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未来美术馆会是怎样的?[图文]

时间 : 04-19 投稿人 : 海豚 点击 :

未来美术馆会是怎样的? | 美术知识

值第14届中法文化之春交流之际,法国驻上海总领馆文化处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于近日联合举办以美术馆为主题的中法论坛。法国与中国在艺术文化领域都十分活跃,并且处在稳步发展中。这一情况为艺术机构、特别是美术馆的未来提供了令人兴奋的实验沃土。面对不断发生的,无论是创作还是传播方式、受众或是经济条件方面的变化,未来美术馆必然要选择新的形式来匹配其所要承担的新角色。

为了丰富辩论内容,“二十一世纪美术馆:文化项目需要怎样的建筑?”论坛进行一系列圆桌讨论和项目介绍,所有议题都聚焦于文化项目与建筑实现之间的关系。论坛以圆桌会议为核心,从三个维度进行切入和探讨。首场会议由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费保罗(PaulFrèches)主持,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让·努维尔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项目负责人陈晨、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虎及青岛西海艺术湾董事长孟宪伟,分别从建筑师、美术馆馆长和艺术机构策划者三种角度,对未来美术馆的新文化模式与经济模式进行了讨论。

未来美术馆会是怎样的? | 美术知识

王澍设计的富阳美术馆

第二场会议上,法国文化艺术公共政策专家布鲁诺·朱利亚(BrunoJulliard)、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及大皇宫主席克里斯·德尔康(ChrisDelcon),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分别对怎样的文化政策适合未来的美术馆发表了各自的见解;第三场会议中,蓬皮杜艺术中心新媒体馆藏部门主管玛萨拉·利斯塔(MarcellaLista)、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XTU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阿努克·勒让德(AnoukLegendre)及大舍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柳亦春,面对面探讨了文化项目与建筑项目的交融。

从各位专家对于美术馆的实践经验与前沿动向的解读中,能反观这些年中法建筑设计的面貌、反思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之道、更让人深思的是未来美术馆的个体介入、博物馆功能性质的转变等发展趋势。希望让观众凝视时间和空间的交汇,使不同的时间尺度能够共存于一个博物馆之内,未来的博物馆需要让他们得以感知时间,获得现场感并唤起相应的情感。

废墟上的价值重塑城市意义上的美术馆

针对此次讨论主题,应该由三个课题组成:第一是城市需要怎样的文化项目,第二是文化项目需要怎样的建筑,第三个是好的建筑需要什么内容。

至于说,文化的收藏建设,包括公共性的文化活动如何展开,我认为大部分中国城市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这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对于一座城市公共文化意识的形成,法国同行有丰富的经验,从18世纪大革命成功到现在为止,花了整整两百余年的时间。以前皇家贵族拥有收藏,而城市意义上,真正面向公众的美术馆是卢浮宫。

如果一座城市没有博物馆、美术馆和大学,就没有资格被称为“城市”。20世纪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不仅是展览机构,它是整个社会思想变革重要的发声地。这时候的建筑不仅仅是好看与否,它要为革命的发声提供条件和场所,由此它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建筑师从某种意义上被赋予了很多权利,甚至改变城市的权利。我觉得美术馆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项目之一,而作为建筑师,对于城市的认识与价值观是什么非常重要。并且,对于城市文化的传统怎么理解的,要有和它有关的——既能够照顾历史又能够照顾未来的审美。实际上,美术馆不是表达已经发生的东西,而是要给所属地方新的讨论,这个讨论既能够激活它的传统,又能够展示它的未来。

比如富阳美术馆,它处于城市中心,始建之初,政府希望以《富春山居图》为背景做博物馆,也要求在馆内展示这幅山水画。因为山水画是有价值观和特殊审美的,而今天的城市是否缺乏这种审美?在一堆高楼大厦里,显然“山水”没有得到尊重。那时候我有机会通过博物馆和美术馆设计,来表达我的认识。四万平米的美术馆有着不超过两层楼的高度,我用特殊的手段让观者感觉不到它的高度,这是山水画里重要的视觉经验——就是如何讨论山和水、和人的关系;再就是用废墟上搜集的材料(老房子拆下来的旧物)重造美术馆。让废墟重新获得尊严和价值,这些都是美术馆建筑有可能做的。

美术馆本身就是艺术品

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从2017年到2035年总体规划时,就给出了重要的地位——成为国际艺术文化大都市——应是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和文化大都市,可以把上海城市的发展规划分成几个层面来看:建筑应该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可以漫步的,公园是适合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目前上海只有124个博物馆、美术馆和陈列馆(按照正式统计),一些私人博物馆和收藏还没有列入其中,城市规划展示馆、图书馆和商业综合体也未纳入其中。诚然,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分布,从数量和密度来讲,与纽约、巴黎、伦敦、香港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

上海比较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所以我们划定了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大致有一千多处建筑,三千多处文物保护点。这些年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留下了诸多当年法国建筑师在上海建造的建筑——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世博会的法国馆、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滨江儿童公园(原水泥厂)等等。并且,我们将徐汇滨江的“建筑与艺术双年展”发展成城市空间艺术季,2017年置于浦东的民生码头、2019年放在杨浦滨江,利用工业遗产和城市空间进行改造,今年更是作为“大地艺术”来策划。近年来,对城市空间、过去的风貌区、郊区历史文化建筑及城镇的保护措施,实施到位、卓有成效。

美术馆、博物馆本身应该是一件艺术品,而建筑师需要更多地去想到建筑后期的维护,运营资金的筹措以及一些公共性活动的策划。当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充实文化建筑和活动项目内容,我们的收藏还得慢慢积累。

私人收藏与建筑的融合新生

法国博物馆有200年的历史,它与公共权利的历史紧密相连,被看成是艺术品的保存之地,社会和谐的载体及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法国现已有一千多个博物馆,形成博物馆网络,这样的历史造就了许多专业人士及良好的法律框架,使得文化项目更长久、更专业。

然而也有不足,譬如管理的僵硬、不能够适应设计师的创作及社会经济的变化。除此之外,国家公共资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缩减,使得博物馆的资金来源减少,从而需要创新融资模式。比如蓬皮杜艺术中心,是一个多学科的建筑,它把公共空间和文化场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根本上创新了建筑设计。再比如2000年初,私人参与者越来越多,如现在法国高级别的收藏家BernardArnault(伯纳德·阿诺特)和FrancoisPinault(弗朗索瓦·皮诺),他们和公共博物馆的关系越来越接近,越发重要。

由此看来,展望未来有三个趋势,一是私人参与者进入博物馆领域,这意味着设计师、企业家、收藏家的参与,对于博物馆发展有着明显的优势与影响。私人参与,如路易威登基金会创立的品牌展会,实业家把五千个私人藏品放进巴黎中心进行展览,并将市中心的巴黎证券市场进行了改造。再比如16世纪建造的历史建筑,经历了多次整修(早期是座粮仓),从建筑的剖面图看是古代的传统建筑,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将历史和现代融合新生,在其中采用混凝土材料,运用现代化手法改造成了私人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建筑巨大的整修工程,其改造资金完全来自于私人,将于明年与大家见面。

第二个趋势是艺术和生活,与当代消费模式的融合。中国和法国有共同的趋势,博物馆不仅是艺术的交汇之地,也是城市休闲的地方,它使得高雅艺术、大众生活及与商业这三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也使博物馆有机会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增加它的收入来源。最后一个趋势是工坊式的博物馆(博物馆与工坊的结合)既有展览还有实践,如2020年香奈儿时装发布会上,将有六百多名时装缝制师在一千多平的空间进行展出和活动;2021年路易威登将建造一个时装缝制中心等,形成独特的展示空间。

未来美术馆会是怎样的? | 美术知识

UCCA新建筑外观

图片版权归OMA所有,摄影:边洁

建筑是一件大型艺术装置

对于未来的文化美术馆,或广义来讲一座文化建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第一是“平衡”,从美术馆建筑来讲,要做多少建筑与其所服务的展示艺术空间,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美术馆当然是为艺术提供展示空间,可是建筑本身依然要打动人,达到一种平衡的概念。

建筑其实在美术馆的角度,无疑也是另外一件更大型的艺术装置而已。这里的“边界”有两层含义,第一种建筑可以帮助打破边界,协助拓展空间里可容纳、可接受的艺术类型。全球范围内,可以看到艺术界的变化,美术馆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二种是突破人和艺术的边界,打破美术馆高高在上、封闭盒子的概念,拉近人和艺术的距离,空间可以起到这种媒介的作用。譬如,油罐艺术中心的特殊性在于,面对重新改造空间本身,它不是一个个体而是多个个体,从设计之初,我们会想到提供多元的空间,不仅对于展示艺术空间的多元性,也包括内容的多元性。

当代,无论是美术馆还是更广义的文化空间,必须要超越自己核心的工作——建筑设计。超越建筑本身,拓展到对城市、对社会环境及大自然的影响。举个例子,位于北戴河的沙丘美术馆,提供的不只是艺术展示和活动空间,其实我们无意识地做了保护沙丘这件事。人类的建设行为给地球生态带来了破坏,那么建造是否可以变成保护而不是破坏,起到相反的作用?值得深思。

未来美术馆会是怎样的? | 美术知识

换言之,一座美术馆能够为城市带来什么变化?建筑设计并不只是关注美术馆本身,而是在于美术馆如何激活城市,所以我们更多地从城市的角度创作一个联通——美术馆建设在城市敏感地带如何起到联系的作用,而不是常规地去放置另外一个盒子。此刻,艺术与自然可以完全交融在一起,两者共存。总体来说,我们应当关注到建筑与它所服务的艺术内容之间的平衡,观众与艺术之间的边界以及美术馆超越本身辐射到社区、城市乃至社会。

没有围墙的艺术机构

观众的转型和文化消费的剧变,给文化建筑发展带来了契机。中国现处于快速建造新艺术相关建筑物的阶段,容易忽略美术馆运作所需的软件,或者展览组织的程序。如何去围绕自己所有做的项目和展览、得到最佳的介入或呼应这样的效果,值得深思。中国的艺术机构已经形成初步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美术馆(艺术机构)都有各自的风格、主张和方向。美术馆的精神在哪里,它代表什么,提倡什么,贡献什么?未来十年会变得越来越清楚。

未来美术馆会是怎样的? | 美术知识

艺术机构百花齐放才有意思,在自己的专长基础上建立有趣的对话。核心的是建好了的美术馆到底代表了什么?如何看待观众,如何想象它所处社会的未来?展览可以通过票房基本上来维持运营,是良好的趋势,但是作为机构还需要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责任,就是我们忠诚于自己的声音和使命。致力于建立中国与国外之间的文化上的交流,那么,从我们的展览和项目如何达到这个目标,我认为应当为国民的视觉塑造做出新的贡献。同时文化政策和新的文化内容的产生,也影响城市空间及文化建筑的发展。

近年,观众文化消费的提升促使美术馆完成了一次“转型”,在建筑上则体现为整个外立面的重新设计与改造。这次改造理顺了馆内所有的动线,并且赋予了美术馆一个大气的公众形象,一是透明,把美术馆的内容直接呈现在大街上,二是引导,能够把观众引导到博物馆里面。而对于美术馆而言,最大的资产就是我们的用户群,这些人可能超越了某个城市或者某个建筑体本身,汇聚成愿意介入和思考艺术的一群人,这就会产生一些新的连接方式。

相关文章

  • 草书大家于右任作品欣赏[图文]
    草书大家于右任作品欣赏[图文]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是近现代书法大家、政治家、教育家,尤以草书闻名天下。于右任是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他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上世纪中国书坛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他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

    297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浅聊艺拍结算[图文]
    浅聊艺拍结算[图文]

    9月下旬,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上海发布了《2018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通过客观的经营数据,全面分析2018年度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拍卖情况。年报显示,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2018年成交额246.1亿元,截至2019年5月,共完成结算130.6亿元,结算率(按成交额计算)约为53%;同时指出,我国内地仅有21.8%的拍卖企业实现盈利。查阅往年统计数据,2016年度总成交额2...

    452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董宁建窑:艺术陶瓷里的乾坤宇宙[图文]
    董宁建窑:艺术陶瓷里的乾坤宇宙[图文]

    文/朱茜建窑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著名的窑场,生产黑釉瓷器名为建盏,建盏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并一度进贡宫廷,而且流传日本、韩国等海外国家和地区。建窑瓷器由于其特殊工艺,不会破坏胎和釉的矿物的自然活性,并能按照人的意愿表达,使瓷器永远保持在自然状态下的活性的矿物本质,又能呈现人所需要的色,光及各种纹理。图:建窑的纹理变化之美董宁的陶瓷,从工艺风格来讲,都是源自于传统的工艺都是宋代的风格。宋代是瓷...

    571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韩宁宁生肖文化书法作品欣赏[图文]
    韩宁宁生肖文化书法作品欣赏[图文]

    韩宁宁,女,字静安,硕士学历,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东城区书法协会副主席,中国包装联合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老子书画院院士,澳门濠江兰亭书法协会与澳门濠江中学客座教授,北京东城区政协委员、东城区工商联合会书画协会主席。...

    594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徐小虎:国内收藏风气只注重名气不重画质[图文]
    徐小虎:国内收藏风气只注重名气不重画质[图文]

    徐小虎,生于南京,小学和初衷学业分别完成于罗马、重庆和上海。大学就读于美国班宁顿学院,之后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钻研中国艺术史,五十岁前往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徐小虎受王季迁启发,总结出“笔墨行为”(brushwork behavior)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穷三十年之心力,综合日本书画断代研究和西方的风格分析,开拓出一套清晰缜密的鉴定方法,集中体现在《被遗忘的真迹:吴镇书画重...

    168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当现代科技介入陶瓷文化[图文]
    当现代科技介入陶瓷文化[图文]

    汉风·列传系列(陶艺) 黄山大地以其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用泥土滋养万物;上天以其好生之德的人文情怀,用火种带来光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期,人类在不经意间发现:经过火的洗礼,脚下的泥土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对天地之奥秘的洞察,拉开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恢弘序幕。当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经历着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千百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在回首古老艺术的独特意蕴、...

    1834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论十二艺节美术展重大题材的创作[图文]
    论十二艺节美术展重大题材的创作[图文]

    展览现场,背景图为孔凡博《远航——中国自由贸易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正在上海中华艺术宫正式开幕, 其中一部分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来自“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项目”,今天我们邀中国美院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班的学员讲述他们的创作故事。“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项目”由文旅部主办,文旅部艺术司和中国美术馆承办,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协办,并于2017年7月...

    213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板胡乱弹[图文]
    板胡乱弹[图文]

    一古之文人,清雅为怀,多为诗人,多擅书画,故诗者,可视为广义之文学也,而诗书画三者,若取喻于树,诗为干,书画为枝也。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而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东坡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然王诗名尤著,诗作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存诗四百余首,因其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故王先为诗人也。苏东坡乃书法大家,其“...

    79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字外功夫 字内乾坤 ——漫谈王立生先生的书法艺术[图文]
    字外功夫 字内乾坤 ——漫谈王立生先生的书法艺术[图文]

    汉字,这种产生于远古而沿用至今的文字,一直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可以说,它是中华民族记忆的密码,是华夏文明的基因,因为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其本身就是中华文明的生动阐释。汉字是先民“仰观俯察”的产物,是天人合一的自然精华。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把汉字写得符合法度、漂亮美观而又富有神韵,这几乎是所有写字人的一种情结。甚至可以说,一手好字,就是一个人的精神面相。王立生先生就是一位对书法艺术...

    793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评央美实验艺术系:伪前卫主义者的自嘲[图文]
    评央美实验艺术系:伪前卫主义者的自嘲[图文]

    央美实验艺术系学生作品郭赟中央美术学院的实验艺术系客观地说有值得称许之处,至少作为传统型艺术院校在艺术语言上有寻求突破的意愿而不至于一成不变地固步自封下去。但实验艺术系对于前卫艺术的狭隘理解以及中央美院的体制背景依然使得该系徒有虚名,并且也不太可能有所作为。这从实验艺术系系主任吕胜中先生操盘的“匠气”展览中便可见一斑,展览给出的阐释文本见出吕胜中先生作为保守主义者的本质...

    1405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艺术北京成为平价艺术平台 中低价位成消费主流[图文]
    艺术北京成为平价艺术平台 中低价位成消费主流[图文]

    内地持续时间最长的艺博会“艺术北京”,在今年“五一”期间迎来了第12个年头,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爆发与调整,这届艺术北京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经典馆和当代馆合二为一,而更接近艺术消费的设计北京面积增大一倍,由此,艺术北京也迎来了大量的观众和艺术消费人群。不过,在藏家分层服务、学术及展览形态等方面,也引起了一些艺术圈人士提出意见和讨论。中低价格艺术消费成为主流2006年开始,董梦阳和赵力...

    792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当代水墨画家——禾之作品欣赏[图文]
    当代水墨画家——禾之作品欣赏[图文]

    禾之,北京画院谢永增工作室画家,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北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1962 年出生于石家庄。1989 年在石家庄市第一文化宫举办个人画展。1990 年加入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92 年水彩画作品《沼泽》荣获第四届河北省水彩、水粉画展二等奖。2008 年成功策划、组织举办“第七届中韩书画家优秀作品交流展” (中国石家庄)2008 年山水画作品荣...

    1934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帝王与明清家具的黄金时代[图文]
    帝王与明清家具的黄金时代[图文]

    故宫家具馆明代家具的陈设文化是最早审美潮流的黄金时代。一大批文人参与家具工艺的研究与审美趣味,形成了明式家具风格闲适淡雅、崇尚自然的设计内涵。尤其是到明中叶江南出现的城市乡居化的现象,大肆兴起的造园运动,让明式家具有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现在我们通过现存文献(刻本、绘画、插图等)和大量的实物资料,可以看出文人内斋的陈设,与高品质的贵族生活。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不少明代著作,如曹昭的《格古要论》、文...

    113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家在青山绿水间】——著名画家王树虎作品欣赏[图文]
    【家在青山绿水间】——著名画家王树虎作品欣赏[图文]

    【艺术简历】王树虎,男,汉族,号叟翁,书画教育家。60年代出生于辽南一书香世家。自幼随父王治珊先生学艺。祖籍山东黄县。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美术系美术教育专业。1980年考入大连艺术馆美术学校。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中国画高级山水创作班。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中心签约画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注册教师,都江堰书画院特邀书画家,大连美协会员,大连书协会员。以绘画为职业。1999年,...

    34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刘玉来:笔墨实质漫议[图文]
    刘玉来:笔墨实质漫议[图文]

    几百年前著名书画家石涛曾经说过一句十分有分量的话,“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搞书画人的口头禅,特别在近当代更是如此。这句道理分明的话并不难理解,但是在书画家的笔下却大都不能得到正确的回应。这看起来不免令人困惑了。它充分说明了一点,即在大多数书画者的理解中肯定出现了不小的偏差和差异。理解出现问题,那么在执行中可就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笔墨行为了。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点,书画究...

    1643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