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图文]

时间 : 04-26 投稿人 : 君浩 点击 :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二零二一年四月二十八日,中国书画报以整版形式介绍了河北省晋州市农民李秉正开创的:太行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在中国书画界引起很大的轰动。一个奇雷平地起,惊天巨响震京城,北京书画界震惊了,全国的书画界也震惊了,议论炸开了锅:李秉正是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怎么可能开创了两个派?搞错了吧?很多人打电话到报社追问,这个人是不是有什么背景?

纵观当今画坛高手云集,多少人名声显赫,多少人画价百万,都不能定为画派,而李秉正在美术界既不大名鼎鼎,又不身价百万,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让人怀疑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当你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和艺术之路之后。你不得不佩服同样是人,却有如此高尚之心灵,如此敏锐之眼睛,如此精湛之技艺,创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李秉正,1948年2月出生于武汉,7岁时随家人返回祖籍河北晋州胡士庄村,小学文化。18岁学写毛笔字, 30岁起才开始自学中国山水画和古诗词。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而是一位饱读诗书,有理想、有抱负,肯为艺术献身的农民。他在博览群书和艺术实践中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画好中国画必须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学古人,不拘泥古人;必须在大自然中发现美、创造美,创新才有出路;画好中国画为自己、为中国农民争口气。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一、苍天赐予许多情

回顾李秉正的艺术之路,他的祖父功不可没,祖父叫李广龄,在武汉经营着自己的酒厂——协丰酒厂。50年代初,为了支援国家搞建设,响应国家公私合营的号召,把酒厂捐给了国家,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了祖籍河北省晋州市胡士庄村务农,老人家性格耿直倔强,吃苦耐劳,是个有志向有格局的人,琴棋书画,雕刻、医术、什么都会。李秉正是家中的长孙,从小被祖父看中,教他学文化、学书法、学画画、学做人。从小就把诗词书画的种子种在了他的心里。

他的名字是祖父给起的并送他一副对联:秉赋清廉须自持,正直耿介应圆方,寄托着祖父对他殷切的希望。他懂事以后,祖父就把手书的祖训:“先有恒志,而后有恒业”,郑重的交到他手上,让他好好的保存,并牢牢的铭记于心。祖父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觉得哪一行都不够精通,多次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人一生一心一意做一种事,恐怕还做不好,“专”字才能当传家宝啊。一招鲜,吃遍天,样样会,活受罪”。每次他都响当当的回答:“爷爷,我记下了”。那时的回答,只是一个懂事孩子的正常反应,并不一定能真正理解祖父的良苦用心。在他30岁那年无意中得到一本胡佩衡先生著的《我怎样画山水画》的图册,爷爷种在他心里的种子,就像有了合适的土壤,这本书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了他30 年来在心底一直苦苦寻找的灵魂的依托,从此他奉此书为《天书》,并立志:“人说三十不学艺,我就得来一回,三十学艺争口气。”从此一发不可收,踏上了艰辛而美妙的学习中国山水画的艺道征程。

对诗歌的兴趣,始于他家里有两本古旧的千家诗。小时候念不太通顺,但每次念起来心里美滋滋的。18岁那年无意中写出的一副对联“静卧山中听夜雨,闲行野外看朝晴”得到了爷爷的惊讶夸奖和鼓励,更坚定了他学诗的信心。

他常说:“只要有饭吃,我就画画”。 40多年来,他几乎从没有看过电视,他不会玩牌、不会打麻将,没见他穿过一身名牌,吃过一次山珍海味,更没有买过一次营养补品。为写生他去过无数次的泰山、黄山、庐山,桂林山水、太行山脉已有上百次的登临。而真正的旅游一次也没有, 常人的享受他一样不追求,但他没有一天放任过自己不学习,不画画。所以,了解他的诗人尧山壁说:“一头扎进大山的怀抱,几十年如一日,不论春夏秋冬,走遍千山万壑,写生、悟道,领会造化的玄机,捕捉美神的风采,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抒情,点点滴滴积累发现和想象的实力,分分寸寸,使自己的手接通上帝的手,不知不觉人与艺一同羽化成仙”。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秉正的老伴感叹地说:“嗨,别提了,他对自己的事业(指写生与诗书画)现在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家里事、外边事什么也不问不管,连他自己的穿衣、吃饭都乱了分寸,起来一天就是写生、写生、石头、石头、龙岩大峡谷、龙岩大峡谷,真拿他没办法,诗书画成了他生命的全部,我看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都动摇不了他,我算服了”。

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把写生中别人不能忍受的苦,生出了奇趣,请看他的写生有感:“水墨写生是离开温室走入荒芜的作业行动。把画案搬进深山老林,和无人问津的地方,没想到前几天写生不顺当,真是天下雨地刮风,一时浑身上下冷如冰。天晴了,暖烘烘,到中午,脑袋晒得直发蒙好像那火炉烤烧饼。蝇子餐,虫子叮,头顶纷飞大马蜂,嗡嗡嗡,嗡嗡嗡,不愿听来也的听。蚂蚁爬到画板,翻遍胳膊穿过胸,用嘴吹,用手哄,赶不完,捻不清,一拔弄,手一松,毛笔掉进了大窟窿。玩笑开的真不轻,叫我怎能画安生”。硬是把艰苦的写生生活过成了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态。他还写道:“当我迈着轻松休闲的步履行走在无边无际的榆林红崖之间,活生生的大自然景观在我们眼前不停的晃动,我不时的伸出手来,抚摸着阳光,抚摸着空气,百花为我送香,流水为我歌唱,清风为我欢呼,白云向我招手,鸣禽向我祝福,可以发疯,可以狂叫,成了一个天也管不了,地也管不了的自由人,画中人,真正的画中人。在这样优美雅致的环境中画出来的画,能不“新”吗?能不“真”吗?,能不“神”吗?“不想画时笔不走,灵感来了笔拽手”。真正的文人画就是传神写意,畅怀抒情,随心而去,无法无天,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从不讨好任何人,忘天忘地的无我境界了。他一进入太行山则精神振奋,激情四溢,他一登上嶂石岩则才如泉涌,欲罢不能。因此,中国著名作家忆明珠说他:“李秉正先生善山水,笔墨华滋,逸趣横生,是可与山灵对语者”。他作画时的境界,已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达到了郑板桥画竹时“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的境界。他的每一幅画,每一首诗都是从心底里长出来的,从肺腑里流淌出来的。他把自己的精神和志向,铸在了《李秉正之歌》里:诗如叠浪总难平,写画疯来早有名。我本无能才更少,苍天赐予许多情。”。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二、今朝去哪最高峰

“寂寞任嗔僧,痴居静壑中。今朝思阔远,去那最高峰。”这首诗是他写生泰山时所发出的感慨,那洋溢在字里行间的诗情.无不流露了他的文化修养和对他自己人生的惆怅和回忆。同时也凝聚了他不断的艺术追求和即将实现理想的豪迈情怀一“去那最高峰”。表达着这位久居困苦生活的画家攀登最高峰的雄心大志。

1999年在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画展取得了很大成功,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如:刘勃舒、邵大箴、邹佩珠、翟墨、张士增等给与了他高度的赞赏,被当时的新闻界称为“环保画家”。画展结束后有位经营书画的老板,十分看好他的画,想拿出100万元让他为其画3 年画,被他当场谢绝。明确告知:“我画画压根没想挣大钱,用100万买断我的作画自由,完全成为商业行为,我不能干!”他始终坚持不卖画,也很少参加各种笔会和展览,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诗画上了。 有人认为他不合时宜。不食人间烟火。他以诗言志:《铸心歌》:欣然写我自家图,不做他人笔下奴。任你嗔言和妒语,新风一出古今无。他身上一直保持着中国农民那种纯朴善良、聪明勤劳的品格和中国古代书画家那种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良好心态 。他从未有社会上那种浮躁不安情绪和急功近利的行为。他把画画、写字、作诗看成是一种纯洁而崇高的事业和人的灵魂的净化剂。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他对自己恪守三条原则:一不受金钱诱惑,二不受外界干扰,三不受古人、名人的约束。面对着社会上很多画家,认为只能学古人,却无法超越,不知道中国山水画的出路在哪里,感到迷茫时。他却在深深地了解了中西方的文化后,产生了高度的文化自信,他深信中国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有前途。不能只拘泥于对古画的临摹上,学其精神理念,不习其形象痕迹。师古人,不拘泥古人,按着齐白石老先生的那句至理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路子走。要有自己的创新发展,才能让中国画发扬光大。

他在50多岁时,游历太行山脉被河北省赞皇县嶂石岩的赤壁丹霞、万丈红崚的砂岩地貌深深吸引,就此扎下根来拼命的写生。在那里每年一住就是五六个月,后来又去河北井劲县砂岩地貌锦山、山西昔阳县砂岩地貌的龙岩大峡谷游历写生。20余年来年年都在这些砂岩地貌写生、创作。他写太行,画砂岩,如痴如迷,入情入画,“师法自然,中得心源”,他的水墨写生宗旨是:心愿造化一齐出,写生创作就地成。真实景物加奇想,笔妙意深画如诗。他作画有时就跪在地上,跪在大山的前面。他说:“写生先立德,崖岩当母树当妻,坐赏清流已忘饥。我写嶂石岩每挥染翰墨,总是搬来一块石头当凳子,画完后将其放回原处,还于自然,这叫一片赤心对青天,了却德一番”。他感谢每一座他写过生的山,是它们成就了他的灵魂,他的诗画,他想回报大山:用他的诗文画笔唤醒沉睡了亿万年的太行砂岩地貌的崚崖和石块,令其显现自己的胸怀、特质、灵性、展示她们的自然美。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他说:“我种地是为了生计,而创作是我的终生信仰和寄托”。他画画没有功利目的,也没有任何发财的欲望,他一心想拿出艺术精品奉献给社会和人民。或许是受吴佩衡先生著的《我怎样画山水画》这本书的影响。他认为只有把画作出版成画册,才能系统的流传于世;启迪后人。2005年,他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画册。三年过去了,2008年他的画作有了新的风格、画法,想出版第二本画册。但他知道人民美术出版社出书是很严格的,怕出不成别人笑话他,就没敢告诉其他人,偷偷的和妻子带上干粮到了北京,在人民美术出版社门前几度徘徊,不敢进去,妻子说:“来都来了,不进去怎么能知道成与不成”,在妻子的鼓励下他才敢进去了。2005到2012七年的时间。他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共出了五本诗画册。这在美术出版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几十年来,他以高昂的激情、精湛的笔墨和独特的审美眼光创造了数百幅精美的砂岩画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得到美术界专家学者的认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点赞,形成了独具特色、独树一帜的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到达了艺术殿堂的高峰。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在他写生创作的过程中,是祖国的山山水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给了他心灵的洗涤,开阔了他的胸怀,他是和他的诗书画一起成长起来的。画家邵大箴说:“一个画家要在艺术上真正取得成功,一要勤奋,付出艰辛的劳动;二要天资或天赋,两者缺一不可。李秉正的成功,说明在他身上具备这两种品质 ”。我们的习总书记也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三、我以我笔写精神

李秉正九岁丧母,儿时身体不好,曾得过脑膜炎、肾炎等重病,均化险为夷。这种病痛的经历,成了他挑战自己命运的原动力。平时他以务农为生,种地挣的钱只够养家糊口。为了画画,他不得已曾到天津古文化街倒卖字画,把挣的钱全部买了古今中外画论、画史、画册及经典名著上千册。由于家境贫寒,家里买不起煤炭,整个冬天不生炉火;夏天没有空调,他仍在不足10平方米小黑屋如饥似渴的吸收着精神食粮,有时候不经意的用手向身上一摸,就满手蚊子血。他曾为家庭生活写过一首诗:“为那丹青苦,家财了了空,唯存肝与胆,唱给万君听”。他过的日子,与曹雪芹晚年写《红楼梦》时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相差无几。他在《艺道难》:“翰墨知奇苦,林泉授绝痴。谁怜千滴泪,独泣万行诗”。《志坚歌》 :“回眸坎坷几多年,舍利抛名志未迁。日日痴求新画样,催余百遍走青山。”。记录了他不屈不挠,向命运挑战,苦难中开花的日子。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作品即人品,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民的高尚品德和艺术才华,可以看到中国画坛的正气和力量,可以看到中国诗书画繁荣发展的美好前景。就让我借用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的一段话:“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来为这篇文章做结束语吧!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不易、疾苦、和无奈,对劳动人民有很深厚的感情。每每借用他的画、他的诗为平民百姓呐喊呼吁。他借助路边的一簇小花,写到:“抗旱斗风沙,坚贞敢自夸。经年无滴雨,我也要开花”。看到深山路旁的一朵朵野菊花昂然挺立,他默默注视着若有所思:“心孤性冷住深山,不度名关与利关。自作金团还自赏,清颜岂肯买人间”。抒发着他对卑微生命的悲悯和呐喊,在他的画中,有很多被别人认为不可入画的小山丘 、灌木丛,古人今人不画这些形象,却是他水墨写生画经常表现的东西。这种景观在他看来,却是最为自然,他说:“这些灌木丛,像那一群质朴憨厚的老百姓他们一个个用那渴望与乞求的眼光和神情看着我。盼望我立刻为它们,张态扬容,写姿画像。它们知道遇上了一个忠诚的画家,平等的画家。能可怜他们的画家。”,他说:“等百年以后,人们在欣赏诗画时,不仅能看到艺术之美,更能看到中国农民的精神”。

他除了对农民有一种天然的悲悯,还有艺术家的担当。到嶂石岩、龙岩大峡谷写生时,都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他看到那里的农民很穷,日子特别苦,他就想这真是拿着金饭碗要饭吃,不能浪费了这么美丽的大自然,我要用我的诗画赋予太行砂岩地貌以文化内涵,让沉寂了二十亿年的大山活起来,让更多世人了解这里的美景,来这里旅游观光,给这里的农民带来收入,让他们早日实现小康。他想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文化启迪人心,以文化弘扬正能量,随着他的知名度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2006年他在龙岩大峡谷的三教河村建立了“砂岩画派写生基地”。并在龙岩大峡谷的石壁上,自己出资书写了大型石刻《思德》和《根》,他认为在物质生活已经富裕了的现代社会,更应该重视人的道德教育,提示自己和人们不忘根本,不忘初心。他说:“我的诗画艺术,砂岩画派、砂岩诗风是来自嶂石岩地貌。那么,我的这些砂岩文化,再回归服务于太行砂岩旅游业,就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最近,他想在太行砂岩地貌区域内建造一座赞颂红崚山的自作诗碑林,赋予大自然文化味,形成——“太行砂岩地貌文化。”也是他创造的太行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目的,我们祈盼他的梦想早日实现。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我以我笔写精神 ——记砂岩画派和砂岩诗风的开拓者李秉正 | 艺术评论

人常说“十年磨一剑”他却用了40多年的时间磨剑——实现了他朴素的愿望:为农民争口气。凭借令人惊异的毅力,视艰难困苦若无物的勇猛和“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执拗。李秉正开掘、张扬着天赋的性情与才华。他的艺术成就鲜活证明着一个来自底层的、常常被忽视或者低估的灵魂,可以放射出多么璀璨的光华。河北出了个李秉正,全国农民扬眉吐气。

相关文章

  • 陈履生:读书匮乏是美术界的癌症与顽疾[图文]
    陈履生:读书匮乏是美术界的癌症与顽疾[图文]

    李可染和关山月、黎雄才、杨善深南北地域之间差异越来越小,但艺术间的交流碰撞还是很必要。12月6日,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在广州成立,一场名为“南来北往”的学术研讨会也同期召开。“我们还是提倡要读书,尽管读书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读书解决不了江湖化问题,但不读书真的不行”……12月6日,一场名为“南来北往”的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谁知开会伊始,专家们便将话语聚焦在了“主流画坛江湖”与“国画家要读...

    134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张宗彪书法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张宗彪书法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张宗彪:1941年生于陕西永寿。毕业于西北大学,供职于咸阳师范学院。书法教授、国家一级书法师、国家一级艺术大师、中国国宾礼艺术家。现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咸阳分院院长、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顾问、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名誉主席、人民日报人民艺术鉴赏中心名誉副主席、 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新文...

    156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爱新觉罗文嘉谈宫廷画——“用情感,绘艺术”[图文]
    爱新觉罗文嘉谈宫廷画——“用情感,绘艺术”[图文]

    据业内人士分析,传统书画近几年的价值已经到达一个峰值,艺术市场又开始重新梳理,爱新觉罗氏宫廷画派以“严谨华贵“、”富丽堂皇”特质已经达到市场的认可,相信再过很短时间,爱新觉罗氏皇家宫廷绘画将是中国当代艺坛的价值新传奇。为此,小编特别采访了有着”中国当代皇家宫廷画第一人“美誉的爱新觉罗文嘉。爱新觉罗文嘉爱新觉罗文嘉,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家溥松窗之女,末代皇帝溥仪嫡亲侄女,自幼受其叔伯溥佐、溥儒、溥雪斋...

    857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安藤忠雄:竣工后 建筑就有了生命[图文]
    安藤忠雄:竣工后 建筑就有了生命[图文]

    “安藤忠雄世界巡回展中国北京站·青春”海报   文筑国际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最出名的应该是它那面彩色玻璃墙,没有光的时候平平无奇,可是当阳光照射在上面的时候,整个美术馆大厅无论是地板还是墙面,都会幻化出彩虹的色彩。这里,正在举办以“安藤忠雄:青春”为名的大型展览,“光”一直是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最看重的元素,我想他选择这个展馆应该不是偶然。“打造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呈现的空间”在展览入口的地方,一个...

    160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单霁翔:石狮文化遗产保护大有可为[图文]
    单霁翔:石狮文化遗产保护大有可为[图文]

    记者:这几年来,在您的带领下,普通老百姓对故宫刷新了认识,北京故宫也似乎没有那么“高冷”了,甚至变得有点“萌”。新时代下,如何采用新的手段加强文物传承发扬,让更多人感受文化力量?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多种方式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多年以来...

    175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他创造了极少主义的亿元神话:卢齐欧•封塔纳[图文]
    他创造了极少主义的亿元神话:卢齐欧•封塔纳[图文]

    卢齐欧•封塔纳“弄出一个洞,打破了画布的空间,好像在说:至此我们可以自由地做我们喜欢的了。”——卢齐欧·封塔纳卢齐欧•封塔纳:“我创造了无限的一维”卢齐欧·封塔纳(Lucio Fontana,1899-1968)于1899年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他的父亲就是一位雕塑家,封塔纳幼年时在意大利度过。1905年,封塔纳回到阿根廷工作。1928年,他返回意大利,就读于米兰的布莱拉艺术学院。1930...

    88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杨飞云常用夫人当模特 受祖父辈走西口影响大[图文]
    杨飞云常用夫人当模特 受祖父辈走西口影响大[图文]

    杨飞云《爷爷与孙女》集结了画家杨飞云、朱春林、王殿华,以及杨飞云太太芃芃等人作品的《心灵与诚实》学术交流展于3月17日至4月5日在中国油画院展出。本次画展共展出160幅作品,多数是画家近期新作。昨天,杨飞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夫人芃芃是他最常用的模特,作品中充满东方古典气质的美女形象,都是从她身上挖掘出来的。>>新作创作动力是内心的感动持续到4月5日的《心灵与诚实》学术交流展,参展艺术家是...

    1812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让文化遗产更多地走进当代生活[图文]
    让文化遗产更多地走进当代生活[图文]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回望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我们深切感受到,考古工作者们用心发掘的文物,正在以越来越丰富、新颖的方式“活起来”,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从三星堆考古直播成为全网关注的热点,到“95后”视频博主手工“复原”三星堆金面具、金杖;从《唐宫夜宴》《中国考古大会》等电视节目火出圈,到“博物馆+剧本杀”备受年轻人追捧……文化遗产更多地走进当代生活,为我们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和文化自信的...

    184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岁朝图》今昔:画家为何爱此画题[图文]
    《岁朝图》今昔:画家为何爱此画题[图文]

    图1 北宋赵昌《岁朝图》自有清以来,文人尤爱画《岁朝图》。岁朝图题材本身的美好寓意对作者读者毫无疑问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对于画家,题材的相对丰富与表现手法的相对自由,他们对岁朝图的热衷也就不难理解了。“岁朝”,指农历正月初一。《汉书·五行志》讲“岁首、正月、朔日,是为三朝”(即“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后汉书·周磐传》中有“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的记载。“岁朝”是一岁之始,其称谓...

    52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中原书坛不老松 85岁的书法家袁鸿典印象[图文]
    中原书坛不老松 85岁的书法家袁鸿典印象[图文]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书法艺术之花处处绽放。10月15日,85岁的商丘籍书法家袁鸿典先生,将亲笔书写的“大汉之源”横幅,赠送给2018中国永城国际万人徒步大赛组委会,预祝将于11月11日举办的2018中国永城国际万人徒步大赛圆满成功!“大汉之源”四个大字功力深厚,遒劲有力。不但显示了书法艺术与体育赛事的相互融合,也体现出了此次徒步大赛的主题。近日,在河南省商丘市文化路一处小区里...

    68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生命的锦绣——读柯桐枝的花鸟画作品[图文]
    生命的锦绣——读柯桐枝的花鸟画作品[图文]

    作者:汪晓曙(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主席)著名中国花鸟画家柯桐枝先生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画展在长沙李自健美术馆拉开序幕。柯老为这次个展准备了148件绚丽多彩的花鸟画佳作,布满了李自健美术馆C区的四个大展厅。画中所呈现出来的千姿百态,把人们带进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春天。走进展览大厅,犹似春风拂面,香飘四野,洋溢出一派沁人心脾的生机与灵动。这些作品,是柯老精心挑选出来的精品力作,集...

    899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当代书画为何难获顶级藏家青睐[图文]
    当代书画为何难获顶级藏家青睐[图文]

    当代书画为何难获顶级藏家青睐在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嘉德夜场两件亿元拍品拍出,再次证明精品市场对于顶级藏家的吸引力。从2009年至今,书画市场的“亿元时代”走过了七年的历程,期间产生了30余件价值过亿元的作品,作品全部出自古代或近现代大师的手笔。反观当代书画,却难在市场有所作为。有专家指出,当代所谓的“大师”、“名家”多为炒作出的产物,名气是一时的...

    64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在三件拍品中窥探疫情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图文]
    在三件拍品中窥探疫情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图文]

    第二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正在进行中,上海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以“全球艺场,上海时间”为主题,举办第二届活动。疫情之下,2020年的艺术品市场到底受多大影响?由于一个年度词汇“不确定性”,我们不妨分时间段来分析一下影响有多大。2020年三四月间,全球所有的春季拍卖被一再推迟举办,疫情面前,艺术需求只能被搁置。2020年6月底,纽约苏富比首次试水线上艺术品拍卖,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在中国,...

    145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街头艺术家班克斯在你家墙上涂鸦之后会发生什么[图文]
    街头艺术家班克斯在你家墙上涂鸦之后会发生什么[图文]

    没错,就是去年那位在拍卖现场自毁作品的不羁艺术家。当他把涂鸦绘在房子上,有人在售房时遇到了巨大困难,有人不得不把整面墙拆除……上个月,伊恩·刘易斯(Ian Lewis)位于塔尔伯特港的车库墙上出现了班克斯(Banksy)的涂鸦。在此之后,他发现自己为了保护这个艺术品不被偷走或损坏,正面临着“一场压力巨大的”斗争。在这篇文章里,四个人分享了他们“被班克斯选中后”各种不同经历。“看房的人说:‘虽然...

    512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收藏家的风骨与宿命[图文]
    收藏家的风骨与宿命[图文]

    郑克峰拍场4P:收藏家的风骨与宿命——保利拍卖10周年大展之重点文物探析文/郑克峰 编辑/陈盛娥人物名片>>>郑克峰,北京美轮博物馆馆长,从事中国古代家具收藏与研究20余年。2015年已经接近尾声,又到了一个阶段性反思总结的时刻。6月初,保利拍卖在北京农展馆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10周年文物大展,在一间灯光幽暗的小型展厅,我们看到了保利今次安排的一个重要展项:王世襄 俪松居旧藏“大明万...

    98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