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资料网分享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行业资料!

“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艺术节”炫酷登场[图文]

时间 : 04-16 投稿人 : 立儿 点击 :

“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艺术节”炫酷登场 | 艺术科普

开幕式现场

2018年10月27日,旋构塔┃“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艺术节”在北京时代美术馆拉开大幕。本次展览集中呈现了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年轻艺术家和来自德国、土耳其、美国、日本、俄罗斯、台北的国际艺术家共约80人的百余件最新作品。展览分为三大区块,分别对应着三个研究创作系统:赛博(开放媒体),出逃(媒介展演),漫游(实验艺术)。展览整体以跨媒介的结构呈现包括机械装置、实验影像、表演性装置、虚拟现实、VR剧场、写作机器人、人机一体赛博格、激光、声音装置、影像声音实时现场、声音仪式等前沿艺术思考,内容思维开放、媒介形态多样,引发观者多维度的思考和体验。

“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艺术节”炫酷登场 | 艺术科普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左)与策展人姚大钧(右)

开幕当晚,还引进了北京声纳十五周年展演,并对公众免费开放,在这个初冬微寒的周末傍晚,位于华熙live·五棵松的北京时代美术馆的门口排起了入馆的长龙,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大家对于艺术的热情。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1月21日,每天早上十点至晚上十点对公众开放。

在展览展出期间,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virREAL艺术科技中心主任姚大钧与北京时代美术馆运营副馆长王燕,以下的问答可以让你与“全息书写”更近,更加了解他的核心与北京时代美术馆的青年艺术家项目的清晰脉络和明确定位。

“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艺术节”炫酷登场 | 艺术科普

策展人姚大钧

对话“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艺术节”策展人姚大钧

展出作品百分之九十是全新创作

问: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您能不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跟我们讲解一下本次展览的主题“全息书写”?

答:“全息书写”指的是一种全方位的创作和思考方法,我们的创作不限于某一种媒介,可以在各种媒介之间切换,甚至也可以发明过去不存在的全新的媒介或平台。跨媒体的艺术创作就是不以媒介限定创新,不被媒介限制想像。

问:本次展览的参展作品在挑选上有什么原则?

答:“全息书写”展出的作品百分之九十是全新创作的,而且除了外国艺术家的作品外,全是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的学生们的创作。挑选原则是能呈现我们多方位,多角度的媒介创新与教学成果;能符合未来导向,指向未知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能体现我们对媒介本身的掌握之后所追求的“忘器存道”。

“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艺术节”炫酷登场 | 艺术科普

问:看过现场,感受到布展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吧?多少人参与,用了多久呢?

答:我们作品及设备几乎全是从杭州运来北京,VR 剧场的部份是由台北运来,布展团队和艺术家也从杭州等外地城市及国家赶来,所以布展工程非常艰巨。参展艺术家大约80人,布展团队就有几十人,但布展时间只有七天。由于大家全力投入,加上时代美术馆馆方全力支持与配合,所以过程虽辛苦但结果完满。

问:展览分为三个研究创作系统,这三个系统是如何划分的?

答:展览的三大区块的三个系统是对应着我们跨媒体艺术学院的三个系:“赛博”是我主持的开放媒体系,“出逃”是牟森教授主持的媒介展演系,“漫游”是高世强教授主持的实验艺术系。但整个展览呈现的是一个跨媒介的完整创作主体,是我们特有的创作集体。

“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艺术节”炫酷登场 | 艺术科普

VR 是一个方便的法门

问:在开幕式后“北京声纳十五周年展演”让开幕式当天震撼不已,这个部分的安排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再具体说说VR剧场部分?

答:“艺术节”与一般静态展览不同,它应该要有节日、嘉年华的欢庆性质,所以现场演出非常重要。我在 2003 年主办的“北京声纳”可说是国内第一个大型国际媒体艺术现场演出,也启动了国内声音影像实时演出、人机互动、声音行为、笔记本电脑即兴等跨界跨媒体的演出形式。而15年后的今天,为了体现这系列实验的持续性,这次演出称为“北京声纳15周年演出”。这次我邀请了 Unity 日本分公司的高桥启治郎、TeamLab 公司的中村将达等人与东京的 BRDG 艺术家演出实时程序影像音乐互动,俄罗斯 Yuri Kuzmin 演出未来书法声音互动,日本噪音先锋岸野一之,当然也有我们开放媒体系的同学们的现场跨媒体表演。另外开场节目是台北 NAXS ?所开发的 VR 仪式剧场 Render Ghost。虽然说是 VR 剧场,但 NAXS 的艺术已经超越了 VR,更超越剧场,走到了纯粹身心合一的超然经验境界。如何用最先进复杂的技术,超越媒介本身去探讨最人性的精神内在,这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台北的 NAXS 团队对于 VR 的应用和我们开放媒体系以及我们 virREAL 艺术科技中心的研发方向和态度非常相似。我们不以 VR 本身为目的,而是以它作为通向未知领域的观念、艺术、心灵创新的途径,我们视 VR 为一个方便法门。

“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艺术节”炫酷登场 | 艺术科普

问:针对当下展览中艺术跟科技结合的跨媒体展览越来越多,这种现象您怎么看?

答:国内近两年突然开始炒作“艺术与科技结合”,我认为并不是好现象。第一,艺术与科技结合这事全球各国是一直在做的;深层来说,艺术与科技一直是结合的,自古已然。而在近五六十年,艺术与科技的紧密关系一直是“媒体艺术”的默认基础。我们中国美术学院在这方面的研创与教学也持续了有十五年以上。若不理解媒体艺术的思想脉络及大环境,单单挑出艺术与科技,容易造成的结果就是艺术展览像科学展会一样,没有艺术性。

以科技作为奇观,在国内这两年大家还感觉新鲜。但让人担忧的是,我们社会对于奇观的持热度都很短,通常两三年后就会被人抛弃遗忘。有深度思考的艺术创作和研发与这些表层流行是完全无关的。

问:其中您最喜欢的作品是哪件呢?原因是什么呢?

答:策展人必须从整体效果考虑个别作品,所以我觉得每件作品都有它在本展中的意义和作用。但个人最喜欢的是我三位四年级学生作的《树屋》。这作品可能是展览里最不起眼的,看似一个动画。其实它是一个寓言,以一个“心灵鸡汤”的宣传片讲述正能量的宣传如何可以替换掉人心中的负能量。这也可以说是精神层面的“赛博格”,即义肢义体取代肉身构件在理念层面上的对应。这件作品是我们的“中国赛博格”计划中对未来投射最用力的作品之一;它的概念结构及刻意的低调反而比实体性强的作品更耐人寻味。

“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艺术节”炫酷登场 | 艺术科普

“后网络时代的新文艺复兴人”

问:您作为中国美院开放媒体系的系主任和老师,这个系别的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上有哪些可能性呢?

答:开放媒体系对于创作的媒介是完全开放,无限定的;这样的理念和结构在国内外少有先例。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后网络时代的新文艺复兴人”,也就是说学生们必须具备多样的创作与思考能力、技术与知识。我们的毕业生有专门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有去国外名校比如英国金匠学院留学的,有在大公司作高级动画师、设计师的,也有自组公司的。总之,他们无论选择什么行业都能发挥在校所学。

问:学校组织的跨媒体展览之前还做过哪些呢?

答:我们跨媒体艺术学院举办的大型展览演出活动非常多,而且常是跨国合作。这次跨媒体艺术节是我们办的第四届。之前举办的大型活动包括 2013年的“西岸建筑/艺术双年展”;2015年的“迷因城市:骇进现实”第一届跨媒体艺术节;2016年的“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上海双年展);2017年的“致敬2018:未来媒体/艺术宣言”(法国史特拉堡);2018的“山水宣言”、“心印宇宙”(北京中国美术馆),“视觉的诗:中德影像交流展”(德国卡萨尔、杭州)等。

问:对于本次展览有什么期待吗?之后还会考虑做巡展吗?

答:希望大家能透过实际作品了解我们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特殊的教学理念和创作方式。但最重要的是大家能分享到新媒介、不同媒介创想的喜悦和海阔天空的自由。巡展是在安排的,其中部份作品也正在美国旧金山展出中,今后希望能与更多观众交流。

“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艺术节”炫酷登场 | 艺术科普

北京时代美术馆运营副馆长王燕

对话北京时代美术馆王燕运营副馆长

我们希望可以真正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些切实的帮助

问:“旋构塔”项目的线索是什么样的呢?

答:北京时代美术馆自成立之初,展览的很重要的一个线索就是致力于推动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发展,同时推出了“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计划”,该计划有这样一条展览的线索:在2010年便做了一场关于鼓励青年艺术创作的时代杯青年艺术大赛;2011年邀请策展人杭春晓老师策划了一场青年艺术家推荐展览——“楼上的青年”, 由一个青年策展人推荐一个青年艺术家;而后,“旋构塔”展览项目计划则是从2014年起正式推出至今已成功举办第五年了,其中2014年至2016年举办的三届系列展览是同一个体系,即3✖3✖3计划,即:三个策展人、三个学术话题单元与三个艺术机构,策展人各自组成各自的单元,再选取跟他这个单元相关的十到十五位艺术家,完成这个话题的讨论,三个机构指的是我们项目合作的艺术机构,因为青年艺术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市场的现实压力,进而他们参加展览后的后续发展怎么去良性循环呢?很多机构都在这方面做着各自的探索和尝试,而我们的方式则是希望通过引进其他合作艺术机构,从而为他们通往艺术市场提供一个平台,我们希望帮助青年艺术家把艺术循环的链条再拓宽一些。

问:当初为什么做这个项目呢?

答:感触来自于美院的一位教油画的老师,他在教学中深深体会到自己的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往往毕业等于失业的状态,其实很有艺术天赋的学生,为了生活要转行,放弃艺术创作。他不忍心看到这样的情况,因此在宋庄租了一个艺术家创作工作室,为毕业生提供两年的缓冲期,他承担房租以及他们基础的生活费用。让他们可以在这两年里,尝试接通社会上的艺术机构,以便于延续之后艺术创作的路程。北京时代美术馆一直探讨更好、有效地将这个项目推进下去,切切实实做一些事情,我们也真心希望更多的艺术机构可以真正帮助到青年艺术家们。

“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艺术节”炫酷登场 | 艺术科普

我们选择了更加大胆的方式

问:2017年开始经历了怎么样的变化?

答:是的,从2017年开始该青年艺术项目方式有所变化,之前是策展人机制,参展艺术家更多的是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艺术家,这一年开始,我们尝试跟专业艺术院校合作,通过艺术展览、美院高校互动、社区介入等方式,关注当下的青年艺术,尤其是跨媒介、跨领域的艺术形式。让学生在校园阶段,作品就可以走出校园,走进专业性美术馆,与艺术机构合作进行展示,让他们在学校开始就能有这样一个经历和过程。我们首先尝试了跟中央美术学院合作,做了“旋构塔·2017设计不在”,这个全新的展览方式,重新做了学术的梳理、脉络的搭建以及展览结构的划分,效果出乎意料,在很短时间收到了社会各界很好的反馈,甚至吸引了很多社会大众专程从外地过来看展,一进展厅把行李箱存放在前台就开始了排队观展。

问:这样的变化是不是也符合北京时代美术馆的定位?

答:是的,我们选择了更加大胆的方式,这种表达手法更加前沿、更加先锋、具有实验性,这些都恰好符合时代美术馆的定位。我们在建馆十年以来,不断在展览、展示方面尝试改变并探索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做当代艺术,做先锋的以及实验性更强的当代艺术,来增加美术馆展览的三性:参与性、互动性与体验性。因为艺术在普通社会大众看来还是多少有点阳春白雪、有一点小众化,很多大众觉得离自己生活很远。北京时代美术馆建馆的初衷是希望能够让艺术接近社会大众: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形式,而是能够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众要跟艺术产生互动,实现“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经过一年的筹备,刚刚落地全新的“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艺术节”,在开幕式时就收到了社会上新一轮更好的反响,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艺术节”炫酷登场 | 艺术科普

开幕当天门口排起的长龙

美术馆要做的是引导观众的工作

问:针对当下展览中艺术跟科技结合的跨媒体展览越来越多,这种现象您怎么看?

答:当代艺术的核心精神就是创新。互联网、多媒体以及声光电等等形式,已成为当下当代艺术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在时代美术馆之前的十周年特展“超级对撞”中就充分表达了这一点,我们只是恰好在这个时间段选择了这种艺术表达方式。我们希望大家不要仅仅关注于表达形式本身,而是希望更多去关注要表达的创新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艺术创作不可能一直沿袭以前的方式,也需要随着时代的脉搏不断去更新,用当下的材料来表现当下的语言。艺术的含义在当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在做艺术的时候如果忽略了这些新科学、技术手段的话,无疑是背离了做当代艺术的初衷。因此我认为新媒体与新技术,尤其是现在数字化的表达方式,接下来应该会成为重要的媒介表达方式之一。

问:这种变化是为了迎合大众的需求?

答:不是迎合大众的需求,美术馆要做的是社会大众艺术审美的引导工作。比如VR技术的引入,很多人只是在游戏厅玩过,但是我们把这种材料用在艺术创作中,让它作为体验艺术的手段,实现他们探索的愿望,这才是一个美术馆的社会功能的体现。我们希望在社会当下流行意识中,稍微靠前一点意识形态基础上去做相关的展览。

“全息书写:2018跨媒体艺术节”炫酷登场 | 艺术科普

美术馆如何实现良性发展

问:针对美术馆售票这种形式您怎么看?

答:对于投资规模比较大的非营利公益美术馆如何实现自我造血一直是在广泛探讨的话题。我们公益性的展览做了十年,随着我们不断引入新的与时俱进的展览项目,它需要很专业的人现场维护,运营成本也与日俱增。尽管门票只是象征性的和杯水车薪的,但是希望通过这种补贴很小一部分的运营成本的方式,让这个血液循环的链条更加完整和健全。另外通过一定量小额门票可以区分一部分人流,我们希望观众来到美术馆能够对作品有一定热爱与保护意识,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大众对艺术的认知与展览的升级,这是一个双向良性发展的过程。

问:能透露一下,时代美术馆接下来有什么展览计划吗?

答:明年后半年的“共同空间——一场关于大运河的时空对话”项目非常值得期待,主要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当代性转化的课题。该项目我们的方向是沿着京杭大运河进行田野考察,会跟沿线院校的相关当代学科的导师进行探讨与沟通,提取有关话题,然后寻找、甄选合适的学生共同参与进来,最后落地在北京时代美术馆进行展览展示,还会在国内几个地方巡展,之后还会到国外的美术馆跟当地艺术家进行相关话题对话探讨。在让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的探索和努力上,尤其是让年轻一代人也重新关注并很好地传播下去方面,我们馆方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方式尽到一点绵薄之力。

相关文章

  • 荣宝斋(上海)拍品赏析:程十发《迎春图》[图文]
    荣宝斋(上海)拍品赏析:程十发《迎春图》[图文]

    程十发迎春图68×68.5cm设色纸本镜心程十发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人物画大师。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及扎实精湛的书画造诣,通过其古法中极具新意的笔墨魅力;艳丽、润泽的色彩运用;生动、浪漫的刻画效果,无论在传统题材,还是现实主义题材领域中,皆创造出鲜明、强烈的独具风貌的个人风格。程十发的画早年受陈老莲影响,后来青藤、八大、石涛、新罗山人的画风也给他启示,程十发的人物画在表现形式、绘...

    809 艺术科普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观点
  • 黄有为的壁画艺术鉴赏:艺取敦煌[图文]
    黄有为的壁画艺术鉴赏:艺取敦煌[图文]

    画家黄有为40年来一直致力于敦煌壁画的临摹、研究和创作。他的作品风格成熟,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画面强烈的韵律感。艺术上传承敦煌壁画的精神,形式上又突破传统,带有强烈的古老东方文明神秘之感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上世纪80年的一天,西安美术学院的学生黄有为,在一次写生中,来到敦煌,自从第一眼看到敦煌壁画起,黄有为就被敦煌壁画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深深吸引,从此他将敦煌视为精神的家乡,艺术的源泉,...

    278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陈传席点评文人画家溥心畲[图文]
    陈传席点评文人画家溥心畲[图文]

    溥心畲(1896~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之孙,曾留学德国。主攻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他还是士大夫阶层”,陈传席点评———文人画家中溥心畲品格最纯正可惜作品未反映出时代新面貌...

    469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艺术科普 美术学术
  • 珍贵的古书画要经历多少次“手术”才能活下来[图文]
    珍贵的古书画要经历多少次“手术”才能活下来[图文]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说起书画,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淡泊明志的山水人家,还是栩栩如生的鱼虫花鸟?这次,咱们不聊怎么画,而是给大家讲讲古书画如何做“手术”。对于书画的真假,相信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心理:拿到真迹,沾沾自喜;拿到赝品,懊恼不已。但是,你可知道,所谓的真迹其实也并无科学的判断标准。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古书画,就算是所谓的真迹,大多也不是原作者手中的那个它,就连许多赫...

    1219 美术教学 美术文摘 艺术理论 艺术知识
  • 流量型“网红展”:展览的未来?[图文]
    流量型“网红展”:展览的未来?[图文]

    这类展览能为观众提供超现实、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但也有人提醒,如果只盯着拍照和“到此一游”,当心反将这类展览提供的浸入式体验窄化成平面式照片。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在美国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园举办的“草间弥生:无限镜屋”展,堪称一个超梦幻沉浸式展览。三个月展期内,博物馆会员人数增加了6566%。“棉花糖与白日梦”交互艺术体验展、“独角兽与幻乐园”潮拍体验展、“爱丽丝奇境缤...

    952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 三问2018中国书画拍卖市场[图文]
    三问2018中国书画拍卖市场[图文]

    整体而言,中国书画在2017年的市场表现较2016年明显好转,随着调整的不断深入,市场的成熟度也在逐渐提升。其中,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占比已达七成的近现代书画不仅保持其良好的增长态势,而且以高价拍品的频出让其风头更劲,远胜古代书画;但古代书画也在螺旋式增长,亿元拍品春秋未断;而当代书画也表现出逐渐回归理性后的市场企稳。但关于未来市场的发展,人们还是心存诸多疑问。李可染《井岗山主峰图》124...

    853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年画还可以这么画?[图文]
    年画还可以这么画?[图文]

    张涵 《百虎闹春》中国传统年画是流传于中国民间并为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每逢新年来临,老百姓就会用年画来装饰环境,祝福新年吉祥,同时企盼来年风调雨顺。年画承载着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年画的历史很早,据记载唐宋以后开始流行,明清以后更为成熟,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国年画逐步形成了以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为代表的年画百花苑,深受老百姓喜爱。在中...

    1685 美术学术 美术知识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 博物馆该如何更好地让公众认知文物的价值?[图文]
    博物馆该如何更好地让公众认知文物的价值?[图文]

    随着国家的日益重视,馆藏文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近,已成为滋养人文根脉、丰富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相应的博物馆文物应该如何更科学地向公众宣传,避免因为宣传措施不当或不到位,而影响公众对它们的正确认知。笔者以为,当前,对文物的宣传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宣传连续性较差。除了配合“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节日举办的全国性的活动外,地方上举办的各类文物活动在时间、地段上也比较集中,一定程度上...

    1141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冯远绘事记余(组图)
    冯远绘事记余(组图)

    冯远,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并留校执教,曾任学院教务处长、副院长、教授等职。199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司长,2001年任艺术司司长,2004年任中国美术馆馆长,2005年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

    351 艺术市场 美术理论 美术百科 艺术百科
  • 艺术市场需要契约么?[图文]
    艺术市场需要契约么?[图文]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基本没有什么艺术市场,远没有如今的甚嚣尘上和繁花似锦。那会儿的画家一提起作品价格,就面露羞色,身上还保留着传统手艺人的内敛谦逊。那时,国内也基本没什么像样的画廊,经纪人和画家之间的关系也比较轻松,可以烹茶论艺、把酒言欢。合作卖画大都基于私交随便有个口头协议,双方互相遵守。一般来说,大抵是一次活动下来,视卖画情况,经纪人从整个销售中提取一些佣金留几张作品而已。大家各算各的账...

    693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 沿着鲁迅的道路——蒋兆和艺术作品展在京开幕[图文]
    沿着鲁迅的道路——蒋兆和艺术作品展在京开幕[图文]

    蒋代明先生现场接受媒体采访蒋兆和画家蒋兆和从年轻时就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仰慕鲁迅先生,曾在上海聆听鲁迅演讲,阅读鲁迅著作,走上了“为人生而艺术”的道路。蒋兆和在鲁迅先生启发下,绘画题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更是他思考与描绘的对象,其精神可谓与鲁迅先生息息相通。几十年过去了,中国乃至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然两位巨匠的艺术对话仍震...

    1709 艺术常识 艺术杂谈 美术评论 美术常识
  • 禅意悠然:王旦坤先生及其画作赏析[图文]
    禅意悠然:王旦坤先生及其画作赏析[图文]

    中国美术史上记载,书画的起源可一直追溯至史前文化时期。后经历代大师发扬光大,笔法用材千变万化,题材广泛兼收并蓄,累积名人名画数不胜数。今人创作既要吸收传统美感,又要表现出特色;须得学贯古今,博采众长,同时又要勤于笔耕,扎实基础,张扬个性,心态上还需专注笃定,悟道明德!其非易事也。读王旦坤先生画作,清新工丽,而又大气磅礴,个性鲜明,独入幽境,大师风范,呼之欲出。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欣喜之余介绍...

    272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美盲太多 顾爷不够用了:你怎么看[图文]
    美盲太多 顾爷不够用了:你怎么看[图文]

    阿波罗是一个找不到女朋友的“高富帅”,维纳斯是“外国潘金莲”,世界名画中的希腊神话诸神遭到搞笑、调侃,被贴上网络流行标签。一本名为《小顾聊神话》的书刚一面世,就引发了争议。而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像《小顾聊神话》这样调侃名画的“艺术普及”并非个案,经典艺术的神秘面纱被撕扯下来,有人为此喝彩,但也有人深表忧虑。顾爷把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全部调侃了一遍。 漫画 王鹏顾爷开涮名画希腊诸神,统统被恶搞...

    1525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吗[图文]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吗[图文]

    近日,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发布了由西沐主笔的《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及艺术财富管理年度研究报告(2017)》。据悉,这是我国首份关于中国艺术品资产化及艺术财富管理的年度研究报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艺术品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大众化)”发展的趋势。其中,在资产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生发出来的艺术财富管理成为新的趋势与热点。如今在我国,艺术品资产化及艺术财...

    1286 艺术评论 美术趣闻 艺术美文 美术百科
  • 浅析漆艺术的当代传承[图文]
    浅析漆艺术的当代传承[图文]

    漆器源自中国。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并开始大量在生活器物中应用。从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8000年前的漆弓,到7000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漆碗,无不佐证着中华先民曾在不断试错中发现漆的胶粘、防腐等功能。《韩非子·十过第十》记载:“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自禹起,在祭器上用漆作为髹饰,并进行彩绘,漆的功用开始超越了...

    1830 美术资料 美术科普 美术观点 艺术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