凹凸感缓缓地铺排开一个充满旺盛生命和异常热闹生动的大...

    50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浅聊艺术博物馆展览中心的转变[图文]
    浅聊艺术博物馆展览中心的转变[图文]

    现代艺术博物馆在诞生之初,就对深藏于“皇宫”之中的艺术品最大限度地面向公众进行展示,并通过管理者对艺术品进行有效的组织陈列而达成“知识分享”的目的。回顾世界上众多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发展,以“知识生产”为目的的美术馆实践,逐渐形成了以“艺术史”方式排列的藏品陈列方式,这也逐渐取代了之前的“杂乱的、装饰性的对艺术品的展示方式” 。卢浮宫首任馆长米尼克·维万·德农就曾尝试对新开放的卢浮宫藏品陈列布置成一种...

    1098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张啸天 | 独语[图文]
    张啸天 | 独语[图文]

    张啸天在工作室,2019一个南方汉子,背上行囊,千里北行,悄悄来到了帝都边缘。陌生的气候,陌生的口音,陌生的一切 ......独居开始了。决绝的出离,这是对过往的否定,亦或休止;这旷日历久的放逐,是一场自我的炼狱。张啸天在工作室,2020他似一匹落单的狼,独语十五载。没人知道他一天天如何度过,没人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日复月,月复年......他留下了一串长长...

    548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号称估价十万以上高收益的艺术作品 到底能不能买[图文]
    号称估价十万以上高收益的艺术作品 到底能不能买[图文]

    艺术品市场近期热潮不断。前不久,全球拍卖市场又因为陈容3.4亿元成交的《六龙图》火了一把。但对于这种天价藏品,很多人都只能看热闹。虽然拍卖天天有,预展天天见,然而赤裸裸地打出,“估价10万以上‘高收益’的作品即将开拍”、“海派作品价值潜力大,每年15%的涨幅最适宜投资”的拍卖,确是不多。艺术品收藏要不就是买心仪,图个自己喜欢;要不就是土豪买价高,买精品。而普通投资者更加看重的往往是拍品的升值...

    51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老树:喜欢时就画上几笔[图文]
    老树:喜欢时就画上几笔[图文]

    “我第一次看他的文人画,一看便喜上眉梢……幅幅闲得不同,愁得也不同。”钟鸣给老树的新书《在江湖》写下了这句推荐语。在这本极具标志性的老树式长衫人物画集中,一图、一文,即可窥见老树完整的画中世界和画外行藏。书中除汇集近两年来小画之略精者约200幅外,还辑录了自2008年以来撰写的“答客问”凡十万余字。“我只是写心中一点小小的趣味儿,一点儿小意思小空间,好玩儿。”老树,本名刘树勇,1962年生于山东...

    48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墨笔写诗书、丹青绘美景---读古石先生山水画[图文]
    墨笔写诗书、丹青绘美景---读古石先生山水画[图文]

    墨笔写诗书 丹青绘美景------读古石先生山水画接触古石先生,他给我的印象:为人谦和,做事认真,是一个性情中人。没想到他已是具有相当名气的画家。有媒体这样介绍:古石,谢秉初,号横阳隐士,浙江平阳人。诗、书、画、印俱佳,优擅水墨山水,随意点染,亦能超尘出俗。画作融诗文、书印、墨彩于一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笔锋或优美、或悍辣,是当代实力派水墨山水画家。其长卷《瓯瓷之路》(28×0.46米)、手...

    1021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记忆中的老兰州——李鼎元山水画[图文]
    记忆中的老兰州——李鼎元山水画[图文]

    【艺术简历】李鼎元,甘肃省兰州市人,1944年11月生,中国美协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在兰州画院主要从事油画、水墨漫画、国画的创作。水墨漫画获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第十五届漫画展大奖;韩国汉城第七届国际漫画展铜奖;韩国大田第三届国际漫画展优秀奖;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二等奖;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三次;省美协一等奖三次;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金城文艺奖”两次。油画作品近年入选中国美协主办...

    1306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