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铨作品《你是哪个维度的生命》(上)和《狂心顿歇》(下)
看到当代艺术家海铨的作品,一种沉静的力量会感染你,从静物画到人物画都有一股修行者般的静气,这在血脉喷张的当代艺术圈,显得另类和可贵。
海铨说激情地宣泄是艺术的一股力量,但收摄感官刺激后,还有另外一种力量,是沉静的力量,那是一种更高级的精神体验。海铨选择了在后者中探索。他说当下激情已经被滥用,已经变成散乱的亢奋,带着人性堕向无明,现在需要清醒的头脑进行反思。在这样的观念下,海铨创作了很多人像和静物作品。作品里经常会描绘儿童和年轻男女的脸,有时一张脸几乎占满了整个画布,脸上没有明显的表情,是一种静默的姿态,但隐隐有一股倔强的力量。他说他不喜欢表情激烈的脸,说那是一种被命运裹挟的脸。他喜欢沉静的脸,认为那才是有希望的脸,这样的灵魂才有可能跳出局限。
海铨的作品很内敛,他如古代文人一般避免着散乱的气息充斥画面,无论从技法上还是情绪上都在做减法,减去一切多余的信息,最终凝聚了一股抽象的力量,清除了散乱的气息。
面对海铨作品如同反观自己,或许是触发了观者的赤子之心,悲悯之心,一种隔绝的超越现实的意识瞬间清空了头脑,一种无以名状地安定、自省、澄明在此刻生发,似乎提升了人性的感知,或是说回归了人性的感知。
海铨与系列作品《你将以何种姿态走过人间》
无论西方绘画还是东方绘画,人物画最难画好,画得太逼近现实,容易流俗;太简单放逸,容易粗野。幸好,海铨的绘画避开了这些习气,他如修行者一般,清醒的观看,冷静的思考,追求着自性的静穆。他的绘画于具象中蕴含着抽象的意象。从技法层面上研究,海铨作品并没有着力于再现现实,而是更注重作品中微妙的气氛与气息的表现。画面消弭了情节,情绪也几乎被清零,意义和无意义在这里握手言和了。纯色简化的背景把物像抽离现实之外,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意象。高度概括的描绘对象,清除了细节的干扰后,呈现出一种绘画原始的力量,对象仿佛被置于广阔的虚空当中,带来了一种宁静的力量,这与东方哲学其实是一种暗合。
今年,海铨新创作了一系列人像作品,取名《你将以何种姿态走过人间》,单纯凝练的形象把人带入冥思的氛围,面对画中的形象就像面对一个个灵魂的拷问——“你是诚实的吗?你在胡闹吗?你找到自己了吗?你将以何种姿态走过人间?。。。”这种立意,扩宽了人的思维格局,把人的意识带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界面上来反观自己,使人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灵魂出窍,清醒地认知自己。
海铨说他希望每一个人在短暂的一生都能找到自己,以一种自己期望的姿态走过人间。
海铨与系列作品《你将以何种姿态走过人间》
艺术家自述
年轻时觉得人生漫长,其实是被见识局限。人生须臾便了,与朝生暮死的蜉蝣无异,苏东坡就曾感叹人生若“寄蜉蝣于天地”。人生短暂但又难得,肉身已成,六根俱全,心脑伶俐,在这短暂的生死里还是有机会跳脱自身的局限,清除习气,给自己换一境界。
那你如何面对这个线性的不可逆的人生呢?你将以何种姿态走过它?世事无常,你也无常,闹剧连连,昏昧始终,这需要你在少数异常清醒的时刻,收敛杂念,排除周遭变量的干扰,真诚的面对自己,拉大时空的格局,在此时,你可能找到自己,未找到,也不要急,你会在终点等你。
画画时我不喜欢表现带有明显情绪的脸,那如果不是一种表演,就是摇荡性情后的散乱,或是激情的荷尔蒙。我喜欢描绘沉静的脸,我觉得只有看到沉静的脸才能看到希望。沉静的脸庞下,是一颗反思的灵魂,反思带来希望。
我尝试去除绘画中多余的表现力,使绘画以一种坦诚有力的面貌呈现。绘画某种意义上是画给别人看,是把自己的内在展现给别人看,你真诚与否决定了你作品的力量。
绘画最终其实还是画给自己看的,是你面对自己内心的一面镜子,如果你不真诚,就是在骗自己。
面对自己的作品,描绘着对象,其中那种坦诚宁静的力量触动了我,我即收笔。此刻我知道,一面人性的镜子已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