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浅析端午悬挂钟馗像的原因[图文]

时间 : 04-19 投稿人 : 吉祥 点击 :

农历五月五日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五月节、天中节、浴兰节、蒲节、女儿节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从汉、魏以来就盛行于各地,后传播至越南、朝鲜、韩国、日本等亚洲多国。周知的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诗人、政治家和思想家屈原,期间家家户户除了包粽子、悬菖蒲、缠挂各种端午索、饮蒲酒或雄黄酒外,还有挂钟馗画像的习俗。那么,端午时节悬挂钟馗画起源于何时?这时节为什么要挂钟馗图像,有什么寄寓?悬挂的钟馗图像又有何特色?

浅析端午悬挂钟馗像的原因 | 艺术评论

图1《醉钟馗图》金农纸本设色,127x41.5厘米,1759年中国美术馆藏

从“钟馗样”到午日钟馗

翻开浩如烟海的中国绘画典籍,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有关钟馗的记叙和绘画竟会如此之多,擅画钟馗的名家为数亦非常可观。而关于钟馗画起源,据载最晚始于唐代。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曾言:

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其卷首有唐人题记曰:“明皇开元讲武骊山,岁暮,翠华还官。上不怿,因痁作,将踰月,巫医殚伎不能致良。忽一夕,梦二鬼,一大、一小。其小者衣绛犊鼻,屦一足,跣一足。悬一屦,搢一大筠纸扇,窃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一臂,鞹双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上问大者曰:‘尔何人也?’奏云:‘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梦觉,痁若顿瘳,而体益壮。乃诏画工吴道子,告之以梦,曰:‘试为朕如梦图之。’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笔图讫以进。上瞠视久之,抚几曰:‘是卿与朕同梦耳,江何肖若此哉!’道子进曰:‘陛下忧劳宵旰,以衡石妨膳,而痁得犯之。果有蠲邪之物,以卫圣德。’因舞蹈,上千万岁寿。上大悦,劳之百金,批曰:‘灵衹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徧识,以祛邪魅,兼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胡道静著,虞信棠笔,金良年编:《胡道静文集·新校正梦溪笔谈梦溪笔谈补证稿》,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23-224页)从这段记录可知,素有“吴带当风”之称的唐代画家吴道子奉旨以唐玄宗奇异梦境为依据创作钟馗画,由于创作的作品传神,终获玄宗的称赞。惜真迹未能流传(北宋高承《事物纪原》和明代陈耀文《天中记》也有类似记载),但仍能从唐人题识中感受画面描绘出的奇僻荒诞的情境及生动的人物形象。画面中,背插纸扇、仅穿一只鞋的小鬼刚刚偷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玄宗的玉笛欲逃跑就被闻讯而来的钟馗吓得不轻,只见钟馗头戴巾帽,身着蓝裳,光一臂膀,双足登靴,怒揪小鬼,挖其眼剖开并吞入肚中。这一惊心动魄的作品不仅为沈括赞赏,在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也得到很高的评价:

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鞟一足,眇一眼,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图画见闻志》卷第六·钟馗样)

可以发现,两人记录的钟馗略有不同:郭若虚谈及的钟馗是“鞟一足”,而沈括记述的唐人题识中钟馗则是“鞹双足”,然而内容情节完全一致,说明吴道子画钟馗确有其事。据王伯敏先生考证,吴道子约在716年(开元四年)被唐玄宗召入宫廷,初为供奉,不久授以“内教博士”(从第九品下阶),后官至“宁王友”(从五品下),开元十一年(723年)吴道子奉诏画钟馗,此时他深受玄宗赏识并誉满长安,“无有不知吴生之善画”(王伯敏:《吴道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第8页)。这也难怪,吴道子的钟馗画一经问世,便得到民间的追捧,被人们称为“钟馗样”(《图画见闻志》卷第六·钟馗样)。不过当时的钟馗图像更多地是被作为门神画,所谓“画其像于门也”([宋]高承撰,[明]李果订,金圆、许沛藻点校:《事物纪原》,中华书局,1989年,第427页),且多在岁末。盛唐初期政治家、文学家张说和德宗时代哲学家、文学家刘禹锡就分别在《谢赐钟馗历日表》(《文苑英华》卷586《表》,中华书局,1966年,第3096页)、《为淮南杜相公谢赐钟馗历日表》(《钦定四库全书·刘宾客文集》卷十三,第7页)有“屏祛群厉”“弛张有严”,岁末在门上张贴钟馗图像的记载。薄松年在《门画小史》也提道:

驱邪斩鬼之神在年节装饰始于唐末,延续至明清不衰。开始悬挂于厅堂,小说《平鬼传》中谓:“至今元旦令节,家家画钟馗神像:目睹蝙蝠,手持宝剑,悬挂中堂”。明刘若愚《酌中志》亦记除夕室内悬福神、钟馗等画。(《美术研究》,1982年第1期,第51页)可见钟馗图像在民间作为年节装饰极为盛行,多以“钟馗样”为模本,目的不外是驱恶除邪。

五代到宋元时期,钟馗画均在岁末进行,但唯吴道子“钟馗样”独尊的情况有所改变,出现大胆革新的局面,拓宽和丰富了钟馗画的题材与内容。《宣和画谱》(卷第十六)曾记叙唐灭后吴道子的钟馗画几经流转至蜀后主王衍并发生的一则故事:

(黄荃)十七岁事蜀后主王衍为侍诏。……后主衍尝诏荃于内殿观吴道元(道子)画《钟馗》,乃谓荃曰:“吴道元之画《钟馗》者,以右手第二指抉鬼之目,不若以拇指,为有力也。”令荃改进。荃于是不用道元之本,别改画以拇指抉鬼之目者进焉。后主怪其不如旨。荃对曰:“道元之所画者,眼色意思,俱在拇指。”后主悟乃喜荃所画不妄下笔。

故事中,黄荃没有遵蜀后主旨,而是另作一幅钟馗拇指挖鬼眼的图,与原作一并呈上,蜀后主看后不悦,黄荃道出吴道子所绘钟馗眼色意态都集中于食指而非拇指,蜀后主方悟其道,盛赞黄荃态度审慎。此故事在《图画见闻志》(卷第六)也有记载。我们在感叹黄荃对前人作品的尊重之余,也看到了蜀后主这一改进做法的意图是突破“钟馗样”的束缚。此后,周文矩、李公麟、梁楷、颜辉等也曾对“钟馗样”进行变革,内容扩展到钟馗的生活与家世中,如宋代李公麟的《钟馗嫁妹图》、宋末元初颜辉的《钟馗出猎图》《钟馗月夜出游图》(现藏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宋元之后至清代末,钟馗画逐渐成为被赋予画家思想情志的特定图像,即“并非以描摹悦世为能事,实借笔墨以写胸中怀抱耳”(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49页)。王蒙、钱榖、陈洪绶、华新罗、金农、罗聘、居廉、赵之谦、任熊、任伯年、吴昌硕等都将这种情志发挥到极致。值得注意的是,明代民间钟馗画的创作和使用时间从之前的岁末转变为岁末和端午两个时期。而到了清代,画家画钟馗则多集中在端午而非除夕。从除夕逐渐转移向端午,大抵开始于明清之交,而兴盛于清代。

浅析端午悬挂钟馗像的原因 | 艺术评论

图2

目前最早记录端午悬挂钟馗画的是清代康熙十四年修、二十二年继修的《海宁县志》:“五月五为‘天中节’。……各家贴符于堂,或悬真人、钟馗像以辟邪。”(丁世良、赵放主编:《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中卷中)》,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663页)该文献表明,端午挂钟馗画与天师像和道符是同时存在的,其作用是辟邪。从存世绘画的题跋记录上,林春美先生则认为明代钱榖所画的《午日钟馗》可能为最早的端午钟馗作品。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所著录的款“癸亥仲冬廿日,钱榖写”(《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藏二十四,列朝名人书画,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1969页),

这幅作品创作时间为1563年11月,是用于年初钟馗祈福的。从已知存世的作品来看,明代李士达的《钟馗图》或许是最早在端午前后创作的钟馗画,画面中钟馗穿官袍,登革靴,双手持笏板,双目圆睁,斜眼盯着身前一赤裸上身、仅着短裤、赤脚的小鬼。此画为美国高居翰(JamesCahill)先生旧藏,作于万历丙午年(1606年)端午前一日。据前文所述,此时大多数钟馗画还是作于岁末用以祈福禳祸。

另据生活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创作的《醉钟馗》(图1)题识所示,端午时节画钟馗在当时非常盛行。这幅画作于金农73岁时,他在题识中除列举从唐代到清代的12位画钟馗名家(吴道子、张渥、牟元德、石恪、孙知微、李公鳞、梁楷、马和之、王蒙、钱谷、郭诩、陈洪绶)外,还申明画“醉钟馗”是其首创,“用禅门米汁和墨吮笔写之”,且“昔人于岁终画钟馗小像以献官家,祓除不祥,今则专施之五月五日矣”。此题识亦出现在其75岁和87岁的同名画作中。

现在我们也能从明清各地的地方志资料中,了解到端午钟馗画像在民间流传甚广且影响深远。如:

《浙江新志》:五月,“端午”,是日门户贴钟进士,张天师,插茱萸……

《杭州府志》:道家于午日送符,必署“天师”二字,受者答以钱米。钟进士画像,悬之以逐疫。

《临安县志》:五月“端午”

悬蒲剑艾虎于门,堂中挂钟馗像……

《乌青镇志》: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堂上悬张真人像,或关圣,钟馗像,门插葵艾,食角黍,饮菖蒲酒。

《苏州府志》:五月,五日,聚百草,多合药为辟邪丹。……画钟馗贴于后户,以辟不祥。

《吴县志》: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堂悬神符及钟馗像,几供蜀葵,石榴……

《绩溪县志》:“端午日”,户悬蒲艾以辟邪。堂悬朱符,挂钟馗,瓶供榴花,蜀葵之属。

《曲江县志》:五月,五日为“端午”,包粽子,出菖蒲、艾叶、稔花,洒雄黄酒,以御毒虫。书符,挂钟馗像,以辟邪厉。

《三台县志》:五月,五日“天中节”,俗曰“端午”。家家饮菖蒲、雄黄酒,插艾叶、蒲草于门,用朱笔画钟馗于室,谓可辟邪。

辟邪避瘟:端午钟馗图像寄寓

钟馗脱胎于主持大傩之仪的“方相氏”,素有打鬼杀鬼才能之说。敦煌本《太上洞渊神咒经》卷七《斩鬼品》中曾描述:“今何鬼来病主人,主人今危厄,太上遣力士,赤卒,杀鬼之众万亿,孔子执刀,武王缚之,钟馗打杀(刹)得,便付与辟邪。”文中就连孔子与武王都要作为钟馗杀鬼的助手,可见钟馗在打鬼传说中显著的地位,赢得后世的崇拜和信仰也是情理之中的。

农历五月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荆楚岁时记》五月条中有“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其下注:“按《异苑》云:‘新野庾寔,尝以五月曝席,忽见一小儿死在席上。俄而失之,其后,寔子遂亡。’或始于此。”([梁]宗懔撰,[隋]杜公瞻注,姜彦稚辑校,《荆楚岁时记》,中华书局,2018年,第34页)此记载暗含人们对于五月出现小鬼的担忧,也反映了五月的禁忌。而五月五日端午节更是五毒汇集,邪崇滋生的恶目。因此,明清之际端午时节悬挂钟馗图像是有深刻寓意的。

一方面,辟邪,通过悬挂钟馗图起到驱妖斩鬼的效用。在明代以后的钟馗打鬼图像中,钟馗开始使用宝剑,并收录《三教搜神大全》和《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中。如任伯年的《钟进士斩狐图》(图2),作品成于1878年端午。画面上,钟馗鬓发倒竖,目眦尽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拔剑;其右脚正踩在一只发出绝望哀鸣、伏地即将现原形的狐妖身上。吴昌硕后挥笔题诗打趣道:“鬓眉如戟叱妖狐,顾九堂前好画图。路遇揶揄行不得,愿公宝剑血模糊!”此题识显然描绘了钟馗为人间吞除妖孽的英雄好汉的形象,也寄寓了画家嫉恶如仇的志意。设色上,任伯年特以朱砂绘钟馗形象,除了与黑色狐妖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外,还能增加画中钟馗的驱邪力量。中国古代的俗信赋予了红色去除邪恶的咒术力量,故有“朱砂用于辟邪”一说。早于任伯年的清代画家高其佩首创以朱砂画钟馗,后来这种“朱钟馗”形式还传到了日本。

另一方面,避瘟。钟馗一直被当作驱除疠疾的神祇受到民间的广泛信仰。明代万历、崇祯至清康熙年间,即从1580年至1663年,此间是中国暖冬与寒冬交接时期。据竺可桢先生分析:1550至1600年间为温暖冬季,1620至1720年间是寒冷冬季。(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人民日报》,1973年6月19日)

这段时期的气候异常导致疠疫流行,死亡枕籍。(于希贤:《当今“非典”防治与古代治疫经验》,《天津科技》,2003年第3期,第42页)民众希望借钟馗图像的法力以达到驱疫的功效,其实质反映了明末清初民间对于钟馗避瘟的现实需求和精神寄托。

可以说,钟馗图出现在端午节,主要是受到民俗的影响。同时,除了辟邪避瘟,端午钟馗画还被寄寓了迎福祯祥之意。对于饱受各种苦难而向往和平幸福安定生活的民众而言,必然受到他们的极大推崇。因此,明清两代的画工和画家们每年都要画上几十幅甚至上百幅这种类型的钟馗画,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浅析端午悬挂钟馗像的原因 | 艺术评论

图3

无独有偶,钟馗形象自遣唐使传至日本后,图像寄寓也对日本产生一定影响。据考证,在距今五百年前的室町时代,日本就有端午节挂钟馗旗的风俗,其目的应该是迎接钟馗降临其家,为其除妖消灾,作用与中国端午钟馗画是一致的。此外,在日本,红色钟馗被认为是可以用以去除天花、麻疹疾病的疫神。1846年,日本江户时代后期浮世绘师葛饰北斋(KatsushikaHokusai,1760-1849)曾绘有《红钟馗图》(图3),与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描述的钟馗形象极为相近,意在保护主人免遭天花传染,是其生平所作钟馗像中最为出色的一幅。

浅析端午悬挂钟馗像的原因 | 艺术评论

图4

或许,我们的祖先端午绘制钟馗图像只是出于“驱鬼逐疫”的朴素愿望和祥瑞观念。然而,民国后,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普及,鬼神迷信和封建道德观念不断被人们破除,端午钟馗图像更多是以钟馗形象为典故,借助表达新的寓意,使其直面社会现实,鲜明地表达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种种现象的理解与认识。如徐悲鸿、张大千等画家就有相当的午日钟馗画传世,且钟馗图在徐悲鸿中国式人物画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创作于1929年端午节的《钟馗像》(图4)是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画家将身形高大的钟馗置于瘦骨嶙峋的小鬼之上,并以粗犷的轮廓线和浓重的笔墨描绘钟馗深色长袍和卷曲胡须,以细线勾勒一神情矍铄的小鬼,形成人物形象与个性的鲜明对比。虽然徐悲鸿在西方学习绘画多年,但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通晓中国画技法,能将西方人体解剖学和速写的某些因素巧妙地揉合到传统笔墨中,使人物造型更加严谨。作品中,通过钟馗凛凛难犯的神威的生动描画,徐悲鸿表达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势力的坚定信念。

诚如普列汉诺夫在阐述各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特点中所言:“每一种文学派别,每一种哲学思想,在每个不同的文明国家里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色彩,有时候几乎是新的意义。”(《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一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年,第731页)端午悬挂钟馗图像作为相沿积久的民风习俗,在文人文化的共同滋养下,主体图像由初创门神画发展到寄寓艺术家深刻思想的这一独特的意象图式,传世作品内容亦从不同角度反映现实社会,为后人解读民俗史和艺术史提供了高价值的图式范本。

相关文章

  • 苗再新——“艺术薪火”系列报道[图文]
    苗再新——“艺术薪火”系列报道[图文]

    苗再新,1953年生,山东栖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和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导师、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武警部队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多次获奖, 其中代表作品《雪狼突击队》获首届中国美术奖创作金奖暨第11届全国美展金奖...

    1518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如果艺术参与城市“微更新”[图文]
    如果艺术参与城市“微更新”[图文]

    参与城市“微更新”,艺术正汇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越来越多融入公共艺术的社区微更新项目在世界各地茁壮生长,潜移默化改变着园区、社区、城区的空间形态,带来更加便利、新鲜、有趣的生活体验,悄然提升着人们的幸福指数。在上海,“微更新”也在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不妨让我们走到身边熟悉的街区,看看艺术给它们带来了哪些微更新,艺术连接日常生活还将迸发出怎样的可能。以修整代重建,...

    1695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佳节赏佳作——著名书画家中秋国庆专刊朱光忠[图文]
    佳节赏佳作——著名书画家中秋国庆专刊朱光忠[图文]

    艺术简介朱光忠,1964年,广西艺术学院雕塑本科毕业,1980年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硕士研究生班进修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理事,广西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创作范围;大型城市雕塑、室内架上雕塑、肖像雕塑、中国画、陶艺、瓷艺、书法等。《育恩》2×1.8×1.3m 汉白玉雕刻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其乐融融》2×1.6×1.5m 汉白玉雕刻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

    195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徐悲鸿学术热度点燃市场 市场高价可以预期[图文]
    徐悲鸿学术热度点燃市场 市场高价可以预期[图文]

    学术热度点燃市场市场高价可以预期这两年,无论是在学术还是市场,对于徐悲鸿都是有热度的。2018年1月25日,中国美术馆《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创作大展》,2月份北京画院的《白石妙墨,倾胆徐君——徐悲鸿眼中的齐白石》专题展,3月22日,中央美院《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包括目前正在湖南省博物馆刚刚开展的《徐悲鸿与周令钊、戴泽艺术成就展》,无疑都把徐悲鸿的学术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几个展览...

    1718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当代实力派艺术名家:赵军安[图文]
    当代实力派艺术名家:赵军安[图文]

    【艺术简历】赵军安,字迁云,1960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一个书香之家,先后毕业于哈尔滨师大艺术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现为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文艺创作室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美协会员、中国长城画院院长、民政部云海画院副院长。对于书画、雕塑、诗词、摄影均有较深功底。为国务院新楼、中南海、中央军委大楼,以及总参、总后、国防大学、西柏坡、延安、新...

    148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园丁画家”刘晖[图文]
    “园丁画家”刘晖[图文]

    刘晖近照刘晖,泰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兴化市教育书法协会会员,泰州市学科带头人、兴化市学科带头人,2016年度"最美兴化人”。江苏省优秀“红领巾小社团”辅导员,泰州市优秀书法教师,泰州市优秀交流教师,2015年度兴化市课堂改革先进个人,两次被表彰为兴化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兴化市首届读书班成员,兴化市校园阅读导师。2015年至2017年、连续评为兴化市中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优秀成员。泊八字桥老街...

    726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 路过的人只看到烟|农民画[图文]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 路过的人只看到烟|农民画[图文]

    毛姆说:“我时常腻烦自己,觉得借助旅行可以丰富自我,让自己略有改观。我旅行一趟,回来的时候不会依然故我。”毛姆说的旅行目的地,应该就是这里。在向日葵、蒿草以及落日的农野,这里的雨季从不担心枯竭,令人瞩目的是色彩、声音、气味汇流成河。而这些你却经常看不到。我们经常习惯在别人的图片里看见更向往的生活,用以代替带着自己的眼睛去感知。《收割者和麦草堆》 梵高看了以上作品,你或许会想到一个画家,名叫梵...

    198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对水墨画创作的几点思考[图文]
    对水墨画创作的几点思考[图文]

    长期以来,如何坚守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进而推动“水墨画现代化”的课题始终困扰着中国艺术家。当代的水墨画就是在这种纷乱的艺术景观中渐渐发展形成两种态势,一种是以西方现代艺术为参照,立足探索与创新;另一种是回溯传统,以期承续传统的文脉。在我看来,当代中国水墨画创作缺少了文化意义上的灵魂,缺少了创作方法论上的突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仅仅在图式与技术上突破,只是停留在视觉效果和技法层面的修改,只能事倍功...

    640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余新志[图文]
    2023年度书画焦点人物——余新志[图文]

    【艺术简历】余新志,学者、杰出书画大家余新志先生,1941年生于四川乐山,定居北京。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中国香港文联副主席,北京新志石竹斋书画院院长,中国沫若书画院终身院长,徐悲鸿画院艺术顾问,国际书画家协会常务主席,中国陶行知教育基金会艺术总监,西南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等百余职。1989年就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个人书画展,声震画坛,享誉海内外。2007年应邀参加外蒙古...

    80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书画收藏 看得懂才算是行家[图文]
    书画收藏 看得懂才算是行家[图文]

    中国书画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用千言万语也说不清道不尽的视觉艺术。与西画相比,中国书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相似。而是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中国字画讲究“ 以形写神” ,追求的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徐悲鸿对此阐述为“绝似又绝非像物者的真通”,中国书画是“表现”的艺术。徐悲鸿名画《九方皋》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书画早已不是达官贵人,皇亲...

    1064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艺术品网络拍卖为何难以做大[图文]
    艺术品网络拍卖为何难以做大[图文]

    应“今日头条”平台栏目之约而作。互联网让拍卖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拍卖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拍卖门槛,网络拍卖将原本贵族化的交易方式变成了平民交易。网络拍卖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一场网络拍卖可以持续几天,昼夜不间断,无论北京、纽约或是伦敦的买家都能借助网络随时竞买,免去了“赶场”的烦恼,节约了时间、交通、住宿等诸多成本。拍卖行可以利用网络展示拍品,方便客户了解项目,适合竞买人异...

    444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被带钩勾到了[图文]
    被带钩勾到了[图文]

    在上海博物馆看《宅兹中国》展,深陷那些象征着当时最高权力、最高铸造技术和最高设计水准的青铜重器,在叹服的同时,居然觉得自己头有点晕,身有些晃。一下子想起来,过去古玩行的老行家们说到不碰青铜器的原因时,常会说这么句话:镇不住。图说:青铜带钩 资料图那青铜重器确实气场非凡,尤其那组九鼎列阵,令人肃然。咱不玩迷信,我头晕发飘主要是因为天气太热,在室外被晒着了,早饭又没吃饱……不过,某种程度来说,这种气...

    135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传艺术之大美——特邀著名画家张省[图文]
    传艺术之大美——特邀著名画家张省[图文]

    【艺术简历】张省教授,1955年生于江苏昆山,20世纪70年代求教于艺术大师张继馨、陈大羽、钱君匋,刘海粟。80年代就读及进修于扬州工艺美校、中国书画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担任昆山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增城区政协常务委员,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江苏省委员会委员、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刘海粟艺术研究会会长、中国美术家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中国书画名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

    168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罕见的希特勒画作赏析[图文]
    罕见的希特勒画作赏析[图文]

    这些画作证实是希特勒当年为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创作的,并即将在英国公开拍卖。维也纳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在研究这些画作后称,以今天的标准看,它们只能达到“普通中等教育证书”的标准。恶名昭著的纳粹党魁、第三帝国的领袖阿道夫·希特勒也曾有着自己的艺术梦想。一批希特勒的画作在英国公开拍卖。据猜测,希特勒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绝的经历对他以后性格的形成造成了影响。他认为,是一名...

    879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风啸祁连 驼鸣肃南——记王晓银笔下的裕固族人物[图文]
    风啸祁连 驼鸣肃南——记王晓银笔下的裕固族人物[图文]

    在中国画的客观表现对象里,大致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喜好和个人品位,素养。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出现了许多钟情某一地区题材的画家,甚至有抢地盘这一说。例如古代的范宽于华山、倪瓒于太湖,近代的黄胄于新疆人物,大家各自寻找到一种与自己性格相投的表现对象,各自专研,最终形成自己的笔墨符号,对这个社会进行着或大或小的影响和冲击。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肃南高地上,祁连的风时常光顾着那里,也光顾着忙于绘事的王晓银。王...

    990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