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索瓦.布歇(FrançoisBoucher)绘制的富有中国风情的巨型挂毯图片:网络
当今时代,地球似乎变为了扁平世界,曾经万里之遥的距离如今近在咫尺。
曾经的东方与西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就像一位西方大牌艺术家来到中国,颇为不爽的感叹:“我来到北京,似乎和纽约、巴黎没什么区别。”
但长久以来,“东方”对于欧洲人来说并非仅仅是一个地理学概念,东方意味着超乎寻常的神秘和奇异。
马可波罗可能是早期唤起欧洲东方热的第一人,富饶的中国成为了欧洲大陆的奢华向往之境。他的夸大性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
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兴起的国际贸易为欧洲带来了丰富繁多的东方艺术品。对欧洲艺术产生了持续不断的影响,这在很多欧洲艺术大师的作品中都能看到痕迹。
比如在2018年在美国洛杉矶盖蒂中心博物馆展出的《伦勃朗与印度精神》就展示了伦勃朗对印度莫卧儿王朝宫廷画师风格的素描的临摹作品。
四位毛拉,细密画 图片来源:盖蒂中心博物馆网站
四位毛拉坐在树下,伦勃朗 图片来源:盖蒂中心博物馆网站
当时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是著名的海上贸易都市,荷兰人伦勃朗得以窥见到大量东方艺术品,其中就包括细密画。细密画是一种神奇的绘画,它于15、16世纪兴盛于波斯、印度地区,一般是附属于抄本中插图,尺幅不超过书本。细密画的特点就是小而细。类似于中国的工笔画,但更为精细,颜色极为绚烂丰富,平面感和装饰性也更突出。
印度莫卧儿帝国第四位皇帝贾汉吉尔,细密画 图片来源:盖蒂中心博物馆网站
伦勃朗描绘的印度莫卧儿帝国沙·贾汗 图片来源:盖蒂中心博物馆网站
在伦勃朗这个系列的素描作品中,能看到伦勃朗无比耐心细致的临摹印度莫卧儿王朝宫廷画师绘制的皇帝、贵族等统治者的身体及面部特征、服装、珠宝、鞋类、头巾和武器。但伦勃朗并没有模仿印度宫廷画师线描技法,仍然采用西方的素描法简练概括地描绘东方人的形象细节。这些临摹并非一时兴致所至,而是将这些东方元素应用在他晚年一系列的肖像作品中。
到了17、18世纪,随着大量中国瓷器、丝绸工艺品流入欧洲。所谓“中国风”开始流行,不过这种中国风在真正的中国人看来是怪诞和陌生的,只是欧洲人误读和想象出的中国样式。
王家波维丝织锦画制作,国王之旅。图片:维基百科
法国的路易十四作为当时欧洲最时髦的皇帝,让欧洲的中国热持续“升温”。他曾经在舞会中,身着中国服装,乘坐八抬大轿出席,这一举动再次把“中国风”推向流行巅峰。从这张图能看出,这是一个融合了欧洲、印度、中国、蒙古元素的魔幻场景。
当时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艺术受东亚艺术影响很深,具有轻滑、精腻、繁复的特点。
洛可可风格的最典型代表画家当属布歇,他就十分喜欢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绘画题材,并且在自己的画作里常常借鉴一些中国画家对自然的描绘手法。
中国舞蹈,布歇 图片:网络
在布歇的作品中,有很多冠以中国名称的作品,在这些艺术家想象中的中国场景中,充斥着怪诞奇特的人物装束和建筑。
在细节中,布歇也经常直接借鉴中国图示中的特点。
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冷枚常与西方教士接触,熟知并运用西方绘画技法。所以他们的作品更易受到西方同时代画家的欣赏。
耕织图 焦秉贞 图片:网络
两个妇女教小孩走步 布歇 图片:fineartamerica
通过对比焦秉贞《耕织图》和布歇的画作,后者设定的人物动态与姿势都与前者极为接近。只是布歇将人物从中国乡村的纺织场境中抽离出来,置入浓密的热带自然环境中,更为突出欧洲人想象中的东方意境。
胤禛十二美人图之一,冷枚 图片:网络
中国男人和女人 布歇图片:fineartamerica
《雍正十二美人图》及其他冷枚所作仕女图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画中人物的S型曲线。这一图式在当时的清朝颇为流行,它也通过经供职于清廷的西方画家传入欧洲。布歇的画作中的女人的造型也呼应了这一潮流。在布歇的画作中,中国女人多以瓷娃娃般的曲线、光滑的形象出现。布歇未必见过中国女子,他以中国的资料进行想象和改造。
到了十九世纪,这股东方热更为狂热,只是欧洲人的焦点更多的转移到了远东的日本。其中浮世绘受到众多印象派画家的青睐,直接推动了一场西方绘画的革命。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多为版画但也有手绘,主要描绘世俗生活、风景和演剧。和欧洲贵族崇尚奢华、繁琐的中国宫廷趣味不同,印象派艺术家更欣赏日本艺术的极简图示、平涂化和鲜明的色彩。
丰收,1888,梵高图片:网络
再后来,梵高开始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浮世绘的方法,比如更加平面化的色彩构成和空间构图切割方法。
纵观三位艺术大师对东方绘画的借鉴和模仿,出发点不同,伦勃朗和布歇更侧重于东方风情元素的吸收,梵高的学习则更为全面和彻底,包括构图、色彩等绘画本体元素的吸收。但无论怎样,遥远的东方对于西方艺术家来说都具有难以抵抗的诱惑力和神奇的想象空间。
即使到了当今世界,西方人的东方情节也并未消失,就像现在红极一时的“李子柒”短视频,在YOUTUBE上西方人的评价明显高于中国本土观众,西方人并不在意李子柒视频里呈现的中国乡村是否真实,诗意化的美丽乡村景象和一个拥有超强技能、神秘沉默的古装女孩,就足以满足他们对遥远东方的想象了。
左图:歌川广重《大风暴雨》1857年 右图:梵高《雨中大桥》1887年图片:网络
左为歌川广重《龟户梅屋铺》1857,右为梵高1886年临摹的《日本情趣:梅花》图片:网络
梵高是浮世绘的狂热爱好者,他在日记里写道:“说我们是光的画家,这是你们对我们的不了解,说我们喜欢浮世绘是对我们的看不起,浮世绘就是我们的信仰。”
梵高尤其推崇歌川广重的作品,歌川广重多描绘日本的风土世情的场景,画法柔和富于诗意,尤其擅于奇趣的构图。
梵高在法国阿尔勒看到歌川广重等浮世绘画师的作品后就感叹:“对我来说,这里就是日本……浮世绘的笔触如此之快,快到像光。这就是日本人的风貌:他们的神经更纤细,情感更直接。”
最开始梵高对于浮世绘只是观赏和借鉴,到了巴黎后,他开始广泛接触和收藏浮世绘作品,自己的收藏也超过两百张。他完全没有某些画家对临摹的扭捏之态,开始从色彩、构图、造型和题材上全方位的临摹浮世绘作品,他甚至像书法描红一样将纸覆盖在原画上描摹轮廓,再以色彩填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