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代表着中国画笔墨结构所体现的概括性、写意性、精神性和高雅性,集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哲学思考和审美高度。杜小玉先生坚持以继承传统并融入现代艺术元素的观念来开拓自己的创新之路。她钟爱表现自然物象“灿烂之极复归平淡”的那一份单纯、质朴之美,把个人对世间万象的感知和人生信念融于笔墨中。
花鸟画历经千年而不衰,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皈依的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恰恰是适应了社会的审美情趣。写生不仅是为了捕捉花鸟外在的形,也是为了领会花鸟之意态;而寓兴则是借物言志或是寄情花鸟,这种寄托与国人的含蓄审美观有着内在的联系。而写意应该包含“写”与“意”两方面,写者就是强调以书入画,强调写出画家的心意;意者重在强调作者观察花鸟之后所产生的情趣。这种内在情趣需要借笔毫抒发而出,淋漓尽致地表达画家的才情和意趣。
杜小玉生于书画世家,父亲鲁石(原名杜广连),是我国著名花鸟画大家,曾得到国画大师潘天寿、吴昌硕、诸乐三等言传身教。小玉早年结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美学),打小耳濡目染,得父辈嫡传,加上自己的勤勉与悟性,其作品显现出自己的笔墨风骨。她对古人的精华兼收并蓄,并经常写生,使自己的创作既具有较深的传统功力,又颇具时代气息。她常到野外观察花、鸟、果、虫,从结构形态到其内在精神,体察风雨阴晦与风和日丽中花草的不同情态,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神韵。对景写生使她的笔墨更加富有个性,也具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她既吸收了元代王冕的简约空灵之气,又学明代唐寅、蓝英花鸟之严谨缜密、清逸洒脱之风,让传统的营养滋润自己。从画面上看,她严于剪裁,撷取树木的一枝,重点表现一鸟或一果。没有茂密的大树,也没有繁密的花景。画面及其简练,然而简练之中跳跃着生命的载体。栩栩如生的鸟儿或栖息于巨石,或鸣叫于枝干,或悠闲自得地眺望远方。有的作品中没画鸟,而代之于飞舞的蝴蝶或爬行的蝈蝈。物的静和鸟、虫的动使原本简单的画面显得生动起来,给人以气韵生动的感受。她创作花鸟画不失传统之规矩,画面经营起于一角,以其“势”显出独具匠心,以其“势”深化读者视觉,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扩大画面的表面张力。整个作品以笔墨为骨,墨色为主色调,略赋淡彩,使作品灵动之中不失雅致,活泼之中显现意趣。正因为画面产生出的雅致和情趣,使作品充溢着文人画家那种清逸洒脱之气,但也不乏山东人的豪爽与霸气。
观杜小玉的画,宁静幽微,意趣横生。她善于用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花草之神韵。其笔墨浓淡适宜,用色淡雅,清新疏朗,秀而不媚。她惜墨如金,气韵冲淡而充盈。其作品在墨迹之外留出广阔的虚拟空间,将境界、诗思、意象容括其中,注入了生命的感悟、精神的逍遥和艺术的沉思,读者的兴趣自然也被生生不息地引发出来。因此,她的作品隐含着难得的灵性光芒和精雅气质。读其大画及小品,或紫藤、或丝瓜、或葫芦、或石榴,均寄诗性于简净中,发纤浓意在淡宕间。这显然超脱了单纯的浓或淡的层面,唯以神致、诗性与趣味驭笔。
近年来,杜小玉尤喜用纯墨色表现内心的感受,笔墨益趋简约。画花难,画鸟更难。鸟的造型神态更直接地反映着画家内心的声音,或欢乐,或忧伤,或浪漫,其本质为人之情感表现,而其结构、比例又必须合于常理。为传达鸟之神韵,先生作了大量的写生,观察鸟的各种形态,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创作中并不因循守旧。她的笔墨气象、画面意境均有较明显的个人面貌。但在创作思想上,她并不追求个人风格的过早定型,多年来始终铭记着家父的教诲:画画就像筑塔一样,要把基础筑宽和筑牢。这基础是什么呢?在杜小玉看来,那就是对传统的学习、理解与突破,是对诗书画印全面的接受与融汇贯通。她努力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着这一道路。
郑板桥云:“删繁就简三秋树”,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不管是写文章还是绘画。所以,简约空灵是写意花鸟的最高境界。先生所画花卉,简约空灵,意趣盎然,画中有诗。愿杜小玉先生不断探索,孜孜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者刘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