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濑户内海艺术节教你如何艺术地栖居[图文]

时间 : 04-21 投稿人 : 谊谊 点击 :

濑户内海——位于日本本州、九州和四国之间狭长的海域及海域上星罗棋布的岛屿,近年来渐成全球“网红”地,不是因为沙滩、海水,而是因为自2010年始三年一度的濑户内海艺术节。艺术的滋润,使得本已工业污染及老龄化严重的海岛展现出勃勃生机。

濑户内海艺术节教你如何艺术地栖居 | 艺术百科

2019年濑户内海艺术节前不久落下帷幕,在这个行至第四届的艺术节里,艺术的烈焰已从直岛、丰岛、女木岛、男木岛、小豆岛、大岛、犬岛蔓延到沙弥岛、本岛、高见岛、栗岛、伊吹岛、高松港及其周边、宇野港及其周边,涵盖12个岛屿和2座港口城市;整个艺术节时间跨度长达半年以上,分春、夏、秋三期;全球的艺术家、设计家、建筑家以及文艺爱好者们都来了,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传统风俗和文化风情为主题,在濑户内海的主要港口和岛屿上进行创作。这种浓烈的艺术氛围,让来到这里的人们能够体悟到一种源自艺术的“幸福生存”。

蝶变是如何发生的?濑户内海众多岛屿上至少可以看到这样三种不同的思路,给了人们颇多启示。

名家效应带火直岛

草间弥生的红、黄两颗大南瓜作为直岛最具代表性的展品,矗立在港口码头和海边T字型突出的堤岸上;由安藤忠雄改建或设计的建筑则遍布于直岛的各个角落:Benesse House、地中美术馆。而谁能想到,今日文艺气息浓厚的直岛在几十年前是工业污染的重地,至今还能看到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冶炼厂一侧岩石的破坏。

改变,从1987年开始。那一年,富商、艺术收藏家福武总一郎的父亲去世。他从繁华的东京回到家乡濑户内海的冈山县,并立志了却父亲在直岛建露营基地的遗愿。开着自己的游艇畅游濑户内海诸岛,福武总一郎除了体验到了在东京无法比拟的自然、平和与历史积淀外,也为濑户内海的现状感到担忧。这里曾是日本海上运输贸易的中心,来自中国和朝鲜半岛的人们穿过濑户内海汇集在这里。然而,二战战败后,工业制造带来的污染使岛屿逐渐失去了生活的乐土:直岛、犬岛的炼钢厂飘出的二氧化硫烟气造成了公害,丰岛则几乎成为了大量工业垃圾的坟墓,大岛更原本就是用于隔离麻风病人的“疗养院”……这些现状促使福武总一郎决定为家乡做些什么。最终,他斥资买下直岛的一些土地,从试着为孩子们建立一个国际野营基地开始。直到1992年Benesse House开张,他的重心开始转为艺术事业。2006年,福武总一郎应邀担任越后妻有第三届大地艺术节的总策划人,并在秋季艺术节之后,正式委托通过大地艺术节结缘的北川富郎共同主办濑户内海艺术节。

从担任野营基地的顾问开始,来自大阪的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就频频接过福武总一郎抛来的橄榄枝,与直岛结缘。地中美术馆是安藤忠雄继Benesse House后设计的又一个直岛地标建筑。因收藏有莫奈的两幅一组两米高、三米宽的《睡莲》,福武总一郎下决心建造一个美术馆。美术馆所在地曾是流沉式盐田,这座建筑的大部分都埋在地下,所有展厅都依靠自然光照明,山坡上可以看到美术馆大小、形态各异的窗户。

濑户内海艺术节教你如何艺术地栖居 | 艺术百科

从地中美术馆售票厅也是岛上交通中转枢纽出发,沿着山坡走便可看到一小片花丛和睡莲池塘——莫奈睡莲池的风景,继而可以看到美术馆大门,安藤忠雄特色的清水混凝土建筑掩映在绿树繁茂之中。踏入低调而朴实的大门,穿过一条狭长而昏暗的下沉甬道,方可进入美术馆内部,豁然开朗。馆内的不同展厅会让观者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尽管无数次从网络图片上看到山坡上美术馆那些对应着不同展厅的几何形状的窗户,在美术馆中行走,却只能从头顶露出的日光中想象先前的图像,拼凑起整个美术馆的形状。莫奈画作的展厅通过天窗将自然光引入,纯白的空间里,地上铺满磨成圆角的白色马赛克,当你换上参观专用的白色皮质拖鞋进入这个白色方盒子时,能够感受到阳光从三层天花板倾泻而下,莫奈晚年创作的巨大《睡莲》呈现出静谧的美感,时间和空间融合成永恒的艺术之美。美术馆中多是一件展品一个空间,自然光随不同时间的变化也为每个展品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更有着中国园林中“步移景异”之美。正如福武总一郎说,建造这座美术馆的想法是,想把观看绘画的主动权完全交给观众,让他们自己欣赏和感受作品。行走流连于展厅之间和走廊中,看着墙上由于时间推移日光变化形成的不同影调,抬头从这些窗口看到云卷云舒,或是偶尔经过的飞鸟,这些与自然息息相通的艺术作品于观众而言不仅是单纯的美,更有深切的感动。

传统手艺复兴小豆岛

小豆岛是日本最早种植橄榄树榨橄榄油的地方,以盛产橄榄闻名。靠近草璧港附近的橄榄公园,至今还是岛民庆祝秋收的场地,也是小豆岛的打卡圣地,靠海的缓丘上橄榄树沿坡而种,随处亦可见希腊风车。小豆岛土庄港的地标是韩国艺术家崔正化的作品“太阳的赠礼”,这是一件由橄榄叶编织成花环形状的雕塑,叶子上雕刻着岛上100个孩子关于未来的梦想留言,阳光下,人们仿佛可以看到每一片美好的梦想都在熠熠发光。

濑户内海艺术节教你如何艺术地栖居 | 艺术百科

比起直岛的“明星光环”,濑户内海艺术节在小豆岛上的呈现更加接地气。由于除了橄榄种植外,岛上从江户时期开始大豆种植和酱油制作,以丸金酱油出名的酱油博物馆正是了解这些古老手艺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传统酱油的制作过程,甚至可以了解到从最初的纯手工艺压榨到机器压榨的全过程,甚至还可以看到多年来为酱油设计的海报。自然,小豆岛的艺术作品也更侧重传达手艺人的思想。来自中国宝岛台湾的王文志的竹艺建筑《小豆岛之家》2010年和2016年分别在此呈现。这件作品搭建在小豆岛长年盆地积累形成的壮美梯田中,14位竹艺的能工巧匠用大约5000根竹子在40天内搭建起高14米附带四座小塔的大圆顶建筑。这个圆顶建筑既可举办演奏会,也是人们休憩的好地方,在夏季艺术节中尤其适合纳凉避暑,建筑物之间轨道似的通道也是孩子们嬉戏的乐园。当《小豆岛之家》要被拆除时,当地自发为其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告别会,节目中还包括当地幼儿园小朋友讲述自己在这里玩耍回忆的开场白,足见岛民对它的喜爱。而由武藏野美术大学草编艺术组创作的《稻草艺术》,用收割下来的稻草制作的大型立体艺术品亦非常震撼。这件作品特别为当地创作,在策展人看来是“只属于那片土地的唯一一件蕴含强烈诉求的作品”。世界各地的观光者来到这里观赏作品时,当地的老奶奶涂上口红,老爷爷穿戴整齐,会滔滔不绝地讲述作品,讲述岛的历史和文化,也为岛屿带来生机与活力。公共艺术作品与环境在小豆岛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敬畏记忆重生大岛

在濑户内海艺术节上,我们还能看到一个特殊的岛屿,那就是以艺术的方式重新激活渐被历史遗忘、曾用作隔离麻风病人的大岛。

大岛与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第一部长篇小说《岛》中描写的希腊克里特岛和斯皮纳龙格岛有些类似。它们都有温暖的海风,湛蓝的海水,但同样长期以来都被用作隔离麻风病人。大岛上的居民因患上麻风病而被送到这里,由于疾病受到莫须有的歧视,进入隔离设施后只能用假名,死后才能在骨灰盒上写上自己的真实名字,并且还要接受解剖。这样的隔离始自百年前,直到1996年,“麻风病预防法”被废除,这里的病患才得以重返故乡。目前生活在大岛上的岛民不到80人。他们在肉体承受痛苦的同时,还想方设法把这座岛屿建设成为温暖的家园。

濑户内海艺术节教你如何艺术地栖居 | 艺术百科

正因如此,今天我们在大岛邂逅的公共艺术作品,有着当地岛民特殊的生存烙印。艺术家创作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作品让外界消除对岛民的偏见,而岛民更希望将自己的生活如实传达给外界,于是有了“温柔艺术项目”。让人们愿意接近这样一个特殊的岛是第一步。例如,“caféSHJIYORU”在大岛创办起来,用岛上的土制作陶器装上岛民自制的“六宝烧”甜点加以售卖。《海上树精》分享的则是岛民的这样一种心情——从完全封闭被隔离到允许海钓、可以第一次离开大岛时难以名状的喜悦,岛民参与艺术节之初,首先想到的就是举办船展,在展示时还特在地上挖了个大坑,便于人们更多地看到船底部分。印刻着岛民惊恐与悲伤记忆的解剖台在1996年“麻风病预防法”被废除时由岛民推入大海,而在2010艺术节开幕前夕,岛民自发将其打捞上岸。解剖台最终被放置在展览馆前,与便于病患生活而创造出的各种自制工具和资料进行展示的《连接的家、大岛资料室》一起,无声地向世人讲述大岛不堪回首的过往,也以艺术的方式治愈着岛民那颗曾被遗弃的心。

濑户内海艺术节教你如何艺术地栖居 | 艺术百科

“我们认为要对始终坚守海岛的祖先感恩,帮助生活在岛上的人重新找回自豪,并以此为基础再造海岛的未来。”濑户内海艺术节策展人北川富朗曾这样说到发起这个艺术节的初心。在他看来,这个艺术节始终应该是为当地人举办的,“我想看到老爷爷、老奶奶的笑脸”。确实,生活在这里的岛民很少被艺术节所打搅,反而因为对三年一次的艺术节有所期待,会在这1000个日日夜夜中以参与者的身份为下一届艺术节准备些什么,可以说正是以艺术之名幸福生存着。如今在中国,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而如何以一种公共艺术的方式使乡土文化获得新生和重构,值得我们深思。我想这一切都必须源自对乡土的一种敬意,就如濑户内海艺术节对大海的敬意,对自然葆有敬畏之心,对土生土长的乡土怀有敬意,才会在这片土地上催生出独有的艺术,也会让更多的人以艺术之名幸福生存。

相关链接

全球各地艺术带来了这些蝶变

◆一个文献展激活险因战火而尽毁的德国小城

今天被誉为“展览界奥斯卡”的卡塞尔文献展,60多年前只是一次小规模展览。二战战败后,德国卷入“冷战”,艺术家们希望通过艺术来重塑东德与西德的文化认同。1955年7月15日,时值德国战败十年,德国建筑师、画家、设计师和策展人阿诺德·博德在冷战时期东西德交汇之处的卡塞尔创办了卡塞尔文献展。首届文献展的主题为“20世纪艺术:1905-1955年的绘画、造型艺术和建筑”,主要目的是让纳粹统治下被压制的重要现代艺术作品和文献重见天日。主题为“对现实的质疑——今日图像世界”的第五届,被认为是卡塞尔文献展的重要转折点,抛开传统艺术展以年代、派系或地域为策展依据,大胆引入装置、观念、行为等艺术形式,强调理论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艺术和社会、个人的关系。自此每五年一次、每次为期100天的卡塞尔文献展,使得这个位于德国中部,人口只有25万,险因战火而尽毁的小城,成为了当代艺术的圣地。五年一次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潮,把卡塞尔从宁静带入喧闹,像是一场狂欢的盛会。文献展举行之日也成为了整个城市的节日,整个城市都弥漫着当代艺术的气息。城市的主要场馆都用作卡塞尔文献展的主要展场:弗里德利希阿鲁门博物馆、文化火车站、文献展厅、桔园宫、宾丁啤酒厂等。

◆一个艺术节使中国的黔东南古城焕发新生

我国贵州锦屏隆里古城被誉为苗侗地区的“汉文化孤岛”,保留和传承着古朴的汉族传统文化,徽派建筑在黔东南众多侗族建筑中独树一帜。自2016年起,这里开始举办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到了第二届,为了能让作品与当地生态文化更好地紧密结合,艺术节采用艺术家驻地创作的方式,纳入了一些既有当代语境又体现地域文化,并且能长久留在隆里的作品。例如,美国艺术家Lau r a在河边建了一座弯曲的墙,墙上镶嵌了很多玻璃,这些玻璃的形状灵感来源于隆里古城路面的鹅卵石。德国艺术家Ma r t ain对古镇中春联、门神一类的形象很感兴趣,将这些中国传统符号抽象成一个个形象,分布在古城各个角落。如今每年深秋,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聚集在此,驻村酝酿创作自己的作品。隆里国际新媒体艺术节使这个黔东南古城焕发出了新芽。

◆一件互动雕塑改变了孟加拉国希莱特市的社区

今年的国际公共艺术奖评选中,有一件来自孟加拉国希莱特市的互动雕塑作品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这件作品名为《罗可雅》,以孟加拉国女性教育先驱罗可雅·侯赛因的名字命名。作品创作始于2015年,波兰的艺术家阿瑟曼受到一个艺术基金会的委托来到孟加拉,与基金会和艺术指导一同进行。他们在进入社区实地考察后,最终确定由100名该地区的村民和儿童,以及附近戒毒康复中心的病人们一起来完成这件作品。作品先由戒毒康复中心的病人们与当地的村民、孩子们组成工作坊,一起编织雕塑《罗可雅》竹制的框架,而后,艺术家邀请当地的妇女编织、缝制了大量色彩斑斓、具有民族特色的布料,再把布料搭在竹制的大框架上拼接起来,各种元素的交融碰撞赋予了“罗可雅”全新的生命。这件作品最终完成于2017年,成为桑德尼雕塑公园的焦点,也是孩子们和当地社区居民休憩、交流、玩耍的场所。对于孟加拉国而言,通过社区参与的方式共同创作一个互动雕塑非常新颖。而戒毒所的病人们也在参与中被社会重新认可,获得勇气。

相关文章

  • 不会被放弃的画廊[图文]
    不会被放弃的画廊[图文]

    安塞姆·基弗,《致安德烈•埃墨》(Für Andrea Emo)装置图,罗贝克画廊(Galerie Thaddaeus Ropac),巴黎庞坦,2018。摄影:Charles Duprat,图片致谢罗贝克画廊关于Thaddaeus Ropac1983年,Thaddaeus Ropac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创建了自己的第一间画廊。如今已经拥有了五个不同的空间(萨尔茨堡、巴黎、庞坦、伦敦),每年90多...

    81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清平世界——著名山水画家杜艳作品欣赏[图文]
    清平世界——著名山水画家杜艳作品欣赏[图文]

    杜艳,号扣篱人,山东淄博人氏,一九九八年修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二零一一年入现代工笔画院创作室。现为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淄博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参展成绩:《岁月静好》入选吴冠中美术馆开馆全国中国画展,《承载~2》入选翰墨齐鲁首届全国花鸟画展,《融~系列》入选纪念扬州2500周年城庆丹青扬州全国中国画展,《家园~1》入选2015万年浦江全国中国山水画展,《家园~2》入选2015水墨澎...

    11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贾绍昌和他的漆画艺术[图文]
    贾绍昌和他的漆画艺术[图文]

    艺术简历贾绍昌(字双杨,号石峰,髹园主人),1972年生于河北馆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致公党北京市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客座教授、北京致公书画院艺委会秘书长、全联民间艺术品商会当代艺术漆艺专委会主任。出版:《漆采人生--贾绍昌》,《贾绍昌作品集》,《再创辉煌集邮册》,《漆迹,绍昌漆画集》,《贾绍昌彩墨集》等...

    46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纪念我的母亲 王丽铭[图文]
    纪念我的母亲 王丽铭[图文]

    编者按语:王丽铭在中国美术出版界,可谓是金牌美术编辑了,好多夺得全国连环画大奖的作品,都是由她任责任编辑下获取的。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由许勇,顾莲塘,趙奇等绘画的《白求恩在中国》及《嘎达梅林》,双获全国连环画一等奖。1986年,她获得国务院、文化部授予的全国优秀编辑荣誉奖,名至实归。王丽铭她在多年工作中培养和扶植了一名又一名新人,使他们从连环画作者,成为闻名画坛的著名画家。王丽铭为人谦虚忠恳,...

    151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崔如琢连续五年蝉联胡润艺术榜榜首[图文]
    崔如琢连续五年蝉联胡润艺术榜榜首[图文]

    《2019胡润艺术榜》前十名。胡润研究院胡润研究院28日发布《2019胡润艺术榜》,75岁的国画家崔如琢连续五年蝉联胡润艺术榜榜首,其作品过去一年成交额达8.8亿元(人民币,下同)。据了解,该榜单排名依据为2018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在总成交额前100位的中国在世艺术家中进行排名。其中,崔如琢2017年作《醉雪千山》成为在世艺术家2018年成交价最高的作品,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

    169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中央美院王其钧教授作品欣赏[图文]
    中央美院王其钧教授作品欣赏[图文]

    王其钧,男,1954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为学者型艺术家。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人文社科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东方壁画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海外访问学者、中国园林博物馆艺术顾问。他是集中国画,油画双巅峰技艺于一身的学者型艺术家,既传承了东方绘画艺术中浓厚的美学积淀,又融汇了西方美学构建,全面、多元化的传播中国文化之美。王其钧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

    36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从商场到机场 博物馆无处不在[图文]
    从商场到机场 博物馆无处不在[图文]

    暑期,各地的博物馆格外热闹。有人说,博物馆是城市的会客厅,博物院是一所大学校……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愿意走进博物馆的人越来越多。不久前,一个好消息传来,《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勾画了持续推进我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意见提到:要探索在文化资源丰厚地区建设“博物馆之城”。目前,北京、西安、洛阳等地已不约而同地宣布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博物馆之城”意味着什么?多元的博物...

    1639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南吴北齐” 近现代画坛两座高山[图文]
    “南吴北齐” 近现代画坛两座高山[图文]

    今年是国画大师吴昌硕逝世90周年,齐白石逝世60周年。全国各地围绕两位艺术名家的纪念展览不在少数。吴昌硕与齐白石,被并称为“南吴北齐”。他们何以凭借独具辨识度的艺术语言领时代风骚,成为中国近现代画坛的两座高山?金石是吴昌硕生命里的关键词。几十年的篆刻生涯,这门艺术的美学风格已经渗透进入了他的艺术基因。有故事说,吴昌硕50岁才开始学画。他到任伯年家去拜访,任伯年让他先写两笔看看。吴昌硕在纸上画了...

    867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吴为山:梳理馆藏 活化经典 弘扬精神[图文]
    吴为山:梳理馆藏 活化经典 弘扬精神[图文]

    吴为山经典文艺作品中所蕴涵的思想及智慧,反映了民族的品格和时代的特征,刻载着艺术家的追求和探索的历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论述:“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经典中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强盛的文化基因,“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充满着精神力量,它是文化自信的资本。...

    172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不再避讳商业诉求 全球化时代的新艺术很亲民[图文]
    不再避讳商业诉求 全球化时代的新艺术很亲民[图文]

    2013年在香港维多利亚港展出的荷兰艺术家霍夫曼作品大黄鸭从当年轰动香港的“大黄鸭”,到今夏点燃深圳的“未来游乐园”,艺术正在以一种新的姿态介入我们的生活。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艺术将走向何方?近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做客关山月美术馆“四方沙龙”,解析《全球化时代的新艺术》。他用大量的实例证明,今天的艺术不再惧怕表现美,不再拒斥技术合作,不再避讳商业诉求,今天的新艺术,将借助美的普遍性,寻求跨...

    199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刘德扬(组图)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刘德扬(组图)

    【艺术简历】刘德扬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蜀都书画院顾问成都诗婢家画院院长四川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四川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民建中央画院四川分院顾问成都当代工笔画研究会副会长西南财经大学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成都文理学院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成都市城市美学研究院智库专家、研究员《四君子图》136×34cm×4 四川省委省政府金牛宾馆特选收藏砚边话语·刘德扬一点芳心只自...

    73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华人收藏圈掀起“常玉热”[图文]
    华人收藏圈掀起“常玉热”[图文]

    一张画,不卖个几亿,都觉得卖亏了,这就是常玉给我的印象。他绝对是近两年拍卖场上的当红炸子鸡,尤其在去年,两个月内两破世界纪录。2020年上拍的常玉作品中,也已经诞生了4件过亿元拍品,总成交8.057亿港币,隐隐有赶超赵无极之势。常玉(1895-1966)裸女、花卉和动物,是常玉创作的三大主题,不仅代表三种描绘对象,更反映艺术家三种迥异的精神面貌。继201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常玉的《五裸女》以3....

    186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刘玉来:杨先笔墨审美意象[图文]
    刘玉来:杨先笔墨审美意象[图文]

    杨先作品贾浩义(老甲)先生以画马著称于世,其马笔墨的外张力达到了空前。可以说,独创性与强调外张力成了他独树一帜的美学思想核心。而这一美学思想贯穿在他的一切作品,诸如山水、人物、动物中。贾先生的笔墨外张力给人视觉的冲击力是当代画坛中国大写意中最为强烈的。他运笔的迅疾感,强硬果敢感,用墨施彩的浓烈极至感,造型的简括、准确与引发人参与创作之欲望当属前卫。老甲之为老甲自有他一套法在,这法是他独创的。他...

    326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国大师高公博画作,勾起你童年的美好记忆[图文]
    国大师高公博画作,勾起你童年的美好记忆[图文]

    亚太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根艺学会副主席高公博是一位斐声海内外的艺术巨匠,他曾创作了《蓑翁》《济公》《酒不醉人人自醉》《渔湖雨声》《飞天》《同一个梦想》等一批黄杨木雕作品,许多作品被国家重要场所收藏并获全国大奖。他创作的根雕、劈雕、意雕被原国家文化部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许多作品被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选送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影响深远。近年来,他在坚持黄杨木雕创作的同时...

    73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李达[图文]
    艺术先锋人物——画家李达[图文]

    艺术简介李达,男,汉族。1965年生于山东,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中国油画创作研究院副秘书长,徐悲鸿画院北京油画院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北京书画艺术院油画委员会委员,北京油画学会会员,北京一画会会员,中国宋庄油画学会副会长,孙膑画院长.鄄城美协主席,师从北京画院白羽平、马琳先生,军旅画家骆根兴先生。2009年3月油画《母与子》在中国教育报...

    51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