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被误读的梁启超及民国书法[图文]

时间 : 04-16 投稿人 : 朵儿 点击 :

被误读的梁启超及民国书法 | 艺术百科梁启超(1873-1929)

今天我们所谓的“民国热”,其实是虚幻的、模糊的,缺乏对具体人物、具体事件的具体认知。那些过早逝去或凋零的艺术家,真的就是被艺术史无情抛弃了吗?还是被我们选择性地遗忘?好在还有梁启超这样的人物在今天获得了逐渐理性的认知。

“无人出其右者”

很多人有一个错觉,以为梁启超的字以前不被看好,是因为水准不够;现在被看好,是因为他的政治名声和学问名声。不得不说,持此观点者不在少数。如果放在10年以前,我也是如此错觉。但10年以来,我对梁启超花了很大精力去研究,发现我当初错了。我们误读了梁启超及民国书法史,就好比误读了他本人的政治和文章一样;因为,拍卖市场和收藏界已经证实,我的论断和呼吁没有错。

世人皆知梁启超名声大,但究竟如何大,恐怕人们未必能真正说清。这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梁启超的问题。因为他这种旷世奇才,注定了一出世就是要被误读的。

我听得最多的说法就是,梁启超的字早年属馆阁体,中年学帖,后又学碑,碑帖并重,然后有成。这个说法没有问题,但如果放在当今任何一位有些成就的书法家身上,一样可行。如果一句话放在所有书法家身上都可行;那么,这句话也便没有了价值。甚至,我在跟史学界很多民国史专家谈到梁启超书法时,还有很多人很惊讶地问我:梁启超的字竟然有那么好,有那么高的地位?

有关梁启超书法的说法很多,有说他隶书很好,有说他楷书很好,有说他学碑,有说他学帖,有说他的字有书卷气,也有说他的字很简单,有说他的书法很板刻,属于馆阁体等,这些评价都不算太差,但都没有谈到他的创造性在哪里。

实际上,梁启超的真正造诣在于开创了一种梁氏真书体。梁氏真书体早已不是什么楷书,也不是什么魏碑或行书,而是他的创造性融合。这种创造在于融合了多种书体,包括篆、隶、楷、行、草、章,但既然是融合,那就需要时间,就可能还不十分成熟。由于梁启超57岁时意外死亡,他在书法上的创造性探索也骤然停止;所以,正当他的书法创造处于走向成熟和巅峰阶段时突然停止。于是,导致了他的字也有不成熟乃至生硬之处,这也是他的字评价不高之处。但是这种生硬并不影响他在书法史上的根本性地位,因为任何开创都含有不成熟。

被误读的梁启超及民国书法 | 艺术百科梁启超 隶书 《临张迁碑》中国嘉德2018年秋拍

关于梁氏真书体,我此前已有很多文章谈及,再谈实属多余。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关于梁启超书体地位的说法,不是我的凭空臆断,而是当时人的基本共识。就好比说到他的作品价格时,虽然他不设润格,但别人都知道他的价格。这就是一种共识,一种无需靠白纸黑字的润格或润例来证明的价值共识。

举个例子,马衡曾是故宫博物院院长,也当过西泠印社社长,是中国顶级的金石学家、书法家,虽然他的字不是第一流的,但眼力是一流的。马衡对梁启超的行楷书,也就是我所称的真书,不但推崇备至,而且直呼之为“清末以来,殆无有人出其右者”。为了尽量窥得马衡评价的原貌,我将梁启超一件写于1917年的篆书册马衡题跋全文录出:

任公书法出入秦汉,所作篆隶有独到之处。其行楷兼收博取,自抒新意,金石之气亦复盎然纸上,晚清以后殆无有出其右者。余心摹已久,近年遂稍稍复集,就海内知好,求其零缣片楮皆欲备景(影),以公于世,不意竟遭国难,毁去什(十)之三四,犹幸劫余,所藏尚两册,虽未能债其始,而集中无一不出于自得,且其所藏搜罗有致,耐人寻味,此公生平胸次由静而妙,非细致故也,飨以同好,并志数语。乙酉闰夏马衡。

这件篆书作品属梁启超中年之作,曾于2015年在荣宝斋济南分公司拍卖过,为马衡旧藏。马衡是篆书家,眼力自不凡,他对梁启超篆书的评价是“出入秦汉,有独到之处”,这样的评价并不算高;换句话说,属一般性评价。可见,马衡对梁启超的字并不是都推崇,是比较客观公允的。客观地说,篆书并非梁启超最擅,且此作属中年之作,笔法尚未趋于成熟。但这丝毫掩盖不住马衡对梁启超真书的推崇备至。

“无人出其右者”的评价,清代民国时其实并不罕见,不必过于当真。但罕见的是,这话是从马衡嘴里说出来的。马衡在梁启超面前是晚辈,梁启超名气太大,他不需要拍梁启超马屁,而且马衡说这话时,梁启超早已去世。所以,如果是梁启超夸奖马衡,说马衡的字“晚清民国以来无人出其右者”,那么这话是有夸饰成分的,是梁启超作为长辈对晚辈的奖掖提携之语,不能当真。就好比梁启超当年在清华校长面前举荐既无学历又无著作的陈寅恪时,说陈寅恪短短几百字就可以胜过我梁某人所有著作。你能把这句话当真吗?你真以为陈寅恪的学问短短几百字就超过了梁启超?当然不是。

所以,马衡推崇梁启超,而且自言以半生之力,搜罗梁启超墨宝,以公海内同好,实是出于对梁氏书法的推崇。有人说,马衡推崇梁启超,是因为他的学问。这话也对也不对。马衡推崇梁启超学问是毋庸置疑的,但马衡并非因推崇梁启超学问才推崇梁启超书法,这是两回事。因为,当时学问与梁启超齐平者,虽不多但也有,章太炎、王国维等,皆享有此盛誉;何况,马衡也鼎力邀请过王国维到北大当教授。可见,在马衡眼里,是分得清学问与书法的。

如果说马衡所说尚属个例,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其他人的话就不能说还是个例了。

再举个人物——胡适。胡适是“五四”的风云人物,也是横跨新旧两派的重要人物。既然横跨新旧,那么胡适对旧派的玩意儿——书法这类东西的感情就是十分复杂的。他既喜欢又不喜欢。之所以说喜欢,是因为他要让人知道他的旧学功底,而书法是必不可少的;之所以说不喜欢,是因为他要证明他是新派,而旧派的书法在他们眼里是不那么起眼的。但是,胡适毕竟是胡适,作为新派文人的胡适,依然很看重书法;而且他学书法直接就是受梁启超和郑孝胥等人的影响。

胡适手里有不少梁启超的字,而且梁启超墨迹的情况胡适是十分清楚的。胡适说,梁启超的墨迹不下3万件,是比较可靠的。因为胡适与梁启超接触较多;而且胡适晚年大量写字卖字,也是受了梁启超影响。胡适的内心深处,既将梁启超作为老师辈的领袖,也作为了要超越的对手;那么连书法和学问自然要包含进去。当然,有没有超越是另一回事。

此类种种史迹,委实太多,不一一赘述。

其实在民国早期,崇尚梁启超的字,早已不是什么秘闻。在当时,举凡有影响力者,皆欲以有梁氏墨宝为荣。有人说,那是因为他的政治影响力。梁启超在当时有什么政治影响力呢?20世纪20年代以后,梁启超已完全退出政坛,不担任任何有影响力的政治职务,甚至也没有了党派,别人也不向他求官,他也无官可谋,还有什么政治影响力?

被误读的梁启超及民国书法 | 艺术百科王国维 致弟子谢国桢绝笔书扇 西泠印社2018年秋拍

梁启超书法的市场表现

梁启超的字其实一直只被懂行的人看好,反倒是书法界不怎么看好。他的字在市场表现上一直不太靠前,但也不是十分靠后,基本处于中间状态;就好比他这个人,属于“稳健派”。在很多人眼里,梁启超只是个政治家和学问家,不过略通书法而已,或者受康有为碑学思想的影响,在书法上有些造诣,但不至于那么好。

其实,人们接受梁启超的书法并不难,难的是对他书法地位的评价。如果要认为他的书法是第一流,那就难上加难了。对于这种状况,也不必太急躁,因为任何人任何事物之被接受,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红楼梦》刚一出版是禁书,至少在百年以内难以被人接受,后来才慢慢被接受并成为经典的。

所以我曾经说,梁启超的书法至少要在50年以后才可真正体现出其价值来。我知道这是一句充满争议的话,甚至很可能会被看成一个伪命题。50年以后很多人都不在了,甚至连我也很可能不在了,怎么来论断?玩笑归玩笑,但艺术的判断,就是这样残酷和无奈。

也许用不了50年,也许比50年还要长。

被误读的梁启超及民国书法 | 艺术百科康有为(1858-1927) 致汤觉顿信札一通一纸北京匡时2018年秋拍

这不全是我的哲学思辨,而是事实。远的不说,就拿2018年的几场拍卖来说,梁启超书法的市场表现是非常好的,甚至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中国嘉德秋拍,梁启超的临《张迁碑》十二条屏,拍价1100多万元;一件十言联,拍价140多万元;另一件四尺对联,拍价90多万元;而同等尺寸条件下,嘉德秋拍中于右任的一件行书对联,拍价70多万元;祁雋藻的楷书十二言联,拍价440万元;何绍基的行书节录《梁武帝书评》横幅,拍价85万元;董其昌的数十开尺牍册页,拍价175万元;铁保的行书录颜真卿《争座位帖》,拍价52万元;金农的隶书条幅,拍价58万元;董其昌的行书临颜真卿《送刘太冲叙》八开册页,拍价130万元;袁枚的行书大十二开诗册,拍价80万元。西泠印社秋拍中,梁启超的一件四尺七言联,拍价110多万元,加佣金130多万元。这些数字的真实性毋庸置疑,交易的真实性亦可深考,以同等条件下的衡量标准来看,梁启超书法的价格显然均比上述其他诸家要高出许多。

有人提出,梁启超书法目前的市场价格,主要不是书法价值,而是其政治名声和学问名声所致。如果是这样,那何以10年以前梁启超书法的价格如此低迷?如果论学问名声,何以胡适、林语堂、鲁迅等人的书法价格不及梁启超?

很长时间以来,梁启超书法的市场并不太被看好,顶多处于拍卖市场的第三个梯次,卖不过于右任、林散之、启功等人,在名气上也大不过鲁迅、谢无量、马一浮。在人们眼里,梁启超的字不过属于二三流。这个市场规则,是近百年以来慢慢形成的共识,但也是积弊,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梁启超的个人名气和影响力尽人皆知,无需赘言,但那毕竟是政治和学问方面的影响,而不是书法本身。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是梁启超的政治和学问名声影响了其作品的市场价格。这个说法不无道理。

的确,在中国谈艺术,无论如何离不开这两个因素。尤其是对于近现代名流来说,政治或学问影响力往往决定着市场因素。这无可厚非。但就梁启超而言,仅依靠这个逻辑是说不通的。为什么?因为,近现代广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学问家擅书者太多,比如政治家中的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黎元洪、段祺瑞,学问家中的沈曾植、章太炎、王国维、蔡元培、胡适,作家中的鲁迅、钱玄同、林语堂、沈从文等;而且,他们的手迹市场价格一度不菲,但为什么还是卖不过梁启超?难道仅仅是因为梁启超的政治和学问影响力吗?恐怕不是这样简单。

被误读的梁启超及民国书法 | 艺术百科

被误读的梁启超及民国书法 | 艺术百科

被误读的梁启超及民国书法 | 艺术百科梁启超(1873-1929) 致梁启勋信札一通三纸 北京匡时2018年秋拍

梁启超这个人在政治上一度是被打压的,尤其是被国民党打压的。原因是他在辛亥前后,与孙中山的革命党一度是政治对手,虽曾有短暂合作,终究因为康有为的阻挠而分道扬镳,后来又在北洋政府做官,与北洋系的几任政治要人都有深度勾连与合作;晚年的时候,国民党北伐之际,他又坚决反对北伐,反对联俄,而孙中山是主张联俄的,所以更加走向了国民党的对立面,以至于在他去世之后,有人向国民政府建议为他举行国葬就遭到了以胡汉民为代表的国民党中央的坚决反对。这是个基本的历史常识,如果不了解这个历史常识来谈梁启超的书法地位,恐怕是很难搞清楚的。

梁启超因其敏感的政治身份被压制,本属正常,党派不同而已。事实上,随着胡汉民在国民党中央的落幕,后来的国民党对梁启超的评价已渐趋客观、公正,目前在中国大陆、台湾和海外,已经形成了一股梁启超研究热潮。但在很多人心里,梁启超在政治上仍然不过是一个保皇派;而在学问上,梁启超虽然是名满天下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但在很多人看来,他仍然不过是一个有学问缺陷的人物,博而不精是很多人对他学问的一个主要评价,甚至晚年越来越趋向保守,而走到了“五四”新派的对立面,以至于成了一个保守派的代表人物。

对这种误读且不去过问。单论学问影响力,梁启超恐怕顶多与没有什么政治派别的王国维和革命党人章太炎打成平手,甚至也比不上“五四”新派文坛领袖胡适、鲁迅等人。

所以,无论是谈政治还是谈学问,说梁启超的书法市场主要是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恐怕是没有依据的;而且,之前的市场也证明了这一点——反向影响。梁启超的保守派文化形象和革命派对立面政治色彩,反向影响了其作品的市场价格。

当然,这种状况近年来有所改观。原因是梁启超在海外的影响力十分强大,以至于影响到了他的作品价格飙升,进而又影响到了国内对他的评价。

书法界人士未必十分了解这一状况,自然就不能十分理解。因为书法与收藏毕竟是两回事。书法界向来有一套十分稳固的价值判断标准,而收藏界并不理会这一套。当然,收藏界也不能说就是多么学术,而是以市场为准则;换句话说,是比较功利的。但功利未必是坏事,因为收藏界的价值标准就是市场,市场是个最功利但也是最不能欺骗人的东西。

梁启超 楷书七言联纸本对联:全以山川为眼界,尽携书画到天涯。1926年作 35万起拍,126.5万成交。

民国艺术史亟待重新考量

近年来掀起的民国热,使得民国时期很多文人、学者的手稿、书信和书法作品的市场价格也节节攀升;甚至很多仅与民国沾点边儿的人物也被纳入了民国行列。殊不知,我们理解的民国,很多时候是残缺的、有误区的。民国确实是一个学问家、文学家、书画家辈出的时代,而且思想之自由几乎超过了除春秋战国以外的任何时代;但是,这和书法不是一回事。书法是靠学养的支撑,二者毕竟不能等同。

就总体水准来说,相比于前朝,民国书法仍然是衰退的。只不过,这衰退之中又有突兀的高峰。但这高峰是衰退了的高峰,并不能与以往时代相比。这不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而是客观因素所致。因为民国时代,尤其是“五四”以后,是一个白话文和硬笔主宰的时代。经历过“五四”,或“五四”诞生的那批民国文人,一半用文言一半用白话,一半用毛笔一半用硬笔,一般用洋文一半用中文,或者说文言白话、毛笔硬笔、洋文中文交替使用。在这样情况之下,不可能会有书法的大飞跃。

比如很多人推崇的梁漱溟,学问修养很不错,也遗留下不少书信手稿等,但论书法,则实在入不了档次。梁漱溟很多信札甚至还用硬笔书写,更谈不上艺术性。再比如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牟宗三,字写得有如鬼画符,几不可辨认,与书法无缘。

胡适的字倒是有几分功底,而且他经常围在梁启超这样大书法家的身边,又拜郑孝胥为师,他的很多师友,比如章太炎、林长民、鲁迅、蔡元培、徐志摩等,都是书法高手,所以胡适的字不俗气,有几分气质,还很有书卷气,比起很多作家来要算好的,但以书法专业技术论,终究还是入不了主流。

鲁迅的字很好,既有古风,又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你看不出来路,但又不是野狐禅,在民国时期的作家书法中,无论如何要坐第一把交椅。鲁迅之所以在写字上有如此高的格调,有一个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的原因,那就是抄书。鲁迅的字,完全是靠大量抄书的功力积淀起来的。鲁迅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佥事一职务时,进行了大量的购碑和抄书活动,所抄之古书不下千万字。抄书解决了鲁迅书法的基本功问题,也形成了鲁迅书法的书卷气息,这几乎是其他任何作家都做不到的。

所以,即使是民国文人、作家,也是各个不同,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一说民国就是好,民国以外就是不好;而且,民国之好,也是相对的。今天我们所谓的“民国热”,其实是虚幻的、模糊的,缺乏对具体人物、具体事件的具体认知。

被误读的梁启超及民国书法 | 艺术百科瞿鸿禨(1850-1918) 行书自作诗 北京匡时2018年秋拍

单就书法而论,民国时代的人物中,书法出众者很多,有的是清朝遗老,有的是北洋政要,有的是辛亥元老,有的是文人学者,而梁启超情况比较特殊,这几个身份他都具备,反倒是掩盖了他的书法名声。具体来说,梁启超的字绝对属于专业级别的,而民国时代有些文人、作家的字虽有书卷气,但未必属专业级别。

在国民党统一全国的北伐之前,梁启超的书法作品尚能得到举国公认,那时的市场价格就很好,颇受藏家追捧;但北伐之后,国民党统一全国,梁启超的字就不那么受推崇了。

国民党时代的书法“四大家”是胡汉民、谭延闿、于右任、吴稚晖。而这几个人都是国民党元老,无一其他党籍人士。而此前,北京画坛的盟主是陈师曾、姚茫父、周肇祥、金城等,其背后的精神领袖是梁启超,海派领袖则是康有为、吴昌硕等。康有为自不必说。吴昌硕是职业书画家,且背后有王一亭这样的实业家做推手,又是西泠印社掌门人,门生众多,是画坛教父级别的人物,所以作品被烘托起来了。而北方的陈师曾、姚茫父、周肇祥、金城等人,其身份并非职业书画家,而是文人学士,以学问入书入画,再加有北洋政府作依托,故当时作品很受欢迎,但由于过早去世,故市场也很快凋零。

当年大力帮助过齐白石卖画的陈师曾,现在作品的市场价格远远不及齐白石,可见今非昔比,姚茫父也是如此。姚茫父曾经是齐白石的老师辈人物,齐白石进北京时,对姚茫父顶礼膜拜,亲自拿画给姚茫父改,并将改稿保存下来;但就是这样的人物,身前热闹,身后寂寥,其作品的市场只影寥落。直到今天,姚茫父作品的市场价格还不及齐白石的十分之一。

有人据此马上就得出结论,说死后价格下跌,这正说明其作品没有什么影响力,进入不了艺术史。可是,所谓的艺术史,也是人为主导和修正了的艺术史,是打了很大折扣的艺术史。若按照梁启超“新史学”的标准,艺术史虽冠名为史,但其中真正有多少史学的成分,是很值得考量一番的。

那些过早逝去或凋零的艺术家,真的就是被艺术史无情抛弃了吗?还是被我们选择性地遗忘?我以为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好在还有梁启超这样的人物在今天获得了逐渐理性的认知。

可是,当年梁启超身边那些叱诧风云的人物以及他们的作品,又还需要等待多少年才能获得客观公正的对待?又还有多少人愿意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打捞?我呼吁了10年的梁启超及其作品,如今才多少算有点回应,而其他人,我的考量中却还没有时间表。

被误读的梁启超及民国书法 | 艺术百科梁启超(1873-1929) 致汤觉顿信札一通二纸 纸本镜心 北京匡时2018年秋拍

(作者为《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助理兼编辑部主任)

刊于《艺术市场》杂志2019年1月号

相关文章

  • 苗再新——传写时代精神[图文]
    苗再新——传写时代精神[图文]

    苗再新,1953年生,山东栖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和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导师、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武警部队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多次获奖, 其中代表作品《雪狼突击队》获首届中国美术奖创作金奖暨第11届全国美展金奖...

    31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艺术衍生品市场探寻发展新思路[图文]
    艺术衍生品市场探寻发展新思路[图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仿制文物衍生品目前,我国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一些老旧的文化衍生品类型也焕发出新特色,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风格的创意衍生品。但从文创产品的开发过程来看,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创意和设计能力不足、没有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文化产业链不健全等。日前在上海召开的“衍生品市场开发与文创产业发展”论坛上,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周功鑫、中国集邮总公司总经理邓慧...

    1818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安哥:中国摄影先天不足 但赶上了好时代[图文]
    安哥:中国摄影先天不足 但赶上了好时代[图文]

    1986 广东广州 白天鹅宾馆举办广州首次时装表演安哥 原名彭振戈,1947年生,著名摄影家、策展人。幼年在北京生活,“文革”中在西双版纳插队7年,后辗转到广州、香港等地发展,现居于广州。1979年,在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任摄影记者。二十多年来,始终以镜头记录南中国的社会巨变。2000年,出版个人摄影集《生活在邓小平时代》。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实习生 王洁芬安哥的作品经常入选各大知名摄影展,他也...

    169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高铁币市场行情惨淡 逆势之下是否有投资价值[图文]
    高铁币市场行情惨淡 逆势之下是否有投资价值[图文]

    高铁币昨日正式兑换面世了,对于这枚双金属币的走势很多朋友来问小集对后市看法,今天小集特地联系了我们集币在线上海站的市场一线工作人员。今天就让市场老司机来聊聊高铁币的价格走势,看看高铁币在逆势之下是否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当前在上海钱币市场,笔者走访了几大纪念币商,当前该币散币已近面值,盒币售价在10.5元左右,面值附近,收购价格就在10-10.3元,礼品消耗难度很大,收藏群体参与度不高。早期一系...

    871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揭开洛克菲勒拍卖53亿收官的秘密[图文]
    揭开洛克菲勒拍卖53亿收官的秘密[图文]

    洛克菲勒收藏专场拍卖 图片:致谢佳士得意味着什么?如果这个姓氏是洛克菲勒的话,那么答案就是约8.32亿美元(约合53.06亿人民币)。在经历了10天的线上拍卖和包括连续两个夜场的三天现场拍卖后,来自洛克菲勒家族的1000多件藏品最终以8.3257亿美元收官。这一结果远超拍卖行原先的6亿美元估价,而比起此前媒体预测的10亿美元则少了1亿多美元。当然,这些拍品无一流拍的结果也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

    526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高明柱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天地玄黄,金墨无界——高明柱在古今中西之间构建永恒[图文]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与奥林匹克一路去同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再到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与2023年的中国奥艺会,中国与奥林匹克的四次“约定”,充分彰显了奥运会坚定的参与者、奥运会精神积极的践行者的大国担当。百年余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在全球疫情共克时艰的当下,艺术文化越发成为跨越国界的重要纽带。在北京冬奥会即将来临之际,期待着更多艺术家携起...

    116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与历史“捆绑”的艺术消费[图文]
    与历史“捆绑”的艺术消费[图文]

    在当代中国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一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那么,如何找到合适的“文化IP”来推动传统文化创意和文创产业呢?最近热播的一些“流量剧”在极速“吸粉”的同时,也带动了其周边产品的热销。同样,一些优秀的文博类电视节目,在向大众科普文物知识的同时,也一度掀起了博物馆衍生品销售热潮。或许,这也是一个答案。《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收官,豆瓣评分高达9.7分。这个极富“烟火气”的纪录片...

    1600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曾昭满:持续在场的艺术之美[图文]
    曾昭满:持续在场的艺术之美[图文]

    曾昭满(笔名:小满、阿满,1973年出生于湖南,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从事当代艺术、诗歌写作,现居北京。辑有诗歌《东辛店诗人》、《瓮城一季》、《逾越乡愁》、《打石场的春天》。个展:2019年 《复调叙事》/ 阿登高原/北京2017年《八仙过海》/哈德逊历史博物馆/纽约2016年《倾听》/哈德逊艺术中心/纽约2015年《刺客》/798晨画廊/北京2013年 《打石场的...

    1824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刘玉栋书法欣赏[图文]
    感受深厚底蕴——人民艺术家刘玉栋书法欣赏[图文]

    人物简介:刘玉栋,字七子,号九东,笔名栋枫,1942年生于荣成。大本学历,中共党员,军转干部。中国书法创作师、指导师,国家特级书画家。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书画委员,中国文化金融发展联合会终身常务理事长,中国文化联合资源中心副主席,中国艺术家收藏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艺术家润格网名誉主席,中华国礼出版社终身荣誉社长,中国书法美术名家网高级书画顾问,中国书画艺术名家网高级艺术顾问,中国国际艺术网终...

    351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自然和谐之美·陈祖煌的山鬼系列[图文]
    自然和谐之美·陈祖煌的山鬼系列[图文]

    陈祖煌山鬼系列之一50×70cm陈祖煌先生经历了几十年来的版画、设计、山水画艺术习练和自身修养之后,在追求艺术和谐的、美的前提下,造就了他对画“山鬼”情有独钟的凝结。陈祖煌山鬼系列之二50×70cm画山鬼,既要有身后的艺术修养,更要有一种高尚的艺术情操和人格。而这些要素陈祖煌先生皆已具备,这从他的山鬼画中就能得识其源。譬如他1995年所作的《江湖有...

    936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重在意境的民国田鹤仙粉彩梅花图瓷板画[图文]
    重在意境的民国田鹤仙粉彩梅花图瓷板画[图文]

    民国时期,江西景德镇活跃着一群绘瓷名家,其中最出名的当属“珠山八友”,当时又称“月圆会”,其成员是随着清政府覆灭景德镇御窑厂停烧后部分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板画高手。他们秉承“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的精神,对“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画法兼纳并蓄,并汲取了西方陶瓷艺术风格和技法,“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都是他们笔下恣意渲染的素材。其中,来自浙江绍兴的田鹤仙虽属于半路出家,但天赋...

    1246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漫长的人生里,魏巍用“写实油画”驱散灵魂里的黑暗[图文]
    漫长的人生里,魏巍用“写实油画”驱散灵魂里的黑暗[图文]

    过度崇拜,太多的欲望使得内心无法平静和坦然,在这种情境下,恰恰需要具有静穆感的古典艺术来平复大家躁动的心。绘画是内心的独白,绘画的内容有其自身的蕴义,而绘画语言是需要不断锤炼的。能画画是幸运的,可以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借助画布展现在观众面前。古典写实手法与现代人心灵体验的结合正是魏巍老师的重要课题。名称:《猫力molly——夏日》魏巍,翰墨千秋艺术交易中心签约艺术家,1981年生于山东。2005年7...

    1184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著名画家李兴无专访[图文]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著名画家李兴无专访[图文]

    把美术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李兴无为中国美术培根铸魂简介:同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高等教育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本硕博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曾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教授和卢济威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柏林工业大学和斯特加特大学访问学者。历程:在建筑师生涯之余醉心于书法和绘画,2000年开始转攻国画中的抽象山水。书画专著《笔墨与空间》由西...

    1951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 陈崇光《耄耋图》赏析[图文]
    陈崇光《耄耋图》赏析[图文]

    陈崇光《耄耋图》赏析王厚宇刘振永陈崇光(1838-1896年),原名炤,字崇光,后改字若木、栎生,号纯道人,清江苏扬州人。初为雕花工,后为虞蟾弟子。二十岁前曾参加太平天国革命,随虞蟾同在天京(今南京)绘制壁画。太平天国失败后回扬州,从洪福祥至各地画土地庙。曾客寓皖中蒯氏家,多见宋元名家真迹,力追古人,画艺锐进。工花鸟、人物、草虫、山水,尤长双钩花卉,为当时扬州大家。光绪十三年(1887年),...

    1175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画家路波[图文]
    2020年特别推荐艺术先锋人物——画家路波[图文]

    【艺术履历】路波,字平之,号壶公,生于1958年,山东滨州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滨州日报社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社员、现任北京台湖国画院副院长,先后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教育部中国写意画张立辰博士课程班,师从郭石夫、张立辰、高卉民先生,著名画家郭石夫先生入室弟子。2013年中国画《福禄有余》八大山人杯——全国花鸟画作品展入选。(中国美协主办)2013年作品参...

    869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